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代"左榜状元"第一人张起岩:七岁通四书五经

元代"左榜状元"第一人张起岩:七岁通四书五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29 更新时间:2023/12/29 14:41:42

张起岩(1285—1353年),祖居山东章丘相公庄魁文街中首路南,现在“藏书楼”遗址犹存。他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穆公。

元代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中央集权的朝代。元代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等人: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三是汉人;四是南人(指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举行科举考试时,元代制定的政策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不仅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开考,而且在乡试、会试时,蒙古人和色目人只考两场,而汉人和南人则须考三场。御试时虽然四种人都考试策问一道,但只要求蒙古人和色目人在五百字以上,而汉人和南人必须在千字以上。另外,在考试内容上也有分别,出给蒙古人、色目人的题目比较容易做,出给汉人、南人的题目比较难做。放榜时,蒙古人、色目人列为一榜,称“右榜”,汉人、南人另列一榜,称为“左榜”。汉人张起岩金榜题名,他不仅是元代汉人中第一名状元,也是元代山东人中唯一的状元。

张起岩幼时勤奋好学、嗜书如命、聪颖过人。七岁即通四书五经,亦善诗词。他曾对父母曰:“吾宁可一日无食,不可半日无书。”他16岁便学有所成,被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因政绩卓著又被升迁为安丘县令。他19岁那年,元代科举首次开试,他成绩超群,金榜题名,考中进士第一名。

文宗时,张起岩任大礼使,后升为参议中书省事。顺宗时,被提拔为陕西邢台待御史。当时,蝗灾蔓延,庄稼颗粒未收。灾民中出现生食人肉的惨景,他如实呈报朝廷,开仓放粮,架锅舍粥,使百姓度过灾年。至元三年其出任江南行台待御史,随后又出任燕南廉访使。至正元年被升任为江南行台御书中丞,拜为翰林学士承赐知制浩廉修国史,知经筵事。至正三年,其又被调为翰林承旨,担任总裁官,累迁至荣禄大夫。

张起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正色立朝、外和中刚,当时便有“元代欧阳修”之誉。他任监察御史时,敢于抗言直谏。曾与丞相刺沙辩难。因言辞过激而获罪。他义正辞严地说:“弹劾罪官,议论朝政,是御史的天职。如果因尽职而获罪,则会使风纪解体,忠良寒心。况且广开言路、维护政体,本是效法祖宗的治国之道。”最终,泰正皇帝被他的勇气所折服,当庭无罪释放,官复原职。

他担任燕南廉度使时,严厉打击放高利贷的富绅豪强,为平民百姓出了怨愤之气。他还抨击封河神为侯爵的迷信活动,并且疏通河道、修堤筑防,为当地平息了水患涝魃,博得了百姓的赞誉。

泰定元年二月,当时担任监丞的张起岩主张废除旧法,以德行为标准选择人才,遭到中书左司员外郎徐有壬的反对。但他不惧强势,据理力争,使新政得以施行。担任侍礼郎的王炜曾上书皇帝8000言,抨击当朝的政治腐败。张起岩选贤认良、坦言论事是他一贯的德行,他极力推荐上书皇帝让王炜担当要职。他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感动了皇帝,终于如愿以偿。此事不但声震朝野,而且名闻四夷,使张起岩威望大增。

作为文学家的张起岩才思敏捷,文字洗练、优美。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在全国各地名山大川都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大量诗词碑刻。泰定二年,他曾在崂山聚仙宫撰写了《聚仙宫碑铭》:“兹山俊秀横天东,下插沧海高凌空。丹崖翠碧何穹窿,琼枝棋树分梦茸。”他在潍坊浮烟山东麓的麓台曾留下一方碑刻,上面刻有其撰写的诗《麓乡秋月》:“银河漾漾净天街,碧月辉煌照麓台。台上读书燕太子,清光依旧照人来。”济南舜园中还保留着至治三年由他撰写的碑刻。

张起岩又是位学识渊博的史学家。元统元年,他曾与欧阳玄等人奏诏,撰修了泰定、元历两本实录,史料全面翔实、立论精当,史学中存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他一生苦读不缀、善诵精撰,既熟悉金、辽典章故事,又知晓宋儒道学原委。至正三年三月,元顺帝下诏撰修“三史”,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待御史吕思成为“总裁官”,并推选一批史官正式开局。到至正五年十月,“三史”成立定稿,张起岩对此书殚精竭虑、一丝不苟,得到宫廷内外的一片赞誉。

至正八年,元顺帝又下诏撰修功臣、后妃列传。以学士承旨张起岩、学士杨宗瑞、待讲学士黄瑞为总裁官。张起岩对各方面来稿不论作者地位高下,一律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整部史料据实审定,精益求精地完成了编撰使命。

张起岩在诸多史书编撰中,对人和事处于公心,不为权贵所左右,不偏袒任何一方。表现出一名史学大家的风范,在历代史界也都被传为美谈佳话。

“三史”编撰结束,皇帝为他等授勋加爵封“文穆公”,但他按当朝律规辞官退职,遂告老还乡。此时,他已是65岁高龄的长者了。

张起岩身居高位、历任显职,但他赡养父母,不忘尽责尽孝,衣食住行、防瘟除疫必躬身过问。照顾同胞兄弟从读经习文、成家入仕都悉心指教。他虽在京城为官,但对亲眷却关怀备至,在故乡十里八村传为佳话。

他生活相当节俭质朴,一生爱吃素食,和酒肉山珍无缘。把毕生节省下来的俸禄都用于周济师长故交、同族兄弟。本族的一位堂叔,家贫如洗,又逢涝灾,豆黍欠收,病饿而亡却无力发丧。张起岩获知此事,从给亡者置办寿衣、购买棺木到发丧出殡等一概包揽。

本村街坊四邻家中有难,他也尽力接济。长此以往,到至正十三年,享年68岁的张起岩病故辞世。此时,他的家境已是“廪无余栗、宅无余财”了。

张起岩是元代章丘人,故里为表彰他的历史功勋,明清两代曾在章丘县衙驻地、绣江河畔(现在的绣惠镇)为其建造起构筑精巧的“状元坊”一座,以表怀思和纪念。

标签: 元代状元科举

更多文章

  • 元代名人张起岩简介:元朝第一位汉“左榜”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汉人,状元,

    张起岩(1285—1353),字梦臣,山东禹城人,元朝第一位“左榜”状元,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左榜”是元代专为汉人、南人设的科举考试,难度大于专为蒙古人、色目人设的“右榜”。元延祐(1315)年,张起岩中“左榜”进士第一名。元代首位汉人状元张起岩幼时勤奋好学、嗜书如命、聪颖过人,7

  • 耶律喊舍为什么不称帝,只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耶律喊舍,辽国,后辽

    在中国,夏商周三代天子称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的称号以彰显其功绩。此后,“王”成为仅次于“帝”的尊号。在中央政权存在时,其他人只能称王,如汉末之曹操、刘备等,称帝就是公然反叛,如袁术。在古代皇帝只能有一个,而王可以有多个!皇帝在古代就是最高统治者!称帝。。。是要被天下攻之,称王,则是天下援

  • 耶律喊舍是辽国的皇帝吗?后辽怎么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耶律喊舍,辽国,后辽

    后辽是辽朝皇族后裔所建的帝国。所有皇帝耶律姓。1215年,耶律留哥攻占金东京,部将耶律厮不等劝留哥称帝,摆脱蒙古控制,留哥不从,与子往朝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留哥为辽王,命其继续统领部众。公元1216年初,耶律厮不背叛留哥,在澄州称帝,国号辽,改元天威。不久(公元1216年),耶律厮不被部下所杀,众

  • 耶律喊舍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耶律喊舍,辽国,后辽

    耶律喊舍(1176-1220):契丹人,后辽最后一位君主。在金国和蒙古帝国的打击下,后辽东渡鸭绿江,直至高丽西京平壤,渡大同江。在金国和蒙古帝国的打击下,后辽东渡鸭绿江,直至高丽西京平壤,渡大同江。1217年,耶律统古与杀死了后辽君主、自称大辽收国王的耶律金山,自立为王。旋即耶律喊舍又杀耶律统古与,

  • 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孙子木阿秃干中箭死,下令屠城不留活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成吉思汗

    古代著名兵法《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不战就让敌人投降,是最好的计策。可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当年蒙古大军纵横欧亚大陆时,制作的屠城事件,就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外国历史学家对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屠城的记载,“城破,不问老幼妍丑、贫富逆顺,皆诛之,略不少恕。”不过,有专家认

  • 元朝唯一一个远嫁朝鲜的公主 仁德王后与恭愍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仁德王后,恭愍王

    孛儿只斤·宝塔失里(?—1365年),是元裕宗真金的玄孙女,元代皇族魏王孛罗帖木儿之女。1349年在漠北与时为高丽江陵府院大君的恭愍王王祺结婚,封承懿公主。1365年,她因病去世,元惠宗赐谥号鲁国徽翼大长公主(后高丽改翼为懿),简称鲁国公主;高丽追尊仁德恭明慈睿宣安王太后,简称仁德王后。宝塔失里的死

  • 仁德王后简介 仁德王后与恭愍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恭愍王,仁德王后简介

    仁德王后是历史上的一位和亲公主,这位公主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元世祖忽必烈。仁德皇后的汉名叫做王佳珍,名为孛儿只斤·宝塔失里,她的父亲是元代皇族的魏王阿木哥。她被称为仁德王后是因为嫁给了高丽王世子恭愍王,那么这位仁德王后简介是怎样的呢?仁德王后做为元朝鲁国大长公主,地位自然是很高的,被封为了承懿公主

  • 古代洁癖第一人倪瓒:为了干净差点要了自己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倪瓒

    人爱干净不是问题,就怕爱干净到了要命的程度。要谁的命?元代大画家倪瓒就爱干净得差点要了自己的命!有人这么数落那些爱干净的人:“这干净还能怎么干净,总不能天天给桌子洗澡吧?”元代就有一位画家先生,虽没天天给桌子椅子洗澡,却给院里的一棵树天天洗澡。不知是树受宠若惊了,还是咋的,这棵树后来竟“自杀”了,很

  • 窝阔台、察合台汗国为什么和元朝关系紧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察合台,元朝

    蒙元帝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地域最辽阔的帝国。疆域最盛时,这个帝国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横跨欧亚,国土面积达到三千几百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3个半中国那么大)。蒙古骑兵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部队然而,大约从1259年开始,这个庞大的帝国就四分五裂了。曾经纵横驰骋的黄金家族也停

  • 揭秘术赤与察合台的关系是否是亲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术赤与察合台

    孛儿只斤·察合台是成吉思汗的二儿子,一手建造了察合台汗国。元朝正式成立之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孛儿只斤·察合台为元圣宗,谥号忠武皇帝。孛儿只斤·察合台画像孛儿只斤·察合台从1211年就跟随父亲成吉思汗以及大哥孛儿只斤·术赤和三弟孛儿只斤·窝阔台讨伐金国,1213年再次分兵大举征伐金,与兄弟合力击败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