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的汉人幕僚大本营邢台,因为一个人的推荐下,才如泉水一般喷出

忽必烈的汉人幕僚大本营邢台,因为一个人的推荐下,才如泉水一般喷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32 更新时间:2023/12/18 16:17:13

元初忽必烈时代,邢台这个地方是当时汉人在元朝为官的大本营。可以说,在邢台数千年历史中,忽必烈时代是邢台最风光的时期。其本因就在于邢台出了一位“元朝各种制度的总设计者”刘秉忠。在刘秉忠的推荐下,邢台的人才如泉水一般喷出。

邢台五杰像

(1)邢台数千年历史简略

上古时期,邢台这个地方就有名了。

咱们的老祖先轩辕黄帝曾在“干言岗”这个地方种地。之后,又在《诗经》中露面,《诗经·国风·邶风·泉水》说“出宿于干,饮饯于言”,那知名度就更高了。其后,黄帝与蚩尤九战于邢台的大陆泽;帝建都于邢台的柏人城,并在大麓禅位于舜帝;大禹又在大陆泽治水。

由此,上古时期由于黄帝部落东进、蚩尤部落南下后,邢台就成为炎黄部落群主要培植之地。

到了商代,五代商王在邢台立都百余年,如今成了著名的邢墟。商朝南迁后,邢台就作为地方的著名城市了,其知名度可比当时的北京地区那可大多了。

进入夏朝以后,特别是秦汉以后,邢台虽然在中国城市历史上的地位并不低,但确实没有商代之前重要了。直到刘秉忠的出现,才使得邢台突然爆发,成为当时著名的文臣中心。

刘秉忠已经讲了四篇、涉及六篇文章了,具体的他的生平不再叙述。

邢台五杰之一,刘秉忠学生、郭守敬的同学王恂

(2)邢台大发展时期

邢台(当时称作邢州)在1220年被蒙古帝国占领。1238年,蒙古帝国大汗窝阔台开始兴建邢台,作为灭宋基地之一。当时,有位宋朝降将刘整曾提出:灭宋应从攻占襄阳开始。因此,邢台便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建设。

但当时的蒙古帝国有三个极端错误,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一是,因为蒙古帝国仍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占领区内的许多百姓却属于封建社会时期的百姓,蒙古帝国以它的习惯,将占领区的许多老百姓变为奴隶,致使邢台自由民数量大幅降低;

二是,因为蒙古属于游牧民族,对于老百姓的耕种需求则强行变更为游牧,致使许多田地变为草场,致使良田、草场全都浪费了;

三是,因为上述两点所带动的擅杀问题非常严重。

因为这三点,使得邢台虽然被重要发展,但实际上发展并不好。

邢台真正的变化,是从忽必烈在1251年受命主管“漠南汉地”之后。忽必烈是元朝的创立者,也是蒙古帝国各大汗中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一位。

忽必烈从1239年24岁开始,便邀请佛教大禅师北上讲经。这里的佛教既有藏传佛教也有中原地区的佛教。

1241年,当时还是和尚的刘秉忠(子聪和尚)也随着北上。自此之后,刘秉忠就跟随在忽必烈身边。

刘秉忠是邢台人,因此,也就在多方面照顾邢台人。继而,他引荐了好朋友、同乡张文谦北上教授忽必烈汉文化,特别是儒家经典。之后,邢台籍的汉人、北方汉人相继被刘秉忠推上前台。因此,在忽必烈的整个汉人幕僚群中,是以刘秉忠为核心的。在整个文武群中,则以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人张柔为核心。

刘秉忠的同学、郭守敬的老师张文谦(1216-1283年)

(3)发展邢台及邢台五杰

刘秉忠成为忽必烈的智囊核心后,便向忽必烈介绍邢台的重要性,由此邢台也就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从那时起,忽必烈对上文提到的蒙古帝国时期的三个错误都进行了系统性弥补,首先就是退牧还耕、发展人口。

邢台在当时是作为北方的文人中心的,由此,逐渐形成了以“邢台五杰”为核心的人才群。邢台五杰的核心是刘秉忠,其中一人为刘秉忠的同学张文谦,另外三人都是他的学生(当然也是张文谦的学生)——郭守敬、王恂、张易(后来因参与“诛杀阿合马事件”而被杀,史料难寻,经参考相关事件、时间,本人认为他也是刘秉忠的学生辈)。

“邢台五杰”最有名的当属郭守敬。郭守敬生于1231年,在16岁,也即1247年拜刘秉忠(和张文谦同时生于1216年,时年31岁)为师。

郭守敬的学生齐履谦在《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一文中说:“太保刘文贞公、左丞张忠宣公、枢密张公易、赞善王公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而文贞公复与鸳水翁为同志友,以故俾公就学于文贞所。”

意思就是: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四人在邢台西边的紫金山一同学习。而刘秉忠与郭守敬的爷爷郭荣关系很好,就拜在了刘秉忠的门下。与此同时,郭荣也是一位大学者,从小教授郭守敬天文、数学、各种器械制造。

刘秉忠乃是一位天下奇才,天下奇书无所不看、各家学问无所不学。根据郭守敬的特点,刘秉忠专门教授了天文、水利、地理方面的知识。刘秉忠教授王恂的知识主要是数学、水利、天文等知识。张易虽在这方面也有所学习,但主要还是在政治权谋上学习,但很明显,他没有老师做得好,最终被忽必烈判处死刑。

同时,张文谦也在旁做了他们的老师。

在“邢台五杰”等邢台人才的推动下,1262年,忽必烈将邢州改为顺德府,之后又改为顺德路。邢台在元朝进入了兴盛时间。

然而,元朝虽然在忽必烈时期有过重要发展,但元朝受“汉文化”影响并不彻底,元朝始终在本民族文化、畏兀儿文化、吐蕃文化、汉文化四种文化中难以平衡,为此经常发生内部权力斗争乃至内战。

最终,元朝灭亡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又将顺德路改为其改回顺德府。直到1913年,民国政府废顺德府为冀南大名道。1940年日伪政府又从冀南道中分出顺德道。1945年,八路军废顺德道,建立邢台市。

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五座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它们: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万户

李鸿章买舰被骗百万,左宗棠国产战舰吓跑日本保护台湾

忽必烈和他的汉人幕僚群:建立元朝的第一文臣和他的四大功绩

到了宋朝!官员不在是报纸的唯一读者,新闻受众首次扩容

更多文章

  • 忽必烈第一次远征日本,元军打得好又没遇神风为啥最后却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两征日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伴随着摧枯拉朽的“神风”降临,最终元朝将日本纳入帝国统治之下的野心破灭。相较于当时的元帝国与日本,的确在军事科技以及兵员国力上都有极大的差别。那么问题来了,蒙古人为啥要远征日本呢?以及为什么两次远征都失败了呢?让我们从第一次先说起。▲元朝征日时间还要追

  • 元朝时忽必烈曾设立日本行省,计划把日本纳入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忽必烈

    元朝时,忽必列真就把日本设为日本行省,并计划消灭日本后再派人去日本屯田,彻底把日本同化。忽必烈一直想干掉日本,1274年时,第一次派兵攻日,从朝鲜半岛渡海一路打到九州岛,因为副帅受了伤,于是搬师回了朝。后来忽必烈又两次派使臣去日本劝降,两次使臣都被日本人杀了。忽必烈暴跳如雷,设日本行省,再次派军攻打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元朝历史上的转折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忽必烈

    阿里不哥生于1219年,卒于1266年,为蒙古贵族和蒙古将领。是元睿宗拖雷的第七个儿子,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与忽必烈争汗位之争。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阿里不哥原来一直驻守在哈拉和林一带,并且特别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措施。蒙哥去世后,阿里不哥乘长兄忽必烈和次兄旭烈兀不在之时,想要乘

  • 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贾似道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宋理宗

    《宋史》列贾似道于《奸臣传》,其内容不少来自野史小说,且出于反对者之口,遇事不问是非,均加贬抑。如鄂州之战,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坏事。然考《元史·世祖纪》,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况且《元史》里也记载了在鄂州之战后期,忽必烈曾当着众人的面夸奖身为南宋守将的贾似道:“彼守城者只一士

  • 为什么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发动的对外战争,会全部失败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忽必烈

    谈及元朝,很多人都会给予二个词汇评价,即:版图最大,军事超强!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自然给人留下“军事天才”的印象。然而,这里却有一个问题,即: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之后,为何对外战争全部失败,无一胜绩?如果从这一角度看,忽必烈在军事上的成就,或许真的有限,甚至可以算是一个“庸才”。1279年,南宋灭

  • 元朝“包青天”姚天福 忽必烈赞他为“当朝的魏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忽必烈,姚天福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电视剧《包青天》的流行,让人们认识了宋朝的包拯。在元朝,同样有一位断案如神、刚正不阿的治世能臣,人称元代“包青天”的姚天福。姚天福何许人也?为何能与包拯相提并论?后人评价媲美宋代包拯姚天福是什么人?为何被称为元代“包青天”?姚氏后人、河南渑池县的姚亚峰说,姚天福

  • 为何察合台后人与窝阔台后人都反对忽必烈?是忽必烈夺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察合台,元朝

    有人可能会说,窝阔台后人和察合台后人反对忽必烈,是因为忽必烈曾夺去了大家选出来的阿里不哥的汗位。其实,这种说法是有些偏颇的。为什么呢?咱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窝阔台后人与忽必烈的矛盾,还得往上推到蒙哥。原本蒙古大汗之位一直在窝阔台系后人中传递,包括成吉思汗早就已经说过,不管怎样,大汗之位都要在窝

  • 揭秘:李璮为什么反叛忽必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璮,元朝

    李璮是何许人也?李璮(?~1262)中国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一说养子)。小字松寿。1227年李全降蒙古,被任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又称益都行省)。1231年李全死,不久李璮袭为益都行省,拥军自重。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

  • 只因忽必烈的一句话,吓死了喜爱的皇太子,最终元朝成了短命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忽必烈

    历史学者普遍认为,元朝之所以成为只有98年的短命王朝,完全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拒绝汉化,实行残酷了民族统治政策。并且学者们都对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真金太子推崇较高,认为真金太子倾心汉化,如果他能即位,必然会改变元朝的命运和历史走向。这位真金太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他又是为什么没有继承忽必烈的皇位呢?下面

  • 忽必烈灭宋之战中的一场著名的作战——焦山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忽必烈灭宋之战,忽必烈,杨淑妃,陆秀夫

    焦山之战是忽必烈灭宋之战中的一场著名的作战。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夏历七月,元军于长江中焦山(今江苏镇江东)水域击败宋军的阻击,这次水战称“焦山之战”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带5岁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二王(益王赵、广王赵)出逃,在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