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义渠是谁?他是怎么招来灭族之亡的?

义渠是谁?他是怎么招来灭族之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4/1/17 11:12:30

义渠是怎么招来灭族之灾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在电视剧《纵横》和《芈月传》中,有个随时伺机扰乱秦国大后方的义渠国,还有一个与芈八子有感情纠葛的义渠骇,那么,义渠是何民族?又如何消亡?

义渠,为古西戎之国,或称义渠之戎,在今甘肃庆阳西南。早在商、周两代的千余年间,庆阳就居住着义渠民族。

义渠国指在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从远古起就活动着许多名称各异的游牧民族。据《后汉书·西羌列传》概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这些众多的戎、狄族,在春秋时期,尚处于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常以游牧为生。

义渠民族从商代武乙年间建部落方国算起,至秦昭王时共存史800余年,其中在豳地建立奴隶制君国(前772-前272)达500年之久。古义渠的历史充分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祖国土地上劳动、生息和斗争,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推进了民族融和的步伐。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义渠戎,是诸戎中较强的一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见《中国上古史演义》)和六盘山陇山两侧,归西王母管辖。

商代,他们与居住在陇东和北方的狄族后裔獯育相互为邻,又相互攻击,后来又与居住在北豳地(今宁县一带)的商属先周部落(姬姓)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

戎、狄人数虽少,但由于长期以打猎为生,剽悍好斗,战斗力极强,先周部落和他们进行过多次残酷的血战。

周人南迁后,陇东地区全部被狄人占领。义渠戎又和狄人互相掠夺,互相征战,在狄强戎弱的情况下,义渠戎为了生存,暂归服于狄人猃狁。

商武乙时代,季历在商朝的支持下,于武乙三十五年"伐西落鬼戎,浮十二翟王"(即猃狁),迫使狄人放弃北豳远移蒙古草原。武乙三十年,季历又伐义渠戎,"乃获其君以归",迫使义渠等戎臣服于商周。

西周王朝建立后,从穆王到宣王,多次派兵攻伐义渠诸戎,时战时和,宣王三十九年至四十年,"王料民于大原",采取安抚政策,将五戎安置于大原地(即今庆阳、固原地区),五戎之中唯义渠戎留居今董志原中心及东南部泾水之北。

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沛草丰,宜耕宜牧,义渠戎和先周南迁后的遗民杂居,不断学习周遗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学习周族文化,在生活风俗上逐步与周族同化,发展成为区别于其它羌戎的义渠族。

西周末年,战败后逃往朔方的犬戎(即猃狁)叛周,率兵南下,杀幽王于郦山。周平王惧狄戎,乃迁都洛邑。在此之前,义渠戎趁周室内乱,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方国(都城在今宁县城西北50里处的焦村乡西沟村)。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义渠国的名称。

义渠建国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戎(在今镇原彭阳和庆阳彭原)、郁郅戎(在今庆阳、环县、合水)、朐衍戎(在今盐池)、鸟氏戎(在今泾川、灵台),扩大了疆域。其国界西达西海固草原,东抵桥山,北控宁夏河套,南达泾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义渠戎经多年休兵养士,兵强马壮,力量空前壮大。

西周以后,建国于渭水流域的秦国也悄然崛起,长期和邻邦的戎、狄不断发生战争。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救助和护驾有功,平王封他为诸侯,赐地岐山,并赋予征讨西方戎、狄之全权。到了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等将相,打败了晋国,被中原诸国一直视为戎、狄的秦国声威大振。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又采用从戎人那里招来的大臣由余的计策,攻伐北地义渠,"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称霸西戎后,野心勃发,时刻想"问鼎中原",但当时晋国的势力也很雄厚,象座大山一样阻挡着秦国东进的道路。于是,秦国就想先廓清自己西北的地域,便把进攻矛头转向义渠。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执其君以归"。

义渠战败后,吸取教训,厉兵秣马,通过14年时间的养精蓄锐,于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倾全力攻秦,从泾北直攻到渭南,不但收复了过去的失地,而且把疆域扩大到20万平方公里。它的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至陇西,南达渭水。此后数十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

公元前331年,秦趁义渠国发生内乱之机,秦惠王遣庶长操兵平定,义渠臣服于秦。但是,义渠国仍然明服暗不服,经常偷袭秦国。公元前327年,秦又伐义渠,将其郁郅城(今庆城)夺去,义渠失败,再次向秦称臣。

秦惠王时期,数次攻伐义渠,义渠臣服于秦,但又不服,经常偷袭秦国,没事就刷刷存在感。

在公孙衍发动的魏、楚、韩、赵、燕五国合纵攻秦之时,秦为保后方安定,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拉拢义渠,义渠拒之,并趁势起兵伐秦,“大败秦人李帛之下。”这一重创,减缓了秦国东进的步伐,不得不把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义渠国。

公元前318年,义渠趁中原诸国混战,背叛秦国,朝贡于魏。魏公孙衍动员赵、韩、燕、楚四国与魏联合攻秦。大战当前,秦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拉拢义渠,义渠拒之,并趁势起兵伐秦,"大败秦人李帛之下。"这一重创,减缓了秦国东进的步伐,不得不把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义渠国。

公元前314年,秦调集重兵从东、西、南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25座城池,使义渠国疆域大大缩小,实力锐减。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为国君,昭王母宣太后摄政。她改变正面征讨义渠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的政策,以堕其志。义渠国大败后,也想与秦重修旧好,以休养生息。义渠王就利用昭王刚即位的机会,亲自到秦国去朝拜。但义渠王一到咸阳,就被早已盘算好的宣太后久留于秦,并长期与其淫乱。到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灭了义渠,在该旧地置北地、陇西、上郡。北地郡治义渠县。

义渠人刚强勇猛,全民皆兵,遇战则青壮男子都上战场,“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就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魏抗衡,并曾参与中原纵横争夺之战,成为当时雄据一方的少数民族强国。

义渠是我国最早推行火葬的部落,《墨子•节葬》得知,其记载:“秦之西有义渠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谓登遐”。“登遐”就是登上遥远天边,灵魂升天之意。这是我国最早关于火葬的记载,也是义渠的习俗之一。

在政局动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义渠先后同秦经历了400余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义渠国王是谁,史料无从考证。义渠骇名字的由来,《大秦帝国之纵横》的编剧李梦认为在不违背大历史格局的情况下,加入一些虚拟成分,使这段历史丰润起来。义渠是马的意思,

‘骇’意在狂野,义渠骇由此得来。

“这个名字就是说他是一个狂野得像风一样的男子,因为人物本身是一个不羁放浪的蛮族王子,名字定下来我自己觉得很是喜欢,觉得那个人物在那里了。”李梦说。

《纵横》中义渠骇前半生放荡不羁,奔放风流,为芈八子甚至愿意不要国;后半生继承大统,致力伐秦。与芈八子多年的情感纠葛,最终也死于这个女人之手。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

义渠被秦彻底灭亡后,融入秦人,是最早融入秦人的部族,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昊坦言,对义渠骇的初识来自定妆时与丁黑导演的闲谈,丁黑说:“你就是一个情种,为求美人,连自己的国都可以不要。”

在与角色日渐熟悉的过程中,陈昊觉得义渠骇这一角色强烈地吸引了自己。“他是一个蛮夷之地的王,这种形象在以往的历史正剧中从未出现过,而且这个人物这么痛,这么血淋淋,这么有情有爱。”

开机前剧组组织学习,他在课上不断向史学专家提问关于义渠骇的问题。慢慢对角色有了自己的认识:作为强秦的敌人,义渠骇必定也非弱者,虽然是落败的一生,但这个义渠骇的主色必定还是天生的骄傲、热血的洒脱。

芈琰,《纵横》中义渠小王子,芈八子与义渠骇的儿子。这个背上有着火凤凰形状胎记的小王子,一生经历了很多磨难,他的诞生就注定了悲剧。

“芈琰”是陈晓当年初出茅庐时的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陈晓将芈琰如朔风劲草般不羁的生与如崩山裂玉般决绝的死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在气场还是台词上都让人震撼,让人惊艳。

标签: 义渠战国

更多文章

  • 想要同时玩弄吴魏两个大国的公孙渊,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公孙渊,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公孙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后,汉家终于走到了尽头,天下被魏蜀吴瓜分。不过,在魏国的东面还有一块地盘,虽然表面上为魏国臣属,但却是自成体系,内部事务并不受他人左右,俨然也是一个小朝廷。不过,这个辽东小国却并没有安分守己,曾经一度跨海联络孙

  •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是什么战术?存在什么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东吴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斩首。二弟死得如此惨烈,刘备决定复仇,结果御驾亲征发动夷陵之战。大家都知道,夷陵之战中陆逊用火攻的办法,将刘备打的大败。至于刘备的败因,魏文帝曹丕是这样认为的,“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 比皇帝还有权势的陶馆公主为何会悲惨去世?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陶馆公主,汉朝

    还不知道比皇帝还有权势的陶馆公主为何会悲惨去世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嫖有许多头衔儿,汉文帝刘恒的长公主,汉景帝刘启的大姐大,窦漪房老太后的贴心小棉袄,汉武帝刘彻的丈母娘,文武大臣眼中的窦太主,当然还有一个害壮小伙不想奋斗的头衔,至于叫什么,大家可以脑补一

  • 诸葛亮当初独揽蜀汉朝中大权 诸葛亮最后为什么还能千古流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三国

    对诸葛亮名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但凡当丞相大权独揽者,做的风生水起的,其结局不外乎两个:一种是被皇帝清算,不管是在世时还是在死后;第二种是呢就是撂倒皇帝自己或者家族上位。但诸葛丞相却是另外一种结局:君臣和睦、互不猜疑。齐相管仲也与齐桓公君臣和睦,但管仲

  • 诸葛亮一生最毒的一计,瞒过蜀汉所有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乱世出英雄 ,三国时代不管对于英雄还是谋士都是最好的年代,而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作为谋臣,他一生辅佐了两任帝王,帮助刘备夺得荆、益二州,建立蜀汉政权,帮助刘禅内治国政,外拓疆土,鞠躬尽瘁死

  • 成吉思汗死后,他后宫那些妃子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生戎马,占据着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后来还统一了整个大草原。此外成吉思汗还制定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法典,这部法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典。成吉思汗总共活了六十五岁,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寿命了。成吉思汗死后被忽必烈称为元太祖。那么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妻子又是怎么安排的呢?首先我

  • 范雎对秦国的贡献有多大 范雎最后为何会被秦王所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王,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王和范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战国时期,范雎是一位非常强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魏国和秦国工作,最终赢得了秦国丞相的职位,成为秦国的著名人物。范雎最出名的是他聪明的头脑和精明的策略,他为秦昭王做的最令人满意的事情之一是解除了秦国贵族的权力,并将王

  • 梁山八骠骑分别都有谁?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穆弘,宋朝

    每当一提起梁山八骠骑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梁山马军八骠骑,由八位武艺高强的好汉组成。在梁山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八人都做出过重大贡献。不过,他们在《荡寇志》中的命运却十分悲惨。在与官军的较量中八人屡遭重创,无一人得以善终。其中四人战死,三人被擒,一人与对手同归于

  • 明知夏侯渊勇而无谋的曹操,为何还要派他镇守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汉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夏侯渊的故事。夏侯渊是曹魏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不过他性格刚烈,不善谋略,被军中将士称为“白地将军”。由此可见,夏侯渊是一个善于进攻的猛将,但是不适合领兵镇守一方。而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

  • 历史上的汉景帝是真的昏庸还是别有心计?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景帝,汉朝

    历史上的汉景帝是真的昏庸还是别有心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起兵反叛大汉王朝,战乱席卷了整个汉朝的东部地区,史称“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起兵广陵,号 称二十万之众,大军渡淮水西进,与此同时胶西王响应吴王,起兵攻齐,进逼临淄。赵王刘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