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79 更新时间:2023/12/23 18:17:27

古诗《过故人庄》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品赏析

【注解】: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

隽永。

【简析】: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鉤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标签: 过故人庄孟浩然

更多文章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古诗《秋登兰山寄张五》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孟浩然《春晓》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晓,孟浩然

    古诗《春晓》年代:唐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品赏析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闻:听。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

  • 孟浩然《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孟浩然

    古诗《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年代:唐作者孟浩然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人随逝水叹,波逐覆舟倾。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 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古诗《宿天台桐柏观》年代:唐作者孟浩然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作品赏析① 天台:天台山,唐属台州,今浙江天台

  • 孟浩然《书怀贻京邑同好》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书怀贻京邑同好,孟浩然

    古诗《书怀贻京邑同好》年代:唐作者孟浩然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体袭遗训,趋庭沾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吁嗟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作品赏析① 同好:一

  • 孟浩然《早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早梅,孟浩然

    古诗《早梅》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 孟浩然《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孟浩然

    古诗《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年代:唐作者孟浩然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 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顶》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登望楚山最高顶,孟浩然

    古诗《登望楚山最高顶》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作品赏析① 望楚山:在今襄阳南。② 武陵:今湖南常德。③ 映:一作“在”。

  • 孟浩然《和于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于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孟浩然

    古诗《和于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年代:唐作者孟浩然韩公是襄土,日赏城西岑。结构意不浅,岩潭趣转深。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讴吟。旧径兰勿剪,新堤柳欲阴。砌傍余怪石,沙上有闲禽。自牧豫章郡,空瞻枫树林。因声寄流水,善听在知音。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物情多贵远,贤後岂无今。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

  • 孟浩然《岁暮海上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岁暮海上作,孟浩然

    古诗《岁暮海上作》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