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唐宪宗有什么难言之隐

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唐宪宗有什么难言之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75 更新时间:2024/3/2 14:58:32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缔造了一个中兴盛世,结果却又败在了自己的手里,遗恨千古。

唐宪宗李纯的画像

唐宪宗李纯出生于公元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十分喜爱这个孙儿,在李纯11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幼年的李纯,因为经历了“泾师之变”,深感地方藩镇的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危害,并发誓即位后一定要消灭这些藩镇,中兴唐室。

公元805年,李纯28岁,于8月9日即位。他刚刚即位,就对各地方藩镇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在806年到80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纯就先后平定了西川节度副使刘辟、杨惠琳、镇海节度使李锜等藩镇势力。公元813年,他又收复了最大的地方割据势力魏博节度使田兴,同年发动了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战斗。815年,他任用了当时的名将李愬,平定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至此,唐朝的割据势力几乎都被唐宪宗李纯消灭,唐朝又进入了短暂的安定统一时期。

在政治上,唐宪宗李纯又任用了杜黄裳、裴度、李绛等人为相,唐朝国力蒸蒸日上,几乎赶超开元盛世。

但是到了晚期,唐宪宗李纯开始重用宦官,吐突承璀等人的宦官势力崛起。当时,吐突承璀想要拥立李恽为太子,而以梁守谦、王守澄等人为首的宦官势力则拥护李恒为太子。公元820年2月14日,王守澄、陈弘志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李纯,拥立了太子李恒。从此,宦官势力开始掌控了唐朝的朝政,此后拥立皇帝的事情,都由宦官说了算。

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

唐宪宗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缔造过唐代历史上的“元和中兴”,在功绩上仅次于唐太宗和唐玄宗。但是终其一朝,却没有一个皇后,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呢?

影视剧中的唐宪宗

唐宪宗有一个身份和地位都很高的妃子,叫郭贵妃,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孙女。郭贵妃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李恒,也就是之后的唐穆宗。鉴于郭贵妃的显赫家世以及为皇上诞下龙子的份上,她本应理所当然地被封为皇后,但是直到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也始终没有坐上皇后的宝座。

但后世的史学家看来,唐宪宗之所以不立皇后,是因为他想在后宫的三千佳丽中尽情游玩。如果一旦立了皇后,皇后的地位极其尊贵,唐宪宗害怕自己被皇后钳制和管束,所以他宁愿虚悬皇后之位,让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这个看法,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之中都有提及。

但实际上,唐宪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很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众所周知,在唐高宗以后,皇后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超越皇权,乃至于取代皇帝的地位。比如,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另外还有唐中宗的韦皇后和唐肃宗的张皇后,都可以干涉朝政,对皇帝形成掣肘。而郭贵妃的身份,比提到的这几位皇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祖父郭子仪对唐王室有再造之恩,而且她的母亲还是唐朝的宗室升平公主,另外还生有太子李恒,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立她为皇后,或许会比韦皇后和张皇后等人更加无法无天。因此,为了避免郭家坐大,唐宪宗选择空悬后位,这就是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的原因。

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

关于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一直是一个千古迷案,根据《旧唐书》记载,是宦官陈弘志杀死了唐宪宗,但是细读历史,似乎这场1200多年以前的谋杀案另有真凶。

影视剧中的郭贵妃

首先根据《旧唐书》的记载称,唐宪宗是由于服用丹药过度而去世,但是当时人人都认为是陈弘志杀了唐宪宗,而史学家对于这一事件,都避讳不谈。陈弘志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虽然当时在朝廷里也有些势力,但为什么史家要对唐宪宗之死避而不谈呢?

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在读了《资治通鉴》后,提出了一个令人惊愕的观点,也就是唐宪宗的妃子郭氏是谋害主君的凶手。当年唐穆宗李恒即位之后,想要追查杀害其父亲的真凶。郭氏当时已经成为了太后,她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急得想要跳楼。郭太后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举动?恐怕个中缘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郭氏的身份,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在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可以说对大唐王室有着再造之恩。因此郭家也满门荣宠,直到唐宪宗一代,郭家依然可以左右唐王室的一切政治举动。但唐宪宗一直没有把郭氏立为皇后。为什么?因为他害怕郭家坐大,从而影响他的政治地位。郭氏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十分着急。只有她成为了皇后,她的儿子才能成为唐宪宗的嫡子,而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顺序,是嫡长相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皇后所生的儿子,比其他皇子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更具有优越性。于是郭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指使陈弘志杀害了唐宪宗,这样她太后的地位就稳固了。而这也是史家对唐宪宗之死避讳不谈的原因。

标签: 唐宪宗

更多文章

  • 奇案揭秘: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缔造了一个中兴盛世,结果却又败在了自己的手里,遗恨千古。唐宪宗李纯的画像唐宪宗李纯出生于公元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十分喜爱这个孙儿,在李纯11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广陵

  • 唐宪宗被谋杀竟然是因为不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缔造了一个中兴盛世,结果却又败在了自己的手里,遗恨千古。唐宪宗李纯的画像唐宪宗李纯出生于公元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十分喜爱这个孙儿,在李纯11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广陵

  • 唐宪宗不立皇后的真相 防止干涉宠爱别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宪宗

    在古代,皇帝登基,册立皇后,既是国家之大事,亦是皇家天经地义之事。大唐王朝的辉煌,虽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皇帝册立皇后之大事,却从来不曾被偏废过。当然,也有为了怀念已故的贤德皇后,而不再册立皇后的,如唐太宗。可到了唐宪宗这一代,他却一改祖宗之惯例,不再册立皇后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唐宪宗不想册立皇后

  • 唐宪宗嗑药而死,他是嗑谁的啥药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在位年间,台州地方百姓迎来了一位新父母官。奇怪的是,这个新来的官员与众不同,既不关心治下百姓的民生,也不派出手下官吏督促收缴赋税,更不理会地方刑狱,这位大人到任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召集了大批百姓上天台山找一味药。找什么药呢?——乌药。道家认为,乌药是长生不老药。既然是长生不老仙药,那它的食用者

  • 缔造中兴盛世的唐宪宗不立皇后只因不想有人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缔造了一个中兴盛世,结果却又败在了自己的手里,遗恨千古。唐宪宗李纯出生于公元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十分喜爱这个孙儿,在李纯11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幼年的李纯

  • "奉天之难"后李唐是如何保住天下的 唐宪宗的削藩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唐宪宗,奉天之难,唐宪宗削藩之战

    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各地军阀或是父子相承,或由兵将拥立,拒听中央朝廷的号令,割地自雄。他们时而互相征伐,时而与中央对抗,经常惹发战争。老百姓不堪战争重压,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到唐宪宗时,天下养兵达八十三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藩镇扩充的军队,每两户居民就要供养一个军人,经济生产的成果基本上为战争所消耗

  • 唐宪宗刺杀宰相事件导致十九人被斩,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宪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唐宪宗时期发生刺杀宰相事件十九人被斩,四年后真相大白:杀错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宪宗时期,唐朝已经发展到藩镇军阀割据,中央号令不举的地步。唐宪宗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儿子吴元济密不报丧,自掌兵权。朝廷派人来吊祭,吴元济也不接受,

  • 唐宪宗在历史上大有作为,刚离世藩镇便复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宪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宪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朝的历史上不乏明君英主,尤其是在中晚唐那个纷乱复杂的十字路口上,更是涌现出了诸多力图恢复往日“大国之风”的皇帝。这中间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唐宪宗、唐武宗以及唐宣宗,因为这三个唐朝皇帝为唐朝缔造了三次重要的治世。唐朝能够在“安史之乱”后

  • 被宦官谋杀的唐宪宗,竟然能够与唐太宗李世民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纯,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宪宗李纯在位15年,文治武功确实成绩非凡,对于当时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来说,是一针强心剂。为大唐延续了近100年的香火。我们来看看他与太宗的相似之处:一、削平藩镇 统一全境自唐中期以来,地方藩镇各拥强兵,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

  • 唐宪宗李纯凭什么能与李世民齐名?他是怎么死在宦官手里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凭什么能与李世民齐名?他是怎么死在宦官手里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宪宗李纯在位15年,文治武功确实成绩非凡,对于当时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来说,是一针强心剂。为大唐延续了近100年的香火。我们来看看他与太宗的相似之处:一、削平藩镇 统一全境自唐中期以来,地方藩镇各拥强兵,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