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韶是什么人?东吴戍边名将,曾在京城袭击孙权

孙韶是什么人?东吴戍边名将,曾在京城袭击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52 更新时间:2023/12/31 8:58:1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黄武四年(公元225年),这一年的东吴相对来说比较平静,既没有对外征伐也没有受到外敌入侵,孙权的日子过得还算是比较舒心。

不过在这一年里面,仍有两件大事让孙权颇为闹心:第一件是东吴的首任丞相孙邵在五月份病逝,太常顾雍继任了东吴丞相之职;第二件就是东吴境内连续发生自然灾害,“是岁地连震”。鄱阳郡的贼首彭绮借此机会聚集了一大帮贼寇,并自命为大将军拥兵叛乱,而且还攻破了该郡的多个县城。

对于已经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孙权来说,这两件事对他来说只能说是比较闹心,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在这一年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孙权极其兴奋的事情:魏文帝曹丕差一点被东吴的一位无名小将给生擒了。

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吴录》记载,黄武四年(公元225年)的冬季,文帝曹丕到达了广陵,名义上是检验屯住在江北魏军的备战情况,实际上是想看看是否有机会渡江征伐东吴。魏军的备战情况让曹丕非常满意,十多万大军威风凛凛的沿江而据,绵延数百里旌旗飘扬非常有气势。但是,正好赶上这一年的冬季十分寒冷,内河都结了厚厚的冰,魏军的战船没有办法驶入长江,而东吴则依托波涛汹涌的长江天险,部署了坚固防御战线。

曹丕看到这一情况后,不由得发出了感叹:“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曹丕一看没有渡江南征的机会,只得带领着亲卫近臣返回洛阳,等待时机再度图谋东吴。在曹丕返程的时候,一位东吴小将得知了他的行程,随即派出了五百名死士,趁着夜间抄小道袭击了曹丕的御驾。

曹丕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亲卫将士们誓死护卫,但也终难抵挡东吴死士们的进攻。在这关键时刻,幸好有人急中生智,将御驾的顶篷移到了从属的车上,来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曹丕才在将士们的护卫下仓皇逃出了包围。东吴这一次的偷袭,差一点就生擒了曹丕,而曹丕则在死里逃生之后仍然惊魂未定,一路没敢停顿,直接逃回了洛阳。

这一次的偷袭虽然没有成功,死士们只带回了缴获的从属车和御驾的顶篷,但是对于孙权来说这可是一年以来唯一一件值得高兴庆贺的事情。其实这个无名小将孙权对他并不陌生,他就是孙氏宗亲成员,孙权的侄子孙韶。说起孙权和孙韶这叔侄二人,他们中间还发生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孙韶统兵之后的第一战就是跟孙权打的。

据《三国志宗室传》中载,孙韶是孙权堂兄孙河的亲侄子,孙河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孙桓年纪还小,所以按照东吴的兵制,孙河去世之后就由他的侄子孙韶接管了他的部众,当时的孙韶只有十七岁。孙权出于对晚辈的厚爱,就把他分到了原来孙河屯兵的京城县,也就是现今的江苏镇江市。孙韶到任之后,马上凸显出了他卓越的治军和养士方面的才能。不仅率部加固防御、操练军士、修缮作战器具,而且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征服了属下,使他们心甘情愿的誓死效力。

后来有一次孙权率部平定叛乱结束,返程的时候正好经过京城,而当时正好又赶上夜间,所以孙权就让部下装扮成贼人假装进攻京城。孙权的本意只是想借此吓唬一下孙韶,一来可以检验一下他的统军迎战能力;二来也正好借此敲打一下孙韶,让他时刻保持警醒并督促他尽快成长。

只是让孙权没想到的是,孙韶的统军迎战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京城的将士们听到城外的动静,不消片刻就全部进入了应战状态,城头和箭楼上的弓箭手向城外伪装的进攻者发起了猛烈还击,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这可把孙权吓出了一身冷汗,立即向城内的军士们表明了身份,才避免了战事的进一步恶化。就这样,孙韶自统兵以来的第一战,就是在把孙权吓了个半死的情况下,以非常尴尬的战果结束了。

但是这一战也让孙权认识到了这个侄子的才能,在之后的军事行动中逐渐加以重用。而孙韶也没有让孙权失望,率领部将辗转于东吴边疆地区数十年,从承烈校尉一步步靠着战功升到了偏将军,直至最后晋升为镇北将军成了名震东吴的守边名将,为东吴的边境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标签: 孙韶三国

更多文章

  • 孙辅是什么样的人?东吴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辅,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吴猛将——孙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孙辅的父母在孙辅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死了,所以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的哥哥生活,兄弟俩的感情很深。孙辅最初以一个很低的身份辅助孙策在前期建立基础,后来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向西驻守历阳以抵御袁术,并招诱留下的百姓,纠合失散的兵卒,

  • 孙辅既是东吴猛将也是宗亲,他为什么要与曹操勾结?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辅,东吴

    孙辅,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寄沈仲居进三国志(刘过)十年铅椠鬓丝秋,独抱成书四海游。三国诸人应梦里,一番公案又从头。一般认为在创业初期,孙氏宗亲的联系并不牢固。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就发生孙暠率军夺权的事情;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的时候,曹操攻取荆州

  • 三国吴国张昭为什么说严畯是书呆子?严畯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严畯

    孙权曾经问被张昭推荐任职的卫尉严畯:“你还记得小时候熟读的书吗?”严畯就背诵了《孝经》的“仲尼居”一节。张昭说:“严畯是个书呆子(鄙生),老臣请求为陛下背诵。”于是背诵了“君子之事上”一章,众人因此都认为,张昭知道要在君主面前背诵什么。据《南齐书·王俭传》记载:齐太祖萧道成曾让陆澄背诵《孝经》,从“

  • 三国严畯人物生平简介,严畯为什么被孙权撤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严畯

    严畯(生卒年不详),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世,孙权打算让严畯接替其位。严畯很有自知之

  • 三国孙吴官员严畯有什么故事?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严畯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严畯

    严畯的故事是怎样的?如何评价严畯?中国历史故事网这就为你介绍:严畯生平简介严畯(生卒年不详),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

  • 【薛综传】文言文原文翻译,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薛综传】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阯太守。时交土始开,刺史吕岱率师讨伐,综与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毕还都,守遏者仆射。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

  • 薛综是什么人?三国吴国名臣薛综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薛综的先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受封于薛地。秦灭六国后,而失去祭祀,子孙分散各地。汉高祖平定天下,经过齐国故地,寻求孟尝君之后,得到了孟尝君的孙子田陵、田国二人,想恢复其封地。田陵、田国兄弟相互推让,都没有接受,于是来到竹邑,并定居于此,故以薛为姓

  • 孙权为什么不接受周瑜和吕范的建议,而听从了鲁肃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权,东吴

    说到孙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孙权把荆州的南郡划给刘备,又推举他为荆州刺史,这等于是承认了刘备的独立诸侯地位,后人把这一段历史总结为“刘备借荆州”。但刘备提出向孙权借荆州的时候,东吴的大臣们是反对的,尤其是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周瑜和吕范。周瑜认为,

  • 吕据的悲剧人生,吕据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据,三国

    每次读过陈寿的《三国志》,细细品味《三国志·吴志》中记载的98位名人、名将,东吴大臣、太和人吕范与其次子吕据位列其中。吕范,这位曾任前将军、扬州牧、大司马、南昌侯等职的东吴重臣读者比较熟悉。但对其次子吕据在东吴的赫赫战绩,大家知之相对较少。当我翻开《太和县志》时,对吕据的介绍也只有短短的123个字。

  • 吕据三国时期吴国将领简介,最后为什么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据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并立战功;随朱然进攻樊城,与朱异攻破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