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瞻什么会和姜维“水火不容”?他们之间有什么瓜葛

诸葛瞻什么会和姜维“水火不容”?他们之间有什么瓜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83 更新时间:2024/1/22 15:19:16

诸葛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志·蜀志·诸葛瞻传》记载:“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县。其间,写信给哥哥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之前说诸葛瞻以后难成大器,或许存在一定的自谦之意。但是,或许是一语成谶,在公元263年的绵竹之战中,诸葛瞻率领蜀汉精锐的御林军,反而败给了邓艾的疲惫之师。正是因为诸葛瞻的失败,导致邓艾兵临成都,乃至于后主刘禅放弃抵抗。值得注意的是,在诸葛瞻临死前,曾表示后悔没有除掉姜维。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儿子诸葛瞻,为什么和姜维“水火不容”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华阳之战》等史料的记载,在绵竹之战被邓艾击败后,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最终,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战死沙场。对于诸葛瞻来说,表示自己有三个罪过,一是没有除掉黄皓,二是没有除掉姜维,三是没有抵挡邓艾的进攻。对此,在很多人看来,没有除掉黄皓和没有抵挡邓艾的进攻,显然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但是,诸葛瞻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为什么后悔没有除掉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呢?换而言之,诸葛瞻和姜维之间的关系,怎么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瞻之所以这么表示,很可能是因为他认为姜维是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后主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由此,在诸葛瞻、董厥等蜀汉大臣看来,姜维多次北伐中原,不仅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反而损耗了蜀汉的国力。基于此,诸葛瞻与董厥希望后主刘禅可以削夺姜维的兵权。所以,非常明显的是,诸葛瞻和姜维之间的矛盾,应该不是私人恩怨,而是理念不同所致。

那么,进一步来说,诸葛瞻反对姜维北伐,是否有道理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北伐是没有错的,这是在践行诸葛亮“攻势防御”的理论。但是,姜维错在北伐的频次实在太高了。就诸葛亮来说,在治国才能上可谓一流,即便如此,在恢复蜀汉国力后,诸葛亮也只是五次北伐曹魏。与此相对应的是,姜维不管是军事才能,还是治国本领,都不如诸葛亮。在此基础上,《三国志》记载: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在蜀汉国力远远不如曹魏的背景下,姜维太过频繁的用兵,显然是穷兵黩武了。

最后,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蜀汉之所以兵败如山多,自然也和姜维长期北伐损耗蜀汉国力存在直接的关系,而这,才让诸葛瞻发出了后悔没有除掉姜维的叹息。另一方面,姜维改变汉中的防御策略,也可能是诸葛瞻怪罪他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汉中一旦有失,益州自然就会门户大开。在魏延王平吴懿等将领镇守汉中期间,奉行的是拒敌于门外的策略。不过,在蜀汉灭亡前,姜维改变了这一策略,想要诱敌深入,从而歼灭来犯的曹魏大军,结果,因为实力上的差距,这一招反而导致汉中迅速丢失,从而加快了蜀汉的灭亡。所以,诸葛瞻后悔没有除掉姜维,也可能是因为汉中在姜维手中迅速失守。

标签: 诸葛瞻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瞻战死绵竹的下场是什么?他是另一个马谡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瞻,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遣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取蜀。在丢失汉中后,蜀将姜维立刻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而为破解僵局,魏将邓艾率精兵万人偷渡阴平,奇迹般的出现在了成都平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诸葛

  • 诸葛瞻为什么视同样是蜀汉重臣的姜维为敌人?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瞻,三国

    诸葛瞻为什么视同样是蜀汉重臣的姜维为敌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孔明身为蜀汉的重臣,可以说是为蜀汉做到了鞠躬尽瘁。即便在蜀汉阵营中存在一些他很讨厌的人,但为了达到促进蜀汉集团内部的团结的目的,孔明硬是对这些人放下了芥蒂。按道理来讲,他的儿子诸葛瞻理应像他父亲一样去做

  • 历史上真正扶不起的阿斗诸葛瞻与姜维之间有什么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瞻,三国

    46岁的诸葛亮老年得子,取名诸葛瞻,字思远。名字取自诗经“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瞻”字蕴含了父亲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期许,诸葛亮和别的父亲不一样,目光非常长远,给兄长诸葛瑾写信时说自己儿子:“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嫌弃儿子太早慧,将来不能成大才。延熙六年(2

  • 诸葛瞻临死前为什么会后悔杀掉姜维?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瞻,三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诸葛瞻的故事。自古以来,能使人水火不容的事情大致有三件:为名,为利,为权。诸葛瞻和姜维也不能免俗,看上去俩人像是政见不同,其实是蜀汉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诸葛亮五丈原病逝以后,挡在刘禅面前的一座大

  • 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为何却和姜维关系不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诸葛瞻

    诸葛亮死后,7岁的诸葛瞻承袭了父亲爵位——武乡侯。17岁时,娶后主刘禅的女儿为妻,官拜都骑尉。次年担任御林军中郎将。当时蜀汉百姓怀念诸葛亮,把朝廷的成绩都归功于了诸葛瞻,这让诸葛瞻飘飘然不知所以。姜维(202~264)是诸葛亮的徒弟,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此看来诸葛亮是姜维的长辈,虽然姜维比诸

  • 面对邓艾数千名疲惫的士兵时,诸葛瞻为什么还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瞻,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瞻,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演义之中,第一个被击败的就是蜀国。作为在演义中描写的非常详细的国家,蜀国的将领在国家灭亡的过程中。虽然壮烈和英勇,但是却没有像诸葛亮一样,能够将蜀国的命运扭转回来。这其中,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作为令人感伤。为了蜀国,他甚至战死在了第

  • 朱据:吴国4次动荡他扮演了不同角色,最后被伪诏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据,三国

    他是孙权的女婿,吴国4次动荡他扮演了不同角色,最后被伪诏赐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人无完人,谁都有冲动的时候,三国时期的人们也一样。曹操杀了孔融、崔琰,袁绍杀了田丰,刘备杀了张裕,刘禅杀了刘琰,孙权就更厉害了,请出一位见证者,朱据,字子范。朱据是吴郡朱氏子弟,

  • 朱据是孙权最器重的女婿!最后为什么被下诏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朱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最器重的女婿朱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吴大帝孙权最为器重的女婿,朱据字子范,吴郡吴县人,是前将军、青州牧朱桓的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据史书记载,朱据才貌双全,不仅仪表堂堂、体格健壮,而且口才极佳,擅长论辩诘难(“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

  • 郝普:关羽手下的废材,两次投降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郝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郝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那么郝普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人呢?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无他,但历史上是确有其人。在《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先主自荆州入蜀,以普为零陵太守。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普至廷尉”。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郝

  • 曾经当过三次叛臣的郝普,最后结局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郝普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因此,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自然也能接受降将这一群体。不过,如果是反复无常的降将,同样会遭到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