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晋诗文赏析之吴孙皓初童谣,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

魏晋诗文赏析之吴孙皓初童谣,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37 更新时间:2024/1/19 7:08:03

孙皓初童谣,魏晋佚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三国时期,地处东南的吴国是立国时间最长的国家。但在孙权病亡前后,统治集团内部在继承权问题上就乱开了。朝官分成拥嫡、拥庶两派,为废、立太子斗争非常尖锐。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内部矛盾很快表面化,宗室和大臣间彼此屠戮,长期进行争权夺势的斗争。孙权之后,由孙亮孙休先后称帝,为时不长。公元264年,由孙皓执政。这个吴国的末代皇帝凶顽残暴,穷奢极侈。他用剥面皮、凿眼睛、灭三族等酷刑杀人。后宫已有数以千计的宫女,还在民间掠夺少女。甚至明令年年上报“将吏家女”的名册,女孩子一到十五、六岁就要“简阅”一番,供其挑选。暴虐的政治,苛酷的剥削,激起人民不断起义,终于将吴国推进覆灭的深渊。

在吴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事件。公元211年,孙权从吴迁都秣陵,并改名建业(即今南京),后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孙权迁都鄂,改名武昌。229年,又还都建业。很有进取精神的孙权,十分重视这两个军事重镇,通过建都,使两地经济日臻繁荣;尤其是建业,成了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到孙皓时代,公元265年,他在西陵督阐的建议下,也来了一次迁都。什么原因呢?据说“荆州有王气”。而建业宫殿已破旧。这个贪欲无度的暴君但求享尽人间欢乐,于是吹吹打打地从建业搬到武昌,并下令扬州地区的人民远道从长江送去供享乐的一切耗资。沿江人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政事多谬”,加上“公私穷匮”,虽然孙皓还在醉生梦生之中,可国政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左丞相陆凯是孙权留下的旧臣,对孙权的治国之道有切身感受,对孙皓的腐配专横有冷静观察,算得是个统治集团中的清醒者。凭借旧臣身份,还敢于直言疏。《吴孙皓初童谣》就是陆凯在武昌劝孙皓时引用的一首童谣。陆凯在这个奏疏中,痛陈国衰民弱之现状,力劝孙皓“省息百役,罢去苛扰,科出宫女,清选百官。”孙皓当然十分不悦,只是慑于陆凯的“宿望”,才没有加害于他。

《吴孙皓初童谣》仅短短四句,却从中透露出了人民的苦难、怨恨和不平。尽管武昌有美鱼可烹食,有房屋可停居,但百姓宁愿到建业去,即使在那里只能饮水充饥,以至如履死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为什么呢?就因为武昌为孙皓所居,人民苦于暴政久矣,已不能共存于一处。当然,这里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建业曾是孙权的古都,人民向往建业,实是怀念创业皇帝孙权。当时为了备战,孙权虽然也曾强赋厚税,然而他个人尚能自持节俭。在倡导发展农业生产时,他不但赞同陆凯开垦农田的命令,而且主动提出他和儿子们亲自受田耕种,“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公元247年,建业宫年久失修,武昌宫已用了二十八年,这些材料不能再用,建议采伐新材以筑新宫。孙权不许。认为正是战争期间,百姓负担已重,如若再有通伐,就会妨损农桑。坚决让臣下搬来武昌宫材瓦改作太初宫。对比孙皓的暴虐贪残,人们能不痛恨万分吗?童谣正是通过向往建业、远避武昌这种直率的语言责孙皓。以宁死而不愿留居武昌的激愤之声,揭露了当时“苛政猛虎”的血淋淋社会现实,控诉了孙皓集团的滔天罪恶,抗议了他们的胡作非为。

当时永安山区的农民忍无可忍,在施但领导下发动了一场起义。初则数千人,发展到万余人,直杀至建业城里,给孙皓政权以极大威胁,就在这种怨人怒的境况下,孙皓不得已于266年冬天灰溜溜地还都建业,一方面血腥镇压施但义军,一方面以此平息朝野反抗。但是,他的骄奢淫欲并就此收敛。一到建业又耗费数以亿计的资财筑起了一座显明宫,“大开园囿,土山楼观,穷极伎巧。”陆凯也曾强劝,而孙皓至死不悟,终于弄到财竭国亡的地步。

这首歌谣为陆凯作为例证引用于奏疏中,但保留着民谣朴实生动的面貌。它用强烈对比的手法,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反封建暴政的主题思想。相近的句式,相近的韵脚,成为在民间口相传、不胫而走的有利条件。

标签: 魏晋吴孙皓初童谣

更多文章

  • 孙亮:刚满100天就登帝位,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亮,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孙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皇帝的宝座不仅仅坐着舒服,而且一旦登上皇位,就会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利,到那时全天下就是皇帝的,试问一下,面对这样的诱惑,谁不想试一下呢?想当年,一代枭雄曹操还没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就开始修筑铜雀台,就此来锁尽天下美女子,来让自己享乐。尽

  • 周瑜为何屡次为难诸葛亮,孙刘联盟破裂岂不是都会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以至于成为了典故,草船借箭应该算是其中一个了。话说这赤壁大战前夕,蜀吴联盟将在水上迎战曹军,因此,弓箭成了必要,而这周瑜,早早就视诸葛亮为隐患,于是乎,便假借鲁肃之口,要诸葛亮三天造出十万支箭来并立下军令状,实则是要刁难诸葛亮,要他的脑袋。不曾想,诸葛亮

  • 孙权光儿子就有7个 孙权最后为何传位给10岁的孙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孙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传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年幼的皇帝即位,往往容易导致大权旁落的情况出现。比如汉少帝、汉献帝这两位皇帝,即位之初都比较年幼。对于这两位皇帝来说,至始自终都没有掌握什么实权。而这,无疑成为东汉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在东汉灭亡

  • 孙亮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后来又为何会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吴,孙亮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亮。三国时期的东吴,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蜀国被名义上的魏国所灭,实际控制着是司马家族,而吴国则是直接被篡位后的晋所灭,虽然说实力上一直是北方的曹魏实力最强,但占据东南富庶之地的吴国也不是没有机会,只不过孙权是一个守成的君主,而在最后选择太子的时候的失误,

  • 孙权一共有七子,他为什么一定要传位给只有十岁的孙亮?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孙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确立皇位继承人,又被称为“定国本”,为了确保统治稳定,一般皇帝很早就确立并培养储君,以防皇帝本人不测之后权力交接平稳。太平时期,皇位或可传承于幼儿,但群狼环伺之际,皇位一般都是传承于有能力的成年人,比如司马氏政变之后,掌权者司马

  • 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他们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懿,三国

    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他们是什么关系?没有。准确的说,是有的,同姓的都有亲缘,只是微一点……司马姓是中国的一个上古至中古时期的大姓。司马姓氏溯源。“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商朝、周朝均设有司马这一武官

  • 水镜先生对蜀汉的影响:诸弟子都历任要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庞统,

    司马徽在蜀汉影响:司马徽为刘备举荐伏龙、凤雏是刘备成就基业的基础,诸葛亮和庞统为刘备建国都有重要贡献。司马徽在蜀汉的弟子还有向朗、李仁、尹默等,向朗没有伏龙凤雏有名气,但是他从小师从在司马徽求学,与徐庶、韩嵩、庞统都关系密切,尤其是和马良、马谡兄弟友好,他称赞马良是圣人,在蜀汉担任重要职务。诸葛亮南

  • 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和司马懿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司马懿

    水镜先生和司马懿关系性格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说的就是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是别人对他的尊称,他本名司马徽。那么水镜先生与司马懿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水镜先生和司马懿。图为司马懿的画像他们二人同姓司马,论资排辈的话在八代之内。水镜先生推荐了好多人才给当时的刘备,但是自己却拒绝了刘备的邀请,

  • 揭秘三国时期的神秘高人水镜先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不知描绘了多少的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全书着墨也很少,这位人物就是三国时期的神秘大隐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全书一百二十个章回中

  • 解读水镜先生:三国时期的神秘高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不知描绘了多少的人物,其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全书着墨也很少,这位人物就是三国时期的神秘大隐水镜先生司马徽。网络配图在全书一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