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郝经使宋:南宋如何错过最后一线生机!

揭秘郝经使宋:南宋如何错过最后一线生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65 更新时间:2023/12/26 18:08:47

公元1260年,在中国的北方,忽必烈与其兄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蒙古大汗的位置即将进行战略决战。虽然,忽必烈建元中统,并根据《易经》中“彖”曰:“大哉乾元”,定国号为“元”,是为元朝。但是,从局面上看,阿里不哥占据了蒙古老营,而且根据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统,似乎得到了更多蒙古贵族的支持。

在元朝的西部,是反叛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哈台汗国,这两家汗王都想从中忽必烈兄弟的争斗中分一杯羹,特别是窝阔台家族,梦想着从拖累家族手中夺回失去的蒙古合罕的宝座。

再往西部看,得知蒙哥大汗不幸逝世的消息后,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的哥哥——旭烈兀汗王也已经中止了西征的步伐,挥师向东。名义上要回蒙古老营参加忽里台大会选举新的大汗,但是雄兵在手,他究竟会支持谁呢?

网络配图

还有南方的宋朝。虽然忽必烈本人刚刚中止蒙哥大汗的灭宋之战,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数千万人口、经济文化异常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如果大宋支持阿里不哥,来个南北夹击,怎么办?如果西道诸王趁火打劫,又该怎么办?

正当忽必烈愁眉不展的时候,他最重要的汉族谋臣之一——郝经,挺身而出,主动提出与南宋议和。没错,议和对于刚刚建立的元朝而言是最好的结局,从此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腾出手来一心对付阿里不哥;而议和对于经济发达、军事软弱的南宋小朝廷而言,应该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在彼时跟蒙古人陆地决战并非明智之选。

当郝经踏上出使之路的时候,上至皇帝,下至诸将,甚至郝经本人都认为这是一次短暂的和平的不能说愉快但总应该是顺利的路途。可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郝经这一走就是整整16年。

遇到劫匪了?没有!忽必烈改变心意了?也没有!那怎么了?被南宋扣押了!俗话说,两国将兵不斩来使,随便扣押邻邦的使节从古至今都是国际交往最严重的恶行,更何况扣押的是蒙古的使节。中亚的花剌子模、东欧的罗斯诸公国……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叹息的一瞬间就发生在此时此刻。本来,面对危局的忽必烈议和之心不可谓不诚,而议和的条款也不超过南宋对金朝的限度,和局在郝经等汉族谋臣们看来是易如反掌之事,对北元、对南宋都有大大的好处,可是怎么就突然“黄”了呢?

史书中,把扣押郝经的罪责一股脑地推给南宋权相贾似道,认定贾似道惧怕郝经将其虚构的鄂州大捷一事公之于众,因此将郝经使团扣押。但是,郝经不是来跃武扬威挑衅的,更不是来让贾相爷出丑的,而是带着诚意来议和的。对于元朝的困境,南宋君臣不是不知道,怎么就做出如此蠢事。要知道,扣押郝经就是打了忽必烈的脸,从此南宋只剩下战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然而,在史书的边边角角,却有着不同的记载。对于郝经的南下议和,抵触最大的不是蒙古贵族们,恰恰是归附于蒙元朝廷的汉族世侯们。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来不相信外交的力量,而迷信武力。韩信间接害死郦食其便是一例。

网络配图

忽必烈身边这些军功出身的汉族军功集团,担心以郝经为代表的汉族文官集团通过说服南宋而解决忽必烈的大难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力,也担心没有了对南宋的战争(汉族军阀的部队主要是屠杀同胞用的,根本打不过蒙古的西道诸王),就失去了继续荣华富贵的资本。

因此,当郝经使团踏上征程的时候,背后的暗箭便一波波袭来。先是公然抗旨,在元宋边界制造摩擦,给南宋以“议和为假、偷袭是真”的假象,另一方面对郝经使团威逼利诱,以边界战乱为名,阻挠使团南下;当郝经千回百转终于踏上宋境之后,比他先到达临安的是一封封充满谣言(主要是指使团的目的是揭发贾似道虚伪的鄂州大捷)的揭帖。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叹息的一瞬间发生了!随着郝经的被羁押,汉文明不得不直面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力!郝经被扣押了16年,忽必烈的怒火也积攒了16年!16年后,元朝的汉族军功集团踏上了南下屠杀同胞的征程……

标签: 郝经

更多文章

  • 元朝“苏武”郝经:被南宋扣押16年不变节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苏武,南宋,

    江声行——郝经雁啼月落扬子城,东风送潮江有声。 乾坤汹汹欲浮动,窗户凛凛阴寒生。 昆阳百万力一蹴,齐呼合噪接短兵。 铁骑突起触不周,金山无根小孤倾。 起来看雨天星稀,疑有万壑霜松鸣。 又如暴雷郁未发,喑呜水底号鲲鲸。 只应灵均与子胥,沈恨郁怒犹难平。 更有万古战死骨,衔寃饮泣秋涛惊。 虚庭徙倚夜向晨

  • 揭傒斯《寒夜作》:此诗描写了人在他乡的无奈与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揭傒斯,《寒夜作》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

  • 刘秉忠:元朝一代奇僧,历史上的他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秉忠,元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秉忠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祖籍瑞州。自从曾祖父任金朝邢州节度使,就家居邢州(今河北邢台),因此从其祖父刘泽始就成为邢台人。邢台是刘秉忠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活动地,刘秉忠青年时代的故居,在今邢台市老

  • 刘因《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这是一首谐谑风格的词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因,《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刘因(1249-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元朝大儒,理学家、诗人。除《静修文集》外,刘因的著作还有《小学》、《四书语录》(门生所录),《易系辞说》(病中亲笔),已佚。刘因还选编过一本《四书集义精要》,此书今天能见到的版本有《四库全书》影印本(二十八卷)和元至顺年间刻

  • 刘因《秋莲》: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因,《秋莲》

    刘因(1249-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元朝大儒,理学家、诗人。除《静修文集》外,刘因的著作还有《小学》、《四书语录》(门生所录),《易系辞说》(病中亲笔),已佚。刘因还选编过一本《四书集义精要》,此书今天能见到的版本有《四库全书》影印本(二十八卷)和元至顺年间刻

  • 刘因《山家》: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因,《山家》

    刘因(1249-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元朝大儒,理学家、诗人。除《静修文集》外,刘因的著作还有《小学》、《四书语录》(门生所录),《易系辞说》(病中亲笔),已佚。刘因还选编过一本《四书集义精要》,此书今天能见到的版本有《四库全书》影印本(二十八卷)和元至顺年间刻

  •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寿阳曲·远浦帆归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原文: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赏析: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

  •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

    寿阳曲·江天暮雪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原文: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1.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参考翻译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

  • 元朝不为人知的汉族名将史天泽:忽必烈的郭子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史天泽,忽必烈,郭子仪,

    蒙古军队能够横扫亚欧大陆,除了有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骑兵部队外,还有一大批猛将,如投降汉将就有张柔、张弘范、张珪相等。其中史天泽更是排在他们之上。史家籍贯为永清,史天泽的曾祖史祖伦是个盗墓贼。他的父亲史秉直听闻蒙古的“太师国王”木华黎统兵南伐,于是招集族人,裹胁当地数千居民,径自到涿州向蒙军投降。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