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鲁肃死后孙权为什么选严畯接班?又为什么换成吕蒙?

鲁肃死后孙权为什么选严畯接班?又为什么换成吕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82 更新时间:2023/12/29 3:58:16

孙吴名将辈出,不仅有大批将才更出帅才,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一代接一代。

而且代代都有美谈, 一般都认为周瑜推荐了鲁肃,鲁肃发现了吕蒙,吕蒙又发现了陆逊,代代有传承。

孙权称帝前军事上先以周瑜为主要助手,周瑜指挥了赤壁之战和之后的荆州争夺战,为孙吴鼎立于三国立下不朽功勋。周瑜去世后鲁肃扮演了他的角色,成为孙权在军事上的主要助手。

为什么说“助手”而不说“副统帅”呢? 因为孙吴的军职体系有些怪,经常搞“以下统上”。

比如赤壁之战后周瑜才升为偏将,相当于副军长,说明战前他至多是个相当于大校师长的中郎将,而他指挥的将领里副将甚至将军都有,至于孙权临时任命他的左都督一职,可以理解为“前敌副总指挥”,不在正式军衔序列。

周瑜死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时年36岁, 军职仍是偏将,但他替孙权镇守荆州,实际地位相当于吴军中的“二把手”。

据《江表传》等书记载,周瑜临终前给孙权写信,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孙权于是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兼汉昌郡太守,让他负责荆州事务。

奋武校尉连中郎将还不如,只相当于旅长,比这个职务高的吴军将领当时已有一大把,但鲁肃的实际地位远不止此,他也相当于吴军中的“二把手”。

鲁肃为人方正,内外节俭,治军整顿禁令必行,尤其善于处理与刘备方面的关系,江东人士一致认为“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他主持荆州事务后竭力维持与刘备的同盟关系,基本保证了江东的西边相安无事。

鲁肃也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了,时年46岁,当时他的军职是横江将军,相当于军长,比周瑜临终前的军职高,不是他比周瑜更得孙权感的信任,而是因为他主持荆州事务的时间长,周瑜主持了2年,他主持了7年。

鲁肃死后孙权很悲痛,亲临鲁肃的葬礼,远在成都的诸葛亮也派人前来吊唁, 有人认为鲁肃死后吕蒙“代其为将”,而吕蒙是鲁肃推荐给孙权的,

理由是他们二人关系非常好,鲁肃特别欣赏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出自他们二人的对话。

但这与史实不符,鲁肃临终前没有向孙权推荐继任者,虽然时任虎威将军的吕蒙呼声最高, 但孙权起初确定接替鲁肃的人却不是他,而是一个叫严畯的人,

史书称“及横江将军鲁肃卒,权以畯代肃,督兵万人,镇据陆口”。

严畯字曼才,徐州刺史部彭城人,喜欢学习,精于诗、书、礼,文章写得好,是个文人,他曾撰写了一篇《潮水论》,据说是中国最早关于潮汐学的专篇,可惜早已失传,具体内容无从考知。

严畯性格质直纯厚,是个老实人,

他从北方来到江东避乱,和张昭、诸葛瑾步骘这些一块来江东避难的北方人士关系很好,他最早被张昭推荐给孙权,先后在孙权手下担任骑都尉、从事中郎。骑都尉相当于骑兵旅旅长,从事中郎的品秩只有六百石左右,比县令高些,远不如郡太守。

严畯只会死读书,有一次孙权让他读一段之前学过的文章给自己听,严畯读了一篇“仲尼居”, 张昭在旁边一听就急了,说严畯是个“鄙生”,也就是书呆子,

张昭重新读了一篇“君子之事上”给孙权。

“仲尼居”出于《孝经》,说的是孔子曾子的一段对话,其中有一句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把“事君”只作为中间的选择,所以张昭急了,改读“君子之事上”。

不过,孙权对严畯的这股“傻劲”看来挺喜欢, 只是严畯听说孙权突然交给自己这么大一付担子,立即傻眼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他根本带不了兵。

众人向严畯道喜,严畯急忙说:“非才而据,咎悔必至。”严畯说得很真诚,甚至“发言慷慨,至于流涕”。

但是孙权的意志也很坚决,非选严畯不可,看到严畯竭力推辞,孙权想试试他,就让他骑马,也不知道严畯假装的还是真不会骑,一上马就掉了下来,孙权这才收回成命。

严畯后来一直在孙权身边担任文职, 孙权称帝后当过孙吴朝廷的尚书令,相当于秘书长,倒是发挥了他的专长。

在此之后孙权才下令由吕蒙接任鲁肃的汉昌郡太守一职,屯驻于陆口,成为鲁肃的继任者。

这件事很微妙,都说孙权一向最善识人,在用人上更以精准著称, 为何偏偏要用个又傻又呆的文人主持荆州大局呢?

“傻”和“呆”在别人眼里是缺点,但在孙权眼里大概就是优点,这样的人没心眼,让人真的放心。同时,孙权是个凡事都喜欢“亲自上手”的领导,

下面的人只要听话、认真执行命令就行,是不是聪明倒在其次。

这件事可以看作孙权用人思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就像他后来用吕壹、暨艳一样,虽然出人意料,但也有迹可寻。只是这一次孙权大约也觉得有些过于轻率了,所以才收回成命,重新任命了吕蒙。

标签: 严畯,孙权

更多文章

  • 关羽被杀后不久,为什么吕蒙和曹操都离奇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羽,曹操,吕蒙

    并不离奇。基本可以确定,吕蒙之死和曹操之死,和关羽毫无关系。孙、曹联盟打荆州,各有算盘;曹操想夺回南郡,孙权想夺回江夏、襄阳,最后上演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好戏。试问,关羽“大意”了吗?其实并没有。刘备拿下汉中后,坐拥益州、荆州这两个地盘最大的州,进可攻退可守,局势早已经超过汉高祖刘邦“汉中王”时期

  • 吕蒙为什么会在庆功宴上当场去世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关羽

    关羽,三国时期的大将,他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为兄弟,三人感情深厚,时常三人同床而睡。之后与刘备组织一支义勇军镇压黄巾军。后进军襄阳,打了震惊华夏的水淹七军之战,真是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吕蒙东汉末年名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的成语,说的就是吕蒙,吕蒙勤奋学习的事迹,成为古代

  • 吕蒙死时年仅42岁,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吕蒙,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吕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历史上,对关羽之死,《三国志》是这样记载:关羽攻打樊城之际,吕蒙化妆成商人,白衣渡江,成功偷袭了荆州,并且在麦城活捉了关羽,随后孙权将他杀害。而巧合的是,就在关羽去世的同年,吕蒙也死了。《三国志》中记载,吕蒙是病死的,时年42岁。在小

  • 赫赫有名的东吴大将吕蒙怎么死的?他死后孙权背负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吕蒙,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吕蒙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东吴大将吕蒙是如何死的?在《三国演义》中,吕蒙斩杀关羽夺取荆州后,立了大功,孙权亲自给吕蒙倒酒,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

  • 吕蒙刚刚杀完关羽没有多长时间 为什么突然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吕蒙,关羽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蒙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大将。在《三国志》中的记载不过八百字,评价也不是很高,可他在死后却凭借忠义和武功力压群雄,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武圣”。公元220年,在这一年相继有三位重要人物去世,他们分别是关羽、曹操和吕蒙。曹操不难理解,毕

  • 吕蒙执意要杀关羽?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蒙,三国

    说到吕蒙,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去形容三国的几方势力,真的是恰到好处。孙刘联盟一致抵抗来势汹汹的曹军,才获得了赤壁大捷,当关羽所率领的荆州军围困樊襄,还大破救兵,水淹七军,斩杀庞德,生擒于禁之时,原本处于敌对双方的曹孙两家又化干戈为玉帛联手抗刘,这才有了关羽失荆

  • 关羽水淹七军传为美谈 吕蒙杀关羽为何会留下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蒙,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蒙和关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9年7月,蜀汉荆州方面军统帅关羽,让刘备的小舅子糜芳留守江陵,他自己带着大部分荆州军向襄阳、樊城方向进攻。襄阳和樊城,互为犄角,守将又是曹魏的征南将军曹仁这样的名将。当时,大概没有谁看好关羽的这次行动。关羽水淹七军名震

  • 被称为武圣的关羽为何会败走麦城 吕蒙为何敢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孙权,吕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关羽死亡原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关羽死亡的原因有着多种的说话,但是夜走麦城详细记述了这个故事。《三国演义》---之走麦城孙权接获曹操书信,欣然答应攻取荆州。便将取荆州的任务交给大将吕蒙。吕蒙到陆口,探子报告说沿江都有烽火台,荆州军马也有所防备。吕蒙闷闷不乐,

  • 三国猛将中吕蒙的实力如何?吕蒙有哪些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蒙,三国

    你真的了解三国猛将吕蒙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三国,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曹操的谋略,孔明的机智。东吴在三国之中可以说是最默默无闻的角色,但是他却是三者间存在时间最久的。究其缘由,首当其冲的就是东吴庞大的人才队伍。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吕蒙,就是这些佼佼者中闪亮的那一个。吕蒙的早

  • 曾三次为相,刚正不阿的吕蒙正都有哪些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吕蒙正

    吕蒙正是北宋名臣,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一样,曾经三次为相,为大宋社稷鞠躬尽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让人比较奇怪的是,吕蒙正虽是官宦子弟出身,但从小生活贫困,吃尽苦头,从政后还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了一篇《寒窑赋》,太子(后来的宋真宗)读过后,一改倨傲常态,变得虚心好学。北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