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喝巫师之水代兄赴死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喝巫师之水代兄赴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68 更新时间:2024/1/16 12:24:48

成吉思汗究竟有多少儿女?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他的后代很多,现在每4个蒙古人中就有一个带有他的血统。如果按照当时蒙古人的习惯,只有正妻生的孩子才算真正的子女,在大多历史方面的书籍上只是记载了他的正妻孛儿帖生下的4个儿子。

大儿子术赤,是孛儿帖在被抢前怀孕的,对于他的血统问题一直是现在学者的辩论主题,这也导致他一生的悲情,临死的时候还特意叮嘱不要让他的儿子和后代去抢夺汗位,也说明他心中的自卑。二儿子察合台,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所生第二子。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察合台受命留守蒙古大斡耳朵。他与长兄术赤不和,与弟窝阔台相处较融洽。

成吉思汗死后,1228年(戊子年),以察合台、术赤长子巴图为首的右翼诸子及官员,以斡惕赤斤、也古、也孙格为首的左翼诸子及官员,以拖雷监国为首的中央本部诸子、官员及万户长、千户长们齐聚客鲁连河畔的阔迭兀岛之地,遵照成吉思汗的遗诏,拥立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为大汗。据《蒙古秘史》记载,察合台、拖雷二人,将在成吉思汗“察阿荅”(身边)护卫其父金贵生命的宿卫、弓箭手、秃鲁花等万名怯薛军,以及由九十五千户组成的中央本部百姓交给了窝阔台汗,顺利完成了汗权的交接。

网络配图

拖雷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帖所生成吉思汗的第四子。1213年,成吉思汗分兵伐金,拖雷从其父率领中路军,攻克宣德府,遂攻德兴府。拖雷与驸马赤驹先登,拔其城。既而挥师南下,拨涿州、易州,残破河北、山东诸郡县。1219年,从成吉思汗西征,攻陷不花剌、撒麻耳干。1221年,分领一军进入呼罗珊境,陷马鲁、尼沙不儿,渡搠搠阑河,降也里。遂与成吉思汗合兵攻塔里寒寨。按照蒙古习俗,幼子继承父业,而年长诸子则分析外出,自谋生计。故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所有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耳朵、牧地及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12.9万人。其中10.1万由拖雷继承。

1229年,在选举大汗的忽里台上,拖雷的三兄窝阔台推举为全蒙大汗,史称元太宗。他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和华北。1231年,拖雷与窝阔台汗兄戮力同心,分道伐金,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大散关。11月,蒙古军假道南宋境,沿汉水而下,经兴元(今陕西汉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在均州(今湖北均县西北)、光化(今湖北光化北)一带,渡汉水,北上进入金境。1232年初与金军在均州(今河南禹县)遭遇。拖雷乘雪夜天寒大败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完颜斜烈于三峰山,尽歼金军精锐。此役毕,拖雷与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窝阔台军会合。

网络配图

罗卜藏丹津所著的《黄金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成吉思汗患病时,其幼子拖雷也感不适,卜者说,如果其中一人痊愈,另一人将难逃厄运。于是拖雷之妻察兀儿别吉向苍天祈祷说:“如果汗主死去,举国民众都将成为孤儿,如果拖雷死去,只有我一人成为寡妇。”她的祈祷果然应验,拖雷死了,可汗痊愈。为此,成吉思汗嘉奖儿媳察兀儿别吉,在丈夫与汗父二者只能选一的重大抉择中,不顾丈夫、敬重汗父、顾全大局的贤德,特给以“也失哈屯”之封号,并赐予她“八鄂托克察哈尔”。

罗卜藏丹津在其《黄金史》中的上述记载,尚未找到其他史料佐证,而且有几点明显的错误。一是拖雷去世,是在成吉思汗死后的第五年。因此拖雷之死,并非替父成吉思汗,而是代兄窝阔台而死。这在《蒙古秘史》、《元史》中都有明确的记载。1231年拖雷随太宗窝阔台汗征金,第二年,太宗在军中患病,不能言语。巫师向神许以人命、宝物问卜,但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起来。又向神许以亲人之命,窝阔台汗才苏醒过来。于是,在汗兄身边看护的拖雷说:“我圣明的汗父,委兄以大任而将国家江山交给了您。汗父命我随汗兄身边,提起所忘,唤醒所睡。如今,我若失去汗兄,将提起谁之所忘,唤醒谁之所睡呢?若汗兄真有不测,蒙古之众将成遗孤。”于是,拖雷喝下了巫师之水。少顷,拖雷说:“我已大醉!照顾遗孤之事就拜托汗兄了。”即走出屋去,昏厥而亡。之后,太宗果然病愈。二是拖雷之妻是克烈部王罕之弟札合敢不之女唆儿忽黑塔尼,而非王罕之女察兀儿别吉。三是将察哈尔说成是“八鄂托克”,显然是误将一百多年后形成的察哈尔部八鄂托克提前到了这里。尽管如此,这里提到的“察哈尔”并非虚构。这说明13世纪30年代,感恩于拖雷的窝阔台汗,对拖雷妻唆儿忽黑塔尼给予皇后的待遇,并将由大汗的护卫军怯薛和其家属、匠人等本部百姓组成的“察哈尔”的一部分,赐给了她。唆儿忽黑塔尼于1252年去世,后来的察哈尔人中,就有尊崇祭祀“也失哈屯”唆儿忽黑塔尼的风俗,从而也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

网络配图

蒙古史传确有记载的是:1232年,拖雷在征金胜利后北返途中病逝。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谥号景襄皇帝,庙号睿宗。子蒙哥(宪宗)、忽必烈(世祖)相继称帝。

更多文章

  • 真实的成吉思汗:生活中没有残酷和嗜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真实的成吉思汗

    符拉基米尔佐夫是苏联的一位东方学家,尤其是一位世界最高权威的蒙古学家。他写成这部《成吉思汗传》,是在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四五年间,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武器,所以这本书的内容,既不是深奥得除自己外连任何人都看不懂的“古董”作品,也不是庸俗化的低级读物,却是一部既专门而又大众化的学术名著。在这本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一代天骄,谁与争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始见于唐代。当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室韦诸部中有一蒙兀室韦部,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之东。蒙兀即蒙古的唐代汉文译名。辽、金、宋时代,又有萌古、朦骨、盲骨子、萌古斯、蒙古里、蒙古等异译,或与其他部落一起被泛称为鞑靼,又称黑鞑靼,以别于漠南的白鞑靼(汪古部)。大约在唐代末叶,蒙古一部逐渐

  • 成吉思汗为什么把老婆丢在敌人床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

    大难不死的铁木真痛悔不已,他二心向别人借兵,湔雪前愁。要晓得,丢了老婆,在蒙古人中也算奇耻大辱,与其说,玩命和“篾儿乞惕人”打一仗,是为了替妻子出气,还不如说,是男人为了尊严,给自己一个说法。网络配图历史上的枭雄,往往是以打天下为第一――尤其在拉拢人才方面,做得妙笔生花;看待妻女方面,又往往无比差劲

  • 揭秘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的陵墓

    导读: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心里特别高兴,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成吉思汗行宫位于陵园东南角约1公里处。下面就和趣闻解密小编去了解一下吧。网络配图不

  • 远征竟是成吉思汗无聊之下的产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元朝的开创者,据悉,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翻开历史的版图我们可以看到元朝时期的领土是中国历朝历代以来最宽广的一个朝代,而这一切都得要从成吉思汗四处远征说起,据记载,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但一直到今天小编才知远征只是成吉思

  • 成吉思汗的遗嘱说 为何城中百姓被屠杀无一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是蒙古的可汗,本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只是尊称。他是世界历史上接触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他统一了众多部落,使当时的中国版图空前扩张。都说蒙古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英勇无畏、骁勇善战,而成吉思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网络配图成吉思汗在军事上的天赋几乎到了无人能比的地步

  • 成吉思汗召见丘处机道长 是为了长生不老之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丘处机。他是大坏蛋杨康的师父,当然这只是金大侠强行点鸳鸯谱拜师的,历史上真正丘处机的徒弟可都是道士。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网络配图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道号长春子,是全真道“七真”之一,为王重阳的徒弟。他虽然不像金庸笔下说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为什么要选他当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可不止会弯弓射大雕,实际上成吉思汗是一个文治武功的伟大人物,征服大半个地球就不用说了,光在他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就足以展现出成吉思汗的远见和智慧。网络配图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这四个儿子也分工各不相同,长子术赤主管帝国

  • 成吉思汗的第三侧妃也遂为何死后被追尊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也遂是蒙古国早期的皇后,她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侧妃,死后被窝阔台称为皇后,因此被称为也遂皇后,也遂皇后是谁?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她在蒙古国早期有着怎样的贡献呢?她又为什么被窝阔台追尊为也遂皇后呢?也遂的父亲也客率领塔塔尔人同铁木真进行战争,但是兵败,她父亲的人全都被铁木真杀死,而也遂的父亲未被铁木真抓住,

  • 成吉思汗四处发动远征是因无所事事就会感到焦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领土扩张,一度引起争议,冉平却用民族性的角度去分析:在现代人的脑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是,侵略就一定是为了争夺能源、财产、人民。可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恰巧并非如此。蒙古族的生活就是不停行走,成吉思汗的征服不是为了敛财和统治,原动力是从日出之地走到日落之城的焦虑和不安。“一本书写完,和作者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