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词坛第一人!一首《女冠子》,一个情深的韦庄!

五代词坛第一人!一首《女冠子》,一个情深的韦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16 更新时间:2023/12/18 4:18:24

五代词坛第一人!一首《女冠子》,一个情深的韦庄!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近代词学家吴梅先生曾这样说过:“五代时候,以南唐、西蜀词的创作最为繁盛。而如果比较词的工琢,则以韦庄为第一”。韦庄的词长于写情,清丽自然,夏承焘评价其词“疏而显”。今天我们赏析的这首《女冠子》,就是他的一首语浅情深之作,读后很让人感动。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女冠”就是女道士。唐代道教盛行,崇信道教的女子很多。像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连杨贵妃进宫前也曾做过道士,太真就是她的法号。古代女子不戴帽子,而唐代女道士都戴黄色的帽子,所以“凡有冠者,皆是女道士”。《女冠子》作为词牌,最早就是写女道士生活的词。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读了这首词的开头,觉很是别具一格,它就像记日记一样。“四月十七”,显然是韦庄写这首词的时间,而且这一天对他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这个日子,让他想起了去年的今天。那去年的“四月十七”发生了什么让他难忘的事呢?答案是“别君时”。

如果我们按日记形式的散翻译,这几句的意思就是:今天又到了四月十七,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今天,你离开了我,我们分别整整一年了。这样看韦庄写得真是很直白,开始就交代时间,事件,真可以说是直白的透明了。前人评价这几句“冲口而出,不假妆砌”。然而,这正表现了这种情感表达完全出于本能,来不及添加任何修饰就冲口而出,这才是最真实的感情,且更容易打动人心。

那去年分别时是怎样的情景呢?是“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这是女子分别时的模样:她假装低着头,那是为了掩饰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可词人还是从她低头的侧影中,看到她半皱的眉头。忍泪、低面、含羞、敛眉活化出女子分别时的状态。

虽然时隔一年,词人回忆起来,场景还是那么鲜明,他深爱女子的表情上的细微变化,都刻在了他的脑海中。谁说时间能淡化一切?一年的时间却没有淡化词人对爱人的记忆和怀念。

既然这么相爱,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离别呢?这也是古今都在探讨的问题。

最通行的版本这这样的:

韦庄曾有一位容貌超群的爱姬,擅长文墨,经常和他诗词唱和,很得韦庄宠爱。蜀主建以教习后宫嫔妃的名义,请这位爱姬进宫,然后纳为己有。韦庄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将满腔的激愤付诸文笔。后来爱姬在宫中听到了韦庄的词,感念他的痴情,绝食而亡。爱姬去世后,韦庄写下了很多悼亡词,这首《女冠子》就是其中的一篇。

历史上的王建礼贤下士,韦庄又是他的有功之臣。公元907年,朱全忠称帝,唐朝灭亡。72岁的韦庄在王建手下作长书记,正是由于韦庄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王建才建国称帝,史称前蜀。不久韦庄做了前蜀的宰相。

韦庄与王建的私人感情一直不错,公然抢夺爱姬的事件不太可能发生,所以这个传说的真实度很值得怀疑。

据当代词学家夏承焘考证,爱姬早在韦庄入蜀前就已过世,韦庄还为她写了三首悼亡诗,其中有这样两句“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更流”,可见爱姬在韦庄及第不久就去世了。韦庄及第是在公元894年,那年韦庄59岁。而韦庄入蜀则是公元901年。

无论什么原因吧,反正爱姬已经离去。所以词的上片在写完离别场景后,下片自然转入到离别后的相思了。

爱姬离去后,词人的灵魂仿佛都被带走,只剩下一具空洞的躯壳。除了在梦中,他才能和她有短暂的相会,但梦醒之后的失落更让人绝望。

每一个难眠之夜,词人都泪湿衾被,陪伴他的只有那天上的孤月。夜深人静,天上是一弯孤独的月,世间是一个孤独的人。正因为同样的孤独,人才会将孤独感投射到月亮上,好像只有天上的月亮,才是人的唯一知己。

“除却天边月,无人知”,表面是说幸好还有天上的月亮,它还能读懂人的孤独。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词人自己,再没有人理解他内心的寂寞。其实,他一个知己都没有,再没有人听他倾诉心声了。

从去年的四月十七,到今年的四月十七,自从爱姬走后的整整一年,词人就是孤独的一个人。他的爱情世界没有替补,他的爱情已随着爱人的离去而离去。

一首《女冠子》,让我们看到一个一往情深的韦庄。

标签: 五代十国

更多文章

  • 韦庄65岁写给女道士一首词,道士读后为何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韦庄,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韦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千万不要把唐朝的“女道士”和道心笃定、六尘不染等词语挂上钩,因为她们是极为特殊且高贵的敏感群体。唐朝皇室及贵族之女常有入道者,入道后的生活随性自由,因此竟逐渐引为风尚,大家闺秀、千金小姐纷纷涌入道观。又因为唐朝尚道之风浓

  • 唐代韦庄的章台夜思如何赏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章台夜思

    章台夜思【唐代】韦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首联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长

  • 唐代韦庄的古离别如何赏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古离别

    古离别【唐代】韦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

  • 唐代韦庄的题盘豆驿水馆后轩如何赏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唐代】韦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凭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清丽宏阔的景色,心中产生无耕感慨,想起了漂泊生活的艰辛,表达出对

  • 唐代韦庄的登咸阳县楼望雨如何赏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登咸阳县楼望雨

    登咸阳县楼望雨【唐代】韦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这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小诗。这首诗诗设喻新巧、描写别致,一联想丰富。全诗四句,全是眼望所见的景物,因此,“眼望”便是全诗的线索。空前的云涌是指眼望见

  • 唐代韦庄的三堂东湖作如何赏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三堂东湖作

    三堂东湖作【唐代】韦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

  • 唐代韦庄的忆昔如何赏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忆昔

    忆昔【唐代】韦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此诗为诗人有感于长安兴衰而作。题目虽曰《忆昔》,其实却是伤今。“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 金陵图之唐代诗词鉴赏,韦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金陵图

    金陵图,唐代韦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此诗是作者看了六幅描写六朝史事的彩绘后有感而写的吊古伤今之作,诗中指出这组画并没有为晚唐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画出它的凄凉衰败,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

  • 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徒弟 并与袁天罡推算国运写出一部奇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淳风,袁天罡

    唐朝算是一个十分开明的王朝,因为其富庶和强大在世界的历史上都有着不俗的影响力。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对术士十分笃信,皇帝因为想要长生不老和延续国祚就更加需要术士。所以在唐代就有着很多优秀的黄冠术士,这其中就有着李淳风、袁天罡等非常有能力的人才。他们不是以往的那种诓吃骗喝的假道士,本人有着非常杰出的天文造

  • 袁天罡帮李世民断龙脉:阆中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天罡,李世民,唐太宗

    阆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三国张飞属地,也是张飞遇害的地方,但最吸引蜗牛的,却是另一位风水大师——埋葬之地,他在《西游记》原著中专门被提及,而阆中也隐藏着他诸多秘密。 唐僧为什么取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如来要佛教东进。但是,当时的南赡部洲(也就是唐朝国土)居民却对佛教不太信任,流行的是本土道教。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