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狄仁杰、魏征、房玄龄都曾担任宰相,谁对唐朝的影响最大?

狄仁杰、魏征、房玄龄都曾担任宰相,谁对唐朝的影响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32 更新时间:2024/2/19 18:33:1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宰相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古时,王公贵族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而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宰杀耕牛”。所以,“宰相”就有了“管家”之意。只是替天子管家,其中的“心酸”,只有本人最有发言权。

房玄龄,其父在隋朝做官,从小爱读书,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因考试成绩优异,获得“进士”,捞到了一个官衔“羽骑尉”。之后,政局大变,他选择了李世民,跟着他四处征战,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每打胜一仗,大家都忙着抢值钱的东西,而他却忙着“抢人才”。其实,房玄龄最厉害之处,就是私底下和文人大将的密切交往,他想尽办法,让这些人拼命为秦王“效力”。当时,他和杜如晦是李世民手下最得力的“助手”,也成了他人的眼中钉。

皇族从来不缺乏“手足相残”,李建成告状,将他们二位赶出了秦王府。之后,“玄武门事变”,大局已定。当时,参与策划共五人,其中就有这二位。

之后,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曾任太子太傅。李世民征战高丽,他坐阵后方,留守京师。

他“管家”的时间有20年之久,参加修订典章制度,还和魏征合作共修《唐礼》,整顿机构,“惟才用人”,不问出处,不问背景,尽心尽责,从不“邀功”。除此,房玄龄最重视的是“官员的管理”,他认为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而且,他还坚决贯彻执行李世民的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大力简政。民间所说的“醋坛子”典故,男主就是这个宰相!

如何将事业和家庭协调,看来房先生已经做出了一个“典范”。

魏征,出身贫寒,极爱读书,还出家当过道士。他先是追随李密,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发展性建议”,只是没有被采纳。后来,他归降唐朝,没有被重用,心有不甘的他,自荐去招抚河北,跑到黎阳劝当时的守将投降,没过多久被窦建德抓俘。

重新回到长安后,他又投奔了李建成。当时魏征已经看出太子和李世民的关系非常紧张,就多次提出“先发制人”,可是,主动权早已被李世民抢得。事后,李世民看中他的才能和胆识,封了一个“谏官”。

没事的时候就找他聊聊天,问问哪些事做的不对,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碰到这样的贤君,魏征还有什么可以隐瞒的?

每次他都畅所欲言,一点都不怕得罪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问他:“怎么才能算得上是开明的君王?”魏谏官开始举事例讲道理,他说:“胡亥从来不上朝,只相信赵高一个人,导致秦朝覆灭;杨广只相信虞世基一个人,从而国破家亡。”

所以,一定要“兼听”,不能“偏信”,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魏征坐上尚书左丞位置时,被人诬告“私自提拔亲戚”。除此,对李世民给出的“远避嫌疑”建议,他反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臣和您属于共同协作的工作关系,一味地讲‘远避嫌疑’,而不是公平公正的做事,这个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答案可能谁也不知道。”

另外,他还提出了“忠臣”和“良臣”的概念区别。

在他看来,帮助帝王建设富裕的国家,自己也得利,这就是“良臣”。自己身首异处,帝王暴虐无常,甚至,国破人亡,这样的大臣为“忠臣”。甚至,他还干涉皇帝“纳妃”,说皇帝没有事先查明,将已经许配给他人的女子纳入后宫,这会伤害老百姓的感情。

可见,魏征太敢说大实话了,连皇帝李世民对他都是心生敬畏。

有一次,李世民突然想去打猎,行头都准备好了,就是一直没出发。他得知后,就去问原因,皇帝倒也坦诚:“是想去,怕被你说,便没去。”

还有一次,皇帝得到一只品质上好的鹞鹰,将其搁在自己的肩膀上,到处显摆。突然看见魏征朝自己走来,赶忙将这只鸟藏在了自己的衣服里。魏征也挺坏,他故意和皇帝说了很久的事情,时间一长,这只鸟就闷死了。

当其他大臣们都劝皇帝到泰山“封禅”的时候,唯独他反对。皇帝就问他:“我做的还不够好吗?”他说:“国家发展到现在,人丁还没有真正兴旺,粮仓也不够充实。这一来一回,劳民伤财。况且,中原一带人口少,治安又不好,周边的其它国家,看见我们现在的情况,一定会心生别的想法。这种做法只是图有个虚名,老百姓一点都捞不到好处,何苦要做呢?”很快,中原地区几个州就爆发了洪水,此事便不再提了。

皇甫德参曾建议皇帝“少收地租,少征人丁,简化宫中妇人的打扮。”皇帝怒了,要治罪于他。魏征就来安抚,并批评皇帝,不像从前那么爱听“直言”了。

结果,皇甫德参“因祸得福”,被提升了。

魏征最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就详细的记录了李世民执政以来的十个变化。《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其所撰。他一生节俭,家里都没有正式的主卧,死后,皇帝李世民吊唁时痛哭。

想来,初唐的兴盛,正是有了这些良相的辅佐,才让国家得以高速发展。

狄仁杰是官宦后代,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他执法公正严明,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不惜冒犯圣怒。他常常劝武则天,要将天下还给李家人,要知人善用。

可以说,他所推荐的人才,都成了唐朝中兴的栋梁。狄仁杰在宁州做刺史时,当地是少数民族混居,他很是注意和各少数民族的相处,颇得当地人的喜爱。后来,被人参了一本,说狄仁杰讲话“不尊重皇帝”,被贬官。

过了几年,他就开始了第一次宰相生涯,可时间很短。两年后,被人诬告谋反,关了起来,释放后被贬官。696年,契丹来犯,武则天想到了他。事后,他再次回到朝中,开始了宰相生涯。在他的劝说下,武则天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来,立为皇嗣。

狄仁杰在民间的“威望”很高,这应和他“神探”的名衔有关。

清朝公案小说《狄公案》,就是讲他在昌平县做县令时平断冤狱,以及他为宰相时整顿朝廷纪律的故事。高宗年间,王本立仗着被皇帝喜欢,做事不讲规矩。他就告武则天状了,说:“国家是缺乏人才,但像他这种人,国家不缺。您为何要不顾王法袒护他?如果您真要这么做,那就先处置我。”就这样,王本立被定罪。

正如魏征所言:“自己博得了好名,又帮助了皇帝,才是良臣。”一个称职的宰相,必是一位良臣。只是伴君实在是门“艺术”活,如果,碰上的不是“良君”,“良臣”也就无用武之地。千年的历史随即翻过,中国优秀的宰相们用他们的智慧,帮助他们的君王们开创了一个个盛世。

标签: 唐朝狄仁杰魏征房玄龄

更多文章

  • 《门神》上映,历史人物秦琼继狄仁杰后惨遭沦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门神》

    一部名为《门神》的电影在正版视频平台上线。该片之所以值得注意一下,实在是因为,继各大网络电影恶搞“狄仁杰”之后,唐代历史人物秦琼也沦陷了,也成了网大们恶搞的对象。在这部《门神》当中,秦琼和尉迟恭成为被神话的对象,一部大唐年间的闹剧故事至此展开。在这部《门神》当中,虽然名为“门神”,但却并未那秦琼和尉

  • 狄仁杰承认了谋反指控,武则天为什么没有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狄仁杰

    大家好,说起狄仁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弘道元年(683),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第二年(684),他被母亲武则天赶下台,降为庐陵王。从此,武则天成为唐代真正的领袖。也就是,当年9月(684年),扬州的徐敬业以匡扶唐中宗复位为借口发动了叛乱。部队迅速壮大,武则天急忙派人去压制。在短暂的失败后,

  • 狄仁杰作为家中的老大 狄仁杰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狄仁杰

    很多人都不了解狄仁杰童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狄仁杰出生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和别的普通宝宝是一样的,刚出生的狄仁杰并没有引起来什么天地异象。狄仁杰是家中的老大,他的父亲狄知逊从小对狄仁杰没有太多的宠溺,对他的要求非常严厉。狄知逊早期在太子东宫当职,随后被调到郑州任命司

  • 狄仁杰为什么不反武则天 难不成狄仁杰忠于大唐是假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狄仁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狄仁杰和武则天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狄仁杰,唐代武周时大臣,不畏权贵,帮助武则天治理朝政,并且很受武则天尊重,曾力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死后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又赠梁国公!那狄仁杰忠于大唐,为什么不反唐,反而竭力辅助武则天呢?首先,当时局势已定,

  • 武则天的宠臣被人刺死,狄仁杰竟然都破不了此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崇俨,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明崇俨的故事。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二子,永徽五年(655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永徽六年(656年),还在襁褓之中的李贤被唐高宗李治册封为潞王。父亲李治是唐朝皇帝,母亲武则天是唐朝皇后,李贤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之家,一条金光大

  • 秦琼为什么不参加玄武门兵变?秦琼避战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琼

    秦琼避战玄武门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

  • 揭秘:秦琼为什么不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琼,玄武门兵变,李世民,唐朝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琼为什么排名倒数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

  • 秦琼为何不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琼,李世民,玄武门兵变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

  • 解读隋唐秦琼人脉不如单雄信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琼,单雄信

    秦琼人脉不如单雄信是真的吗秦琼,也就是秦叔宝,素有小孟尝之名,喜交八方之友,按理说,人脉应该是极广的,但是为何要说他的人脉不如单雄信呢?单雄信像这里我们首先要说一下,单雄信在认识秦叔宝之前,是一个绿林好汉,何为绿林好汉,就是劫富济贫的强盗,而此时的秦叔宝,还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小官差。官差的交友应该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