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文成公主传奇的一生,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大唐与吐蕃友好往来

揭秘文成公主传奇的一生,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大唐与吐蕃友好往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48 更新时间:2023/12/7 16:42:14

大家好,说起文成公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她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而只是宗室之女。

她的名字在史书中没有记载,甚至连他的父亲是谁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她就是文成公主,一位伟大的和亲公主。

她为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关系牺牲了自己的岁月。

她为汉族和藏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成公主传奇的一生。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和亲远嫁之女不在少数,其中当以王昭君与文成公主最为后人熟知。

她们都远嫁邻邦,都以微弱之躯,换来了国家的安宁。

比起王昭君的“名留青史”,文成公主显然没有那样幸运。

因为她连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只是留下了一个公主的封号。

吐蕃抢亲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还是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

放在现代,16岁正是一个少女懵懂的年纪,她本该在父母身边衣食无忧地长大;

可一道和亲诏书,却让她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往千里之外的吐蕃和亲。

说起和亲,这是中原王朝与邻国的一种外交手段,一般多用在中原王朝比较弱小的时候。

按常理来说,中原王朝一旦强大,就很少会用和亲这种手段。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唐太宗。

唐太宗素来推崇和亲的主张,他曾对大臣们说:

“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

唐太宗一向是说到做到的,他曾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到突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从而建立了大唐与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

吐蕃君主松赞干布听闻突厥和吐谷浑都同大唐和亲后,非常羡慕,于是也想娶一位唐朝公主做自己的妻子。

所以,松赞干布便遣使臣来大唐求婚,但却遭到了唐太宗的拒绝。

在大唐眼中,此时的吐蕃不过是边陲小邦,又有什么资格来求娶金枝玉叶的公主呢?

吐蕃使者在唐朝碰了一鼻子灰,回国后又不敢照实禀报,于是便把锅甩给了吐谷浑。

吐蕃使者对松赞干布说:

“天子遇我厚,几得公主,会吐谷浑王入,遂不许,殆有以间我乎?”

本是自己办事不力,却甩锅给别人,这位吐蕃使者也算得上是一个“人才”了,只可怜吐谷浑无缘无故成了背黑锅的。

这一席话让松赞干布非常生气,难道我吐蕃就不如他突厥、吐谷浑之流吗?

为了报复吐谷浑的“从中作梗”,同时也为了彰显实力,松赞干布很快便出兵攻打吐谷浑、党项、白兰羌,兵锋直逼唐朝的松州。

自古和亲,都是中原王朝主动嫁女,而这次松赞干布却更像是来抢亲的。

他不仅通过军事实力向唐朝施加压力,还“命使者贡金甲,且言迎公主”,恩威并施,迫使唐朝屈服,并扬言:

“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据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松赞干布曾写信威胁唐太宗说:

“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可当时的唐朝正值鼎盛时期,连强大的突厥都不惧怕,又怎会将吐蕃放在眼里?

面对松赞干布的大言不惭,唐太宗立刻派出军队前去镇压。

双方在经过几场战斗后,都不由得暗暗惊奇。

吐蕃惊奇的是,唐军居然比想象中的还要强大;而唐朝惊奇的却是,这个不入流的吐蕃竟然有不输于突厥的战斗力。

但大唐毕竟国强民富,战争如果持续打下去,吐蕃是一定吃不消的。

松赞干布在衡量得失后,决定放弃进攻,并派重臣携黄金五千两及其他珍宝前来谢罪,顺便再次请求迎娶公主。

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的传世名画《步辇图》,记录的便是唐太宗接见吐蕃重臣禄东赞的情景。

经过与吐蕃的战争,唐太宗也认识到了吐蕃是一个颇具实力的政权。

既然吐蕃松赞干布知错能改,还这么给大唐面子,那就答应他吧。

就这样,唐太宗决定答应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

一去不返

关于与吐蕃的和亲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吐蕃重臣禄东赞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

不料,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的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贤惠的文成公主。

于是,唐太宗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把公主嫁给谁。

唐太宗一共出了六道试题,让使臣们解答,而这些试题无一不是刁钻异常。

比如,有一题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

这可难坏了各国使臣,不过,禄东赞却三下五除二地就给解决了。

他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让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禄东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接连解答出六道难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六试婚使”的故事,在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虽然唐太宗答应将公主嫁往吐蕃,但他又不忍心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去那苦寒之地,所以准备挑选一名宗室女子,加封为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两国和亲,自然不能马虎,唐太宗挑来选去,最终选定了一位宗室女,也就是后来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命运就这样被别人“敲定”了。

在这场政治联姻中,她就是一个维系唐蕃两国和平的工具,她没有任何选择。

在唐太宗眼中,江山社稷是最重要的。

不过,为了表示重视,唐太宗还是给文成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嫁妆,“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外加各种金玉饰物。”

最终,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从长安出发了。

离家愈远,思念愈长。

这天,送亲队伍来到赤岭,文成公主停下玉辇,登高望远:

身后熟悉的汉地风景已然消逝,远方草枯云惨,雪峰连绵,一时愁丝万缕,不由得思念起父母来。

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并告诉她:

“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

于是她取出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

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

她一生气,便把宝镜摔在地上。

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

日月山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

也许,这便是文成公主永不返回中原的预兆吧。

雪域长存

幸运的是,文成公主遇到了一个爱自己的丈夫。

松赞干布从小学习汉族知识,向往中原文化,对文成公主更是恩爱有加。

为了给文成公主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也为了纪念这场来之不易的婚姻,松赞干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

松赞干布许诺的这座城,就是今天的拉萨。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番人“以赭涂面”的习俗,松赞干布当即下令予以废止。

就连松赞干布自己也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学习。

文成公主的到来给吐蕃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改善了吐蕃人的生活。

吐蕃人也亲切地称呼她为“白度母”,即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时间久了,文成公主也会思念故土。

古人以杨柳代表离思,文成公主便将从长安带来的柳树苗种在了大昭寺周围,借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柳树苗渐渐长大,文成公主也慢慢适应了吐蕃的生活,与松赞干布相敬如宾,日子过得还算幸福。

不过,文成公主的美好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九年之后,松赞干布便去世了。

文成公主并没有给松赞干布留下子嗣,一人在世的生活充满了孤苦,但她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

《唐律疏议》规定:

妇女守孝期满,可以再婚。按照当时的大唐法律,丈夫死后,妻子是可以改嫁的,而且也是朝廷鼓励的。

公元669年,唐高宗见文成公主一直不归,担心皇家女子在外忍受委屈,于是便派使臣出使吐蕃,迎接文成公主回长安颐养天年。

为了唐蕃两国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永享太平,文成公主拒绝了高宗的好意,她决定继续留下来,就这样,一直到她生命结束,也未返回大唐。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人为她举行了空前盛大的葬礼,大唐也专门派遣使者吊祭。

而这距离松赞干布去世已有30多年了……

16岁远嫁吐蕃,独留雪域30年,文成公主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伟大”二字。

不过,史书中却没有留下她的名字,留下的仅仅是一句“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的记录。

至于文成公主叫什么,出自宗室谁家则一概不知。

虽然史书没有记住她的名字,但历史却不会忘记她的传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文成公主用自己的一生,在异国他乡留下了汉人女子的传奇,她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大唐与吐蕃友好往来,将自己的生命绽放在了雪域高原。

标签: 文成公主唐朝

更多文章

  • 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她在那边生活的怎样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文成公主

    史书皆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别恩典,显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风范。历史果真如此吗?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希望与大唐和亲,并借此与中原加强往来,从而获取政治、贸易等多方面的利益。此时的唐太宗压根儿瞧不起吐蕃这个蛮夷国家,断然拒绝。松赞干布勃然大怒,出兵痛打受大唐庇

  •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什么没有回大唐而是留在了那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文成公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和亲,这是中原王朝与周边王国的一种外交手段,也就是中原会将宗室之女嫁给周边国家,以换取和平,这种手段一般都用在中原王朝比较弱小的时候,而中原王朝一旦强大,很少用和亲这种手段,当然也有些和亲是为了能够长期保持和平,

  • 家喻户晓的和亲公主,文成公主晚年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文成公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我们古代的时候很多的公主看起来像是有着很好的命运,而且一出生的时候就含着金钥匙。但实际上古代的很多公主都是需要和亲的,为了能够维护当时的国家稳定,所以为了能够和周边的国家和平共处,于是就有了和亲的手段。但是很多的和亲公主的命运

  • 揭秘:和亲的文成公主真的守寡了30年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文成公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古代吐蕃都不是很了解,除了《天龙八部》的鸠摩智以外,还能想到名字的应该就是松赞干布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被写在了教科书中,成为每个中国人在读书时代就知道的名人。以前有一部电视剧就全面讲述了

  • 文成公主为什么会沦为唐朝与吐蕃外交的政治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说到文成公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虽然女子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没有话语权,但女子却成为了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汉朝开始,就有用女子来换取两国和平的方式,称为和亲制度,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维持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采用的一种制度。在这种

  • 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后,他还有没有娶其他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松赞干布,唐朝,吐蕃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松赞干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很多后人觉得,在吐蕃称王的松赞干布,是个目光远大,臣服大唐的历史人物。有趣的是,中国历史反倒扬起了一副美丽、动人的帽子。毕竟,这位君主被大面积地美化和神化了。关于泥婆罗古国的“赤尊公主”,的确跟松赞干布结成了美满婚姻。可惜,

  • 文成公主入藏后有生育孩子吗?她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文成公主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公主和亲,一般都是帝王为了维持短暂和平而做出的取舍。毕竟是政治婚姻,公主们的命运大多曲折,前往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气候、水土、生活习俗都要重新适应。当然,公主的幸福指数,只有她自己知道。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件事,入

  • 被送去和亲的文成公主是什么结局?赢丈夫欢心后成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唐朝

    被送去和亲的文成公主是什么结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文物就是会说话的历史,也是历史的见证,隐藏着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人物,谁留下的文物最多,或者与其有关的文物多,说明他(她)的贡献和影响力最大;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赞布林卡,布达拉宫

  • 神探狄仁杰之琼花金人案中太平公主是谁扮演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神探狄仁杰,琼花金人案,太平公主,

    《神探狄仁杰5》又名《神探狄仁杰之琼花金人案》,该剧由张文玲担任总制片人,谭友业执导,梁冠华、吴卓翰、须乾、周洁、朱锐、王建新、 夏德俊、吴婷等主演 。该剧是以单元的剧式对狄仁杰侦破案件的故事进行全新的揭秘与解读,讲述了狄仁杰与助手李元芳深入虎穴,与对手展开智勇比拼的故事。该剧中太平公主的饰演者是人

  • 揭秘:太平公主出嫁前为何会选择出家当道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太平公主,道士,武则天,

    史书中记载太平公主是一个模范孝女。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她为了替母亲武则天给外祖母杨夫人尽孝,小小年纪出家当了女道士。按推算,她那时最大也只有七岁,当道士只是顺从母命走走过场。不过,话说到了唐高宗时期,吐蕃请求与唐朝和亲。那时候,唐高宗身边待字闺中的只有十二三岁的太平公主。吐蕃人事先摸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