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仁德王后为何会远嫁高丽?仁德王后是怎么死的?

元朝仁德王后为何会远嫁高丽?仁德王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99 更新时间:2023/12/21 11:16:43

或许有人问?仁德王后是谁啊,怎么都没有听说过。

这个仁德王后,就是元朝鲁国大长公主,名孛儿只斤·宝塔失里,汉名王佳珍,初封承懿公主。是元代的蒙古公主,嫁入高丽为恭愍王的王妃。下嫁之后,生活可是相当的一波三折,然而却是上演了一场不离不弃的感情剧。

剧目一:命中注定,下嫁高缗王

一般皇室公主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幸福也好,不幸也好,都要听皇帝的安排。这个仁德皇后宝塔失里为元顺宗之子魏王阿不哥之女,在出嫁时被元惠宗封为承懿公主。尽管是包办婚姻,我们的女主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做了一番调查,觉得这个恭缗王虽然暂时权力不大,却是一个潜力股。

剧目二:遇到你是我的缘

时间回到1349年,恭缗王王祺在元大都娶元朝承懿公主宝塔失里为妻。王祺对承懿公主宝塔失里很敬重,亲自到北庭迎接。王祺与宝塔失里在元朝完婚后,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在元朝又过了两年蜜月。

剧目三:掉下来的皇位,君主的生育问题是大臣讨论出来的?!

回到高丽正是高丽国王王眡执政期间,由于德宁公主参与朝政,王眡年龄小比较浮躁,很多大臣不满德宁公主的做法,暗中到元朝告状说:“高丽王王眡年龄太小,性格浮躁,有很多的不良嗜好,高丽国人都希望江陵大君王祺做高丽王。”到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惠宗将王眡迁到江华,册立王祺为高丽王。册封王祺当高丽国君,其实对元朝也是有很大好处的,什么关系都没有血脉之亲牢固。同年十二月,王祺与承懿公主一起回高丽国即位。随后,王祺更名为王颛。

承懿公主与王祺结婚八年,还没生下儿子,急坏了一些大臣,虽然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可是君主的婚姻从来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高丽宰相以高丽不能没有继承人为由,找到承懿公主商量为王祺挑选“名家女宜子者”以充实后宫,承懿公主和王祺感情非常好,承懿公主也为没有为王祺生下继承人感到遗憾,所以没加思考就答应下来。之后王祺娶权臣李齐贤的女儿为妃。后来,承懿公主才知道这并非王祺的本意,才如梦大醒,后悔得连续几天茶饭不进。

虽然王祺对承懿公主感情依然很好,但是当王祺把权相李齐贤的女儿封为惠妃,承懿公主“遂有妒志”。再伟大的女性在爱情面前都是自私的,这种自私却是对爱情的忠贞。

剧目四: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王祺即位的前后,作为高丽的联姻对象——元朝却到处爆发农民起义,各个政治集团之间也明争暗斗。至正八年(1348年),方国珍起兵于浙东;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等人在白鹿庄宣布起义;同年,罗田布贩徐寿辉在今湖北蕲春西南的蕲州起兵;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举兵造反,以高邮为都城,国号大周,自称诚王。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丞相脱脱奉命出征张士诚,便向高丽征兵。

现在元朝这个靠山就是一团乱,如何应对却是摆在王祺面前一道难题。

最终,还是先派兵23000人帮助元朝镇压农民起义,顺便看看元朝实力消长如何。不过自己排的三员大将都说现在元朝是外强中干,大陆的农民起义相当热火,元朝应该距离狗带的时候不远了。王祺觉得这是一个摆脱元朝,进行国家独立的机会,趁着农民起义军大力进攻元朝大都之际,收回了很多故土,并且还和农民军表明中立。

消息传到元朝后,元惠宗勃然大怒,扬言要出动80万大军东征高丽。开始,王祺还有些紧张,委罪于他人,后来见到元朝“不暇深究”,也就无所顾虑了。

到了至正十八年(1358年),红巾军领袖方国珍和张士诚都派人联络高丽,王祺没有理睬他们,王祺觉得虽然农民军占了优势,但是也不需要过多交涉,你们打你们的,俺老王不参与。

但是至正二十年(1360年),“红巾军”关先生(关铎)、破头潘(潘诚)的四万大军却是渡过鸭绿江,进入高丽,攻克西京。在此危急情况下,承懿公主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勇敢。承懿公主立马变成了花木兰的英雄状态,骑马杀敌,堪称女中豪杰。据《高丽史》卷89《后妃传二》记载,承懿公主“避红贼从王南幸,事出仓卒,去辇而马,见者皆泣下”。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高丽发生了“兴王之变”。在这个危机的时刻,承懿公主面对大难,极其沉着、冷静和勇敢,令王祺大为感动。当时,王祺匆忙跑进太后的密室,“蒙毽而匿”,而承懿公主则坐在门口,直到叛乱被平定下去才起身离开。在这危机时刻,没有大难来临各自飞,而是上演了不离不弃,陪伴才是最真情的告白。

剧目五:难产而亡,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承懿公主怀孕了,王祺很高兴,为其大赦。承懿公主怀孕时毕竟年龄偏大,现代的医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高龄怀孕对母子都是危害很大。事实承懿公主在次年(1365年)二月生产时出现了麻烦。王祺对承懿公主的难产特别焦虑,不仅急忙派有司到佛字神祠为她祈祷,而且还亲自“焚香端坐,暂不离侧”。王祺祈祷:只要你回来,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然而,承懿公主却是难产死去,王祺悲痛欲绝,他人劝他离开,王祺说:我要陪公主最后一程。

承懿公主的丧事办得非常隆重,陵墓相当气派。王祺为公主停朝三日,百官都玄冠素服。此后,恭愍王还给承懿公主修建公主陵来怀念公主。退去左右后,王祺对着陵墓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遇见你是我的缘。

标签: 元朝仁德王后

更多文章

  • 和高丽王相爱的仁德王后,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仁德王后,元朝

    仁德王后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元朝从建立到灭亡,一共有98年的历史,98年的故事。在这98年之中,元朝和高丽的关系很不错,一共有7位公主嫁入高丽,为和亲,为联姻,为两国的友谊。在这么多嫁入高丽的公主之中,很惨,只有一位元朝公主是和高丽王真心相爱,两人之间有着爱情,而不是全

  • 王颛和仁德王后:高丽国王与蒙古公主的感人真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颛,仁德王后,朝鲜

    在古代世界,跨国恋就是新鲜事,即使古代很多国家之间会进行所谓的“和亲”,但这都是政治性的联姻,根本没有任何真爱可言。在大元王朝时期,很多蒙古公主会跟高丽王朝的国王联姻,但这些蒙古公主实际上是大元王朝派去监督高丽王朝的“太上国王”,高丽国王跟这些蒙古公主不可能有真爱。但是历史总是有例外的,今天中国历史

  • 元四家倪瓒究竟洁癖有多严重 世界上真的因洁癖而死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四家,倪瓒,元朝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常州无锡梅里(今江苏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等,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三人并称为“元四家”。倪瓒的洁癖究竟有多深?我们看看古籍中的记载就知道了。No.1 高层厕所厕所一般是家中比较脏乱差的地方之一。倪瓒身为洁癖人士,当然格外注重厕所的位置和卫生。他

  • “元三家”倪瓒: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朝,元三家,倪瓒

    如果说,徐渭很狂很酷,唐伯虎既炫且衰,王维幻灭静寂,那倪瓒却酷炫狂拽外加从容不迫地好自在。生在大地主家里的倪瓒自小清高孤傲,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古来文人就好高洁,但倪瓒确是身心俱洁的艺术家范例,正是他的干净通透,后人透过历史的迷雾,给他贴上了各种错乱的标签。就像

  •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 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朝,元四家,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江苏无锡人。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

  • 倪瓒的洁癖到底是什么 倪瓒的洁癖严重到什么程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倪瓒,山水画,元四大家,朱元璋

    元末明初有一位大画家叫倪瓒,是山水画的大师,被称为元四大家,一般艺术家都和我们常人不同,这位也不例外,他的不同之处是有洁癖。一听洁癖都觉得不算大问题,谁不认识几个有洁癖的人,但是如果你要和倪瓒比,那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压根就没洁癖,周围遇到的人都是假洁癖,如果倪瓒敢称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他的洁癖可谓是

  • 古代的一些“洁癖”狂人!除了倪瓒你还知道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王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洁癖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讲究卫生是好习惯,但过头了就是病,这种病有个雅称——洁癖。我们看看几位奇葩洁癖古人。01唐代的山水诗人派王维,人称“诗佛”,他的诗空灵净澈,生活中也是如此。王维容不得家里有一丝灰尘,为此特意准备了十几把扫帚扫地。王维官做得很大,

  • 倪瓒:元朝四大家之一,最后死因却很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倪瓒,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倪瓒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文人中,王安石不爱干净在北宋可谓人尽皆知的事情,他可以说邋遢到了极致,整天不洗澡,甚至身上都长出了虱子。而与王安石相对的,古代爱干净的文人也不少,被誉为元朝四大家的倪瓒就特别洁癖。倪瓒,元末明初著名学者,画家,诗人,他家境

  • 被一个讨厌的邻居,尾随了六百年——吴镇和盛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代,画家,吴镇,盛懋

    绘画史上的元四家里,吴镇就是个穷鬼。他穷,却穷得理所当然,一副落拓到底的样子。他曾经这么说过:我欲赋归去,愧无三径就荒之佳句。我欲江湘游,恨无绿蓑青笠之风流。学稼兮力弱,不堪供耒耜。学圃兮租重,胡为累其田畴。进不能有补于用,退不能嘉遁于休。居易行俭,从吾所好。顺生佚老,吾复何求也——写诗没有好句子,

  • 从画中走出的人物——盛懋《秋舸清啸图轴》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代,画家,盛懋

    《秋舸清啸图》是一幅三段式构图的作品,远处的群山,中景是留白和人物,近景是河岸以及一些树木。这种三段式的布局形式,一般认为是从元代文人画大家赵孟頫和其子赵雍那里创造出来。尤其是长卷的山水更是如此。当然,盛懋此图并不是长卷,但他的三段构图也没有模仿南宋院体半角构图式的对角线三段布局。这表明他还是受到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