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有智慧的三国名将徐晃:首提挟天子以令诸侯?

最有智慧的三国名将徐晃:首提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644 更新时间:2023/12/23 7:46:15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在故事情节上是三分写实七分虚构,但就徐晃这个人物形象而言,百分之九十是真实历史的再现。徐晃家在山西南部的洪洞县,年轻时投奔到车骑将军杨奉手下为国效力,努力打拼,很快成长为一员得力干将,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杀敌建功。徐晃不仅是一名勇将,而且颇有谋略,他为杨奉提供的重要建议足以证明他的远见卓识。

公元195年,汉献帝君臣从西凉军阀李傕郭汜(原先是老贼董卓的部将)控制下侥幸脱身,东返洛阳,当他们到达华阴县时,陷入了前有黄河挡路,后有贼兵追赶的绝境。消息传到杨奉军中后,徐晃力劝杨奉带兵前去为皇帝保驾护航,一来尽臣子忠君本分,二来为日后功业奠基。各位是不是觉得徐晃的这个方略似曾相识呀,是不是让您想起了曹操日后奉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呀,所以,如果我们说徐晃是第一个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三国人士,应该不无道理。

杨奉采纳了徐晃的建议,击退李傕郭汜的追兵,成了汉献帝东归时的一号救驾功臣。按照徐晃的谋划,杨奉原本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幸被兵多将广的曹操抢了风头,而且还失去了徐晃这个顶梁柱。在弃杨投曹这个事上,徐晃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忠义。

徐晃早就感觉杨奉并非能成大事之人,但他并没有弃之而去,因为”从之久矣,不忍相舍“,此其忠也;当他遇到明主曹操的青睐相邀时,他没有像陈宫那样明知所保之主已经无望却依旧执拗相从,而是当机立断,连夜来投,此其智也;他的引荐人满宠劝他杀死杨奉作为进见之礼,他回答说:”以臣弑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此其义也。

来到曹操身边之后,徐晃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在官渡之战,平定河北,北征乌桓,讨伐西凉,汉中征伐,荆州之战等大型军事行动中屡立战功,名声大震,而且他非常善于治军,令行禁止,军容整齐,被曹操赞誉为”有周亚夫之风“。在平定河北袁绍势力的战役中,徐晃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

占领冀州重镇邯郸后,曹操兵临易阳城下,即将发起进攻,这时,徐晃请求曹操以招安政策代替武力进攻,这样没有攻下的城池就会望风而降。曹操接受了徐晃的建议,并且让他负责实施。徐晃给易阳守将写了封信,陈明利害,劝其归顺,然后用箭射入城中,最终,徐晃不费一兵一将就拿下了易阳城,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顺便说一下,脍炙人口的“延津口诛文丑”其实是徐晃的光辉战绩,没关羽关二爷什么事儿。徐晃在作战时不仅看得远而且看得细,夜渡蒲坂津即是一例。

公元211年,徐晃跟随曹操征讨西凉马超,当他们在潼关被敌军所阻不能前进时,眼明心细的徐晃注意到黄河对岸的蒲坂津没有敌兵驻守,就要求带一支精兵夜间渡河到敌军那边创建立脚点,一来可以接应曹军,二来可以截击西凉军,曹操非常赞成,按计行事,徐晃成功渡河,开辟了一块至关重要的新阵地,曹操能够进入关中地区并且大破西凉军凭借的就是这条水上通道。

最能体现徐晃军事谋略的是魏蜀吴三方都参与其中的荆州之战。公元219年八月,关羽水淹七军,俘虏于禁,擒杀庞德,一时之间整个华夏为之震动。为解襄阳樊城之围,徐晃受命率领一支新招募的军队从南阳奔赴荆州战场,和老相识关羽展开了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交锋。徐晃深知自己的新兵不是关羽军队的对手,就采取了深沟高垒,闭门不战的策略,这一下倒把关羽搞懵了,一来担心自己的退路被切断,二来不知道徐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久,曹操派来了大批援军,都归徐晃指挥,于是,徐晃适时转变了策略。当时,关羽的军队分别驻扎在围头和四冢两地,徐晃对外宣称要攻取敌军主力所在的围头,暗中却率兵向四冢发起了进攻,关羽闻报急忙领兵来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战场上面对面了。这时,两位英雄之间发生了传奇而戏剧性的一幕。徐晃和关羽隔着很远的距离对话,但语平生,不及军事,然后,徐晃宣军令曰:“得关云长首级者,赏金千斤。”义气为重的关羽闻言大惊,说:“大哥,你这是什么话?”公私分明的徐晃回答:“此乃国家之事。”

最后,徐晃的军队大败关羽军,成功解除了襄阳和樊城的围城危机,遏制了刘备一方北进中原的猛烈势头,改变了赤壁之战后不利于曹操一方的战略格局。。徐晃凯旋而归时,曹操出营七里迎接,随后设宴庆贺,并且特意颁布一道命令赞扬徐晃的赫赫战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下面这段评价——樊(城)、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以将军之功,胜过孙武、穰苴。

最后要说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徐晃在讨伐孟达时不幸中箭身亡,但这绝对属于艺术虚构,历史上的徐晃是在公元227年因病辞世的,像马援一样身死沙场,马革裹尸固然悲壮,像徐晃一样戎马一生而得以善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标签: 三国名将徐晃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徐晃和颜良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徐晃

    徐晃 颜良《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一部乱世英豪的古典文学作品,作品中文臣武将如恒河沙数。徐晃与颜良,分别是曹操与袁绍阵营的两员猛将,那么论武力值,这二人孰高孰低呢?熟读三国的朋友一定会回答,毫无疑问是颜良,就凭白马之战,颜良二十回合将徐晃打落马下,便不难得出结论。然而事实果然是如此吗?徐晃剧照白马之战初

  • 揭秘关羽和徐晃的两次交战是什么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

    关羽和徐晃比哪个更厉害:可能是关羽更厉害,旁人看不出来,两位当事人心里是有数的,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中了毒箭,经过华佗大夫精心治疗算是保住了一条胳膊,箭伤还没有完全好的时候,曹操的援军到了,关羽听说率兵的是徐晃时,不禁哈哈大笑,对众将说道:“我素知此人的本领,待我出营去斩了他,”而徐晃之所以敢跟关羽对

  • 曹操为何要收降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晃

    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他第一次出场就让曹操赞不绝口:行不到数程,前至一高陵。忽然喊声大举,杨奉、韩暹领兵拦路。徐晃当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往!”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曹操是个爱才的人,立刻动了收降徐晃的心思。网络配图说到做到,

  • 关羽一刀劈死颜良 为什么打徐晃却那么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书二十五回从片段

  • 揭秘乱世英雄徐晃和许褚俩人谁比较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晃

    自古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上就数三国猛将最多,蜀有张关赵,孙权有太史慈,黄盖等多人,北魏的曹操帐下自然也不少,其中就有徐晃和许褚。徐晃,大名又叫公明,出生在今天的山西省,三国武将,曹操帐下领军先锋。许褚,大名仲康,出生地在现在的安徽省,也是三国名将,同是曹操帐下先锋。同是先锋,都是武将,虽是在同一个主

  • 樊城之战中名将徐晃赢关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晃赢关羽的原因

    樊城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国刘备手下关羽率兵围攻荆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阳(今湖北襄樊),史称樊城之战。那么,樊城之战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最后孙权倒戈曹操一起对付关羽有了这樊城之战的呢?话说樊城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治背景是,东汉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衰弱,社会危机日

  • 曹操为何要收降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徐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他第一次出场就让曹操赞不绝口:行不到数程,前至一高陵。忽然喊声大举,杨奉、韩暹领兵拦路。徐晃当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往!”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曹操是个爱才的人,立刻动了收降徐晃的心思。网络配图说到做到,

  • 徐晃连杀曹操两员大将 却被关羽轻松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晃,关羽

    当年看《三国演义》时,对关羽斩颜良这一段描述实是记忆犹新:“只见关羽倒提青龙偃月刀冲下山来,河北军如波辟浪开,颜良措手不及,被一刀斩下马,关羽飞身下马,取了首级,出阵而去。”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何其难也,关云长硬是做到了!难道真是关羽武功高强,神勇无比,颜良遇上了只有死路一条?其实不然!致颜良于死地的

  • 樊城之战徐晃是用了什么方法打赢关羽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樊城之战徐晃

    建安二十四年时,关羽围攻樊城,借着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让曹魏的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关羽围困樊城,曹仁岌岌可危之际,曹操派了徐晃前去协助曹仁对抗关羽。这一战徐晃在对上关羽时打赢了,那么徐晃是怎么赢了关羽的呢?樊城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一旦樊城失守,那么由此以北的广袤平原无险可守,曹魏只得退回宛城一

  • 大将徐晃武艺不如关羽 最终靠什么打败了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晃

    关羽击败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督七军救援樊城,结果,遇到秋雨,于禁七军皆没,庞德被关羽所杀,关羽威震华夏,兵锋正盛,曹操吓得要迁都。最后派大将徐晃率军救援樊城,徐晃武艺不如关羽,但是,靠什么打败了关羽呢?网络配图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徐晃原来是杨奉部将,杨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