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卢象升的一生有多悲壮?以死来坚持自己的信仰

卢象升的一生有多悲壮?以死来坚持自己的信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99 更新时间:2024/2/6 22:09:38

大家好,说起卢象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

明朝末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国家是无可救药了,但崇祯皇帝还是在努力,在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在找退路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为如何拯救这个国家,或出谋划策,或戮力血战,都在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如果说大明是必然灭亡,清人必定会一统全国是历史潮流的话,那么这些有担当的血性男儿就真的是飞蛾扑火吗?从心底我是接受不了的,至少我认为大明存活的几率多多,我也不认为清人统一全国就是历史潮流之必然。

这一时期为拯救大明的国之栋梁也可列长长地一串,文人就不说了,这时候都在搞党争,说他们是栋梁是对这个词的污蔑,武将就不同了,他们即使在因朝内文官党争的肘掣之下,同李闯,同张逆,同满金死拼,但无一例外地没个好结局,熊廷弼、孙传庭,袁崇焕,孙承宗等都是如此,当然也包括后来降清的洪承畴,而这其中最为悲壮的就要数卢象升了。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江苏宜兴人,进士出身,少有大志,读书勤奋。当时明王朝朝政已腐败不堪,民怨沸腾,清兵正伺机入侵。他在读经书的同时,学习兵书,习练武术。入仕后,初任户部主事。其后升任员外郎,知大名府。

卢象升为人正直,入仕时正值阉宦魏忠贤正把持朝政,大肆迫害东林党人,朝中许多官吏都依附于阉党,卢象升蔑然视之。他在大名府任职期间,克己勤勉,政绩甚佳。他平抑了多起冤狱,严惩了恶霸、贪官,使治下的吏治为之一新。

农民军事起,他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他击溃张献忠,击败高迎祥、李自成。担任兵部尚书后,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崇祯十二年,卢象升率部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

这卢象升是进士出身,正宗文人,他出生江南,按地域说,可算是处东林党范围的中心地带,后期如果他以文士立庙堂,无风无雨,即使不依附东林党,正色处事,想来也轻松自在。

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弃文就武,在右副都御史任上,接替了湖广巡抚一职。后来又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同洪承畴一起惩办西北部的贼寇,升为兵部侍郎后,又增加管理山西、陕西军务,可以说这时的他同洪承畴一样,是皇帝倚重的重中之重,皇帝还赐给他尚方宝剑,让他便宜行事。

那时的湖广乃农民义军的主战场,卢象升在这里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农民军血战,他同士兵同甘苦共患难,一起冲锋陷阵。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载:“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卢象升常常慷慨激昂,热泪横流地激励大家忠义报国。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战功。

观卢象升在明庭的作为,就是一个字,“战”,勇往直前,不顾生死地血战,前期是同农民军战,后期是同满蛮子战。“己巳之变”。卢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进京协助防卫。后整顿后备,组建“天雄军”同流寇在山西、河南,京畿死磕。他身先士卒,,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仆夫死于马下,他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据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农民军都惧怕卢象升,称为他“卢阎王”,遇即避之。

崇祯这个皇帝当得也着实悲催,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忙个不停,虽然心有振兴之志,无奈时不遂愿。农民军未平,边关战事又起,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了一生。

其实谁心中都明白,两线作战是兵家之大忌。怎么也得先按平一边,农民军肯定是没办法平的,首先在朝廷的观念中,这是家奴,是不可与言的,加上那张献忠几抚几叛,毫无诚信的作为,也让朝廷坚定了必须剿灭之信心。

其实那李自成也曾想招安,即使在打到北京城下时还向崇祯提招安的条件。据史籍记载,李自成“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

凭良心说,李闯的这条件并不过分,中原早已糜烂,西北乃李闯们起家之地,早已不属明廷控制,先答应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以后实力强大了再去剿灭他也不迟。集中力量先对付关外的满人当是上策。可是,崇祯一口拒绝了李自成的请求。

之所以花这多的笔墨说这招安议和之事,是同崇祯和卢象升有密切之关系。同农民军议和对崇祯来说,那是万万不能的,哪怕李自成说“愿为朝廷内遏群贼”也不行。自古都有“宁赠外邦不予家奴”嘛。但同满人议和还是可以滴。

同满人议和之事由来已久,最早可以上溯到李成梁时期,而崇祯后期内心也是想议和的,其中最接近成功当属陈新甲所办理的这一次,但是,在最后关头因泄密招致东林党把持的朝议,责言汹汹,陈新甲身首异处,当了替死鬼。

卢象升是坚定的主战派,他反对一切议和,不管同哪个议和他都反对,这个时候,朝廷以杨嗣昌和高起潜为首,是主张同满人议和的,这其实也是崇祯内心之想。但当崇祯将向卢象升询问方略时。他回答说:“我主张开战。”崇祯脸色都变了,好久才说:“招抚只是朝臣们的意见,希望你出去和杨嗣昌、高起潜再商量商量!”

朝议中,卢象升慷慨陈词,他认为“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卢象升的“不醒事”不但召致杨高二人的忌恨,也使得崇祯内心大为不满,只是不便明说。在后来,卢象升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手中可控之兵不足两万人。后来杨嗣昌将卢象升所部精兵交给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

崇祯十一年,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被清军主力包围,而高起潜统帅的关宁铁骑数万,距离卢象升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人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陷入清军重重包围之中,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激战终日,力竭阵亡。

史载:“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据史书载,卢象升死前呼喊:“关羽断头,马援革裹,在此时矣!”这个本可为大明挽狂澜于即倒的大明英烈,死时年仅39岁。战后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服父丧之麻衣,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殓。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不许;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卢象晋和卢象同又请,依然被拒。

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而直到南明福王时,才追谥忠烈,建祠奉祀。令人讽刺的是,清朝入关后,倒是很尊敬这个曾经的对手,追谥“忠肃”。

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战败后投水死,卢象晋出家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可谓满门忠烈。

所以说,虽然崇祯也想有所作为,也想重振国祚,但仅仅因卢象升的看法不合已意,一句“臣主战”就对其耿耿于怀,就这样对待为大明尽心竭力的卢象升。你要言战就言战;要议和就议和,不愿战就任由政敌陷卢象升于死地,想议和又怕担卖国之罪名,又将为你跑路的陈新甲斩首,这叫什么事儿嘛。

理性的说,崇祯想和并没有错,这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不失为一种策略。但是既然决定战,那就好好打,结果在“想和又打”的指导思想下,白白葬送了卢象升这样一员统帅级的人才。

这人格的分裂,即使崇祯再勤于政事,再一心为国,但不愿承担任何责任,出什么事都找人来档枪之人,实在不是一个有为之君能做得出来的。以此类推,这大明之亡不是乏人,而是崇祯性格将大明推向了深渊,他自己也落得个自缢身亡的下场。

卢象升不是死于满人手中,他是死于自己人手里,也可以说就是死在崇祯手中,有他这样刻薄寡恩、猜忌多疑的皇帝、有高起潜这样卑劣下作、贪生怕死的太监、有杨嗣昌这样睚眦必报、徇私弄权的大臣,大明朝的灭亡实乃天意,大明气数已尽,亡国也是历史之必然了。

可惜卢象升了,他文武双全,勇谋俱佳;他肝胆照日月,英烈泣鬼神。“一人身死,天下震动”。与其说他血战杀敌是去效忠一个穷途末路的皇帝,不如说他是以死来坚持自己的信仰!

标签: 卢象升明朝

更多文章

  • 被崇祯帝的宠臣陷害,揭秘卢象升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卢象升,明朝

    说到卢象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明朝末年,江苏宜兴出现了一位名将,他就是卢象升!别看卢象升是进士出身,但他却武艺高强,还训练出了一支精兵。卢象升率军转战各地,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可是在1639年,卢象升却在巨鹿之战中兵败被杀,血染沙场!那么,卢象

  • 上海徐家汇名字的由他而来,徐光启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科学家,徐光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光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徐家汇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进士。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与机要。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他较早跟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等学习研

  • 徐光启是什么人?比海瑞还清廉,死后埋在两河交汇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徐光启,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徐光启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明末“西学东渐”的传播过程中,徐光启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系统性地介绍、引进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给古老的中国科学界打来新的视角。徐光启生前致力于农业科学的研究,徐光启晚年官至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又兼礼部尚书,相当于宰相之职,

  • 徐光启是什么人?在明朝危难时提出两条奇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徐光启,明朝

    还不知道徐光启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末年的内外交困,随着明军在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中的惨败暴露无遗。虽然损兵5万对于拥有亿兆人口的大明王朝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后续事态的发展,却让明朝在东北的经略彻底崩盘。萨尔浒之战3个月后,努尔哈赤—这个昔日曾

  •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是哪里人 李时珍的精神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医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的精神

    李时珍是湖北蕲州人,号频湖,是明朝时期名气很高的医生,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和《频湖脉学》等医学书籍,不仅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还带动了医学界的进步。李时珍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蕲州镇当地的名医,不仅好善乐施,还免费给贫苦之人看病,虽然当时医生的地位很是低下,不被人看得起,他们家还是备受百姓爱戴。也因为这个

  • 如何评价“药圣”李时珍只为苍生的大爱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翻山越岭,不畏艰辛,访遍许多地方的人,不论是农民、工人、还是马夫均是李时珍的老师,正因为他扎实的医学基础,谦逊的品质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完成这一巨作,堪称东方瑰宝。李时珍有编修《本草纲目》这本书的念头,是从他学医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李时珍在他父亲的指导下,阅

  • 荆无命一句话已告知上官金虹厉害还是李寻欢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荆无命,上官金虹,李寻欢

    一直以来一部好的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是必不可少的。而古龙就擅长写这样的情节,古龙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前一秒还活的好好的人,下一秒可能就挂了。前一秒还是好人的人,可能下一秒就变脸了。让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叵测啊。所以,在古龙小说中武功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脑子,智慧。其次才是武功。武功加智商

  • 武侠小说中的三位第一高手:金世遗上榜,李寻欢实力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金世遗,李寻欢

    爱看武侠小说的读者可能都会自己总结比较哪位武林高手的武功最高强,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就是要分析总结出三大武侠小说家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笔下最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古龙小说第一高手∶小李飞刀李寻欢,古龙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似乎有意的,想要把他写得武功高强,无人可敌。但古龙想表达的,也可能是因为李寻欢身上有许多美

  • 小李飞刀李寻欢,飞刀才是他的“本体”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龙,李寻欢,明朝

    小李飞刀李寻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寻欢,翩翩公子探花郎,在古龙小说中,人气最高的角色应该非他莫属。李寻欢是世家子弟,李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家世显赫。他有文人的儒雅,也有江湖人的豪情;有文人的诗意,亦有江湖人的正义。他是个多情的人,也是个无情的

  • 西平侯沐英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难怪后世家族能镇守云南近三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沐英,明朝

    你真的了解西平侯沐英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与朱元璋同年去世的西平侯,其后代为什么世代都效忠于大明朝在历史上能够终效忠一朝300年之久的家族少之又少,这么长的时间不是每一代人都能够有那个心去效忠,也不是哪一个皇帝能不遗余力的去相信一个家族能够几百年不变心。为什么这么的效忠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