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谡死因: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马谡死因: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61 更新时间:2024/1/26 6:36:05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谡以荆州从事先随刘备入蜀,曾经做过绵竹、成都县令,越隽太守,擅长军事,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备生前曾对诸葛亮评价马谡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诸葛亮不以为然,仍旧以马谡为参军。诸葛亮征南蛮时,马谡确实出了不少力。他曾献策不宜强服,以攻心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纳可他的计策,七擒孟获七次送还,最终征服了南方。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亲率主力经今白水江猛攻祁山(今甘肃省祁县东),势如破竹,曹魏许多地区都归降蜀汉,诸葛亮乘胜追击,选拔马谡,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魏军战于街亭。

网络配图

北伐曹魏是蜀汉政权藉以守存的重大战略,蜀国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准备。蜀军在先期几次战役中取得了重要战绩,但在街亭与魏军交兵这一关键性战役中,诸葛亮用人不当,马谡举措失误,战术上完全陷于被动,被魏军大败,诸葛亮不得不撤军退回汉中,蜀汉的第一次北伐遭到了重大挫折。而招致这次重大失败的主将正是他昔日十分赏识的马谡,马谡在街亭之役中擅自武断违背主帅调度,招致损兵折将、丢失要地,误了蜀汉的兴复大计。为严肃军法重振军威,重振蜀国北伐的士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出师未捷智将受斩之举,是诸葛亮极为痛心之事。

这段故事最早记载于《三国志》。公元228年春末,在汉中先已下狱受军法论处的马谡,被提交当众斩首。马谡临刑前致书诸葛亮沉痛地说:“垂相待我如子,我尊崇垂相如父,我虽死无恨于黄泉之下也。”斩首之时,诸葛亮挥泪,在汉中的十万蜀军将士亦无不垂涕。历来人们也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负荆请罪,回到诸葛亮大营,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这样描述: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二万五千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拒绝遵守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吩咐,并置王平的“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不顾,屯兵山头。

网络配图

后来魏将司马懿及张合率军到达后,开始围马谡而不攻,并断其水源,待马谡不战自乱后,司马懿最后发动火攻,马谡惨败而回。街亭失守后,使前方蜀军进无据点,退无可守之地,不得已退守汉中。为此,“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诸葛亮上表请后主自贬三等,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死,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失声痛哭,这就是所谓的“挥泪斩马谡”故事。后人有诗写道:“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三国演义》这节写的有声有色,读起来惊魂动魄。事实上,这些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史实与这些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关于街亭失守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有五处提到,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一下。在《诸葛亮传》这样记载:诸葛亮“戳谡以谢众”。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以下几种史书,《王平传》:“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马良传》附《马谡传》:“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然而在另外几种史书中,却有与之出入的记载。《向朗传》这样记载:“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向朗当时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平常经常与马谡交往。这段记载价值也就相当高了,意思十分明显,在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传说中一直待到诸葛亮死后,向朗始复出仕官,达数十年之久。

网络配图

在《马谡传》裴松之注中,引《襄阳记》中的记载:“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孤若平生。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楚东得臣,而后(晋)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戳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戳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计贼邪?’”后来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这一段说明马谡临死前未曾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无必要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自己的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

标签: 马谡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史上竟有三种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网络配图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

  • 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要说马谡 他的地位很重要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诸葛亮

    众所周知,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文学著作中的经典之作。而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说的故事就是有关于三国时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刘备这个人看人的眼光是相当的毒辣而准确,而且很多的事实都证明,他是对的。更是有不少的良将被刘备发现并所用。然而有一个人,刘备却很是不看好他,而且临终前还说,这个人不死,蜀国必定灭亡。那么到

  • 为什么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根据无数事实写出来的三国历史,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四大名著作为一门学问,很多人都在研究,而在三国之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诸葛亮,这一个举世无双的聪明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而挥泪斩马谡,在这之中,显示出了先生的人性,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

  • 诸葛亮真的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已误导世人两千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马谡,字幼常,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幼常,这个名字听起来的意思好像是幼稚如常。马谡还真的似乎名如其人,尽管读的书汗牛充栋,但还是长不大,想法幼稚简单。果不其然,就在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

  • 诸葛亮斩马谡的原因是什么?只是因为他丢失了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斩马谡,并非只因他丢街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三国热兴起后,很多人物的形象都渐渐出现了改变,从盲目相信《三国演义》到去追求历史真相。也因此,一些人物因为在演义中与历史中的巨大反差,而在众多三国迷中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比如关羽以前无可挑剔的武圣形象、诸葛亮完美无瑕的智

  • 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是最大责任方!为何不用其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马谡

    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是最大责任方!为何不用其他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马谡失街亭,最大的过错方是诸葛亮,而马谡也要付主要责任。诸葛亮明知道街亭虽小,却是汉中咽喉,关系到北伐的进展,此地既无城池可守,又无天险阻拦,防守极难。这等重要的位置,需要一名擅长守城的将领前往。可诸葛亮却派了马谡去,这个任命在事

  • 刘备临死前说马谡此人不堪大用 为何诸葛亮看不出来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马谡

    还不知道:诸葛亮看不出来马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马谡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任用他为参军。不过,在公元228年,马谡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

  • 刘备托孤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马谡是庸才诸葛良是真没看出来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马谡

    刘备托孤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马谡是庸才诸葛良是真没看出来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三国时期的马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镇守街亭的将领,然而失掉街亭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马谡也因此被诸葛亮挥泪斩首,不够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就曾告诫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能大用,

  • 刘备能看出马谡是个庸才,为什么诸葛亮没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谡,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马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都知道马谡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蜀汉大臣,也是侍中马良的弟弟,而且在蜀国的皇帝刘备在临终的时候,就曾告诉过诸葛亮,马谡是个空架子是不能担当大任的。但是诸葛亮到最后却还是使用了他,最终导致自己兵败。究竟是为何呢?为了和刘备能

  • 刘备怎么知道马谡不可重用?可惜诸葛亮没听刘备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马谡

    刘备怎么知道马谡不可重用?可惜诸葛亮没听刘备的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马稷一直是被诸葛亮寄予厚望,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就派马稷担任统领驻守街亭。但马稷却刚愎自用,擅自违抗诸葛亮的指令,导致蜀军惨败,街亭失守。实际上刘备曾对诸葛亮说过,不可重用马稷,为什么刘备早早就看出马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