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渤海国是怎么灭亡的?大祚荣是怎么死的

渤海国是怎么灭亡的?大祚荣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4/1/15 19:08:17

唐朝鼎盛时期,在中国的东北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以粟末靺鞨族为主的靺鞨国。

公元713年,其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该国在后来的战乱神秘消失。而在北京郊区怀柔区,有一个怀柔第一行政大村“渤海所村”,这里边是纯属巧合还是有其内在的联系?

史料记载公元698年至926年,靺鞨人大祚荣在大唐东北地区建立了震国,自号震国王。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公元762年,唐朝颁诏令渤海国。国都最初为旧国(今吉林敦化)。公元742年迁都显德府(今吉林和龙),公元755年迁至龙府(今黑龙江宁安),926年为契丹所灭

,历时229年。

大祚荣的父亲名叫乞乞仲象,原是粟末靺鞨中的一个部落首领,曾依附于高句丽政权。唐高宗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将大批高句丽遗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强行迁往内地。

其中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率其部众迁居到了当时唐朝卢龙节度使治下的营州(治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并依附于唐朝从此在营州开始了长达30年的生活,大祚荣便在这一时期出生并长大成人。这期间他们同汉人接触,深受唐朝政治氛围的影响,为后来创建渤海国起到了化上的催化作用。

历史上,渤海国也曾经一分为二

据《唐地理志》记载,公元724年,渤海国一分为二,一部分留驻渤海国原地,另一部分南迁至幽州城(今北京宣武一带)。唐元二十五年迁至幽州城北35华里的桃谷山,建立了燕州。据《东燕州城》记载。该城为方形,整体为夯土筑成,边长1华里,设东南西北各一门,城外有护城河。

可惜的是在宣王统治的年代结束之后,渤海国贵族之间的内斗愈演愈烈,从此渤海国走向没落。曾经梦想进军中原的渤海国在公元926年被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军灭亡。

从此存在了230年的渤海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渤海国继承了高句丽的精神,并延续了其历史,然而它在灭亡后的一千年来却被人们所遗忘。如果没有渤海国,高句丽的精神将不会被延续,历史也会从此中断,而大祚荣建立的这个国家却被人们所忽视。

大祚荣不但重现了高句丽所创造的辉煌,而且给其遗民以希望和勇气。

其实早在唐朝,渤海国就经历了一次移民大迁徙

唐建中三年(782年)幽州节度使朱滔反唐。叛军攻京师、夹燕州,燕州被毁,为躲避战乱,渤海国百姓纷纷逃亡,他们从昌平,经桥梓、北宅入关渡河,沿怀沙河一路蜿蜒而上。

当他们行至现今的渤海所一带时,见眼前四面环山,中间一片开阔地,便在此地落脚生根。就这样,这些逃亡而来的渤海国人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他们因战乱流离失所,难免对故国产生思念之感,为了抒发这种思乡之情,他们称此地为渤海。也就是现在的怀柔区第一大行政村——渤海所。

渤海所地里位置十分重要,它西接居庸关,东连慕田峪关,南向十三陵,距 地仅数十公里,为此,明

治十六年(1503年)开始出巨资修建渤海所地。担负起内护皇陵,外防敌寇的重任。渤海所村的前世神秘,而今生更是精彩。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邓华、宋轮的第四纵队在此地打响了平北抗日的第一枪,并大获全胜,歼灭日军一个中队。解放战争中,战斗英雄董存瑞在他两年零十个月的军旅生涯中,有一年零五个月是在渤海所生活战斗过的。

在新中国,1971年9月13日,林彪集团中的骨干李伟信、于新野等人也是在渤海所的沙峪村被迫降并就擒。

标签: 大祚荣唐朝渤海国

更多文章

  • 崔彦昭人品这么样?忠孝仁义的谦谦君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彦昭

    同时崔侍郎个人品质也十分不错。当时兵部侍郎王凝与彦昭、同举进士,但王凝先及第,曾身着便服与彦昭见面,并冷讽地说道:“君为何不考明经科呢”。当时崔彦昭年少气盛十分恼怒,遂与王凝不和。这也难怪,唐代科举考试分成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

  • 崔彦昭是什么人?唐朝崔彦昭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崔彦昭,唐朝

    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父岂。彦昭,大中三年进士擢第,释褐诸侯府。咸通初,累迁兵部员外郎,转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再迁户部侍郎,判本司事。特长彦昭长于经济,儒学优深,精于吏事。前治数郡,所莅有声,动多遗爱。十年,检校礼部尚书、孟州刺史 、河阳怀节度使,进阶金紫。十二年正月,加检校刑部尚书、太原尹

  • 韦保衡是什么人?韦保衡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韦保衡

    公主郭淑妃所生,妃有宠,出降之日,倾宫中珍玩以为赠送之资。寻以保衡为翰林学士,转郎中,正拜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承旨。不期年,以本官平章事。保衡恃恩权,素所不悦者,必加排斥。王铎贡举之师,萧遘同门生,以素薄其为人,皆摈斥之。以杨收、路岩在中书不加礼接,媒孽逐之。自起居郎至宰相,二年之间,阶至特进、扶风

  • 于琮是怎么当上驸马的?为什么换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于琮

    唐宣宗李忱(847—749年在位)有个二女儿,受封为永福公主,到了适婚年纪还没嫁出去,急得皇帝老爹团团转。这时, 唐宣宗的大女婿郑颢看到了老岳父的烦恼, 就对皇上说:“有个进士叫于琮,此人仪表堂堂、才华出众,您可以召开一公开选聘驸马大会, 届时我让于琮去应征, 您直接敲定他为驸马就行了。”郑颢找到于

  • 于琮人物生平简介?他是怎么做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于琮年轻时以门荫入仕,虽胸怀大志,却一直未得重用,只有驸马都尉郑颢对他赏识有加。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挑选驸马,士族子弟都不愿应选。郑颢对于琮道:“你很有才华,只是不拘小节,你愿做驸马吗?”于琮应诺。郑颢便托付李藩,让他在主持贡举时将于琮取为进士。四月,唐宣宗任命于琮为左拾遗、内供奉,并将广

  • 才貌俱佳的唐朝宰相刘瞻其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才貌俱佳的唐朝宰相刘瞻

    刘瞻,字几之,父亲刘景是诗人刘禹锡的老师。刘瞻于唐大中年间登进士第,他“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那么,这样一位才貌俱佳的唐朝宰相刘瞻的故事有哪些呢?刘瞻雕像刘瞻祖籍彭城(今徐州),后来先祖迁徙至连州。成年之时,娶原丞相李德裕(牛李党争之李党首领)孙女为妻。刘瞻才思敏捷、学识渊博,进士及第后又于大

  • 【郑絪】文言文翻译及译文,刘瞻之先,寒士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言文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

  • 郑絪人物生平简介,刘瞻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絪

    郑絪(752年—829年),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名士。擢进士、宏辞高第。累迁中书舍人。宪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居相位凡四年。后自河中节度入为检校尚书左仆射。絪守道寡欲,治事笃实,世以耆德推之。太和中,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谥曰宣。絪著有文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历史

  • 刘瞻人物生平简介,两件事让他名垂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瞻

    刘瞻,字几之,唐代连州人。父亲刘景曾就教于诗人刘禹锡。刘景进士及第,开了连州学子进士之先例。刘禹锡欣然写诗以赠: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青光。 刘瞻则是于唐大中年间登进士第的。因“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大得当时宰相刘琢的赏识,荐为翰林大学士,拜中书舍人,户部侍

  • 唐朝宰相孔纬人物生平简介,疾恶如仇、公私分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纬,唐朝

    孔纬(约830-895),字化文。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第40代孙,唐代僖宗、昭宗两朝宰相。少年丧父,有弟孔缄、孔纁,兄弟三人皆由叔父养大。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己卯科状元,授秘书省校书郎。大弟孔纁为咸通十四年状元;二弟孔缄为乾符三年(876年)状元;其子孔崇弼亦进士出身。孔纬为孔子后裔。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