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造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造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3/12/23 2:45:16

北王韦昌辉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壮族,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壮族人,生于1826年,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被天王洪秀全处死,时年31岁,北王是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比较早的人,对太平天国的早期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53年12月,天平天国在永安封王韦昌辉被封为北王,从此之后成为了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下的排名第三的人物。

据说韦昌辉家庭比较的富裕,但是有钱无势,所以经常受到当地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的欺辱与讹诈,所以非常的痛恨,韦昌辉据说早年曾经参加科考,但是名落孙山,后来用钱捐了一个“国子监生”,于是在家门前高悬“成均进士”的匾额,被乡里大的人告发,官府于是按照冒充进士的罪名将其抓捕,讹诈了几百两银子,所以韦昌辉对清政府充满了仇恨。后来将所有的家财都献给了太平军,成为了太平军的重要领导人。

东王杨秀清是各个王中权力最大的,各王都要受到杨秀清的节制,杨秀清与北王韦昌辉的矛盾日益的加深,北王韦昌辉表面上一切顺从杨秀清,内心里却对杨秀清非常的愤恨。杨秀清的权力欲越来越大,1856年8月,杨秀清借着“天父下凡附体”让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与洪秀全由来已久的权利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于是天王洪秀全给在外地的韦昌辉密诏,让其回京勤王,于是韦昌辉带领三千人马回到天京杀死了杨秀清合府上下所有的男女,并且将杨秀清的部众一概的赶尽杀绝,天京城内血流成河,据说太平军各级将领和部众一共死亡了两万多人。

石达开听说了这件事情,从武汉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又想要杀死石达开,石达开连夜逃出城,韦昌辉将石达开的家人全部杀死。石达开起兵靖难,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对韦昌辉的滥杀也有很大的不满,洪秀全于是在天京军民的帮助下捕杀了韦昌辉,将韦昌辉五马分尸,韦昌辉时年31岁。

韦昌辉为什么造反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韦昌辉在太平天国领导人中的地位仅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1856年发动了天京事变,使得天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可见韦昌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罪人,但是韦昌辉已经有那么大的权利,为什么要发动天京事变,杀死杨秀清呢?也就是说韦昌辉为什么造反呢?

韦昌辉从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就是主要的领导人了,在1853年12月安庆封王的时候被封为了北王,杨秀清被封为了东王,东王可以节制其他诸王,所以说杨秀清的权利在诸王中是最大的,被称为九千岁,杨秀清依仗自己的势力对北王韦昌辉非常的不尊重,甚至是经常对犯错的韦昌辉施以杖责数百的刑罚,韦昌辉表面上对杨秀清非常的恭顺,并且极尽谄媚,心里却对杨秀清非常的不满,甚至是愤恨,据说杨秀清的妾的哥哥曾经与韦昌辉的哥哥争夺房产,杨秀清想要杀死韦昌辉的哥哥,于是将其交给韦昌辉处理,韦昌辉于是将自己的哥哥五马分尸,后来韦昌辉的部将任意殴打自己的士兵,激起了兵变,杨秀清为此对韦昌辉杖责几百,韦昌辉的副将非常的气愤,说:“怒遣而杖辱之,其后将何堪?”韦昌辉却说杨秀清对他“罪责无不公”,杀了这个副将“以谈秀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韦昌辉对杨秀清是既恨又怕,这种情绪长期的积累下去,肯定要找到一个突破口爆发出来的。

1856年8月,杨秀清再次利用“天父下凡附体”要求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杨秀清与洪秀全的矛盾已经达到了白热化。洪秀全于是下密诏让韦昌辉回京勤王,于是韦昌辉带领着三千士兵回到天京杀死了杨秀清的全府男女,又杀死了大批的杨秀清的部将亲信,天京城内血流成河,我们可以看到韦昌辉对杨秀清的愤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后来韦昌辉被洪秀全五马分尸,结束了天京事变,韦昌辉为什么造反?这是韦昌辉与杨秀清矛盾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也是杨秀清与天王洪秀全权利之争导致的结果。

韦昌辉后代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领导人,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韦昌辉出身比较富有,但是却是属于有财无势的人,所以经常受到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的欺辱和讹诈,后来曾经被清政府逮捕,讹去了几百两银子,所以韦昌辉对清政府非常痛恨,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并且献出了所有的家财,被封为北王。

由于韦昌辉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益加深,加上洪秀全与杨秀清的权利之争逐步的升温,最终酿成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中韦昌辉大开杀戒,杀死了杨秀清的全家和部众多达两万多人,后来洪秀全又将韦昌辉五马分尸。虽然韦昌辉被五马分尸,但是韦昌辉后代却并没有被牵连进去,韦昌辉后代主要是韦昌辉的儿子韦承业,韦承业与自己的叔叔韦俊1859年在安徽池州投奔了湘军,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敌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韦承业与韦俊曾经回到了家乡,但是家乡人民认为他们是太平天国的敌人,不能容下二人,所以二人率领着自己的族人在芜湖定居生活,后来就死在了芜湖。

可见在太平天国的发源地人们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是相当的支持的,虽然韦昌辉被天王洪秀全处死了,但是那只是内部的斗争,韦昌辉并没有投降清军,所以家乡的人民对韦昌辉还是比较怀念的,在当地为韦昌辉修建庙宇进行供奉。作为韦昌辉后代的韦承业想要给自己的家乡修一条路,但是遭到了家乡父老的拒绝,因为家乡父老不能接受太平天国的叛徒的恩惠。

标签: 北王韦昌辉

更多文章

  • 谜案!何人把北王韦昌辉剁成肉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王韦昌辉

    杨秀清——此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县,家里很穷,成分贫农。最早,他和西王萧朝贵,跟着南王冯云山加入了拜上帝会。1848年的时候,冯云山走霉运,被捕后关在桂平县监牢里。当时洪秀全又在广州,拜上帝会这个组织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状态很要命,人乱心也乱。乱世的特点就是总能给一些人创造机会。杨秀清脑子活,假托“天

  • 韦昌辉杀杨秀清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韦昌辉

    北王韦昌辉北王韦昌辉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壮族,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壮族人,生于1826年,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被天王洪秀全处死,时年31岁,北王是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比较早的人,对太平天国的早期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53年12月,天平天国在永安封王韦昌辉被封为北王,从此之后成为了洪秀全和东王杨秀

  • 韦昌辉造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韦昌辉

    北王韦昌辉北王韦昌辉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壮族,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壮族人,生于1826年,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被天王洪秀全处死,时年31岁,北王是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比较早的人,对太平天国的早期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53年12月,天平天国在永安封王韦昌辉被封为北王,从此之后成为了洪秀全和东王杨秀

  • 北王韦昌辉怎么死的 韦昌辉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韦昌辉

    北王韦昌辉北王韦昌辉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壮族,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壮族人,生于1826年,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被天王洪秀全处死,时年31岁,北王是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比较早的人,对太平天国的早期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53年12月,天平天国在永安封王韦昌辉被封为北王,从此之后成为了洪秀全和东王杨秀

  • 为何说南王冯云山之死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王冯云山

    冯云山,出生在广东省禾乐乡,此地与当时洪秀全的老家是邻村,距离很近。冯云山从小就喜好诗书,他家中算的上同村中经济条件不错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去学堂上学,喜欢老师讲中国的历史文化,后来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于冯云山简介。冯云山像他喜欢研究典籍,各家的书均看,从中寻找自己想要获取的

  • 解析冯云山为何能被称为太平天国的完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冯云山

    冯云山出生于清朝末年,少年时住的家与洪秀全老家是邻村,又和洪秀全是同班同学,两人还有些亲戚关系,所以年少时就相处的很默契,这就为以后的共同事业奠定了基础。冯云山是什么王呢?冯云山雕像冯云山从小就喜欢读史书,对于之前发生的文化研究很深,考过几次试,不幸都落榜了。更因为他看不惯清政府旧制,一直不想留在清

  • 南王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完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冯云山

    冯云山简介冯云山,出生在广东省禾乐乡,此地与当时洪秀全的老家是邻村,距离很近。冯云山从小就喜好诗书,他家中算的上同村中经济条件不错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去学堂上学,喜欢老师讲中国的历史文化,后来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于冯云山简介。冯云山像他喜欢研究典籍,各家的书均看,从中寻找自己

  • 揭秘历史上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王萧朝贵

    太平天国运动是1850年的一群饱受剥削的老百姓发动起义的运动,天平天国前后一共存在了几十年,几乎统一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其领导者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成立的时候,洪秀全封五人为王,让他们镇守四方,威震清朝,然而他们当中最早跟随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并立下汗马功劳的是西王,但是关于太平天国西王是谁,却很少有人

  • 西王萧朝贵 历史上萧朝贵真的杀了父母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西王萧朝贵,萧朝贵

    西王萧朝贵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今天起义的主角之一。萧朝贵的亲生父亲是蒋万兴,他之所以姓萧,是因为他被过继给萧玉生,所以改姓萧。后来,洪秀全创立上帝会,他与好友杨秀清成为拜上帝会最早的成员。后来冯云山被捕,教众动摇了,萧朝贵与杨秀清又“忽悠”了一番,才稳定住人心。萧朝贵为了稳固自己在会

  • 姚启圣的儿子是谁?姚启圣后人情况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姚启圣

    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绍兴人。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姚启圣为政带兵执法严明,曾随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平定耿精忠叛乱,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历任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启圣还兵福州不久背部旧疾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