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辽太后萧燕燕:成为契丹太后还与情人同居

揭秘大辽太后萧燕燕:成为契丹太后还与情人同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85 更新时间:2024/1/19 22:31:50

导读:有如此恩宠,韩德让自然忠心耿耿,竭尽全力辅佐这对母子。后来,年已古稀的他还曾远征高丽,为大辽江山誓死拼打。不料在归途中得了重病,当时的皇帝和皇后还亲自赐药抚慰。他死后,被葬在萧燕燕的乾陵旁。这样,他就可以和他心爱的女人永远在一起了。

萧燕燕(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为景宗,封萧燕燕为贵妃,旋即册立其为皇后。982年,景宗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尊生母萧皇后为“承天皇太后”。因圣宗年仅12岁,萧太后奉景宗遗诏摄行国政。1009年,萧太后病死,终年57岁。

家世显赫的皇后

民间演绎的《杨家将》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萧太后的原型,就是辽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睿智皇后萧燕燕。

这位美女的出身可不一般。她的家族便是辽代最显赫的萧阿古只家族,在9位皇帝统治的209年中,萧氏后族出了5位皇后、17名北府宰相、21位驸马,因此这个家族有“国舅帐”的美称。萧燕燕的父亲是北府宰相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史书上说萧思温“通书史”,自然家教不一般,加上有这种“根正苗红”的政治家族背景,日后萧燕燕能成为皇后并“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其手”也就不难理解了。《辽史》上夸她“早慧”,并记载了一件很有趣的小事,说有一次萧思温的几个女儿在家中扫地,别的女儿都是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仅仅做个样子,而萧燕燕却非常认真,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萧思温高兴地说:“此女必能成家!”

萧燕燕扫“一屋”没问题,扫“天下”当然也不在话下。

等她长大嫁与景宗做皇后时,由于辽景宗羸弱多病,继位多年而不能正常主政,于是萧燕燕便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史载“大诛罚,大征讨,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可见她的实力和魅力。后来,皇帝干脆下了一道诏给史馆学士,说以后记录皇后的话,也应用“朕”,并“著为定式”,这就等于承认了萧燕燕“女主临朝”的事实,并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了萧燕燕代行皇帝职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从史书记载和后代评论来看,辽景宗并不是一个无能、无为的皇帝。他在父亲被弑后登上皇位,励精图治,渴望大干一番事业,只可惜有心而无“力”,因为自幼身子骨就弱,承担不起繁重的国事政务。好在他还有一个能干的皇后。

短暂十几年的夫妻生涯,萧燕燕就为辽景宗生了四子三女,可见景宗对她还是深爱有加的。萧燕燕作为正宫皇后,儿子耶律隆绪作为辽国皇储,地位自然也是显赫的。辽景宗于乾亨四年(982年)驾崩后,因为继位的圣宗年龄太小,不到30岁的萧燕燕再次被推上政治的前台,以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事,这便是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才华杰出的太后

萧燕燕是个非常能干的女人。她最大的特长是知人善用,她最幸运的是手下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好臣子。

当初,景帝驾崩,主少国疑,诸王宗室200余人拥兵握权,

虎视眈眈,内外震恐。无助的萧燕燕哭泣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珍和韩德让两位将军立马言,递上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信任臣等,何虑之有!”别以为萧燕燕真是柔弱无助,她只是善于利用女性温柔的力量激起部将的豪然气概罢了。对此史书上早有评价,说她“有机谋,善驭大臣,得其死力”,由此便可观之。

而萧太后之所以是萧太后,除却善于利用女性的优势外,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儿气魄。对于尚武善勇的游牧民族政权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季节性的游牧生活,加上单一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基础去入侵抢掳,他们就无法生存下去。史书上说“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因此,女子统军作战也是游牧民族的一种传统,而睿智果敢的萧太后更甚。《辽史》记载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可见她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勇气魄力。

萧太后最伟大之处便是不穷兵,不黩武。史书上载:“每入寇(宋朝),亲被甲督战,及通好,宜出其谋。”也就是说,或入侵或通好,她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要从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这就充分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备的战略眼光和灵活手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发兵南下,避实击虚,绕过宋军固守的城邑,长驱直进。十一月,破德清军、通利军,抵达黄河之滨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直接威胁宋朝的都城开封。北宋王朝一时间朝野震动。当时北宋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实力都远比辽国强,可在军事上却如此被动,对此不能怪宋朝将帅无能,要怪只能怪宋太祖。开国时,由于太过忌惮唐时藩镇割据的祸乱,太祖立下“重文抑武”的国策,以至于矫枉过正,使得王朝一直有“肾虚”的毛病,直不起腰来,并积弱成灾,导致亡国的悲剧。那时,北宋王朝周遭多是虎视眈眈的狼性强邻,热爱和平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就在萧太后舞着狼牙棒兵临城下时,宋朝的朝廷上已经乱成一锅粥。胆小的文臣主张南下迁都到升州(今江苏南京)或益州(今四川成都)。丞相寇准骨头硬,硬是顶住,并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皇帝亲临战场第一线,使得宋军士气大振,与萧太后的铁骑又大战了几个回合,各有胜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辽军虽攻占宋朝一些地方,但伤亡惨重,驸马都尉萧挞凛都被宋军射死,战况急转直下,处境对萧太后极为不利。

此时萧燕燕展现出一个政治家的灵活姿态来,她一边派出使者,提出“罢战言和”的愿望,一边派兵加紧攻打宋境其他城池,以给自己谈判添加筹码。此外,她还想利用宋廷怯战的弱点,胁迫宋归还当年后周从辽手中夺去的关南十县。不料宋兵有皇上督战,几仗打得有模有样,同时宋真宗也坚持“寸土不让”,要钱要物倒是好商量。于是,两边唇枪舌剑,几番交锋后,达成“岁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撤军协议,随后互换誓书,交为兄弟,结束了辽宋长达25年的战争。

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澶渊之盟”,宋廷实在有些窝囊,而萧燕燕审时度势,虽没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倒也得了不少好处。当然,最沾光的还是边关的老百姓。后来宋辽双方的“兄弟情谊”维持达118年。双方和平往来,通使殷勤,正史所记的双方互使就共达380次之多。双边百姓也因此享受了100多年和风细雨的和平日子。

忠心且痴情的臣子

孤儿寡母的萧燕燕,能将野心蓬勃、血性十足的大辽控制在自己纤细的手腕下,除却她“明达治道,闻善必从”的施政策略外,也在与她身边有一位忠心不二的爱将韩德让有关。这位爱将,可谓名副其实的“心爱”之将,算是她的情人吧。

韩德让是辽国汉臣的儿子,史书上载他“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渴望建功立业,这和他尴尬的出身有关。他的祖父韩知古、父亲韩匡嗣虽都是辽朝重量级的功臣,可身份却是“宫分人”,也就是辽朝皇帝的家奴。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他只有忠心报国一途。

《续资治通鉴》里记载,当初景宗疾笃,身为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为帮助萧燕燕收拾危局,不等诏命,“密召其亲属十余人并赴行帐”,在萧燕燕的配合下,更换不可靠的大臣,敕诸王各归第,从而使太子得以顺利即位,继而帮助萧燕燕登上了皇太后的宝座。当时,韩德让密诏的“亲属”,便是指由他统领的皇家御卫军(宫分军)。如此可靠、忠心的人物,自然使得萧燕燕对他感激不尽,对他的政治才能也赞赏不已,曾喜滋滋地夸道:“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等她以“承天太后”的名义临朝称制时,便又命韩德让“总宿卫事”。这样,承天太后就基本控制了朝廷,那些跋扈之臣也就不敢再兴风作浪,而韩德让也成了朝中权势最煊赫的大臣。

民间传说中有萧太后下嫁韩德让一说。在宋人编撰的《契丹国志》里,谈及韩德让和萧燕燕时,均言韩德让“有辟阳侯之幸”,意指他与承天太后关系非同寻常。而在曾出使过辽国的宋人路振的《乘轺录》里,也有萧燕燕年轻时曾与韩德让有过婚约的说法。后萧燕燕入宫,成为辽景宗的皇后,韩德让也娶了李氏为妻,但在彼此心里埋下了一段未了情事。也许契丹族风俗淳朴,或者辽景宗心胸开阔,当然,也可能是萧燕燕暗自协助,韩德让的仕途可谓一路顺风。在景宗一朝,他已经“加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后来更是成为托孤大臣。到了萧燕燕摄政时期,两人关系终可以公私不分、融为一体了。韩德让“总理宿卫事”,与萧燕燕出则同车,入则同寝,宛若一对恩爱夫妻。苏辙《龙川别志》说澶渊议和时,宋朝使者曹利前往谈判,“见虏母(指萧燕燕)于军中,与蕃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坐利用于车下,馈之食,共议和事”。《宋会要辑稿》也记载萧燕燕为了鸠占鹊巢,曾派人缢杀德让之妻,并入居德让帐中。

《辽史》里也许避尊者讳,没有这样的记载,不过倒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说有一次皇室比赛打马球,萧太后在旁观看,韩德让被一个叫胡里室的贵族误撞坠马。先不说是不是有意,本是一场比赛,至多也就算犯规吧。可萧太后竟然大怒,命人将胡里室推出斩首,由此可见韩德让在萧太后心里的位置。

后来,萧太后下诏韩德让“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赐名耶律隆运,名列耶律阿保机的直系后裔,并让辽圣宗“见则尽敬,至父事之”,又赐他铁券几杖,上朝不拜,让他“列置护卫百人,同天子仪”。

有如此恩宠,韩德让自然忠心耿耿,竭尽全力辅佐这对母子。后来,年已古稀的他还曾远征高丽,为大辽江山誓死拼打。不料在归途中得了重病,当时的皇帝和皇后还亲自赐药抚慰。他死后,被葬在萧燕燕的乾陵旁。这样,他就可以和他心爱的女人永远在一起了。

本文摘自《脂点江山》 作者:段战江 出版社:南方日报

标签: 萧燕燕契丹辽国韩德让太后

更多文章

  • 辽国史上的一代女皇萧燕燕:怎么吞并后宫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辽国,萧燕燕,后宫

    中国历史总是“一边儿倒”。男人走运,自然要当主角;不走运,就做配角;女人,连“跑龙套”都没资格,更别提登堂入室、参与朝政了。唯独《契丹国志》和《辽史》大爆“冷门”,这个政权“集体怕老婆”。他们有个奇怪的风俗:“凡事只从妇谋。”这就为女人抛头露面,扫清了道路。辽国后妃的胳膊都很长,简直是一群“事儿奶奶

  • 揭秘:辽国第一女主萧燕燕为何杀掉宠臣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辽国,萧燕燕,韩德让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辽朝太后萧绰(萧燕燕)简直就是韩德让不折不扣的“小三”。辽景宗去世后不久,孀居的萧绰就召来受景宗遗命辅政的汉人韩德让。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豪放直爽,她主动提出要他“入居帐中”,理由是当年她曾与他有过婚约,并已定好婚期,只可惜她被选为贵妃而未能如愿。但这段未了之情却一直藏在她的心底,现

  • 令宋太宗胆寒的契丹皇后萧燕燕:十七岁步入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契丹,宋太宗,萧燕燕

    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断、率领虎狼之师与宋军大战于燕云一带的“母夜叉”形象大为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萧燕燕实际上是个美女政治家,高瞻远瞩

  • 大辽太后萧燕燕:铁马红颜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萧燕燕,契丹,女英豪

    大辽太后萧燕燕: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断、率领虎狼之师与宋军大战于燕云一带的“母夜叉”形象大为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萧燕燕实际上是个美女

  • 鲁国公主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鲁国公主

    宋仁宗赵祯是历史上公认的仁君,几乎是做到了仁君的最高级别。在仁政之下,宋仁宗自己也有不少的子嗣,在这些子嗣之中,有一个名叫鲁国公主的人物,武林军事今日讲述鲁国公主简介,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之一。鲁国公主是千古仁帝宋仁宗赵祯的第十个女儿,这个鲁国公主称号的全称是秦国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值得注意

  • 揭秘恭愍王和鲁国公主不为人知的真爱情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恭愍王,鲁国公主

    恭愍王生于1330年,卒于1374年,在这短短的44年,他就做了23年的高丽王,是高丽的第31代王。当时的高丽的王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登基之前,就得京城来,学习礼节和元人的风俗习惯。而恭愍王就是在这段时间内,跟大陆开始有了交往,后来,元朝为了笼络高丽,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他,就是鲁国公主,由于当时的元朝

  • 宋仁宗鲁国公主简介:鲁国公主为何没被金兵掳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仁宗女儿,鲁国公主,宋朝公主

    庆寿公主1059年7月7日(农历五月廿五)-1144,母昭淑贵妃周氏,宋仁宗嘉祐四年五月戊午日(五月廿五日)生于东京潜龙宫,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卒于越州府,享年八十六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之一。夫彭城王钱景臻,亲生子钱忱,庶子钱愐、钱恺。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这样的公主是多数,只是她们的

  • 延庆公主是怎么死的?奈何生在帝王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延庆公主,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看完延庆公主惨死,就明白为何崇祯死前杀光女儿,奈何生在帝王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古代,公主都被称为千金之躯,受万民敬仰。不光有尊贵的身份,而且很多都是才貌双全,做公主也许是每个女孩心中的梦了吧。然而也许世人只看到了光鲜的一面,而没有注意到生在帝王家的无情和

  • 唐朝延庆公主简介 唐武宗女儿延庆公主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延庆公主,唐朝公主

    延庆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五代皇帝唐武宗李炎的第四女。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四月,她获封号延庆公主,和静乐公主一起获封。没有关于延庆公主是否婚嫁的记载。相关史料《新唐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八◎诸帝公主》武宗七女。延庆公主。唐会要卷六公主凡公主封有以国名者。鄎国代国

  • 宋太祖之女延庆公主简介 延庆公主生母和丈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延庆公主,宋朝公主,宋太祖女儿

    鲁国大长公主(?—?),宋太祖之女,母孝惠皇后贺氏。开宝五年(973年),封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宋太宗即位,进封许国公主。淳化元年(990年),改晋国公主。宋真宗初年,进长公主(晋国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进大长公主(晋国大长公主)。逝世后,赐谥贤靖。元符年间改封鲁国大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