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邈与曹操曾是生死之交,他最后为何背叛曹操?

张邈与曹操曾是生死之交,他最后为何背叛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92 更新时间:2024/1/4 10:47:10

张邈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东汉末年,外戚势力与宦官横行朝堂,导致东汉日益衰败。汉灵帝即位后,重用宦官,终于在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在讨伐黄巾军过程中,地方豪强崛起,趁机割据一方,于是形成汉末诸侯割据之势。东汉名存实亡,直至三国时代的到来。群雄割据人物举例:公孙度、刘虞、公孙瓒、袁绍、曹操、孙策、袁术、刘表、刘焉张鲁陶谦、刘备、吕布、董卓、李傕、马腾、张绣、士燮、臧洪、张邈、王匡、张杨、刘岱、桥瑁等众多诸侯。

其中,就张邈这位诸侯来说,很多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或许会比较陌生。不过,在笔者看来,在东汉末年,特别是讨伐董卓前后,张邈是一位不可忽略的历史人物。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少时以侠义闻名,助人为乐,倾家荡产,壮士多有归附于他的,曹操、袁绍都是张邈的朋友。在东汉末年,张邈曾和曹操是生死之交,不过,张邈最终还是背叛了曹操,给了曹操致命一击。那么,问题来了,张邈这位诸侯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首先,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年陈留太守,汉末群雄之一,曾参与讨伐董卓。在东汉末年,张邈因为为人狭义,曾和袁绍、曹操都成为了朋友。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袁绍和曹操最终都和张邈翻脸了。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引军入长安,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广陵郡功曹臧洪说服太守张超,联合其兄陈留太守张邈一同举兵,兖州刺史刘岱亦加入,在酸枣举兵,自此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官吏推举袁绍为盟主,领车骑将军,讨伐董卓。反董势力分为三处:酸枣联军为兖州、豫州两路人马;河内联军为冀州人马;鲁阳联军为荆州人马。

对于本文所要说的张邈来说,自然也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行动。在这场行动中,曹操与张邈首先举兵征讨董卓。汴水之战,张邈派遣麾下将士跟随曹操作战。此战,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大,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袁绍成为盟主后,时常表现得傲慢矜持、不可一世,张邈经常直言责备他。袁绍派曹操杀张邈,曹操不从,反而责怪袁绍说:“孟卓(张邈)是我们的好朋友,无论如何都该容得下他。如今天下大乱,不应自相残杀啊!”张邈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敬重曹操。对此,在笔者看来,经过这件事情后,张邈和袁绍翻脸,并且和曹操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乃至于一度成为了生死之交。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治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

兖州刺史刘岱阵亡后,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在曹操夺取兖州之后,张邈作为陈留郡的太守,自然也成为了曹操的部下了。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在征讨陶谦前对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张邈)。”结果曹操凯旋而归,见到张邈,两人相视而泣。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亲密。

东汉末年,吕布离开袁绍去投奔张杨,经过张邈住处,与他告辞,两人拉着手立下了誓言。袁绍听说这件事,无比气愤。张邈担心曹操最终将会替袁绍杀自己,心中总是不安。后来,曹操诛杀名士边让,更加让包括张邈在内的兖州士大夫们感到颇为不安。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诛杀名士边让,最终让自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导致陈宫、张邈等兖州一带的士族背叛了他,并联合吕布来夺取兖州。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再次征讨陶谦。张邈的弟弟张超,与曹操的将帅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同商议背叛曹操。

在此背景下,陈宫这位谋士就劝说张邈背叛曹操,从而自立门户。对此,在陈宫等人的劝说下,张邈决定和曹操一刀两断。曹操东征陶谦时让陈宫带领部分将士留守东郡,于是陈宫领着这批人马东迎吕布,让他做了兖州牧,并占据了濮阳,周围各县纷纷投靠吕布,只有鄄城、东阿、范县没有反叛曹操。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曹操逐鹿中原的一生中,这应该是最危险的时刻了。在公元194年,曹操不仅没有获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还只有兖州这一州之地。现在,张邈、陈宫联合吕布一起对付自己,导致自己只剩下几座城池了。如果这几座城池都守不住的话,曹操真的要和之后的刘备一样颠沛流离了。

最后,得知后院失火的消息后,曹操没有继续征讨徐州牧陶谦,而是立即率领大军回到了兖州。在此基础上,曹操率领大军和吕布在濮阳一带激战,形势对曹操很不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不分胜负。时值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这让曹操的粮草供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吕布领兵向东驻守山阳,在两年的时间里,曹操虽然在初期遇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和劣势,不过,曹操还是最终将失地全部收回,并在巨野打败吕布。吕布东逃,投奔了刘备。张邈跟着吕布一起逃跑,留下张超带着家属守雍丘。

对此,曹操率军围攻雍丘数月,攻破了城池,诛杀了张超及其家属。在得知弟弟及其家人被曹操杀害的消息后,张邈自然要向曹操报仇。于是,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尚未见到袁术,自己却被部下杀害。在吕布败逃,张邈被杀之后,曹操在兖州的地位自然更加稳固了。自此之后,曹操以兖州作为基础,逐步夺取了北方中原之地,并消灭了吕布、袁绍、袁术、张绣、马超、韩遂、刘表等诸侯,并篡夺了东汉朝廷的大权。

标签: 张邈东汉

更多文章

  • 罗宪是什么人?蜀国最后的将士,就连军神陆抗都拿他没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宪,三国

    蜀国将士罗宪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或许大家都想不到最先灭亡的一方就是蜀汉,在当年魏国兵分三路,发动了这一次灭蜀之战。当时的曹魏名将邓艾,偷渡阴平直接率领2000兵马直接进军到了成都城,无奈的蜀主刘禅只得向邓艾投降,结束了蜀国是四十多年的政权,就这一次是突然的,

  • 罗宪在蜀国最后时期为什么选择跟东吴血战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宪,三国

    蜀汉最后的将军,为什么不去打魏国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刘禅投降了,蜀汉亡了。镇守永安的巴东郡太守罗宪成了蜀汉最后的将军,他手上还有两千人马。罗宪很快面临了一个难题,东吴军队来了,究竟是守,还是放。永安是益州的东大门,离东吴很近。成都离永安远,而且魏军占领成都后,内部先后发

  • 罗宪有多厉害?用兵如神,曾大败东吴军神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宪,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最后的一位蜀将罗宪,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蜀汉是最先灭亡的一方。公元263年,魏国兵分三路,发动了灭蜀之战。曹魏名将邓艾,率二千兵马直逼成都城下,无奈的后主刘禅,反缚双手,出城投降,这个历任四十二年的政权,匆匆画上了句号。然而就在

  • 霍弋作为诸葛亮留下来的猛将 刘禅为什么会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霍戈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人们把蜀汉的灭亡归因于其国力最为弱小。根本原因是人才匮乏。这是有一定原因的,但并不全面。蜀汉不是缺人才,而是缺可以将人才运用的皇帝。在刘备、诸葛亮掌权期间,蜀汉人才济济。然而,在刘禅时代,他对内宠幸宦官,对外又不能约

  • 霍弋是什么人?蜀汉最忠心的猛将,蜀汉灭亡后誓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弋,三国

    霍弋是什么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三国的名将,那简直太多了,魏国的曹仁、夏侯惇、荀彧、郭嘉;吴国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等等。这些都是三国前期的著名谋士和将领,其实三国后期也出现了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正在前线

  • 蜀汉名将霍弋,实力不俗,领兵数百对抗近万敌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霍弋,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霍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208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它就是赤壁之战。战后,曹操、孙权、刘备成为三大主要的割据势力。虽然曹操战败赤壁,但仍占据着原东汉13州中的冀、青、幽、并、兖、豫、司、徐等八个州,拥有最多的人口和兵力。此外,

  • 三国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哑口无言以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宓

    秦宓,字子敕,是广汉竹绵人,就是现在的四川德阳人。他是三国蜀汉时期的谋臣,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最善长的便是舌辩。初仕益州牧刘璋,刘璋投降。刘备派简雍出使,但简雍十分傲慢无礼,于是就遭到了秦宓的怒斥。刘备称帝后,提升秦宓为学士。孙权一直想偷袭取得荆州,杀了关羽,对此刘备非常愤怒想要讨伐孙权,秦宓苦苦劝

  • 三国蜀汉时期的谋臣秦宓是如何巧答张温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宓

    秦宓,字子敕,是广汉竹绵人,就是现在的四川德阳人。他是三国蜀汉时期的谋臣,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最善长的便是舌辩。初仕益州牧刘璋,刘璋投降。刘备派简雍出使,但简雍十分傲慢无礼,于是就遭到了秦宓的怒斥。刘备称帝后,提升秦宓为学士。孙权一直想偷袭取得荆州,杀了关羽,对此刘备非常愤怒想要讨伐孙权,秦宓苦苦劝

  • 东吴大臣张温一心效忠孙权却为何一再遭贬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吴大臣张温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他曾经为孙权出使蜀国来恢复两国的和平关系,不过最后因为遭到孙权忌恨而降罪,没几年就病死了。张温是吴郡吴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据说从小长相伟岸又有节操。他父亲张允是当时的名士后成为孙权的官吏。之后张温被孙权召见,因表现极好而受到器重,任命

  • 董卓究竟做错了什么孙坚为什么力劝张温杀掉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董卓

    对汉末的一些风云人物,后人褒贬不一、存有争议。而对董卓,却众口一词认为是恶贯满盈,必欲杀之而后快的。看三国不骂几句董卓,似乎无足以表达出内心的义愤填膺。公允的讲,董卓也并非一无是处。董卓,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生在这里的人,因为地近戎狄的原因,都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这里的人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