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 为何独不取印度?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 为何独不取印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28 更新时间:2024/1/22 17:29:19

成吉思汗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古代蒙古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鞑靼、克烈、篾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即蒙古汗国,顺理成章,他便被推举为蒙古汗国的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这个称号在蒙古语中有“海洋”或“强大”之义。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十分广阔,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尽管这个帝国十分庞大,但有一点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铁骑征战到了欧洲,唯独没有侵占离自己较近的印度国。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怀大志的成吉思汗怎么可能放弃征伐一个离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国呢?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八剌率领的两万蒙古军进入了印度境内,并沿途攻下了一些城市,但经过几个月的盘查,始终未找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便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想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

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当年决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队在攻到印度河时,遥见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这使得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遂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怪兽发出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怪兽名叫甪端,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顺应天意,没有行进。八剌亦即日北归。会师后,成吉思汗立即率军返回了蒙古国。

从这段史实的记载来看,颇似一个神话,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印度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这也不足为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估计应该是耶律楚材的牵强附会之辞,耶律楚材本有劝主早归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借题发挥,假借怪兽的叫声来规劝成吉思汗班师。当时的实际情况多半是这样的。耶律楚材很可能考虑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讨到好处,所以借怪兽之名假传天意。那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蒙古兵的情况和当时印度的状况。

蒙古国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它仅凭借着100多万的人口和十多万人的军队竟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及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以及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然有它优越的条件。

首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也就是说,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其次,蒙古人好骑射,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平地上作战,而且也可以弥补粮草的不足。因为即使在战争中,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他们还可以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补充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粮草往往就是一个军队的咽喉,然而敌人却很难遏制住蒙古兵的咽喉,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比别人少一个致命的弱点。

但蒙古骑兵也有两大弱点。一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便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为了克服这一弱点,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军。有相关史料记载,在西征时,蒙古军就曾在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但是另一个弱点却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即他们先天存在的问题。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已显露无疑了。所以有人推测,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印度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

根据记载,当时正值盛夏,暑气逼人,蒙古军队只行进了数里路,就觉得气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还因中了暑不能行军作战。酷热的气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而印度兵却对这种气候习以为常。迫于环境的限制,蒙古兵在这里完全失去了优势,他们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在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气势和战斗力了。

气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军队折回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点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战象的可怕。

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里大象不仅可以用来劳作,而且人们还将大象组织成军队以协助战争,印度人对大象怀有很特殊的感情,他们称呼大象为“哈第”。在印度人看来,这种动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经过训练,大象很容易就能成为人们的好朋友。而在战场上,大象往往凭借它们的身高、体积和力量优势占领战场的主动权。

高的战象可达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在众多的动物中,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如果在战场上排开象阵,那将会所向披靡。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依靠战象了,现在出土的当时的钱币上就有战象的图样。据记载,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500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

而战象和战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无缝,象马并肩作战,由象开道,战马就能冲锋陷阵;而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四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马兵、战车兵、步兵。可见印度是将象兵放到了制胜的地位。如果两军交战,蒙古骑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战,蒙古骑兵将很难应付,这一点成吉思汗的后代就尝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

1397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决定完成先祖的大业,排除众议发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孙贾汗吉率领三万骑兵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队,贾汗吉在1397年成功渡过印度河,并于1398年5月攻占了木尔坦。随后,帖木儿亲率十万远征军,横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了喀布尔。1398年9月,帖木儿特意选择了当年扎兰丁过河的同一地点渡过印度河,意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业。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当时印度军派出了120头战象,每头象的背上背负一个战楼,楼内有战士12~14人不等,他们以箭为武器,处在几米高的战象上可以居高临下地从战楼中向脚下和远方的敌人发箭。印度军的这种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军队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任凭怎么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如雨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不得不马上回头撤退。帖木儿见识到了战象的威力,他的进军计划遂被这种庞然大物打乱了。尽管之后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来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战斗在蒙古骑兵中已留下了阴影。所以说如果当初成吉思汗的骑兵强行攻进印度也势必会遭遇象战,那对于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骑兵是不是致命的就不知道了。

没有人知道蒙古骑兵要是强行攻进了印度,历史将怎样续写,但最后成吉思汗决定从印度撤军,从而保住了蒙古军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终得以在东方屹立才是真正的史实!

标签: 成吉思汗元朝

更多文章

  • 揭秘!成吉思汗西征途中的两次杀人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吉思汗,元朝

    铁木真屠城时期(1162年-1227年8月25日),元太祖,即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在杀人屠城方面绝对也可以傲视群雄。成吉思汗的部队所到之处,只要不降,一律屠城。所过之处,尸骨如山,被视为地狱军团。“辉煌战绩”使他蝉联世界屠夫之王的宝座数千年

  • 史上繁殖能力最强的男人 成吉思汗征服了多少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在征服了一个个部落、城邦的同时,他也俘获了众多美女的芳心。按照波斯人拉施特编写的《史集》的记载,成吉思汗的后宫有后妃五百,其中大部分都是征服各国、各部落时抢来的。文章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姚大力教授讲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文字稿。第一代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南讨夏、金西征花剌子模跨出

  • 解密:成吉思汗陵在传说中有萨满巫师的符咒守护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元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公元1162年,是他出生的年份,虽然不能说他是含着金汤勺降临世间,但他也是生于蒙古部乞颜孛儿只斤氏的一个贵族家庭。铁木真经过多年征战,用武力统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并于公元1206年,建立蒙古帝国,尊号“成吉思汗”,蒙语意为“像大海一样伟大的领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

  • 揭秘:成吉思汗为何会爱上一个欲望无限的“三婚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有一位特别的皇后,地位很高,她的名字叫古儿别速,史称“哈儿八真皇后”。她是一位神奇的女子,在她还不是成吉思汗的妃子之前,她甚至还嘲笑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人浑身都是臭味。而且,由于她的“作”原本好好地乃蛮部落也被歼灭,而她却依旧活得好好的,甚至当上了成吉思汗的皇后,确实非同一般。古儿别速,一个

  • 木华黎奴隶出身 蒙古四杰助成吉思汗统一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木华黎,成吉思汗

    13 世纪初,在中国北部的大草原上,活跃着一支与众不同的骑兵部队。这支蒙古军队驰骋战场建立了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宏伟帝国。统领这支军队的便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朔漠,把草原的旋律借助雷鸣般的马蹄传到了西亚东欧,奏出了空前绝后的宏伟乐章。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沙场,建立横跨

  • 揭秘:谁是成吉思汗征服路上最难征服的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国家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军团曾横扫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可是,这么一支强悍的蒙古铁骑,在面对积贫积弱、偏安一方的南宋时,几乎束手无策。甚至,蒙古为了攻下南宋,在战争中还损失了两代汗王。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战斗主要有两条线路:南下和西征,南下征服中国广大地区,西征欧洲大陆。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是怎样领导蒙古大军第一次西征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蒙古,元朝

    1218年,成吉思汗灭掉西辽,蒙古帝国开始与中亚国家花剌子模接壤。花剌子模人以经商著称于世。蒙古帝国兴起后,大批花剌子模商人来到蒙古,通过与蒙古人的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由于花剌子模商人贩卖来的珍稀商品引起了蒙古贵族们的强烈兴趣,成吉思汗曾专门降旨,命令在商路沿途设立驿站,保护花剌子模商人的活动,

  • 蒙古“四大汗国”之谜:成吉思汗的分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蒙古,成吉思汗,元朝

    一代天娇成吉成思汗一生兼并及占领了解辽阔的土地,奴役了广大的人口。大约在成吉思汗建国之久,按照游牧民族中分配了家产。根据蒙古人重长轻庶的习俗,只有成吉思汗长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才有继承父亲财产的资格。“他们是成吉思汗王国的四根基柱。他授与他们每人一个王国,称他们为四‘曲律

  • 揭秘:成吉思汗究竟有没有划分“四大汗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元朝

    成吉思汗并非只是分封了四大汗国,而是分封了八大汗国(加上次妻生子阔烈坚为九大汗国)历史界公认蒙古大帝国的分裂是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代,那么成吉思汗时代分封的这些汗国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处于什么状态呢?先说成吉思汗四大儿子封国中的情况,术赤汗国最终演变成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在元世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之时

  •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元朝,蒙古

    蒙古国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它仅凭借着100多万的人口和十多万人的军队竟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及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以及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然有它优越的条件。首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也就是说,只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