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让文鸯成名的三件事,看看他到底有多猛

让文鸯成名的三件事,看看他到底有多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96 更新时间:2024/1/15 17:59:40

很多人都不了解文鸯,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文鸯单骑退雄兵这件事发身淮南三叛第二叛的时候,毌丘俭文钦,在司马家篡夺曹魏权柄,清除曹氏支持者的过程中,害怕自己被涉及,也可以说是两人不满司马师擅自废帝,起兵叛乱,在司马师平叛过程中,他才去了施压但不急战的办法,也就是快速调集部队围困毌丘俭、文钦,但是不着急打,毕竟毌丘俭、文钦所属将士家属大多在北方,没有人真心跟随两人造反,眼见战局不利,毌丘俭让文钦去打兵力相对薄弱的邓艾所部,但是在文钦行军途中和司马师主力部队遭遇了,文鸯大显身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魏氏春秋》文钦中子,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

这里的文俶就是文鸯,当时文鸯率部夜袭司马师的营寨,的确是引起了司马师所部的惊扰,也是有几分当年张辽八百骑肆虐孙权军阵的风采,当然张辽要更厉害,毕竟张辽险些将孙权逼到绝境,文鸯可是没有杀到逼近司马师位置的,而且张辽是在清晨发动的奇袭,并没有夜色的掩护。

因为文鸯的父亲文钦一直没有配合行动,没有抵达战场,文鸯只能撤军,这个时候也就是发生了,后世熟知的,文鸯单骑退雄兵的这件事。

《资治通鉴.魏纪八》(文鸯)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只看这段记载的话,可以说文鸯已经不是战将了,堪称战神了,司马班率八千骁将追击文鸯,结果被文鸯单骑杀入阵中,杀伤百余人后从容而出,我的天,这简直是三国演义中赵云大战长坂坡还要精彩啊,八千骁将啊,别说这是司马光的笔误啊,骁将是指勇猛的将军,当时整个魏国可能都没有八千骁将,可见记载是太过夸张了,而且在《三国志》和《晋书》中都没有文鸯面对八千追兵还能单骑杀回,以一人之力就击退追兵的记载,要是这是事实,那么毌丘俭、文钦发动的叛乱也就不会那么快被平定了。

而且在《晋书》的记载中,出现了和《资治通鉴》不一样的人物记载。

《晋书.景帝纪》帝遣左长史司马琏督骁骑八千翼而追之,使将军乐林等督步兵继其后。比至沙阳,频陷钦阵,弩矢雨下,钦蒙盾而驰。大破其军。众皆投戈而降,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俭闻钦败,弃众宵遁淮南。安风津都尉追俭,斩之,传首京都。钦遂奔吴,淮南平。

《晋书》中记载司马师派遣的是司马琏而非司马班,人名有如此出入,连一个人都不是,当时司马师并派遣的是八千骁骑,也就是八千精锐骑兵,这还是合理的,总比八千骁将要靠谱的多,而且司马师并不是单纯的追击文鸯,而是做出了直接扑灭毌丘俭、文钦的军事行动,骑兵开到,后面步兵压阵,让文鸯成名是《资治通鉴》中的记载,但是其记载显然忽略了司马师军事行动的重点,不是仅仅为了打一个文鸯,而是文鸯后面的毌丘俭、文钦势力,也就是在沙阳,接连击败文钦,

司马师以此平定了淮南之乱。

所以综合来说,文鸯单骑退雄兵这件事不靠谱,就算文鸯很猛,但是人家八千人也不是摆设啊,杀伤百余人还能全身而退,司马师的精锐骑兵部队要是这战力,仗也就别打了,太丢人。

文鸯第二个成名条件,也就是吓死司马师了。

《晋书.景帝纪》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

这个绝对是实事,连《晋书》都没有丝毫掩饰,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文鸯只是吓到司马师,如果司马师是一个正常人,最多也就是事后几天身体不适,就算司马师胆子小,吓得摊在地上我也能忍,如果是单纯被吓死就不合理了吧,事实也说的很明白,司马师是有眼疾的,文鸯只是惊吓到司马师,令其眼疾加重,眼球蹦出才挂的,应该是流血过多加上感染就挂了。

所以司马师是在身体条件不利的前提下让文鸯一战成名的,我不否认文鸯夜里奇袭军事行动的成功,但是说他吓死司马师,有一大半原因是司马师自身的缘故。而且当毌丘俭、文钦发动叛乱的时候,很多人都建议司马师不要亲征,考虑到害怕司马师离京后方发生变故,也是害怕司马师的身体条件难以支持军旅行军,可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钟会就极力劝谏司马师亲征,不知道他有没有私心。

可以说,司马师是眼部手术在前,亲征在后,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司马师眼部病情是何种状态,安养状态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还出征,司马师的行为本身上就是一次冒险。

《晋书.景帝纪》帝统中军步骑十余万以征之。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一个重病在身的人,还急行军,想必司马师抵达前线的时候,病情就已经恶化了,文鸯只是“狠狠地踹了最后一脚”,送司马师上了西天,总的来说,司马师之死,文鸯只起到了两三成的作用。

在淮南之乱被平定后,毌丘俭被灭族,文鸯则随着父亲文钦逃到了东吴,后来文鸯又投降于司马昭,这个过程中,文鸯还是体现出有些眼光的。

事情经过是,在毌丘俭之后,诸葛诞发动了第三次淮南叛乱,东吴为了支持诸葛诞,派兵支援,吴将唐咨文钦在魏军未完成对寿春的合围前入城,文钦诸葛诞曾经的对手,当时是在一起守城的,而随着战事持久,吴军难以在其他方向支援诸葛诞,而被围困的诸葛诞也无法突破包围,所以内部就发生问题了,文钦和诸葛诞在同时魏臣的时候就有矛盾,而随着寿春城逃跑的士卒越来越多,文钦就有杀尽北方士兵,节省粮草等待吴军支援的想法,诸葛诞显然是不支持的,杀尽北方士兵,那自己还有势力吗?还怎么保命,而随着两人想法冲突越来越多,诸葛诞也是烦了,直接杀了文钦,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文鸯面临着选择。

在得知自己父亲有危险的时候,他不能的反应是带兵去救父亲。

《三国志.诸葛诞传》钦子鸯及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驰赴之,众不为用。鸯、虎单走,逾城出,自归大将军。

结果是文鸯调不动将士,按照常理来说,文鸯所管辖的将士应该是文钦的旧部,但是人家不远听从调遣,显然是对于战事没有信心,等着投降呢?这个时候还有谁能为文家父子卖命,所以文鸯和弟弟文虎只能从城中逃脱了。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文鸯是一个平庸人的话,如果他只想要保命的话,最要的选择是去东吴,重用是不可能了,但是还是能得到赏赐的,做个普通人衣食无忧还是可以的,所以说去东吴最稳妥,但是他去投奔了司马昭,这是一步险棋,毕竟司马师之死和他有关,但是投奔司马昭,对于文鸯来说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

《三国志.毌丘俭传》钦虽在他国,不能屈节下人,自吕据、硃异等诸大将皆憎疾之,惟峻常左右之。

《三国志.诸葛诞传》军吏请诛之,大将军令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

当时文钦在吴国都不受待见,更别说文鸯了,再次投奔吴国,也只能在被人欺辱下活着了,但是投奔司马昭,只要司马昭不杀他,他就有再次进入魏国仕途的机会,结果也是司马昭放了文鸯,让文鸯成为招降大使,去寿春城下招降,守城将士一看,连坑了司马师的文鸯都没有被杀,那他们就更加放心了,果断投降了,文鸯应该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敢去司马昭那里投降的,如果是一般人肯定会选择投奔东吴,最起码性命无忧。

我们再来说说文鸯大破秃发树机能,收胡人20万的事情,这个秃发树机能是凉州鲜卑的首领,期初是因为河西之地遭受旱灾,晋朝将领胡烈又实施过于严苛的压制策略,秃发树机能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正好趁机发动动乱,和晋朝对峙,从此凉州10年间战乱不止,西晋前后三人凉州刺史,还有秦州刺史胡烈被秃发树机能所杀,晋武帝也是甚为头疼。

在西晋多次针对秃发树机能的军事行动失败后,咸宁三年被委以重任,征讨秃发树机能。

《资治通鉴.晋纪二》平虏护军文鸯督凉、秦、雍州诸军讨树机能,破之,诸胡二十万口来降。

此战的确是令秃发树机能受挫,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秃发树机能的实力并未遭受重挫,兵败后的次年,秃发树机能就东山再起,攻下凉州,西北烽烟再起,西晋朝堂也是没有良策应对,很多人倒是乐观的很,说鲜卑不足为虑,不必派兵征讨,这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啊,如果放任秃发树机能做大,那么在3至5年间,他就可能危及关中,到那个时候,西晋的麻烦就更大了。

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说的就是,文鸯只是取得了对秃发树机能的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但是并未解决掉秃发树机能这个麻烦,其对西晋的威胁仍然存在,真正灭了秃发树机能的是文鸯之后率三千余人出征的马隆。

《晋书.马隆列传》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余落归降,前后诛杀及降附者以万计。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大战,斩之,凉州遂平。

这是咸宁五年末的事情了,要说文鸯打败秃发树机能是很大功绩的话,那么马隆的功绩要比文鸯大得多,因为他以较少兵力,就彻底解除西晋的变化,文鸯只是暂时击退了秃发树机能对西晋的骚扰,这功绩一对比,显然马隆的功绩更大。

所以整体来说,文鸯成名的几个条件,单骑退雄兵是夸大的,司马师之死只有两三分和其相关,唯一实打实的就是大败秃发树机能了,只是也并未解决掉西晋的麻烦,最终还是别人终结的,以这样的战绩就被称为三国末期第一猛将,显然其中水分太大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文鸯就是一名比较优秀的冲阵猛将。

标签: 文鸯三国

更多文章

  • 文鸯:三国第一猛将,赵云见他都不敢冲撞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鸯,三国

    文鸯此人少年得志,武艺十分高强。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公元245年,司马家族在韬光养晦,步步蚕食曹魏政,这引起了魏帝曹芳的忌惮,决定先下手为强,后来消息泄露,司马家族还是成功篡位,并且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这引起了忠于曹魏政权之人的不满,文钦决定发兵勤王。就在乐嘉城一役中,文鸯大发神威,在数倍于己

  • 谯周是个怎么样的人?一副伶牙俐齿都用在了如何投降上!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谯周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谯周劝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谯周最初跟随刘璋,后投刘备,任光禄大夫、太史等职。谯周给人的印象,是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派”。但凡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他为求自保,无一例外进谏主公投降。刘备兵临益州,刘璋见大势已去想开城投降,谯周不失时机地进言:“我夜观乾

  • 谯周作为颇有争议性的人物 他究竟是蜀汉的奸臣还是刘禅的恩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谯周,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谯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的大臣谯周因为主张投降,常被称为奸臣,的确,他是蜀汉投降派的龙头人物,但,主张投降就一定是奸臣混蛋吗?这次,我们来看看这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蜀汉学者,大学问家。他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

  • 谯周:刘备身边隐藏最深的奸臣,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谯周,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谯周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63年,三国争霸战进入最后阶段。蜀国大将姜维连年出兵北伐曹魏,不仅寸土未得,劳而无功,还使得蜀国陷入战争泥沼,民穷财尽怨声载道。魏国权臣司马昭经过一番权衡,认定讨伐蜀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命令司隶校尉钟会、征西将军邓艾挂帅出征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谯周,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谯周,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将蜀汉说亡国的谯周,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谯周这个人是个比较复杂的人,你说他是个奸臣,人家一不贪污,二不强权,你说他是个忠臣,人家一张利嘴将整个蜀汉帝国给说灭亡了。谯周最初是以蜀汉大儒的形象进入大家的视野当中的,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读书也读的非常棒,大家都尊称他是蜀

  • 谯周为什么会备受争议?写下8个字预言司马昭将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谯周,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谯周为什么会备受争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受《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影响,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都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他不仅智计超群,颇有韬略,还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而且料事如神。然而,如果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大都是虚构的,诸

  • 东汉末年时期袁绍、韩馥为何要拥立刘虞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末,袁绍,刘虞

    公元191年,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商议,公推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对抗控制汉献帝的董卓。可是,这一提议却找到了刘虞本人的强烈反对。刘虞疾言厉色的对袁绍的使者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相垢污耶!”刘虞表示,如果袁绍等人一定要逼迫自己,那自己

  • 三国时期的三大引狼入室事件:韩馥让冀州给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历史

    俗话说,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方能制胜于人。然而,在战争年代这种联合成为考验首领的重要因素,稍一不慎,联合就可能变成了引狼入室。本期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这种由“借力”而引发的引狼入室事件。一、韩馥让冀州给袁绍在讨伐董卓的联军当中,冀州牧韩馥也是其中之一,大家公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为车骑将军。韩

  • 三国三大引狼入室事件: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绍

    俗话说,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方能制胜于人。然而,在战争年代这种联合成为考验首领的重要因素,稍一不慎,联合就可能变成了引狼入室。本期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这种由“借力”而引发的引狼入室事件。一、韩馥让冀州给袁绍在讨伐董卓的联军当中,冀州牧韩馥也是其中之一,大家公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为车骑将军。韩

  • 韩馥是谁?东汉末年诸侯韩馥的生平简介及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馥,东汉末年,三国,诸侯

    韩馥(?-191年),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