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靖忠心不二为人低调,李世民怎么老是找他麻烦?

李靖忠心不二为人低调,李世民怎么老是找他麻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4/1/18 23:39:00

在历史长河中,李靖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在位期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也在当年五月在太原起兵,加入到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起兵之初,李渊集中诛杀了一批隋朝官吏,以示和隋朝彻底决裂。

《旧唐书》记载,李渊和李世民亲自来到刑场监斩,这时,一个即将被斩杀的囚徒高声呼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一番话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他认定此人抱负不凡,于是立即向李渊求情,赦免了此人。

这个侥幸从刀下逃生的囚徒,就是日后威震四海的大唐军神李靖。李渊起兵之前,李靖担任太原郡下属的马邑丞。李靖当时对隋朝还挺忠心,不愿跟着李渊造反,孤身一人叛逃,结果被李渊抓了回来,所以才会被押赴法场险些丧命。

不过,李世民大概也没料到,他随便一句话救下的李靖,日后会成为唐朝的军界脊梁和武将之中的中流砥柱。在唐朝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带领精兵强将主要负责中原战线,而整个江淮战场、江南战场乃至岭南战场,长期由李靖独当一面,几乎以一己之力为唐朝打下半壁河山。

唐朝建立之初,周边边防形势错综复杂,对外战争极为频繁。李靖多次挂帅出征,击灭颉利可汗、吐谷浑两大强敌,为唐朝一雪渭水之盟的前耻,使得唐朝天威远扬,威震四夷。李世民能够戴上“天可汗”的桂冠,李靖的功劳首屈一指。

李靖不仅将略非凡,且人品高洁,他对唐朝忠心不二,从不居功自傲,为人谦逊低调,“临戎出师,凛然威断。位重能避,功成益谦”,“才略非常,而恂恂如不及,以沉厚称”,在唐初名将中,李靖近乎一个罕见的完人。

但离奇的是,李世民一向以慧眼识人、善于用人著称,对李靖的态度却令人难以捉摸。李靖德才兼备,近乎无可挑剔,李世民却隔三差五给他小鞋穿。

李世民登基后,曾大封功臣,“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世勣、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而对于功勋卓著的李靖,则是区区四百户,赏格之低简直不入流。

李靖生擒颉利可汗,为唐朝铲除心腹大患,洗雪渭水之盟奇耻大辱,本该受到丰厚赏赐。李世民却鸡蛋里挑骨头,说李靖治军不严,“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对李靖痛加申斥。李靖立了大功,却被迫磕头谢罪,才算过了这一关。

李世民出征辽东时,李靖已经年过七旬卧病在床。李世民登门探望,想让李靖带兵出征,李靖表示病体支离难以胜任,李世民却语带双关地说:“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把李靖比作谋朝篡位的司马懿,李靖被迫强支病体跟随李世民出征。

公元644年,李世民和大臣们谈论唐朝将帅,说了一句话:“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功高盖世的李靖再次被他无视。

李靖为何如此苛待德才兼备的李靖?史书没有明言。但揆之当时的实际情况,无非有两种原因。一是李靖的军事才能远超李世民,且人品无暇、威望极高,李世民不免对他有忌惮之心,故此才会一而再、再而三敲打他,显示自己作为主子的绝对权威,想以此震慑李靖。

第二个原因,李世民深谙“鞭打快牛”的用人之道,故意鸡蛋里挑骨头找寻李靖的不是,防止李靖自满懈怠,以此激发他更加努力做得更好。不过,从客观角度而言,李世民这样做,对李靖未免太不公平了。对于李世民的用人之道,《资治通鉴》中有更为详尽地描述,请阅读《资治通鉴》。

标签: 李靖唐朝

更多文章

  • 李靖是如何进入李世民的幕府的?他的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靖,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业末年,群雄割据,各地起义不断,身为世家之后的李渊也不甘人后,准备在太原起义,这个时候,身为马邑郡丞的李靖得知了这一消息,决定前往江都告发李渊,把自己伪装成为囚徒,但是后面因为起义不断,道路阻塞并未能成行。由此可见,李靖对于隋王朝还

  • 李世民在刑场救下的李靖,李靖之后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古代皇权社会,君主一般最忌讳两种人:第一种是什么缺点都没有的能臣,也许有人会问了,完美的大臣难道不好吗?是,一心为国的能臣干吏对国家来说是好事,但对君主来说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如果一个大臣既不贪财也不好色,那君主就会想,你是不是想

  • 唐朝的各大功臣将领中,卫国公李靖能排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李靖

    卫国公李靖。他是大唐的军神,唐朝最耀眼的将星,也是中国历史最出名的名将之一。贞观三年(629年)到贞观四年,李世民六路兵马开始灭东突厥之战,以李靖和李勣为主,大破东突厥并生擒颉利可汗;贞观八年(634年)和贞观九年,李靖、侯君集攻灭了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被杀,其子慕容顺率部投降唐朝。英国公李勣

  • 李白《古风其五十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风其五十二,李白,春,明,草

    古诗《古风其五十二》年代:唐作者:李白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作品赏析【注释】:此诗主题仍然是叹息怀才不遇,徒使岁月流逝,体衰颜去。应是应诏前写的。另外,李白还有一名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表达同样的感想。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宫中行乐词其三,李白,树,汉宫,水

    古诗《宫中行乐词其三》年代:唐作者:李白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笛奏龙吟水。萧鸣凤下空。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作品赏析 【注释】: 还与万方同。 ( 一作何必向回中 )

  • 李白《酬谈少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酬谈少府,李白,仙,秋,云

    古诗《酬谈少府》年代:唐作者:李白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作品赏析【注解】:(1)《太平御览》:梅福于是弃南昌尉,去妻子,入洪崖山,得道为神仙。代代有人见,或于玉笥山中逢之。(2)《汉书》:“天子我监,登

  •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流夜郎寄内,李白,夜郎,明月,书

    古诗《南流夜郎寄内》年代:唐作者:李白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 李白《凌歊台》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凌歊台,李白,台,空,文

    古诗《凌歊台》年代:唐作者:李白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作品赏析【韵译】:登上古楼台,极目望远,风光尽泻眼底。群山如同屏风叠嶂在天空罗列,宽阔的平原上花丛缤纷。白云悠闲自由地进出窗扉,山野松色郁郁,竹丛吐翠。我想看看楼下的碑文,

  • 李白《嵩山采菖蒲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嵩山采菖蒲者,李白,神仙,菖蒲

    古诗《嵩山采菖蒲者》年代:唐作者:李白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作品赏析【韵译】:神仙的面貌一般都是很古朴的,双耳可以下垂到肩。汉武帝在嵩山遇到这位神仙,他自称为九疑仙人。他说:我来采菖蒲,食用菖蒲可以延年

  • 李白《春日独酌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日独酌其一,李白

    古诗《春日独酌其一》年代:唐作者:李白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