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诗饯别王十一南游如何赏析,刘长卿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唐诗饯别王十一南游如何赏析,刘长卿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59 更新时间:2024/1/17 7:56:34

饯别十一南游,唐代刘长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标签: 唐诗饯别王十一南游

更多文章

  • 唐诗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如何鉴赏,刘长卿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诗,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唐代刘长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弃 一作:老)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

  • 韩翃写一首词讽刺皇帝,皇帝为何还给他升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翃,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韩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骂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让对方哑口无言、毫无招架之力?还是发挥得酣畅淋漓、骂得滔滔不绝、从气势上压倒对手?都不是。骂人最高境界是让对方压根听不出来自己被骂了,反而觉得自己被夸了,或者觉得你说的话很对。在这一点上,有首唐诗可谓做到了极

  • 寒食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韩翃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代,寒食

    寒食,唐代韩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

  • 唐诗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如何鉴赏,韩翃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唐代韩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

  • 唐诗同题仙游观如何鉴赏,韩翃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诗,同题仙游观

    同题仙游观,唐代韩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初见 一作:下见)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闲 一作:生)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

  • 唐平萧铣之战中意外发现的人才:初唐重臣岑文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岑文本,唐代,名臣,

    岑文本是唐太宗手下最为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其才智在初唐名臣中数一数二。岑文本幼有才智,十四岁那年,其父岑之象遭陷害入狱。为了救父,他只身前往司隶鸣冤,堂上据理力争。司隶只好重审此案,并释放了他的父亲。李世民登基之后。岑文本被授予秘书郎职位,兼任中书省。有一次李世民大宴群臣。岑文本的文章在群臣中是最好

  • 历史上的岑文本为什么力挺李恪他们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岑文本

    历史上的岑文本《贞观长歌》里面的岑文本令人为之动容,他的智慧,他的隐忍都让人感到震撼,尤其是后来十多年的苦心付诸东流的时候,不禁让人位置落泪,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岑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否像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么的震撼人心呢?电视剧中的岑文本众所周知,在贞观年间出现了太多的名臣,正是这群人在李世民的带领

  • 解析唐朝岑文本为什么力挺李恪他们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岑文本,李恪

    《贞观长歌》里面的岑文本令人为之动容,他的智慧,他的隐忍都让人感到震撼,尤其是后来十多年的苦心付诸东流的时候,不禁让人位置落泪,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岑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否像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么的震撼人心呢?电视剧中的岑文本众所周知,在贞观年间出现了太多的名臣,正是这群人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才使得中国迎

  • 唐朝时期著名大臣岑文本官高而忧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岑文本

    岑文本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为人非常正直,处理事务都是兢兢业业的,所以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因此还有着一个岑文本官高而忧的故事流传后世,一般来说升官都是好事情,为什么岑文本官高了反而会忧愁呢,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岑文本的历史画像据说岑文本原来是萧铣手下的人,后来唐军平定江陵的时候他才转投了唐

  • 历史上的岑文本 长孙无忌和岑文本谁更出色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岑文本,长孙无忌

    岑文本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大臣,曾经在唐太宗时期任职宰相,对于贞观之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为人正直刚强,而且对于安抚百姓非常重视,是当时朝廷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后来跟着唐太宗征伐辽东的时候因为舟车劳顿,病逝途中。岑文本画像早年的时候,岑文本的父亲就是隋朝的官员,但是受到了奸人的陷害,结果他的父亲被关押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