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敏中(唐朝宰相)生平简介,一生有哪些贡献?

白敏中(唐朝宰相)生平简介,一生有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57 更新时间:2024/1/11 8:41:34

【人物简介】

白敏中(公元792 —

861年),字用晦,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唐后期宰相,著名诗人白居易从弟。白敏中少孤,承学诸兄,唐穆宗长庆(821—824年)初中进士,初由义成节度使李听用为僚属,入朝为右拾遗,改殿中侍御史,后出任邠宁节度副使,因政绩显著,御史中丞高元裕引荐为侍御史,转左司员外郎。唐武宗素闻白居易大名,欲以重用,宰相李德裕上奏白居易患有脚病,力不胜任,言白敏中文词类居易而器度见识过之。于是,命白敏中为知制诰,翰林学士。

唐宣宗即位,白敏中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小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因与李德裕往来密切,又受其引荐,被视为李德裕党。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遭贬,白敏中为保其官爵,极力排斥诋毁李德裕,受到众人的谴责。李德裕被贬后,白敏中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自员外,凡五年十三迁”,真谓官运亨通,但不久就遭到崔铉和郑颢的排挤。离京充任地方官。历邠宁、剑南、荆南节度使。

唐懿宗执政后,白敏中重新得到重用,被召还入朝,拜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恢复了宰相职位。未几又给白敏中加官中书令。咸通初年,白敏中虽已年迈,朝廷又命为凤翔节度使。白敏中三次谢绝,最后除东都留守,以太傅退离政界。

【主要贡献】

白敏中辅政期间,在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关系上有着一定的贡献。他作为镇抚大

臣,前去安谕党项,以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招抚制置使。临行时,唐宣宗亲自在安福楼为他饯行,颁玺书慰劳,赐通天玉带,以神策军护送,允许开府命士,礼遇如同裴度平淮西。军至宁州,诸将已破党项及羌,白敏中征求军士们意愿,可弃战为农,从南山并河按置屯保,连绵千余里,又开通萧关至灵威的交通要道,且耕且战。白敏中徙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后,发展当地骡子军,修复关碍,使山河完整,加强了西南边区的防御,治蜀5年,因劳加兼太子太师。咸通二年(861年),西南蛮族侵扰,唐懿宗派人挟扶白敏中上殿,一同计议。

白敏中一生身居要职,在处理民族关系和恢复、发展边地经济作出一定贡献,后由于足疾自请退出。只是诬陷李德裕一事,给自己的声望造成一个阴影。

【四辅之首的宰相】

白敏中自幼好学,不善言谈,承学诸兄,擅长诗文。长大后,诚信笃实,看重友情。一生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六位皇帝,位及宰相,在治国、治军上都有杰出的建树。

长庆元年(821),于寒门好友贺拔(基)一同考取进士,任殿中侍御史。不久征召到义成节度使李听府衙,李听面见后,非常满意。迁右拾遗,出任河东、义滑、邠宁三府掌书记试大理评事,辅助李听,以办事干练闻名。御史中丞高元裕荐为侍御史,再转左司员外郎。大和七年(833),白敏中丁母忧,退居下邽故里。唐武宗久闻白居易之名,急欲召用。当时白居易患病,宰相李德裕极力反对武宗重用白居易。乘机向武宗奏道:“白居易有病,不便朝事,其堂弟白敏中文辞类其兄居易,重友情,且有器识。宜召用。”武宗允准,即诏令白敏中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累至学士承旨,兵部侍郎。

会昌六年(846),白敏中出任同平章事(宰相),迁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集贤史馆大学士。大中元年(847)唐宣宗即位,加拜白敏中为尚书右仆射,授金紫禄大夫,封太原郡开国公。李德裕嫉贤妒能,积怨甚多,宣宗深恶之。白敏中力助宣宗将李德裕贬崖州刺史(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县东南),其党羽贬出京师。当时授到不少人非议,但白敏中深得宣宗信任,五年十三次升迁,位居四辅之首。一天,宣宗欲知百官名数,便问令狐陶(任翰林学士)。令狐陶答道:“六品以下官员,官卑数多,皆由吏部注拟;五品以上官员,则由朝廷制授,名有籍册,名曰‘具员’。”于是,宣宗命白敏中作《具员御览》。白敏中不辞劳苦,夜以继日,编撰成《具员御览》五卷

,置于宣宗案上,供宣宗考察大员时参阅。

大中五年(851)二月,唐宣宗以南山、平夏党项叛乱久未平息,颇厌用兵,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辅政大臣崔铉建议,宜遣大臣镇抚,宣宗允其言。三月,任命白敏中为司空,同平章事,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南北两路供军使,兼邠宁节度使。白敏中奏请参考裴度故事。裴度,唐朝大臣。宪宗派他宣谕田弘正归顺后,督师攻破蔡州(治年在今河南省汝南县),河北藩镇相继臣服,平息了藩镇割据。以此事为例,择廷臣为将佐,镇抚党项,恩威并用,宣宗允准。遂以左议大夫孙景商为左庶子,充邠宁行军司马;知制诰蒋伸为右庶子,充节度副使,发兵征讨党项。

这年初,宣宗命白敏中为万寿公主选婿,白敏中举荐新科进士郑颢。当白敏中得知郑颢成卢氏婚将授室时,立即作罢。郑颢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郑颢心中非常怨恨敏中,由是数毁白敏中于朝廷。白敏中在赴镇统兵讨党项前,对郑颢毁谤心中不安,向宣宗奏道:“郑颢不乐尚主,怨臣入骨髓。臣在京师,无如臣何;今臣外出,郑颢必借机中伤中我,臣死无日矣!”宣宗道:“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耶!”遂命左右于禁中取出一小柽函,授予敏中,说:“此皆郑颢诬陷卿之书笺也,朕若相信,岂任卿以至今日!”敏中心中乃安。回到府中,置柽函于佛前,焚香事之。

一日,宣宗御驾安福楼,为白敏中出镇颁玺、书谕,饯行,礼如裴度讨淮西时一样。白敏中率军行至宁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宁县)三交谷,与党项叛军交战,歼敌9000余众。对迫于饥寒出山、穷无归所愿革新向化的兵卒,奉谕于银夏境内授予闲田,抚如赤子,从前恶行一概不予追究。若复入山林,不受教令,则诛讨无赦。并对灵、夏、邠、鄜四道百姓,减免租税三年,惠及广大百姓。八月,白敏中奏报南山党项请降。时用兵岁久,国用颇乏。宣宗诏赦南山党项,使之安业。白敏中受降后,说服党项将卒,皆弃兵择业安居。

党项叛乱平息后,免去白敏中都统职务,出任邠宁节度使。次年四月,又调白敏中为西川节度使。白敏中到任后,增加骡军,修复关壁,用心治理西川,功绩卓著。宣宗加封白敏中为太子太师,徙荆南。大中七年(853),特进白敏中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大中十一年(857)二月,白敏中任检校司徒平章事,江陵尹,荆南节度使。

咸通元年(860),唐懿宗即位,白敏中从西川召回京城。懿宗拜白敏中为司徒,门下侍郎,还平章事,复辅政侍中。一日,白敏中在上朝时,不幸跌倒于宫殿的台阶之上,腰部受伤,行动不便,不能上朝议事参政。他为了不影响国事,曾三次上表辞位,愿归乡以守祖茔,懿宗不允。四五月间,右补阙王谱上疏说:“陛下理政之初,乃宰相尽心之日,不可暂缺。白敏中自正月卧疾,今已四个月了,陛下虽与相坐说话,未尝三刻,天下之事,陛下常无暇与之讲论。臣请罢去敏中相位,另访硕德大才之人,以佐朝政。”懿宗遂命众大臣讨论,大家认为王谱侵害了白敏中,乃贬王谱为阳翟令。白敏中辞位之事被搁置下来。九月,白敏中第四次上表辞位,懿宗诏命白敏中为司徒,中书令,减少其担负的一些事项。

咸通二年(861)二月,南部边陲一些少数民族闹事,懿宗召白敏中入朝议事,派人挟持敏中上殿,白敏中坚持不愿为相入朝,固辞求免。懿宗尊重白敏中的意愿,命白敏中兼中书令,出任凤翔节度使。未几,懿宗颁诏,白敏中五奏愿归乡以守祖茔,除都留守不致拜,准以太傅致仕。诏书尚未到达,白敏中已溘然长逝。随后,白敏中被册封为太尉,葬下邽白氏坟茔。其坟茔位于今渭南市临渭区龙背乡北程村北。白敏中的墓冢及唐时所立的神道碑仍保存完好。

标签: 白敏中

更多文章

  • 白敏中:白居易的弟弟,官至宰相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白敏中,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白敏中,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白敏中年轻时俊秀非常,且颇有才华。他与好友贺拔惎志趣相投,曾一起到长安考试。当时的主考官王起非常欣赏白敏中的才貌,但却很讨厌贺拔惎。在当时,主考官有权利决定考生的名次,于是王起派人与白敏中说:你若与那贺拔惎断绝来往,我便选你当状元。白敏中为

  • “奉天之难”中唐朝顶梁柱之浑瑊血战奉天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奉天之难,浑瑊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国师桑道茂夜观天象,见长安城西北方向有天子王气,便谏言德宗“宜高大垣堞以备非常。”德宗采纳了桑道茂之言,命神策军发众数千,将奉天城(今乾县)修筑得城高池深。到了德宗建中四年(783),发生了朱泚之乱,朱泚率军攻进长安城, “天子王气”之说被桑道茂不幸而言中。情急之际,德宗想起

  • 浑瑊:11岁立功的大唐名将,被吐蕃视为心头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浑瑊,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浑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隋唐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与中原内地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克京城长安,隋朝灭亡,次年李渊称帝,建国号“唐”。之后,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归顺大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亲自到灵州,深

  • 最伟大的宦官张承业:乱世良臣太难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承业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末五代宦官。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在

  • 最伟大的宦官张承业简介: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承业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末五代宦官。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在

  • 唐末最强守财奴张承业 皇帝要钱他不给 事后皇帝还叩头谢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代十国,后唐,唐朝

    李克用在世时候,虽然僻处于河东一隅,但身周聚焦了一批以张承业(846~922)为首的唐室遗臣。张承业是个太监,唐昭宗派在李克用军中任监军之职。唐昭宗在位时候,宰相崔胤勾结朱全忠清除宦官势力,李克用为救张承业,胡乱杀了一个犯人搪塞了过去。李克用独具慧眼,在他死后,张承业辅佐李存勖安然渡过了政权交接,使

  • 连李存勖都尊称为“七哥”的太监,张承业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承业,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承业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古代,存在着这么一个群体的人,无法归于以上两类:那就是去势的男人。对于这类人,最常用的叫法是太监,其实他们还有许多叫法:有“阉人”、“奄人”、“腐人”、“腐夫”等诸多称谓,这些称呼几乎没有一个褒义词, 都是

  • 贤宦的代表张承业,宦官界的一股清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承业,唐朝,宦官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承业,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我们现在的人类,按性别来说其实很简单,就是两类——男人和女人。但是在古代,存在着这么一个群体的人,无法归于以上两类:那就是去势的男人。对于这类人,最常用的叫法是太监,其实他们还有许多叫法:有“阉人”、“奄人”、“腐人”、“腐夫”等诸多称谓,

  • 唐太宗李世民一招竟化解其妹丹阳公主夫妻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

    丹阳公主,是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异母的妹妹,在李渊的众多女儿里,排行十五,下嫁给了西北汉子,一个叫薛万彻的武夫。说起这段皇家姻缘,也不知是小公主娇蛮任性又幼稚呢,还是薛驸马蠢笨木讷而乏趣,总之,成婚好长一段时间,一对新人别别扭扭,敬而远之,蛮搞笑的。薛万彻,是个标准的西北汉子,祖籍甘肃敦煌,后来全家迁居

  • 丹阳公主为什么不让驸马碰自己?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丹阳公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的丹阳公主,为什么不让驸马碰自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知道古代的女子地位是很低的,女子基本上是没有说话权力的,但是在大户人家的小姐公主来说的话,她们的地位是相当的高,尤其是在话语权上,这样的出身,这样的地位,大家就不用质疑,她们的出身就是富贵的命,看她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