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愈“谏迎佛骨”为什么被贬潮州?真正的原因不是“佛骨”?

韩愈“谏迎佛骨”为什么被贬潮州?真正的原因不是“佛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4/1/23 16:53:27

韩愈“谏迎佛骨”为什么被贬潮州?真正的原因不是“佛骨”?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般认为,是因为韩愈劝谏皇帝迎佛骨导致被贬,但是,在迎佛骨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我们先看一下迎佛骨事件的前因后果。当时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这根佛骨每三十年显一次灵,瞻仰的人能够求得平安和风调雨顺。

晚年的唐宪宗非常信佛,为求风调雨顺,他派人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佛骨先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

皇帝都这么虔诚,手下的王公大臣也都来凑热闹,老百姓更是跟着,有钱的捐钱,没钱的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疤,以表示对佛的虔诚,有些狂热之人甚至为此废业破产。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历来不信佛,对皇帝引发的近乎全民狂欢的行为非常反感。为此,他写下《论佛骨表》并上奏给皇帝。唐宪宗看完韩愈的奏章后非常生气,非要要用极刑处死韩愈。

官员上书劝谏,这在封建王朝是常事,而唐宪宗在唐朝历史上也不是非常昏庸的皇帝,他为何就对韩愈的奏章恼火到要对他处以极刑的程度呢?

韩愈在奏章中举了前代信佛皇帝的例子: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但汉明帝才做了18年皇帝,之后的宋、齐、梁、陈、魏,都很信佛,但都短命。只有梁武帝在位48年,但最后被侯景逼得饿死台城。如果佛祖有灵,为什么不救他们呢?由此可见,佛不足信。

韩愈举这些例子大概是为了说明佛不可信,但唐宪宗看到的却是,因为信佛,这些皇帝都短命。他很生气,韩愈这不是在诅咒他短命吗?

用唐宪宗自己的话说,“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旧唐书韩愈传》)哪个皇帝不愿长生不老?韩愈触动了唐宪宗的底线,唐宪宗不生气才怪!

一封劝谏信惹来杀身之祸,连皇亲国戚都认为太重了。很多人为韩愈说情,唐宪宗忍着满腔怒火,把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这就有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韩愈用诗表达自己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到潮州后,韩愈又上书为自己辩白。唐宪宗的怒火大概已经消了不少,他对大臣说,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我是讨厌他太轻率了。

在唐朝历史上,唐宪宗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此时大概想起了韩愈还算是个不错的官员,直言上书是为了大唐的江山和将来。

除了谏迎佛骨事件,韩愈还做了一件让后人竖大拇指,称其为牛人的事,就是他以一介书生只身说服叛军。

长庆年间,王廷凑兵变,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为朝廷特派员,前往镇州。很多人都为他担忧。颜真卿深入叛军有去无回,人们担心韩愈也步会颜真卿的后尘。就连唐穆宗也有些担心,嘱咐韩愈多加小心。

韩愈在《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的诗中写道:“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韩语心里没有害怕,他反而担心去晚了会有战事,会连累百姓。这才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形象。

到镇州后,韩愈对士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实例告诉他们,叛乱没有好结果,不要惹祸上身。他还恩威并施,告诉士兵,朝廷相信你们不会叛乱。

对叛军将领王庭凑,韩愈义正辞严进行警告:朝廷让你当节度使,是觉得你有才,现在你连自己的手下都管不住,这不是让皇帝失望,让天下人笑话吗?

几句话,镇州的叛乱解决了。

我们对韩愈较深刻的认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作为文学家之外的故事也很动人。单这两件事,韩愈被称为唐朝牛人就不为过。

标签: 唐朝韩愈

更多文章

  • 韩愈和范仲淹夜遇蚊子,各写下趣诗流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愈,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没有蚊香和灭蚊器的年代,古人是如何对付蚊子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烟熏。当时民间有各种野草,专门用来熏蚊子。大户人家制作些精美的香炉,用野草做的熏香来驱蚊;普通百姓则直接烧野草,为了灭蚊搞得家里是“烟

  • 一生运气不好的唐衢,死后怎么被白居易和韩愈吹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衢,唐朝

    说到唐衢,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历史上却有几位名人是以哭而闻名于世的。刘备哭江山、宋江哭兄弟、阮籍“穷途之哭”已为大家熟知,但跟唐朝读书人唐衢一比,就立刻都是浮云了。唐衢的运气不咋的,多次参加“高考”,但他不是一块考试的料,每次

  • 韩愈的诗中是怎么描写太平公主的?太平公主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愈,太平公主

    武则天称帝,促进了唐朝成为-一个古代十分罕见的女权盛行的时代。李唐皇室的女性成员,在武则天的言传身教之下,很多人都以武则天为榜样,从深宫走上台前,肆无忌惮地干预朝政,参与皇权之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就是其中的代表。史书记载,武则天的众多

  • 唐代韩愈诗词之一,雉带箭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韩愈

    雉带箭【唐代】韩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此诗虽仅寥寥十句,但写得波澜起伏,神采飞动。此诗不仅以最经济

  • 唐代韩愈诗词之一,条山苍这首诗该怎么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韩愈

    条山苍【唐代】韩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该小诗仅短短十六个字,却色彩斑斓,对比强烈,既有绘画般效果,又有山水动静之韵味,在以追求险怪为主的韩愈诗中可谓别具一格。诗开头“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了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

  • 唐朝著名的父子名将:高舍鸡和他的儿子高仙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名将,唐朝,高丽,

    众所周知,唐朝时期,高句丽是大唐的属国,在征服高句丽后,有一批奴隶跟随唐军来到大唐。众多奴隶当中有一位叫做高舍鸡的人,他是个了不起的高句丽人,后来成为了唐朝将军,他的儿子叫高仙芝,后来成为了唐朝著名名将。《旧唐书》中记载高舍鸡是高句丽人,668年高句丽灭亡后,高舍鸡内迁至中原,在河西军从军,后来在唐

  • 唐朝大将高仙芝 征战阿拉伯帝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仙芝

    封常清 高仙芝封常清,汉族,蒲州人,也就是如今的山西人。他是我国古代唐朝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将领,在军事方面颇有造诣,他年轻时与发配在新疆的外祖父相依为命。外祖父离世后,他从军征战,在著名将军高仙芝底下任职被高仙芝提拔。高仙芝,少数民族,出生在当时的高句丽,也就是如今的内蒙朝鲜。他年少有为,南北征战扩大

  • 高仙芝不是韩国将军为何在韩国如此有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仙芝

    高仙芝,我国古代著名的将军,是我国古代唐朝唐玄宗时期才华卓绝的军事人才。他是少数民族的人,出生在唐朝中原北方的高句丽,所以并没有表字。他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不输给熟读《孙子兵法》的中原将领。《杨贵妃秘史》高仙芝剧照唐朝初期,兵强马壮,很长一段时间南北征战平定了许多在边境扰乱的少数民

  • 唐朝高仙芝的简介 解析高仙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仙芝

    高仙芝,我国古代著名的将军,是我国古代唐朝唐玄宗时期才华卓绝的军事人才。他是少数民族的人,出生在唐朝中原北方的高句丽,所以并没有表字。他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不输给熟读《孙子兵法》的中原将领。《杨贵妃秘史》高仙芝剧照唐朝初期,兵强马壮,很长一段时间南北征战平定了许多在边境扰乱的少数民

  • 唐玄宗失西域:高仙芝战败改写中亚地区历史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仙芝战

    最近上映的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信仰基督教的大秦东罗马帝国使臣向唐玄宗李隆基提议双方夹击大食阿拉伯帝国,而生性喜好边功的玄宗天子此时却异常冷静,指着地图,一口回绝了大秦使者的请求,称若灭掉夹在两国中间的大食,两国接壤后还会有新的问题。我们先不说以当时两国的实力能不能灭掉阿拉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