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地为何与帝王规格的相等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地为何与帝王规格的相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74 更新时间:2023/12/13 20:16:38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的第六女,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这位十七岁就香消玉殒的公主一生经历的悲欢离合宠辱心酸就像一部传奇,令人同情。

夜夜不得眠 ,明月何灼灼。 想间欢唤声 ,虚应空中诺。

她,是唐中宗的第六女永泰公主李仙蕙,母亲是韦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这位十七岁就香消玉殒的公主一生经历的悲欢离合宠辱心酸就像一部传奇,令人同情。

父亲落难公主降生

永泰公主是武则天的亲孙女。抛开武则天的治国之才政治贡献不说,作为武则天的儿孙是一件非常可悲又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永泰公主一生的悲剧都由武则天而起。

武则天是一个在获取权力的过程中丧失基本母性的女人,她对儿孙的残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第二子,被武则天以“忤逆”罪废为庶人后派人弄死于巴州(今四川巴中县);泽王李上金和许王李素节皆是武则天丈夫唐高宗与别的嫔妃所生之子,都为武则天所杀。

武则天的强势性格直接导致了唐中宗李显的懦弱性格。原本武则天生了4个儿子,李显排行老三,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后来当皇帝,可是自从亲大哥李弘在东都洛阳不明不白地病死后,亲二哥被立为太子继而又被武则天以“忤逆”罪废为庶人后,帝王的皇冠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老三李显的身上。

说实话,李显的政治才能无法与其两位亲哥哥相提并论,也不是其父高宗寄予厚望的儿子。但是两个爱子先后丧失继承资格后,高宗于永隆元年(即680年)立李显为太子。683年高宗驾崩,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可是李显在皇帝的宝座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在684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先幽于房州,后又幽于均州。

这真的是乐极生悲,起因就是李显提拔老丈人并且不知轻重地说:只要自己愿意,就算把天下给老丈人也没什么。这话就不像一个皇帝说的,激怒武则天也在情理之中。

684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先是李显皇帝位被废,然后是废太子李贤被迫在巴州自杀,徐敬业在地方造反,总之是个动荡多事的一年。李显的第七女安乐公主就是李显和老婆韦氏在被废迁往房州的路上生的,当时状况很窘迫,连裹婴儿的衣服都没有,李显解下自己的衣服包裹她,于是取名叫李裹儿

个人认为永泰公主和安乐公主是孪生姐妹,她们分别作为李显的第六女和第七女,都出生于684年。李显一生共8个女儿,第八个女儿只有封号和下嫁何处,连生卒年和生母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很可能是李显第二次掌权做皇帝后与哪个没有封号的低级妃子所生。

韦氏是在4月份迁往房州的路上生安乐公主的,如果永泰公主和安乐公主不是双胞胎的话,就相当于韦氏生完永泰公主不到3个月就又生了安乐公主,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永泰公主和安乐公主一定是双胞胎。

当落难中的李显喜获一双爱女的时候,激动的心情久难平复,因为境况不好,也没有准备两套婴儿的衣服,于是李显就拿自己的衣服包裹晚一点出生的安乐公主。可怜永泰公主虽然出身高贵,但一出世就要和父母一起受流放之苦,而且过着朝不保夕,今日不知明日死的惊恐日子,连公主应有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

武则天此时虽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但男宠仍不计其数,最得宠的当数张昌张易之兄弟二人,也不知道是武则天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呢还是显示自己的皇权,总之二张兄弟深得武则天喜爱并且逐渐掌握政权。

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以及亲哥哥李重润闲来无事,3个年轻人在一起讨论二张受宠掌权的事情。这么私密的谈话,不知怎么就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了。武则天火冒三丈,我的性生活轮到你们做晚辈的来说三道四吗?于是把李显叫去教训了一通:你看看你的儿女,竟然忤逆犯上,连我的私生活都敢妄议,你看着办吧。

李显在流放地待了15年早就待怕了,眼前这个喜怒无常的老太太万一一个不高兴,自己全家就又要万劫不复了,这怎么能行呢?于是李显回到家思来想去,决定弃车保帅,逼令儿子,女婿上吊自杀。当时因为永泰公主有孕在身,没有立即执行死刑,但是亲眼目睹了丈夫和哥哥的惨死,永泰公主一定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厄运远没有结束,永泰公主墓志铭显示永泰公主珠胎毁月,在丈夫和哥哥死后的一天也紧跟着死掉了。永泰公主是被武则天毒死腹中胎儿的还是被父亲毒死腹中胎儿的还是受惊吓过度胎死腹中的已无从知晓了。

但是李显一定亲眼见到了爱女惨死的现状和幽怨的眼神,他发誓他这个做父亲的在女儿生前不能给的幸福在女儿死后一定要加倍补偿她。于是李显在重新掌权做了皇帝以后,追封永泰郡主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这也算是对枉死惨死的爱女一个交待了。

这个生前没怎么享受到荣华富贵的生活,最后还因祖母而惨死的落难公主终于在死后享有莫大的殊荣:号墓为陵,但死者已矣,建再大规格的陵墓也不能使这位红颜薄命的公主起死回生,这只不过是活着的人求得良心的安慰罢了。

标签: 永泰公主李仙蕙

更多文章

  • 李仙蕙身为公主,最后为何会受惊南难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永泰公主,唐朝

    说到永泰公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近年来,一部又一部古装宫廷电视剧接踵而至,令很多观众朋友们眼花缭乱,一时间不知道先看哪一部电视剧好。在这些电视剧中的,大部分都讲述的是古代皇帝后宫之中妃嫔之间为了争宠,明争暗斗,你来我往的故事。其中,有很多观众朋友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初军事将领张公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公谨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今河北魏县边马一带)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是张公谨简介。网络配图张公谨是唐初的政治和军事将领,开始在王世充的唐代皇帝李远见的官员,张公谨回来后,尉迟敬德等人推荐李世民,引入幕府。宣武门,李世民让占卜者烤龟壳占卜,张公谨正好从外面

  • 揭秘张公谨为什么会被称为唐朝一大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公谨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今河北魏县边马一带)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是张公谨简介。张公谨是唐初的政治和军事将领,开始在王世充的唐代皇帝李远见的官员,张公谨回来后,尉迟敬德等人推荐李世民,引入幕府。张公谨画像宣武门,李世民让占卜者烤龟壳占卜,张公谨正好从外

  • 唐军事将领郯国公张公谨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军事将领郯国公张公谨逝世

    在1385年前的今天,0632年5月2日 (农历四月初八),郯国公张公谨逝世。张公谨(594年-632年5月2日(距今已1385多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曾在唐与东突厥的战争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门之变中辅佐了日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六月(

  • 唐朝将领张公谨为何被称为唐朝一大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将领张公谨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今河北魏县边马一带)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是张公谨简介。张公谨画像张公谨是唐初的政治和军事将领,开始在王世充的唐代皇帝李远见的官员,张公谨回来后,尉迟敬德等人推荐李世民,引入幕府。宣武门,李世民让占卜者烤龟壳占卜,张公谨正好从外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谨为唐朝做出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谨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今河北魏县边马一带)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接下来是张公谨简介。张公谨是唐初的政治和军事将领,开始在王世充的唐代皇帝李远见的官员,张公谨回来后,尉迟敬德等人推荐李世民,引入幕府。宣武门,李世民让占卜者烤龟壳占卜,张公谨正好从外面进来,拿

  • 凌烟阁功臣张公谨的人物简介,张公谨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凌烟阁

    张公谨早年曾效力于王世充,任洧州长史。618年(武德元年),张公谨与洧州刺史崔枢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邹州别驾,累迁至右武候长史。621年(武德四年),徐圆朗反叛,攻陷楚丘(今河南滑县),欲围攻虞城。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命崔枢、张公谨率领各州豪强作质子的子弟一百多人去守卫虞城。副使柳浚道:“崔枢和张公谨原

  •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立功两次,就光靠这个进的凌烟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公谨,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公谨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世民是个十分爱惜人才的君主,好多贤臣将领都是归降唐朝的,在凌烟阁24功臣之中,有好几个都是归降于唐朝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归降唐朝的将领,他却是唯一一个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记功2次的人,因此他也位列凌烟阁。他就是张公谨

  • 为什么说张公谨是文武全才?朝堂之上言得失,沙场之上追穷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公谨,唐朝

    张公谨:朝堂之上言得失,沙场之上追穷寇的文武全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才得以上位当上唐太宗,而当初跟着他一起参加这场政变的人当中,张公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张公谨作为出色的唐朝将领,也位列凌烟阁,只可惜英年早逝,但也算是个生荣死哀的人物,他留给后世的,

  • 唐朝将领张公谨有哪些战绩?他为何能入凌烟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公谨,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公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咱们先看看张公谨的情况,他是魏州繁水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省邯郸人。张公谨的出身、家庭情况没有详尽的资料,只知道他最初在王世充的手下做官,担任洧州长史。618年,张公谨和刺史崔枢向唐朝献城归降,他先被任命为邹州别驾,之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