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郑覃,郑州荥泽人

郑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郑覃,郑州荥泽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17 更新时间:2024/1/15 12:40:22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

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 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以正其阙。”从之。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文人多佻薄。”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帝尝谓百司不可使一日弛惰,因指香案炉曰:“此始华好,用久则晦,不治饰,何由复新?”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摄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射。武宗初,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翻译

郑覃,郑州荥泽人,是前宰相郑珣瑜的儿子,因其父功绩的恩荣所及,补授弘文校书郎,多次升迁任谏议大夫。穆宗即位之后,不忧虑国家政事,屡屡沉溺于放荡之中。吐蕃当时正是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在朝廷中对答说:“陛下新近即位,应当尽力勤奋于政务,而不是在内沉浸于宴饮

嬉戏,在外游乐打猎。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不知道陛下在哪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臣等身为谏官,非常担忧害怕,希望陛下稍微减少吃喝玩乐,多留心政事。臣又听说陛下白天黑夜和歌舞杂技艺人在一起,对身边的人,赏赐过于丰厚。游乐所费用的金银丝绸,本来就是百姓的膏脂血汗,可以使没有功绩的歌舞杂技艺人而滥受赏赐吗?希望陛下节约开支,将所结余的财物充作边防费用,不要再叫有关部门加重百姓的负担了,这是天下人所希望的啊。”皇帝不高兴,回头看了看宰相萧俛说:“这都是些什么人?”萧俛说:“他们是谏官。”皇帝明白了意思,于是说:“朕的缺点,下面能尽力规劝,这是忠诚的表现。”因而下诏对郑覃说:“在中奏事时间上很宽裕,以后有要对我说的,我当在延英殿接见你。”当时在

中奏事废除已久,到这时,士人相互庆贺。

宝历初年,朝廷升郑覃为京兆尹。文宗将他召入翰林院任翰林侍讲学士,进任工部侍郎。郑覃在经术方面知识完备精深,而且忠厚笃实恪守正道,皇帝尤其推重他。郑覃曾从容上奏说:“经籍中的文字如果有脱漏或错误,博士以讹传讹,就难以改正。请求召集学识渊博精通经学的儒士,校勘订正《六经》典籍,依照后汉的做法,在太学立石镌刻经文,让人们永远根据石刻,来纠正典籍中的缺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爱作文赋诗,厌恶进士浮夸,建议废除进士科,并说:“南北朝时国家治理不好的原因,就是(士人)文采的华美胜过了质朴。士人只要用才干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文章的辞藻呢?”又说:“文人大多轻薄。”皇帝说:“质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唯独是进士轻薄吗?况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轻易更改呢?”郑覃说:“也不能过于尊崇树立。”皇帝曾警告百官不可使自己有一天松弛懒惰,顺便指着香案上的香炉说:“这东西当初华丽好看,用久了则暗淡了,不整治修饰,怎能由旧变新呢?”郑覃说:“挽救时世的弊政,首先在于求实。近来人们都不处理职事,这本来也是因为天下太平,人人无事做,是安逸带来的结果。”皇帝说:“主要在于谨慎守法而已。”

郑覃清廉正直谦让俭约,和人相处不曾串通结党。任宰相时,所居住的宅第不加修饰,家中没有侍妾。他把孙女嫁给崔皋为妻,崔皋是个九品卫佐,皇帝推重他不与有权人家联姻。郑覃任侍讲时,每每以厚风俗、黜朋党天子再三陈说,因而最终被任用为宰相。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郑覃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下诏解除太子太师之职,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不久免去别的官职任尚书左仆射。武宗初年,李德裕被起用,打算引荐郑覃共同执政,郑覃坚决辞让,于是授任司空,退休,去世。

标签: 郑覃

更多文章

  • 郑覃是哪朝大臣?宰相郑覃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覃

    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他也因此得以在弘文馆担任校书郎,步入仕途。郑覃此后担任过拾遗、补阙这样的小官,后又历任考功员外郎、刑部郎中。入朝为官在唐宪宗年间的819年,郑覃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当上了高官。当宪宗想派五位宦官率军运粮到西北的回鹘、吐蕃边境时,郑覃上疏

  • 唐朝李固言的幸运,幸运的当上了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固言

    唐朝人李固言生于赵郡(今河北赞皇)农村,为人质朴,敦厚老实,老实得有些木讷。这有点孔老夫子提倡的人生境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只不过李固言的“讷”不是一种修为,而是一种先天的缺陷——口吃。这让他虽然饱读诗书,但却常受人嘲笑,甚至欺侮。元和六年(811年),李固言来到京城长安,借住在表亲柳氏家中

  • 李固言人物生平简介,他是怎么考上状元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固言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状元及第。李固言生在农村。敦厚老实。元和六年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住在表亲柳氏家中,表兄弟以其憨厚嘲弄他。当时,举子为求登科,有"行卷"之说,即将自己的佳作呈教于达官贵人,求他们赏识,提高声誉,以便中第。柳氏兄弟特意让李固言先拜官职低微的许孟容,许一时羞愧难当,言明情况,

  • 孙伏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

    马上就要进行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而与高考状元相关的话题,也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热门话题。然而,人们谈论了上千年的状元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姓甚名谁。那么,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究竟是谁呢?大家知道,我国的科举制度形成于隋朝,而完善于唐朝。网络配图隋朝虽诞生了科举制度,但却只有进士

  • 孙伏伽是谁?历史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唐朝,状元

    孙伏伽,隋朝开皇年间生于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

  • 孙伏伽有哪些轶事典故?关于孙伏伽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唐朝,状元

    《登科记考》及《唐摭言》中都记有“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孙伏伽,皆隋之进士也明矣。”唐太宗在继位之前,南征北战,经常打仗。后来天下太平了,没仗可打,于是就迷上了打猎,几天不打猎心里就痒痒。一天,唐太宗又要去打猎,他领着几个侍卫,背弓插箭,带着猎鹰和猎犬,正要出发。这时孙伏伽匆匆赶来,一把拉

  • 孙伏伽:中国第一位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自有科考以来,他是第一个取得第一名的人,他就是状元孙伏伽。大家都知道,在隋朝以前,我们国家是没有考试这样的说法的。从秦朝时期实行的依靠战场上取得军功来封官,到魏晋以后,依靠着家族的显赫以及父辈的官职来封官,所以当时有名望的世家子弟几乎垄断了当时的官场,而老百

  • 史上第一个状元是谁?胆大包天的孙伏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孙伏伽

    史上第一个状元是谁?胆大包天的孙伏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朝建立之后,唐高祖李渊很是高兴,随即便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令。但是,不久之后高祖突然想起来起义军的那些将领,这些人曾让他吃尽了苦头,他就想狠狠地处罚他们。俗话说得好,有仇不报非君子啊,这些人得罪了高祖,高祖现在当了

  • 孙伏伽:唐朝状元,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伏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当唐朝的政权逐步稳定的时候,作为唐朝皇帝的唐高祖李渊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想去赦免之前关押的所有的罪犯。可是之前叛军的那些首领们早已经跃跃欲试地想要冲出牢笼,这些人液晶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并且还有可能威胁已经逐步稳定的唐朝政权

  • 唐朝第一位状元郎,孙伏伽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伏伽,唐朝

    唐朝开国后第一位状元郎是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是从唐朝开始的,虽然隋朝就已经产生了科举制度,但进士科的形成和发展,还要从唐朝算起。我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就是唐朝初期的名臣孙伏伽,他曾长期担任大理寺卿的职务,深得唐高祖和唐太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