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内忧外患之际继位的完颜珣,面对外敌只想迁都逃走

内忧外患之际继位的完颜珣,面对外敌只想迁都逃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3/12/4 10:57:30

迁都之祸,让金朝跌入无底深渊,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1213年,卫绍王完颜永济被杀后,叛将胡沙虎想自立为帝,可惜应者寥寥,他只好拥立完颜家族的完颜珣登基称帝,史称金宣宗。完颜珣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异母兄,是卫绍王完颜永济的侄子,三人交替称帝,金国皇位就在叔侄间兜转了一圈,由侄子到叔叔,再由叔叔到侄子。

完颜珣上台之时,可谓内忧外患。内部,胡沙虎擅权专政,为所欲为,根本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外部,蒙古崛起,蒙古铁骑横扫天下,金军节节败退,而西夏、南宋等国又各怀心思,形势错综复杂。面对乱局,才智平庸的完颜珣没有什么应对之策,只是一味感叹时运不佳。他登基仅一个月,左副元帅术虎高琪将不可一世的胡沙虎诛杀,术虎高琪成为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

完颜珣的皇帝位子还没坐热,蒙古大军就分三路进攻金朝河北之地,犹如摧枯拉朽一般,短时间内就攻占了河北大部分郡县,只剩下中都、真定、大名等地还在金人手中。完颜珣慑于蒙古军锋之利,急忙遣使携带重礼向蒙古军求和,成吉思汗出于战略考虑,暂时答应了金朝的求和之请,撤兵北归。成吉思汗此举谋略深远,其时蒙古、金朝、南宋、西夏并立,蒙古就想利用三国之间的矛盾,让其互相攻击,互相削弱,蒙古可用最小损失一统天下。若一鼓作气先灭一国,蒙古自身损失肯定不小,而且很容易让剩余两国结盟。

经历了蒙古大军压境,完颜珣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慑,毕竟中都离蒙古人近,很容易遭受攻击。在大臣完颜弼﹑耿瑞义等人的建议下,完颜珣做出了迁都汴京(今开封)的决定。很多大臣不同意,太学生赵昉等400多人集体上书,痛陈迁都之弊。无奈完颜珣去意已定,以“中都缺粮﹐不能应变”为由,于1214年五月下达了迁都诏令,金朝都城由中都迁往汴京。

完颜珣的迁都之举,大大动摇了人心,动摇了金朝的统治基础,因为中都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向北连接东北平原、蒙古高原,向南俯瞰河北之地,是抵御北方草原民族入侵的前沿阵地,是控制中原大地的重要支点,明成祖朱棣提出的“天子守国门”,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完颜珣却一点没有“守国门”的意思,只想离蒙古人远一点,自己更安全一点。

看到皇帝畏敌如虎,金朝的投降派将领和受金朝压迫的契丹、汉人军吏以及地方上的地主土豪们,纷纷叛金降蒙。成吉思汗得知完颜珣南逃的消息,看清了金朝的腐败无能,再次发兵南侵,于1215年五月攻占了金朝中都,取得了对金朝战略进攻的桥头堡。随着金朝迁都汴京,河北一带陷入混战局面,当地汉人纷纷结社组军自保,出现了九个较大的割据势力,完颜珣一看也管不了,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九大势力的首领封为公爵,史称“九公封建”,期待他们能抵御蒙军。但这些势力只为自保,没有抗击蒙军的胆魄,完颜珣的愿望落空。

蒙古军攻打金朝中都

按常理说,金朝面对蒙古这个强大的敌人,应该主动与南宋、西夏和好,共同御敌才是上策。但权臣术虎高琪等人出于把控军权的目的,力劝完颜珣发兵南侵,说什么“北边损失南边补”,打不过蒙古,就打南宋、打西夏,扩张土地,索要好处,弥补损失。糊涂的完颜珣竟然答应了,于是金朝陷入了与南宋、西夏的连年苦战。攻宋战争中,金军到处遭遇顽强抵抗,进退两难;与西夏持续打了十几年,平均每年就有两场大战,消耗巨大。如此火拼,金朝国力消耗殆尽,覆亡已是时间问题。

当然,金朝与南宋、西夏的战争,责任不全在完颜珣。首先在于蒙古的分化挑唆政策,在三国间制造利益冲突;其次南宋内部也有“联蒙灭金”、“联金抗蒙”两派,最后还是“靖康之变”的仇恨起了作用,“联蒙灭金”成为主流。第三,西夏是条“变色龙”,谁强跟谁,况且蒙古打西夏的时候,金朝不加救援,这给了西夏背弃金朝的充分理由。

完颜珣临终前也知道自己犯了两面作战的大错,直呼“高琪误我!”下令将术虎高琪诛杀。公元

1224年,完颜珣病逝,终年61岁。他也算幸运,没有成为亡国之君,而把这一“黑锅”甩给了他的儿子——金哀宗完颜守绪。

标签: 金朝完颜珣

更多文章

  • 完颜珣:金国历史上的罪人 因为南迁问题导致被蒙古灭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国,完颜珣

    还不知道:金国南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女真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勇武彪悍。俗话说的好:“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于天下。”女真部落分为很多个小部落,最终全部被完颜家族统一。紧接着辽帝国对女真不断的压迫迫害,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逐步反抗,建立了大金帝

  • 一次南迁让大金帝国灭亡,金宣宗完颜珣为何如此败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宣宗,金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金宣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历史上也曾有过一些“坑儿子”的货色,我们今天文章的主人公金宣宗就是这样的,他不顾大臣劝谏,先是将国都南迁,随后又发动南征,使得国内四分五裂,百姓民不聊生,金国的灭亡几成定局。就在金宣宗把金国的家业败的差不多的时候,这

  • 忽必烈与其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孛儿只斤·阿里不哥

    蒙古帝国大汗 九年(1259年),蒙哥汗卒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欲乘长兄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参见鄂州之战),次兄旭烈兀率军攻叙利亚之机,谋夺汗位。令左丞相阿兰答儿征兵漠北,燕京行省脱里赤征兵于河朔。忽必烈闻讯后,立

  • 盘点历史上的常败将军 范文虎坑队友的本事是一流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北朝,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常败将军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些花儿,在记忆的深处悄悄绽放,那些面孔,在心灵某个角落渐渐清晰,那些岁月,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沉淀。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都已渐渐的淡忘,但有些人有些事,却让人永远铭记于心。在中国处于战乱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一些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了

  • 为什么要说范文虎无耻?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文虎,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范文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忠臣良将是数不胜数,品德卑劣者也不在少数,真可谓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尤其让人无语的是,有些人明明屁本事没有,德行也差的可以,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凡是遇到跟这一项有冲突的,不是选择背叛就是说话不算数,让人恨

  • 范文虎:在历史上被评为“常败将军”,却屡屡升官发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文虎,南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范文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都说“南宋无良将”,这话虽说比较夸张,但也体现了南宋皇帝不能慧眼识人,就拿骁勇善战的刘整来说,他多年里抗击元军让忽必烈都毫无办法,但却因为吕文德的嫉妒以及皇帝的昏庸,让他备受排挤,没办法刘整投靠了元军。正是他的投敌,结束了宋元

  •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原文: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参考翻译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注释1.赋:吟咏。2.同儿辈赋句:和

  • 元好问《京都元夕》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京都元夕,元好问

    京都元夕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原文: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参考翻译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注释①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论诗三十首·其四,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其四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原文: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参考翻译译文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注释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

  • 外邦宦官朴不花为什么会进宫当太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朴不花,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外邦宦官朴不花为什么会进宫当太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好,在历史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他们都出身贫寒,为了能够好好的活下去进入了皇宫,但是他们不是去为官,而且成为太监。而且历史上并不缺少一些有本事的太监,他们虽然身体残缺,但是却权衡朝野,比较熟悉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