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的御史崔日用为何总能在官场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呢?

唐朝的御史崔日用为何总能在官场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659 更新时间:2023/12/30 11:12:15

唐朝的崔日用很不简单,不仅脑瓜灵得很,且眼特“毒”,无论多么复杂险恶的局面,他都能左右逢源,天生就是个“官场泥鳅”。

一次,身为御史中丞的崔日用,受命出席御宴。高官们个个随身佩戴一个漂亮的“金鱼”,气宇轩昂,神气极了。这虽不是真鱼,却标志着主人身份的尊贵,也可以看作是志得意满的一种无声的宣示。可是,崔日用没有,显然他的分量不够重。但是他并不甘心。

机会终于来了。唐中宗在宴席上龙心大悦,遂令在座群臣各自献诗,以助酒兴。大臣们说的都不错,皇帝还算满意,但他们都不如崔日用的诗好,因为他是有备而来的。只见他胸有成竹,起身朗朗而诵:“台中鼠子直须谙,信足跳梁上壁龛……大家必若赐金龟,卖确猫儿相赏。”其实,诗中的“金龟”“猫儿”“相赏”是大有深意的,他是在告诉皇帝,我想要金鱼。可是并不直说,他用曲笔,不着痕迹地直抵君心。唐中宗听懂了,并为他的才华喝彩,当即赐他“金鱼”。崔日用几句诗词就轻而易举地钓来了别人用大功甚至生命才能得到的“金鱼”。试想,这样的机心,谁能做到?

其实,这些只是小试牛刀而已,真正精彩的表现还在后头呢。

崔日用虽为进士出身,然而按照规定,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官员必须先到地方上去锻炼,由基层小官干起。崔日用的第一个职务是给山西芮城县的县官做副手。然而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公元701年,武则天来陕州视察工作,刺史宗楚客把负责接待用的生活器具这一块儿派给了芮城县,这份光荣的使命也就顺其自然地落在了崔日用的身上。

对一般人来说,办好差事就行了,其他的与自己无关。可是崔日用不这样想,他思维的触角伸得远。他不仅保质保量无可挑剔地备妥所需物品,而且四处搜求古董、珍玩,将其献给皇帝身边的随从们,更妙的是,崔日用故意将这个广布善缘之举说成是上司宗楚客的美意。

这个创意可不得了,效应马上就显现出来了,上下都夸赞宗楚客德能勤绩、天下无双。宗楚客知道这飞来的赞誉都是拜崔日用这个聪明懂事的下属所“赐”后,大喜,这样的人不提拔还提拔谁啊?于是,崔日用很快就被重用,不久又升为监察御史。

有了宗楚客这一后台,也就等于抓住了宗的朋党们,比如武三思等,而这一帮人又都是唐中宗的皇后韦氏的心腹,韦氏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那才是朝堂之上实际的皇帝,这不等于够着天了吗?一般人若能有这般权力,那得多得意啊!可是崔日用很低调,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他的做法是暗中亲附,曲径通幽,没几年就又升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了。很多人只看到他的官职像火箭一样噌噌地往上升,却不知他何以这样官运亨通,而且能做到得意不忘形。因为他考虑得更远,懂得狡兔三窟。

果不其然,敏锐的崔日用发现了韦氏一党极盛下面潜伏的汹涌暗流。不久后,中宗驾崩,惊出一身冷汗的他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大动乱,于是,立即不声不响地开始了趋吉避凶的政治转向,投靠了新主子。

他看准了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太平公主,这一党虽然看似不得势,却有更大的潜力可挖掘。可是这样贸然前去投靠,谁能信任你呢?他当然知道这些,他首先通过深受李隆基信任和崇敬的两个出家人做引荐,秘密前往李隆基的王府,然后再进一步吐肺腑、表忠心,渐渐得到了李隆基的赏识和接纳。韦氏等人还以为姓崔的是自己的死党呢,哪知他早已暗渡陈仓弃舟登岸。崔日用急于立功,便向李隆基献计曰:消灭韦氏逆党是天大的孝道啊!此事必须成功,犹豫不决,会坏了大事的。在崔日用的鼓动下,李隆基终于下定决心,联络太平公主,一举诛灭了有恩于他的韦氏一党,包括宗楚客等人。崔日用又赢了,当夜即升官,“”,一下就成宰相了!

不承想,混得大红大紫的崔日用,却和同僚们谈不来。虽然他很得宠,又有功,但毕竟才一个多月,根基不牢,最后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调出中央,到地方去任职。在这个境遇逆转面前,一般人可能会惊慌失措,甚至怨天尤人,而崔日用却愉快地去上任了,不仅兢兢业业地做事,还毫不吝惜对皇帝和朝廷歌功颂德,避免了处境的进一步恶化。但是他人在外地,心却一天也没有离开朝廷,他自信能够尽快回到皇帝身边。

他的机会终于又来了。

他敏锐地观察到太平公主和登基后的李隆基已从之前的同盟变为势不两立的政敌。于是趁奏事之机鼓动李隆基诛灭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李隆基有些顾虑,说怕惊动太上皇,不敢轻举妄动。崔日用信誓旦旦地大打包票:他的谋划,他的设计,他的条分缕析,不仅顷刻间消除了李隆基心中的疑虑,帮他解除了后患,自己也因立功被调回京城,被拜为吏部尚书。

崔日用真不愧是个当官的料,在唐代那一段波谲云诡、政变频仍、险象环生的特殊时期,他能够毫发无损、青云直上,左右通吃的本领委实令人惊叹,这还是人吗?不纯粹就是个泥鳅吗?史书对崔日用的评价很一致:“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可见其在官场上混得有多游刃有余。

不过,崔日用的一段心里话却无意间颠覆了他多年来辛辛苦苦树立的能臣形象:我平生不管做什么事、侍奉什么人,从来就没有从一而终过,总是根据需要随时改变。虽然我现在混得不错,可是,每当我回忆起早年的行为,都觉得芒刺在背,坐立难安。崔日用看似外表光鲜,甲胄坚硬,简直是个水火不侵、刀枪不入的金刚罗汉。但是,崔日用骗得了天下人,却骗不了自己的心。

标签: 唐朝崔日用

更多文章

  • 李日知公平执法,教妻知进退,告老还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日知

    李日知,唐代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人。他由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唐武则天天授年间(690一692),李日知任司刑丞,负责刑狱之事。这时候,正是律令森严、法网张狂的时候,武则天任用的许多酷吏,用刑罚均极为严酷,动辄给人罗织罪名,致人于死地。李日知却独能公平执法,不肯轻易入人以罪。一次,李日知免除了一个

  • 唐朝时江南第一个宰相钟绍京的书法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钟绍京

    钟绍京是出生在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主要以楷体为主,钟绍京简介中主要以他的书法作品介绍为主,他的一生写了非常多的书法作品,但是存留下来的真迹较少,大部分都是临摹的作品。他是楷体书法大家钟繇的后代,人们称呼他们为大钟和小钟,钟绍京简介中除了他的书法作品之外还有对他勤奋好学的精神的介绍,这些在现

  • 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江南出现的第一个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书法家钟绍京

    钟绍京是出生在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主要以楷体为主,钟绍京简介中主要以他的书法作品介绍为主,他的一生写了非常多的书法作品,但是存留下来的真迹较少,大部分都是临摹的作品。他是楷体书法大家钟繇的后代,人们称呼他们为大钟和小钟,钟绍京简介中除了他的书法作品之外还有对他勤奋好学的精神的介绍,这些在现

  • 书法出众的钟绍京:江南出现的第一个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书法家钟绍京

    钟绍京是出生在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主要以楷体为主,钟绍京简介中主要以他的书法作品介绍为主,他的一生写了非常多的书法作品,但是存留下来的真迹较少,大部分都是临摹的作品。他是楷体书法大家钟繇的后代,人们称呼他们为大钟和小钟,钟绍京简介中除了他的书法作品之外还有对他勤奋好学的精神的介绍,这些在现

  • 钟绍京是什么人?唐朝钟绍京人物简介,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钟绍京,唐朝

    钟绍京幼时家贫,出身卑微,全仗自己的才能进入京都长安府事职。初任朝廷司农录事,虽官职卑微,然书法艺术卓尔超群。因为善长书法而被兵部尚书裴行俭保荐擢升入“直凤阁”任职。此后宫殿中的门榜、牌匾、楹联等,尽是他的墨宝手迹。唐中宗景龙年间,他被擢升宫苑总监,处理宫廷事务,当武则天的武周政权被颠覆后,韦皇后与

  • 孟浩然《岘山饯房琯崔宗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岘山饯房琯崔宗之,孟浩然

    古诗《岘山饯房琯崔宗之》年代:唐作者孟浩然贵贱平生隔,轩车是日来。青阳一觏止,云路豁然开。祖道衣冠列,分亭驿骑催。方期九日聚,还待二星回。

  • 王维《赠房卢氏琯》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赠房卢氏琯,王维

    古诗《赠房卢氏琯》年代:唐作者王维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鄙夫心所尚。晚节异平生。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 房琯打了陆象先的人,陆象先反而推荐他做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象先,唐朝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除了唐诗非常出名外,还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宰相这个群体就是唐朝一道亮丽的景观。唐朝有非常多的宰相,仅仅唐初的名相就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唐朝的宰相,此人的名字叫房琯,此人也是唐朝一个非常出名的宰相。归有光对房琯这个宰相做过评价,说他是“遭时承平,

  • 房琯怎么读?房琯人物生平简介,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房琯,唐朝

    房琯[fáng guǎn]房琯年轻时非常好学,风仪沉稳,以家族的恩荫成为弘文馆学生。他生性淡泊,曾与吕向隐居在陆浑山(在今洛阳)十几年,潜心读书。724年(开元十二年),唐玄宗欲封禅泰山,房琯撰写一篇《封禅书》进献皇帝。中书令张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举荐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冯翊县尉。不久,房琯辞官

  • 房琯是怎么称为一代名相的?与陆象先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象先,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县令在酒楼偶遇宰相,默不作声却被宰相看重,后成一代名相!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的名相之列中总有房琯在其中,官宦世家出身的他深受良好教育的熏陶,所以房琯是凭实力成为名相的,“遭时承平,从容帷幄,不失为名宰。”这是归有光对他的高度评价,可这一代名相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