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科举考试中历史名人:李时珍科举落榜后改学医

盘点科举考试中历史名人:李时珍科举落榜后改学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05 更新时间:2023/12/28 19:09:23

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的历史名人

韩愈:接连应考霉运多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科场如战场,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自然也有人愁云惨淡万里凝。多位历史名人都曾三度名落孙山。

苏轼评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的韩愈,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当他那字字珠玑的答卷到了考官手里,却如同废纸一张。

公元787年,韩愈在取得乡贡资格后,再次前往长安,应礼部进士试,但这次考试失败了。接着,他又考了两次,均名落孙山,这对韩愈打击很大,他感到愧对祖先、愧对家人。韩愈把前人写的文章都吃透了,但他的写作方法不讨主考官的喜欢,譬如第三次考进士,出的试题为“不迁怒不贰过”,大意是“若自己不高兴,不要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韩愈看后,立即有了主题,他没有用骈体,而是用古文体挥笔而就,写得很顺利,但主考官看了以后,却把试卷放在一边。

公元792年,韩愈再次来到长安,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这一次,主考官是宰相陆贽,试题和上年的差不多,韩愈没有犹豫,一字不改地把去年的旧作写在卷面上,很快交卷了。陆贽看后,感到此卷似曾相识,反复看了几遍,自语道:“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风格,没有半点骈体文的味道,去年怎么没有录取?差点埋没人才了!”就这样,韩愈考中了进士。

其实,韩愈这次考上进士,也与其他考官梁肃、王础有关,梁、王这次辅助主考官陆贽,两人都爱好古文,都欣赏韩愈,都有提携韩愈之意。所以,韩愈25岁考上进士,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考取进士并不等于有官可做,这只是入途的第一步。礼部只管进士,派官还要经过吏部的“守选”考试,其考试名目多,普通的是“书判拔萃”,入高官的是“博学宏辞”。韩愈心想自己满腹经纶,考“博学宏辞”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与当年考进士的命运一样,连续三年,均一败涂地。

无奈,他只得另辟蹊径。两个月内给当朝宰相写出三封情真意切、辞藻华丽的陈述书。他陈述自己“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请求垂怜一官半职。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于是,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投奔地方军阀。可只干了两年多,幕主便死了;之后又投奔了一个军阀,可还没上任,幕主又死去了。韩愈真是霉运多多,可谓“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幸而后来《进学解》被当时的宰相看到,惊叹不已,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任命韩愈为五品刑部比部郎中兼任史馆修撰,从此韩愈进入高官阶层。

李时珍:落榜后改学医

从6岁开始读书后,李时珍显露出聪明才智,1532年刚刚14岁的李时珍中了秀才,这给父亲李言闻带来了莫大的期盼。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举人何等之难,李时珍连续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第二次还由于过度的用功和劳累得了骨蒸病,连续高烧不退,险些丢了性命。

两次落榜后,李时珍依然在科举路上艰难跋涉,集中一切精力希望能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23岁的李时珍第三次落榜,李时珍的举人梦和李家的举人梦彻底破碎。科举考试三度落榜以后,李时珍父子都对科举制度心灰意冷,李时珍无奈抛下了八股文,转而学医。

经过不到4年的时间,李时珍已经成为一名有独立行医能力的医生,而且名声越来越大,成为名声传遍全国的名医了。1556年,湖北楚王的世子突然得了暴厥症,俗称抽风,找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楚王很着急,慕名请来李时珍,谁料一付药后,竟神奇般地药到病除。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委任李时珍主管王府里的祭祖,官居七品。3年后,皇帝突然招揽天下名医,楚王应招,将李时珍推荐入太医院。

公元1552年,李时珍断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而要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李时珍用18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又用1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

金圣叹:试卷连写39个“动心”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也曾三次名落孙山。第一次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他答题时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大怒,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参加科考的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金圣叹在试卷上连写了39个“动心”。主考官追问原因,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又因此被除名。第三次,有“西子”题目,金圣叹提笔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结果,金圣叹再次名落孙山。金圣叹失败在了与生俱来的幽默与玩世不恭上。

标签: 科举李时珍金圣叹

更多文章

  • 分析陆小凤的灵犀一指能不能接住李寻欢的飞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小凤,李寻欢,飞刀

    但是,例无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李寻欢在没有把握的时候,绝对不会动手,一定要有百分百把握时,才会飞出那一刀。所以说如果李寻欢动手了,陆小凤是肯定无法接住那一刀的。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在陆小凤面前,李寻欢是否认为自己能百分百杀死陆小凤?如果李寻欢想动手却没有动手,可视为李寻欢败。怎样李寻欢才会认为自己一

  • 李寻欢十年后入关的目的以及阿飞快剑来历之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寻欢,阿飞

    阿飞是沈浪与白飞飞的儿子这个问题,虽然古龙并没有在作品中予以肯定,但读者一般都默认这是事实。《多情剑客无情剑》第三十四章惊人的消息中提到:孙小红道:“因为他听说昔年天下第一位名侠沈浪是令尊的好朋友。”李寻欢道:“沈大侠的确是先父的道义之交,但他多年前便已买棹东渡,退隐于海外之仙山,却和这件事有何关系

  • 李寻欢的师傅 揭秘小李飞刀李寻欢的师傅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寻欢的师傅,小李飞刀,李寻欢

    李寻欢的师傅:李寻欢,人称「小李探花」,江湖人送外号「小李飞刀」,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主人公,与楚留香、铁中棠并列为「古龙三公子」。他武功高强,胸怀博大,是正义的化身。他的小李飞刀百发百中,从不落空,曾杀死金钱帮帮主上官金虹,在百晓生的兵器谱上排名第三。那么是谁教给他小李飞刀的呢?古龙小说里

  • 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沐英家族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沐英家族介绍.云南沐王府

    沐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养子,明朝著名开国将领,今安徽定远县人。沐英戏剧像沐英12岁参加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大军,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后来被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收为养子。十八岁的沐英因为军功卓著,被提拔为实权校尉,开始进入朱元璋的中层军事领导机构。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沐英开始为他征战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

  • 明朝将领沐英传 沐英家族发展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将领沐英,沐英家族

    《沐英传》全名《明史沐英传》,是明史的一个人物传记,全篇文章写的是明朝黔宁王沐英的生平事迹。沐英伐滇雕塑《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它的修撰是清顺治二年,由御史赵继鼎提出的。顺治帝恩准开设修史馆,到乾隆四年才成稿,前后历时九十四年,是中国历史编写时间最长的史书。《明史》编写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才耗费了这么

  • 历史上真实的沐王府:沐英及其后人镇守云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沐王府,朱元璋,沐英

    自元至正二十二年正式出宦,至明洪武二十五年身赴黄泉为止,享年四十八岁的沐英前后在仕途奋击达三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不负朱元璋、马氏等所望。“以一举而开闽关,大业辟矣;再奋而运斗枢,大政立矣;三厉而西略,自西徂南,大统一矣”⑴,尔后留镇云南,又再创佳绩。从所阅史书的记载来看,沐英一生从来不曾犯有过错,

  • 关于孙承宗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孙承宗的传奇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承宗,明朝大将

    孙承宗,明末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一、外财不富苦穷人孙承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照理说读不起书。但孙承宗的父亲孙麒深知没文化就不能成才,就省吃俭用,哪怕从牙缝里抠也要供孙承宗上学读书。于是就送他到城西关学堂去念书。同学读书的儿童内都是官宦富家子弟,

  • 明末孙承宗是怎么死的:76岁的高龄被活活勒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承宗,明朝大臣,将军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 深入京都南,进攻高阳城。他率家人及全城乡民守城抗清,终因清兵势众弹尽粮绝,城破被俘,誓不降清,自缢而死。孙

  • 孙承宗简介:死不降清 满门殉国的明朝忠烈老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承宗,明朝大臣,将军

    孙承宗(1563~1638) 明末大臣、抗清将领。字稚绳,别号恺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泰昌元年(1620)明熹宗即位后,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天启二年(1622),后金(清)进占广宁,明兵退至山海关,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寻命以阁臣掌

  • 多情江山剧情介绍第26集 陈近南助董小宛怀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多情江山,历史剧,董小婉,顺治

    福临听了孝庄的话,意识到洪承畴被刺与议政会议脱不了干系,他要在议政会议上宣布这件事,目的是敲山震虎,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洪承畴夸赞皇上做事越来越沉稳,孝庄点头同意。小太监柳二云也是天地会潜伏在清廷的内探,他悄悄出宫来见陈近南,陈近南把让董小宛尽快怀上龙种的事情交由他办理,他相信到时,一定会弄得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