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曲四大家中郑光祖有哪些代表作品 郑光祖生平简介

元曲四大家中郑光祖有哪些代表作品 郑光祖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08 更新时间:2023/12/18 17:34:08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杭州),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人物生平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杭州),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所作杂剧《倩女离魂》最为著名。

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曾任杭州路吏,在钟嗣成《录鬼簿》成书时,已卒于杭州,火葬于西湖灵隐寺。作品数量多,颇有声望。周德清《中原音韵》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的剧作存目18种,流传至今的有8种,其中《倩女离魂》根据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改编,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他的剧作词曲优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称赏。有时化用诗词名句贴切自然,然而也有过于雕饰的缺点。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

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代表作品

倩女离魂

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当倩女的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路上,王文举以为倩女本人奔来,先是说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情女果敢地说:“他若是赶上咱,待怎样?常言道,做着不怕!”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主定心猿意马”。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也正由于此,使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郑光祖的历史剧,似乎不及他的爱情剧引人入胜,但是,他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还是独具一格。

2、《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事出于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宋代人改编为话本,金代人则编为诸宫调。元杂剧初期作家赵公辅有同名剧本。郑作是参照赵作以及有关说唱材料改编而成的。剧本写张倩女和王文举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径张家,欲申旧约。倩女的母亲,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二人成婚。文举无奈,只得独自上京应试。倩女忧思成疾,卧病在床,她的魂灵悠然离体,追赶文举,一同赴京,相伴多年。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携倩女回到张家。当众人疑虑之际,倩女的魂魄与病躯重合为一,遂欢颜成婚。

这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郑光祖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方面,倩女的灵魂代表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倩女爱恋的是文举本人,不在乎他是否功成名就。她担心的倒是文举在高中以后另娶他人。在离魂的状态下,她大胆冲破礼教观念与心上人私奔,遂了心愿。另一方面,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煎熬,病体恹恹。当文举中了状元,寄信给张家,说“同小姐一起回家”时,倩女以为文举另娶,悲痛欲绝。显然,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他们唯有在非常的情况下,才能挣脱束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一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自由,他们便表现得热情似火,敢作敢为。在这里,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托着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至于倩女在家中的病体,那般幽怨悱恻,凄凄楚楚,整体现出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无奈。剧中,郑光祖让灵魂和躯体有不同表现,这一艺术处理,当给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创作以有益迪。

王粲登楼

1、《王粲登楼》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词曲工丽,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明人何良俊认为郑光祖元曲,当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之上,他说;“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为妙绝。岂作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其堂庑哉”。刘大杰也说,这些曲词,“表现出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情感的真挚,意象的高远,语言的俊朗,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映衬。

2、郑光祖的《王粲登楼》,据东汉王粲的《登楼赋》虚构而成。它的情节平淡,人物塑造一般,但曲文挺拔,颇具感人的力量。如第三折,作者写王粲落魄荆州,登楼作赋,抒发了游子飘零,怀才不遇的感情:

【迎仙客】雕檐外红日低,画栋畔彩云飞。十二栏杆、栏杆在天外倚。我这里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叹酸嘶,越搅得我这一片乡心碎。

【普天乐】楚天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好教我动旅怀,难成醉,枉了也壮志如虹英雄辈,都做助江天景物凄其。气呵做了江风淅淅,愁呵做了江声沥沥,泪呵弹做了江雨霏霏。

这几只曲子意象开阔高远,感情激越真挚,堪与王粲《登楼赋》相媲美。剧中王粲宣泄的怨愤,也正是作者客寓他乡、沉抑下僚、终生不得志的感情吐露。它是元代由北方南下的文人漂泊未遇心境的写照,所以特别易于引起失意文人的共鸣,容易受到人们的激赏。

㑇梅香

《㑇梅香》是一部模仿《西厢记》而作的爱情剧。演唐代裴度之女小蛮与白敏中的爱情故事,而主角则是婢女樊素,相当于《西厢记》中的红娘。剧中,小蛮与白敏中私期暗约,樊素传书递简,最终有情人成了眷属。戏中处处可见《西厢记》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这不仅表现在他将《西厢记》的五本压缩在一本之中,还表现在它只写青年男女发乎情止乎理,虽对爱情有所追求,却又没有逾越礼教伦理范围。它抹去了《西厢记》那种反封建精神,指传播传统社会所允许的所谓文人风流韵事。在戏里,樊素唱词说白满是之乎者也,引经据典,带更多文人气息,而与婢女的身份不符。至于曲文虽也典雅公正,但嫌呆板。可以说,《㑇梅香》的出现,放映了传统思想的惰力对南方作家创作的影响。

标签: 元曲四大家郑光祖

更多文章

  • 元曲四大家之一,《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的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郑光祖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跟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一样,生平资料留下来的很少,连哪年去世也不清楚。这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杂剧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杂剧的创作者、演出者都属于当时的社会底层,不受人重视,

  • 元代著名杂剧家:郑光祖生平简介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代,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录鬼簿》中记载,其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只知他“为人方直,不忘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

  • 元代文豪柳贯:柳贯的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代文豪柳贯

    元代文豪柳贯生于公元1270年,卒于公元1342年,享年72岁。元代文豪柳贯字道传,是兰溪横溪人。柳贯精通文史、地理、数学、书画和古玩,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文豪。《元史列传·黄溍传》记载:“柳贯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公元1300年,柳贯时年30岁,他曾先后担任江山县教谕

  • 速不台:蒙古四獒之一,一生征战了40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速不台,蒙古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速不台。速不台出身于一个不太有名的驯鹿部落,父亲曾与成吉思汗共饮班朱尼河水。起初,速不台担任成吉思汗的百夫长。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他被封为95个千户长之一。公元1212年,金崇庆元年,成吉思汗攻打大金的桓州,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正蓝旗西北地区。当时速不台为

  • 成吉思汗四獒之一,揭秘速不台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速不台,蒙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速不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成吉思汗麾下有四獒,其一便是速不台,这个曾经险些死在金国人手中的蒙古铁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能成为伟大的成吉思汗之臣下,而且能为大汗打下如此多的领土和城池。速不台与哥哥者勒蔑出生在兀良哈部,父亲是一个草原琴师,被人称作“百灵鸟

  • 速不台:蒙元帝国名将,是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元帝国,速不台

    速不台(1176年-1248年),蒙古兀良哈部人,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常任先锋,以骁勇善战著称,享有“巴特尔”(勇士)称号。蒙古建国时,封千户长,为十大功臣之一。曾参与第一、第二次西征,令大蒙古国版图扩展至俄罗斯一带。其征战所及东至高丽,西达波兰、匈牙利,

  • 阿术亡在元朝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去世时54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阿术亡,宋朝

    阿术亡在元朝有着什么样的作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咱们今天讲的是这位名将阿术亡,元世祖时名将。蒙古兀良合人。出身将门,其祖速不台,曾随太祖成吉思汗西征,多有战功;其父兀良合台,是元宪宗时名将。世祖忽必烈时,阿术亡立功拜官,南征北讨,屡立战功,为元朝统一全国作出

  • 元朝第一权臣阿合马怎么死的?阿合马被谁杀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阿合马,元朝,奸臣

    1262年,色目人阿合马借兼诸路都转运使的机会,大肆在任职地推广他的“高利贷业务”因此,他所任区域内的收税效率比别的地区都高。当时,忽必烈正在为南征南宋的经费发愁,阿合马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于是,阿合马的官位也得以一路高升,到1267年,元朝的财政权和人事权几乎被他一人抓在手里。忽必烈平定东南地区

  • 阿合马简介 元朝第一权臣阿合马一生做过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阿合马,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奸相

    阿合马 (阿拉伯语:أحمد فناكتي‎、Ahmad Fanākatī,?—1282年),回回人,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近臣之一,出生于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官至宰相。早年生平不详,只知他是察必皇后的父亲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史载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阿合马出任上都同知,三年领中书左右部

  • 阿合马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阿合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阿合马,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奸相

    阿合马 (阿拉伯语:أحمد فناكتي‎、Ahmad Fanākatī,?—1282年),回回人,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近臣之一,出生于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官至宰相。早年生平不详,只知他是察必皇后的父亲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史载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阿合马出任上都同知,三年领中书左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