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心学学派创始人王守仁是谁 王守仁著作名言是什么

心学学派创始人王守仁是谁 王守仁著作名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65 更新时间:2024/1/9 12:51:50

心学学派创始人守仁是谁 王守仁著作和名言是什么

王守仁是谁

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著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

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为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从姚搬迁至山水之乡的绍兴。王守仁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十二岁初入私塾便能与老师辩论天下大事,畅谈国家时政,感怀人事。

在私塾期间发奋刻苦,随后更是第一次会试便中举人虽几次与状元之位擦肩而过,但在二十七岁那年高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后官至为两广总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朝廷中流砥柱。本该是胸怀天下,励志图志之时却接连遭到朝廷的贬斥。虽晚年复起,但迟迟暮年有心却无力再为朝廷出谋划策。

因仕途受阻,王守仁便开始一心悟道,领悟儒家心学之道,广收教徒进行讲学。他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且反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论,认为格物致知剥夺了人的天性且过于繁琐。

纵观阳明先生的一生,于国,他问为朝廷出谋划策,以国家兴衰天下兴亡为己任;于学,他继承发展心学,使得心学成为明朝的主流学说之一,更是使心学一派远传海外;于己,他的一生笔耕不缀,文学著作众多且文采斐然,并将心学的奥秘融入自己书法之中,已然无愧于心。

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为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从余姚搬迁至山水之乡的绍兴。王守仁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十二岁初入私塾便能与老师辩论天下大事,畅谈国家时政,感怀人事。

在私塾期间发奋刻苦,随后更是第一次会试便中举人虽几次与状元之位擦肩而过,但在二十七岁那年高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后官至为两广总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朝廷中流砥柱。本该是胸怀天下,励志图志之时却接连遭到朝廷的贬斥。虽晚年复起,但迟迟暮年有心却无力再为朝廷出谋划策。

因仕途受阻,王守仁便开始一心悟道,领悟儒家心学之道,广收教徒进行讲学。他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且反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论,认为格物致知剥夺了人的天性且过于繁琐。

纵观阳明先生的一生,于国,他问为朝廷出谋划策,以国家兴衰天下兴亡为己任;于学,他继承发展心学,使得心学成为明朝的主流学说之一,更是使心学一派远传海外;于己,他的一生笔耕不缀,文学著作众多且文采斐然,并将心学的奥秘融入自己书法之中,已然无愧于心。

王守仁心学的中心思想便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两部分内容。“致良知”就是指一个人可以不必在意外物,只要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道德标准即可。“良知”不仅仅是指自身内心的思想道德,更是指天理。

王守仁认为每一个人又都良知的存在,理就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知行合一”则是指知要与行相互依存,两者不可分离。“知”是指认知,知善知恶知万物。“行”则是一个人在“知”的基础上保留善去除恶。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有关于某一种事物善恶的认知,那么他就会遵循自己内心的认知,将行动付诸实践。假如一个人并没有将其的心中的认知付诸于行动,那么简单来说就是他并没有达到王守仁所说的“知行合一”。从该方面上可以表明知在行中,行中有知。而“致良知”则是“知行合一”的前提条件,“知行合一”又是“致良知”的准则,两者不能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王守仁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没分离知与行两者的关系,认为只要两者相结合才会是一个完整的存在,这也是其思想成为明代主流思想之一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现今的社会里,心学对我们认识自我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守仁著作

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大儒,在其辞世后更是被后人尊称为王文成公。他的一生除仕途外更是立院讲学,流传下丰富的文学著作,那么他的著作有哪些呢?

王守仁的著作行文流畅,大气,在字里行间可窥见其心胸抱负。在现今广为流传的有其哲学著作有《传习录》、《阳明全集》、《大学问》等等。在《传习录》一书中,主要内容是王守仁与其友人及学生论学的书信合集和自身语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概括了王守仁心学的主要思想,为后来学者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其心学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阳明先生的《阳明全集》又称《王文成公全书》,更是在我国研究明代主流思想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学问》更是其重要的教典,是心学精华思想的记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简洁明了对心学的主要精华部分进行阐述。

去除对心学的研究和发展的相关著作,王守仁在诗歌上有也极大的造诣。诗歌是其抒发感情,感慨人世变迁的主要方式,不可或缺。诗歌用词精致平易,结构严谨,琅琅上口。诗歌内容基于日常生活却又以小见大,知微见著。

观其著作,可知王守仁一生博学多闻,涉猎广泛,不受题材的限制,除去以上所列的书籍诗歌,更有流传于世的散文《与宪副》、《瘗旅文》等,还有散曲《归隐》。

王守仁的名言

明代大儒,被后世尊称为王文成公的王守仁也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名言,其名言蕴含着深刻的涵义,令后世子弟深思。

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一句。这本是时任都察院左佥御史的王守仁在明德十三年间前去江西剿匪时,与其弟子往来书信中所写的句子。他告诉弟子,他这番前去剿匪,要镇压当地的强匪是容易的,但要从根本上纠正强匪和当地百姓的思想认知确实非常的困难,他们的认知已经形成,社会不安稳的根源还是难以根除。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要改变一个人,一定要从他的内心开始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在明代这个大历史的舞台上,王守仁其深刻的认知,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

“心即理也”这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是指物我一体,是不相互独立的一个存在。认识外物是一个人的本能,心是一个人判断世事的存在,如果能够将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做到物我合一,那么这个人将能够洞察一切事物。在现今社会里,这也有重要的引申意义,一个人单靠自己的感性去判断事物是不行的,需要理性与感性的相结合。

博文多识的王守仁除去以上这两句名言,还流传下其他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挖掘。从其名言中,我们可窥王守仁的气度以及自身的抱负,醉心政治。

标签: 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更多文章

  • 王守仁的后代子孙介绍 王守仁的哪些子孙著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王守仁的后代子孙介绍 王守仁的哪些子孙著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

  • 大明军神王守仁怎么死的 王守仁的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大明军神王守仁怎么死的 王守仁的墓在哪里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

  • 王守仁在日本为什么会那么火?什么是阳明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守仁,日本,阳明学

    1905 年,号称日本“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

  •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名言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阳明,王阳明经典语录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

  • 王阳明是谁?明代全能大儒王守仁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阳明,明代

    王阳明是谁?王阳明,又称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

  • 揭秘:明朝才是它后台 没有李如松 哪来李舜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舜臣,丰臣秀吉,李如松

    核心提示: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与日军血战,陈璘率中国水师前来支援,用虎蹲炮轰击,日船纷纷起火。一马平川1592年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侵略军乘大小舰船700余艘,在釜山登陆,分北、南、中三路发起进攻,只用了 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和平壤。朝鲜面临着亡国,于

  • 李如松:杀14万倭寇让丰臣秀吉胆寒 比戚继光更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如松,明朝名将

    核心提示:李如松,辽东人。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侵略计划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列岛,野心也膨胀,居然异想天开占领朝鲜,征服中国,建立所谓“以北京为首都的大东亚帝国

  • 大明史上李如松真神将也:抗倭援朝战大破日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李如松,抗倭

    一般人说到抗倭,只是知道戚继光。其实,戚继光是以装备了世界最先进武器的朝廷正规军去打一帮日本浪人和海盗。打赢了很正常。在明朝说起抗倭,真正的第一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俞大猷,而是李如松。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如松,估计和他们的战场有关。戚继光是在江浙闽粤沿海一带抗倭,救助的是中国自己的老百姓。自然,百姓们对

  • 明代女神医谈允贤的传奇人生:史上真实的谈允贤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明代,女神医,谈允贤,大长今

    导读:即将开播的《女医·明妃传》让一位原本寂寂无名的明代女医火了起来,谈允贤以及那些在史册中留墨不多的女医们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让人不禁想起前几年火遍亚洲的《大长今》,相比只给王公贵族看病的御医,我们明代的女神医却悬壶济世,医德医术更胜一筹!谈允贤,是个对于中医圈内人来说都有些陌生的名字。然而,随着一

  • 《女医明妃传》否认借鉴大长今:历史上真有谈允贤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女医明妃传,大长今,谈允贤,历史剧

    虽然曾在筹备阶段被视为“中国版《大长今》”,但《女医明妃传》并不承认两者有渊源。谈吴奇隆?刘诗诗讳莫如深《女医明妃传》以明英宗、明代宗二帝两度皇权交替为历史背景,讲述女主人公谈允贤突破禁忌公开行医,建立医女制度,最终成为女国医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与两名皇帝朱祁镇、朱祁钰以及瓦剌太师也先之间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