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新唐书李珏传》原文及翻译,李珏,字待价

《新唐书李珏传》原文及翻译,李珏,字待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84 更新时间:2024/1/19 14:37:55

《新唐书|李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李珏,字待价,幼孤,事母以孝闻。甫冠,举明经。李绛为华州刺史,见之,曰:“日角珠廷,非庸人相。明经碌碌,非子所宜。”乃更举进士高第。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

穆宗即位,荒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邠宁,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珏与宇文鼎同进曰:“光颜、愬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帝虽置其言,然厚加劳遣。

盐铁使播增茶税十之五以佐用度。珏上疏谓:“榷率本济军兴,而税茶自贞元以来有之。方天下无事,忽厚敛以伤国体,一不可。茗为人饮,与盐粟同资,若重税之,售必高,其敝先及贫下,二不可。山泽之产无定数,程斤论税,以售多为利,若价腾踊,则市者稀,其税几何?三不可。陛下初即位,诏惩聚敛,今反增茶赋,必失人心。”帝不纳。方是时,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珏以数谏不得留,出为下邽令。

帝尝自谓:“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珏曰:“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恃安而忽,则疾生。天下当无事,思所阙,祸乱可至哉?”

始,庄恪太子薨,帝意属陈王。既而帝崩,中人引宰相议所当立,珏曰:“帝既命陈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为危之。珏曰:“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时潞州刘从谏献大马,沧州刘约献白鹰,珏请却之以示四方。迁门下侍郎,为文宗山陵使。终以议所立,贬江西观察使,再贬昭州刺史。

宣宗立,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以吏部尚书召,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

卒,年六十九,谥曰贞穆。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李珏,字待价,幼年丧父,事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刚二十岁,就考中明经科。李绛任华州刺史,见到他,说:“额角宽阔天庭饱满,不是庸人的面相。明经平庸,不能发挥你的特长。”于是又应试进士科考入高等。又以拔萃科补授渭南尉,升任右拾遗。

穆宗即位后,沉湎于酒色,刚刚埋葬了宁宗,就召李光颜从邠宁,李愬于徐州回朝,约定在九月九日大宴群臣。李珏与宇文鼎同时进谏说:“正值深秋戍守边疆,如果向他们询问计策,托付边疆大事,召他们回朝是可以的,怎么能把吃喝的欢乐看作重要事情呢?”皇帝虽然没有听从他的话,但大加慰劳。

盐铁使王播增收十之五的茶税补充财政。李珏上疏说:“利用专卖收税大概是战争时期的应急措施,而征收茶税自贞元以来才有。如今天下无事,忽然加重赋税损坏国家的典章制度,这是行不通的第一个原因。茶是供人饮用的东西,与盐粮同样重要,如果征收重税,售价势必会增高,而受害的首先是贫困的下层人,这是行不通的第二个原因。山泽的出产没有固定数额,根据斤数征收税额,售出的多得利多,如果价格飞涨,那么买的人就少,能收取多少税钱?这是行不能的第三个原因。陛下刚即位时,已经下诏要严惩聚财敛货的官吏,今天反而增收茶税,必然会失去人心。”皇帝没有采纳。正在这时,宫中营建百尺高楼,土木费用成千上万,所以王播赶快增征茶税,暗中合乎了皇帝的愿望。李珏因多次进谏不能留任,出任下圭令。

皇帝曾经自称:“统治天下十四年,虽然没有达到最好的治理,不过看今日天下太平也是少见的呀!”李珏说:“治国如同治身,当身体健康的时候,也应当自己调养,如果仗恃健康而有所忽视,那么病就会乘虚而入。当天下无事时,常常想想有没有缺失,祸患能来吗?”

当初,庄恪太子逝世时,皇帝倾向于立陈王为太子。皇帝逝世后,宦官召来宰相商议册立谁为皇帝,李珏说:“皇帝已经遗命立陈王了!”不久武宗即位,人们都为他捏一把汗。李珏说:“臣下只知道奉行皇帝的遗言,怎能知道宫中的事?”当时海口潞州刘从谏进献良马,沧州刘纸约进献白鹰,李珏请求退回去告示天下。升任门下侍郎,任文宗山陵使。终于因为议论立皇太子一事,被贬为江西观察使,又贬昭州刺史。

宣宗立,升任河阳节度使,停止征收额外的和拖欠的赋税一百多万。召回朝任吏部尚书,李珏离开军镇时,府库里的积蓄比当初增加了十倍。

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司空,谥号贞穆。

标签: 李珏传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李珏人物生平简介,敢谏直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李珏

    连登三科李珏,字待价,唐德宗建中四年(784)生于楚州(今淮安)。其先辈出自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客居于淮。他幼年丧父,事母以孝,闻名乡里。年方弱冠,即以明经科名登榜首。宪宗元和十年(815),户部尚书李绛出任华州刺史,邂逅得识李珏,交谈之中,见其天庭丰满,仪表非凡,叹道。“观君之相,定非庸人之辈。

  • 杨嗣复人物生平简介,杨嗣复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嗣复

    他曾在‘户部’任官职,他父亲杨于陵是户部侍郎、尚书。他要求避嫌,皇帝下达诏令说,官相同,职位不同,没有嫌疑。父亲杨于陵告老还乡后,杨嗣复要求回家去服侍年老多病的父亲,朝廷不肯批准。他主持过两期‘朝考’,很是公正。先后选拔了68个人,多成长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其中就有魏抃(794-859年,字申之,

  • 令狐绹:一位因性格胆小而身居相位十年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令狐绹

    令狐绹是晚唐的大臣,他出生于795年,去世于872年,京兆华原人。令狐绹字子直,性懦,精文学,在830年考取了进士之后,开始了自己从政的日子,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令狐绹画像在850年的时候,令狐绹起任宰相,之后他一直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9年,在大中十三年秋八月,担

  • 对李商隐恩重如山晚唐著名宰相令狐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令狐绹

    令狐绹是晚唐的大臣,他出生于795年,去世于872年,京兆华原人。令狐绹字子直,性懦,精文学,在830年考取了进士之后,开始了自己从政的日子,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令狐绹画像在850年的时候,令狐绹起任宰相,之后他一直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9年,在大中十三年秋八月,担

  • 令狐绹因性格胆小而身居相位十年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令狐绹

    令狐绹是晚唐的大臣,他出生于795年,去世于872年,京兆华原人。令狐绹字子直,性懦,精文学,在830年考取了进士之后,开始了自己从政的日子,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在850年的时候,令狐绹起任宰相,之后他一直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9年,在大中十三年秋八月,担任山陵礼仪

  • 令狐绹:因性格胆小而身居相位达十年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宰相

    令狐绹是晚唐的大臣,他出生于795年,去世于872年,京兆华原人。令狐绹字子直,性懦,精文学,在830年考取了进士之后,开始了自己从政的日子,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在850年的时候,令狐绹起任宰相,之后他一直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9年,在大中十三年秋八月,担任山陵礼仪

  • 令狐绹和李商隐,李商隐为什么要背叛令狐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令狐绹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诗人,他“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不但擅长写诗歌,所写的骈文的文学价值也很高。李商隐的古文老师是他的同族叔父,一位上过太学却从未出仕的隐居士人,而他的骈文老师则是唐朝宰相令狐楚。童年和少年时期,李商隐过得并不好,他父亲早逝,过早地担负起养活全家人的重担,甚至以替人抄书来养

  • 郑朗是怎么赢得上司信任的?郑朗依法办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朗

    郑朗(?一856)是唐宣宗时期的宰相,其父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两朝为相,他为官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而且直言善谏,是有名的清廉大臣。郑朗颇有其父遗风,在职场上也是依法办事,深得皇帝的信任。郑朗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登进士甲科,入仕后曾任右拾遗,专门纠正皇帝的一些政策上的错误。由于郑朗工作上尽心尽

  • 唐朝宰相郑朗人物生平简介,唐文宗为什么夸奖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

    郑朗擅长作词写赋,一举成为进士后,授任郾城县尉,后刺史转任地方,任浚仪主薄,转任大理评事,并辅佐漕运事务。当时彭果统领五府,奏报任用郑朗为节度判官。不久,彭果因为贪赃犯罪连累下属,郑朗被贬为光化县尉,转任向城县尉,又任北海县尉。安禄山开始叛乱,檄文传到郡县,县民孙俊、邓罗伽等殴打商人,抢劫米仓。郑朗

  • 为什么杜悰拒而抗命,反而当上了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杜悰

    杜悰(cóng)(794年-873年)字允裕(一说永裕),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中叶宰相杜佑之孙,晚唐诗人杜牧之堂兄,又与李商隐为表兄弟。唐武宗听说扬州的歌女,擅长行酒令,于是命令淮南监军(官职名),挑选十七个歌女,進献给宫中。监军请求度使杜悰,一同挑选;同时打算再挑几个良家美女,教会酒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