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王皇后和萧淑妃之死 王皇后和萧淑妃究竟是怎么死的

揭秘王皇后和萧淑妃之死 王皇后和萧淑妃究竟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25 更新时间:2024/2/8 15:40:4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皇后萧淑妃之死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曌立为皇后不久,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死了,为武皇后下令所诛!这是武则天第一次亲自下令杀人。所有的史书都没有记载具体日期,关于这两人的死法,也有两种自相矛盾的记载。《旧唐书》说她们两人是被缢杀的,但同时却又记载:庶人初囚,大骂曰:“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还说武后令宫中从此不养猫。这我不完全相信,因为在唐人的笔记中就记载,武后养了不少猫儿,还曾在朝廷上向百官进行炫耀,如何能说武则天听到这句话就不敢养猫?同书又说:初囚,高宗念之,闲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开一窍通食器出入。高宗恻然,呼曰:“皇后,淑妃安在?”庶人泣而对曰:“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名为皇后?”言讫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高宗曰:“朕即有处置。”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

《新唐书》则前段与《旧唐书》差不多,后段则略有不同,高宗看望二人之后: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死,殊其尸。初,诏旨到,后再拜曰:“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骂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多了一段更令人毛骨悚然的记载,把手脚都砍了下来居然还反接,应该是把手接到脚上,把脚接到手上吧。又记载了王皇后如何大义凛然,继续摆架子作高贵样,最后一重手脚则是把萧氏初囚时骂武后的话移到了光荣“就义”前的诅咒。

《资治通鉴》的记载与《新唐书》相差无几,只是删去了反接投酒瓮中这句太不合情理的记载,对王萧二人死时的对话记录得与《新唐书》几乎一模一样。《唐会要》对此则无半句记载,对王皇后的全部记录就二十来个字:高宗皇后王氏,永徽元年正月五日,立为皇后。六年十月十二日,废为庶人。那么这段记载到底可不可信。王皇后和萧淑妃到底是怎样死的,仍旧是一个谜。

《旧唐书》的记载本就自相矛盾,既然已将二人缢杀,又何来杖庶人和萧氏各一百?且不说以王萧二人的身体,是不是经得起这一百杖还难说,就算打了一百杖还没有当堂打死,也肯定身受重伤,如果再加上截去四肢(或者说是剔去手足)居然还可以数日而卒?这两人的身体简直就是国防身体!航天身体!恐怕大多数男人都要自愧不如,那时候养尊处优,手无缚鸡之力的贵妇人能够有这样的身体,简直让我们现在的那些晒晒太阳就昏过去的学生们惭愧得有要跳长江的冲动!

王皇后也好萧淑妃也好,当真被截去四肢,就算此前两人没有受伤,也会很快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战场上的许多士兵只失去了一只手一只脚如果来不及救治,都会很快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何况两个贵妇人,何况被截去四肢!欧阳先生,宋祁先生,司马光先生一辈子都只会躲在书斋里写那些顶呱呱的文章,何曾亲自上过战争,目睹过战场由的真实情况,假如由一个武人来写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人被砍了四肢血流如注还能够数日而死!这给人的感觉是那两人不是受伤死的,而是饿死的!

有人说可能王氏和萧氏进行止血了。而砍断四肢要止血的话必须得有人马上救治!因为如此严重的伤,血是不可能自己止住的!同时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武则天也不可能把王后和萧妃用那种残酷的方法处死,她刚刚当上皇后,在宫廷中的能量能够与后来重若盘石相比吗?如用此残酷手段处死二人,高宗心里是何想法?就不怕高宗念及旧情,怪武后手段太辣而失去高宗欢心,屁股还没有把皇后宝座坐稳,武则天有此胆量吗?朝中的大臣就没一个敢提一下子?就算别人不敢,长孙无忌也不敢?这段故事颇象是吕后杀戚夫人故事的抄袭,但吕后虐杀戚夫人时已是太后,威震宫中,无人敢惹,和武则天还是皇后不一样。吕后虐杀戚夫人是为了作给儿子看,武则天又作给谁看,给后宫嫔妃?一杯毒酒或者一条白绫就可以了,用得着这种手段?而且所有的史料都不记行刑日期和王后萧妃的葬地,这是不是怕后人看出破绽?如果有一天王皇后或者萧淑妃的墓能够找到,或许就能够还武则天一个清白。

既然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说法都不可信,那么王皇后和萧淑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其实唐人已经告诉了我们,那就是:鸩杀!用毒酒赐死!唐人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谴责武则天,揭露武则天罪行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弑君指的是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这个鸩母指的就是王皇后这位国母,那不就是说明白了吗?武则天用毒药解决了这两位冷宫幽魂,预防她们东山再起。唐人的说法当然要比宋人说法要可靠得多,再加上这篇文章是揭露武则天罪行的文章,没有任何隐晦的必要,所说自当可信!

标签: 王皇后萧淑妃

更多文章

  • 萧淑妃明明朝占据优势 萧淑妃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淑妃,孩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萧淑妃,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萧淑妃本来是李治非常喜欢的后妃,她已经战败了王皇后,获得了李治的独宠。但是,最终她却败得那么惨,被武则天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接着,她又和她曾经打败的王皇后一同,被武则天残忍害死。(萧淑妃剧照)那么,明明萧淑妃占尽优势,为什么会最后失败呢?萧

  • 王皇后身为李治的原配皇后 她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和萧淑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治,王皇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治的女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治的原配皇后王皇后,她的身份还是比较高贵的,再加上她长得非常美丽,性格也比较温柔,后来在同安公主的推荐下,成为了李治的妻子。按照道理来说,这样的一个皇后应该会很受皇帝李治的宠爱,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她在进宫之后却一直受到冷落,

  • 萧淑妃打败王皇后得到李治独宠后 萧淑妃最后为什么会败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淑妃,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萧淑妃下场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萧淑妃本来是李治非常喜欢的后妃,她已经战败了王皇后,获得了李治的独宠。但是,最终她却败得那么惨,被武则天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接着,她又和她曾经打败的王皇后一同,被武则天残忍害死。(萧淑妃剧照)那么,明明萧淑妃占尽优势,为

  • 被砍去四肢做成人彘,萧淑妃的下场为何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淑妃,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萧淑妃,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太子李治在太极殿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即位之后,册封原太子妃王氏为皇后,良娣萧氏为淑妃。但不久之后,王皇后与萧淑妃就因争宠而势同水火,王皇后为了扳倒萧淑妃建议

  • 无权无势的武则天为什么能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唐朝

    无权无势的武则天为什么能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众所周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人最重孝道,唐高宗身处帝位,本应以身作则,可他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接武则天入宫?武则天入宫后,手中无任何权势,却能让势力庞大的萧淑妃、王皇后相继失宠,最后更是登上一国之母的位

  • 揭开唐朝梅妃的华丽一生:一代清丽佳人江采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梅妃,后宫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江采苹淡装雅服,姿态明秀,风韵神采,无可描画,她精通诗文,自比东晋才女谢道韫,尤擅长舞蹈,表演《惊鸿舞》颇负盛名,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赞赏推崇。传为唐代曹邺所作的《梅妃传》记载江采苹最详细。梅妃姓江名采苹,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苹聪明过人,9岁时就能诵读《诗

  • 揭秘:梅妃惊鸿舞惊艳到了玄宗为何又失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玄宗,杨玉环,梅妃,高力士

    梅妃惊鸿舞非常的出名,惊鸿舞是唐代汉族舞蹈,也是梅妃的成名舞蹈。梅妃,名叫江采萍,是唐玄宗早年的宠妃。她不仅舞跳的美,还擅长诗文和乐器,是个多才多艺的姑娘。梅妃体态清秀,长相俏丽,气质非凡。那么她后来为什么会失宠呢?下面随ak军事网小编去看看原因吧。提起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人们自然会想到让玄宗“春宵

  • 都曾惊艳过帝王 为何梅妃争宠争不过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玄宗,杨玉环,梅妃,高力士

    杨贵妃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唐玄宗为了她可以说是将后宫佳丽形同虚设,独宠她一人,为了她不惜用良驹从千里之外运送新鲜的荔枝,只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后世也有很多杨贵妃的画像流传,其中《贵妃出浴》一图也是受到比较多关注的一幅图。不过贵妃出浴有很多表现手法,下面就一幅图来简要说一下。贵妃出浴讲的是杨玉环在华

  • 梅妃是杨贵妃最大的情敌却被人遗忘在历史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梅妃,杨贵妃,唐朝

    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故事流传千古,即使到今天,人们对杨贵妃身后的种种谜团仍然保有浓厚的兴趣。但被人遗忘的是,在杨玉环之前,唐玄宗曾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女人——梅妃。清丽绝世的美人入选宫中梅妃,本名是江采萍,她生长在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父亲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江仲逊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宝贝女儿,所以对

  • 儿媳钻进公公被窝:梅妃为争宠写诗讥讽杨玉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梅妃,杨玉环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独生女,她聪慧灵秀,能诗能文,9岁就能背诵许多诗歌名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