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当政后做得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他为什么要给杜伏威冤案平反昭雪

李世民当政后做得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他为什么要给杜伏威冤案平反昭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91 更新时间:2024/1/17 5:45:16

你们知道李世民当政后为何首先要给杜伏威冤案平反昭雪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李渊当政时期,天下还没有统一,地方势力猖獗,东突厥和吐谷浑则是边关的大患。

现在唐太宗自己执政了,必须要有个新气象,才能体现出政权变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力性。因此,李世民开始改革,割除一切旧弊。

首先,为了笼络人心,他的政权结构用人标准是唯才是举,而不管你过去是什么立场,现在只要能为我所用,就可以既往不咎。

比方说,原太子李建成李元吉阵营中的魏徵、王圭、薛万仞都得到重用。

还有一些冤假错案,也必须予以纠正。首先,给唐高祖时期的杜伏威冤案平反。

杜伏威是隋末最早的割据势力之一,在江淮一带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后来杜伏威归附了唐朝,主动入朝为质,而他的副手辅公祏就接替了他的一摊子。

但此时的杜伏威对辅公祏已经产生猜忌,因此在临行之前,杜伏威特意把他的义子、麾下猛将王雄诞安插在辅公祏身边,命他掌管军权,并郑重叮嘱说:“我到长安后,要特别主意,千万不能让辅公祏生变!”

王雄诞是一名勇将,胆识和忠心都够,但在辅公祐眼中就是个嫩伢子,小麻雀怎能逗得过老家贼。

在杜伏威入朝后不久,辅公祏就略施小计。他放出一条消息,说他接到杜伏威的一封密函,信中对王雄诞的忠心甚表怀疑。王雄诞立刻中计,从此心灰意冷,托病不入州衙,军政大权随即落入辅公祏手中。

直到辅公祏做好了一切叛变准备,胁迫王雄诞参加叛军时,他这才才如梦初醒,但已经悔之莫及。

他说义父(杜伏威)现在在京师,自己唯有一死而已,不敢陷于不义之中。随即被辅公祏缢杀。

随后辅公祏处心积虑打着杜伏威的招牌,说是奉他的密令起兵。

辅公祏这一个楔子楔得,让杜伏威百口莫辩。没过多久,杜伏威有一天突然在长安暴毙,死因不明。

一个多月后李孝恭率领的大军平定了辅公祏,抄出了杜伏威与辅公祏之间的所谓“反书”上报朝廷,声称杜伏威是辅公祏叛乱的幕后主使。

李渊立即下诏追夺杜伏威的官爵,并将其妻儿全部籍没为奴。

随同杜伏威入朝的义子阚稜在唐军大举征讨辅公祏时,也参与了平叛战役,并且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大军攻克丹阳后,李孝恭不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抄没了杜伏威、王雄诞和阚稜在丹阳的所有家产。理由是辅公祏被捕后供认阚稜与他串通谋反。

阚稜当然不服,于是据理力争,李孝恭索性以谋反罪名将阚稜就地斩首,连上报朝廷的环节都省了。

不经过朝廷同意就擅杀一个朝廷命官、平叛功臣?如果李孝恭背后没有朝廷撑腰、没有天子李渊事先授意,他敢这么做吗?

还有,王雄诞是因为不愿参与反叛而被辅公祏杀害的,这一点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按说他应该算是李唐的忠臣和烈士,可为何连他也被视同谋反?这一切都让人不可思议。

也不是不可思议,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李渊的手笔。事实确实是这样,李渊觉得虽然杜伏威归顺了朝廷,但江淮这股旧势力最终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从辅公祏反叛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状态看,再有人继辅公祏之后造反,还是个麻烦,倒不如借此机会赶尽杀绝,一劳永逸地根除后患。

所以为了实现李渊的“既定目标”,杜伏威这些人只能个体“服从于”全局了。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当年就为杜伏威平反昭雪。

他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替杜伏威平反,就是要把自己的“怀柔”政策执行到底,改变过去威服的方式来统治天下的传统思路,他要用征服人心的方式来统治天下。

要让归顺者都能抛弃后顾之忧,得到良好的待遇。后来他的这一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06

公元628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至此,唐朝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统一了全国。

公元630年,李世民令李靖领军,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

至此,西域各小国家、小部落都臣服于大唐的麾下,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共同尊为“天可汗”(意思即天下盟主)。

至此,李世民不光是大唐的掌舵者,还是当时“联合国”的主宰。他的权力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顶峰。

标签: 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隋末农民起义领导之一杜伏威简介,杜伏威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末,杜伏威

    杜伏威(584-624年),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漳丘(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联合辅公祏率众起义,连败隋将宋颢、公孙上哲、陈棱等,占领江淮广大地区。大业十四年(618年),向皇泰主

  • 揭秘宁王李宪让帝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宪

    让皇帝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大儿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为宁王。皇帝不做让给弟弟做,李宪是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让皇帝李宪剧照在武则天死之后的第六个年头,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武延秀合谋毒死了中宗皇帝李显,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在这时被李隆基的羽林军杀掉,之后废除了少帝李重茂,

  • 揭秘李宪让帝位给李隆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宪

    让皇帝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大儿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为宁王。皇帝不做让给弟弟做,李宪是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在武则天死之后的第六个年头,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武延秀合谋毒死了中宗皇帝李显,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在这时被李隆基的羽林军杀掉,之后废除了少帝李重茂,让李旦重新登上

  • 揭秘让皇帝李宪如何让出了一个大唐开元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让皇帝李宪

    让皇帝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大儿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为宁王。皇帝不做让给弟弟做,李宪是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在武则天死之后的第六个年头,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武延秀合谋毒死了中宗皇帝李显,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在这时被李隆基的羽林军杀掉,之后废除了少帝李重茂,让李旦重新登上

  • 世宗李祹与昭宪王后的关系是很匹配的夫妻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世宗李祹与昭宪王后

    一万元正面世宗大王李裪是说韩元纸币一万元正面上的世宗大王李裪的头像,在朝鲜王朝的历史上世宗大王李裪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主,在朝鲜王朝的历史上世宗大王李裪的威望和地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现在中国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教授汉语,韩国也在海外开办世宗学院教授韩语。一万韩元正面世宗大王李裪的头像和

  • 唐睿宗李旦为何不立长子李宪?死后被追赠为“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旦,李宪

    这个事情还得从唐隆政变说起。唐中宗李显发动神龙复辟之后,第二次当上了皇帝,可大权却被武三思、韦皇后以及安乐公主等人把持。公元701年,即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被毒死,韦氏扶持李重茂登基,继续把持朝政。韦氏还想要更进一步,效法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帝,由于担心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从中作梗,于是,韦氏的弟弟韦

  • 揭秘:首阳大君李瑈和昭宪王后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昭宪王后,朝鲜

    首阳大君李瑈(世祖)是朝鲜王朝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国王,在即位之后他的许多举措和政策也让朝鲜国家的各方面都有着良好发展势态,虽然他的国王的位置来的并不是很名正言顺,但是他对朝鲜国家的贡献却是始终都无法抹去的。李瑈当初因为是嫡次子而无法继承王位,世祖李瑈昭宪王后是亲生的母子关系,那么世祖李瑈昭宪王后之间

  • 李宪都让了皇位了怎么还封帝号呢 揭秘其中背后隐藏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宪

    说到李宪,一定是这样的形象,其中在这里却是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李宪的谥号是唐让帝,意思是让位的皇帝。都让了皇位了怎么还封帝号呢?这里面就有大智慧了。在玄武门之变的近百年之后,李世民的孙子在位期间,又鉴于祖父的前车之鉴,同样一个皇室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实现储位和皇位平稳交接,进

  • 李宪让位之后怎么样的 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宪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宪,唐睿宗李旦长子,恭谨自守,长不居震,刚不乘乾。李隆基也评价其大哥“大哥孝友,近古莫俦”。李宪原名李成器,在李旦第一次登基为帝时,立为皇太子,当时他才六岁。李旦第二次即位后,李成器授左卫大将军之职,当时立皇位继承人在

  • 李宪身为唐朝的太子 他为什么要主动让位别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宪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太子李宪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古以来被人们争夺最激烈的就是皇位了,皇帝是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存在,对于那些皇子而言,他们争夺的就是太子之位,比如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就是九个皇子争夺太子位置开始的争斗,但是在唐朝,有一个太子在老皇帝死后,坚决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