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七国之乱之首吴王刘濞谋反是被“逼上梁山”的?

七国之乱之首吴王刘濞谋反是被“逼上梁山”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67 更新时间:2023/12/13 1:51:07

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刘邦侄,封吴王。他在封国内扩张势力,后来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景帝前元三年刘濞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亲侄儿,剽悍勇猛,在平定汉初异性王谋反的作战中,屡立军功,受到高祖的赏识。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为吴王。当年的吴国,辖地辽阔,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都城设在广陵(今扬州)。吴王权倾东南,威势显赫,刘邦当然有点儿不放心,但年轻的刘濞信誓旦旦向叔父刘邦表忠心,说为了刘氏的一统天下,自己一定竭尽全力,请你老人家放心。文帝时期刘濞就与刘恒产生了隔阂,景帝时期便谋反了。

刘濞是“七国之乱”谋反的领头人了,为什么刘濞突然谋反呢?纵观历史典籍,不难发现,刘濞的造反一半是被逼出来的。刘濞的儿子被刘失手打死。景帝是太子的时候,吴王的儿子(吴国的太子)晋京,两人饮酒下棋,产生口角,未来的景帝杀死了吴国的太子。《史记·吴王濞列传》的说法是,吴国的太子脾气不好(“轻悍,又素骄”)。儿子的尸体被运回吴国,父亲吴王很生气,认为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又把尸体送回都城安葬。从此吴王称病,不再晋京上朝。当时的天子文帝,采取了和解的方式,赐予吴王坐几和手杖,允许他因为年老而免于上朝。

王子至高无罪被杀,朝廷应妥为善后,安抚人心。只是朝廷的举措仅仅是“遣其丧归葬”。刘濞的“愠”是自然的,只是他在行动方面有所克制,只是将遗体送回长安安葬,且长期称病不朝。“解铃还须系铃人”,矛盾源于朝廷,但朝廷系铃者始终未去解铃。刘濞与朝廷矛盾的激化在景帝时代,吴王谋反不光是因为他的儿子被景帝杀掉,还有其他的的因素。比如吴国铸钱、煮盐、招揽各地难民,有另立中央之嫌(“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

吴国政通人和藏富于民。《史记·吴王濞列传》对吴国描述: “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从这个描述来看,吴国是政通人和藏富于民的。刘濞在治吴国40余年,应当说,是日后长江三角洲走向繁荣的基础。吴国的疆域有“王三郡五十三城”,三郡,即指汉初的东阳郡、吴郡与鄣郡。《汉书·地理志》所列75郡无此三郡名称,出现会稽郡、豫章郡、丹阳郡,系因西汉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行政区域的缘故。西汉时代广陵城处于三郡中心地带,被定为吴国之都,王府所在。刘濞一方面是为朝廷守边,安定地方,另一方面则是发展经济。《前汉书·地理志》云:“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刘濞等人使当日地广人稀的长江三角洲逐渐人烟稠密;《史记》说当日的吴国“国用富饶”,即财源充沛;“能使其众”,即获得百姓爱戴。至于广陵,逐渐形成为繁荣富庶的大城,与江淮地带继续开凿运河,便利交通,吸引四方商贾云集有关,这些都说明刘濞是治理地方、改善民生之能手。

但是,在中央集权制下,如果封国政通人和,就会有“收买民心”之嫌,进而有“另立中央”之嫌,这几乎成了地方自治的原罪。如果民不聊生,涉嫌渎职;如果是民心所向,又涉嫌谋反,吴国没有逃脱这种两难境遇,不愿坐以待毙,最终被逼谋反。晁错《削藩策》刘濞被逼上了梁山。文帝的时候, 晁错屡次上书削蕃,但是文帝一直都没有行动。到了景帝的时候,晁错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晁错就又上书给景帝阐述他的削蕃的政策。景帝一听,这个主意好啊。地方诸候国的势力小了,中央就不用再天天担心这些诸候国反叛了。所以说,景帝就开始找一些理由开始削减诸候王国地封地。先是把楚国的东海郡给削了,然后又找借口把赵国的常山郡给划走了,而胶西王也被削减了六个县去。这种做法一时弄得各路诸候人心愰愰。当然,吴王刘濞更是担心自己的封地被中央夺走。本来刘濞就与中央有隔阂,发生削蕃这种情况,刘濞担心朝廷有朝一日会对自己下毒手。所以吴王刘濞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起兵反叛。

刘濞治理国家的方略确实有一套,可以说当时的吴国是国富民安。但是说到搞政治这一方面,未必就是他的强项。但是即使再弱智的人也不自己单干,所以刘濞定联合胶西王一起反叛。然后又找了其他的一些诸候国即楚、赵、胶东、菑川、济南五国联合起来进行反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了。只是,刘濞的运气实在太差, 汉景帝派条侯(封号)周亚夫为总指挥。刘濞遇到的对手是久经沙场、惯于征战的老将周亚夫。在强手面前,刘濞屡战屡败, 吴楚七国之乱从正月份开始打,到三月份就见输赢了。由于刘濞刚愎自用,战略上犯下冒进的错误,最后兵败如山倒,被杀身亡。

标签: 七国之乱汉朝刘濞

更多文章

  • 吴楚之乱解密:吴王刘濞犯了两个致命失误致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楚之乱,吴王刘濞,周亚夫,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国由于不满国家的削藩政策,举兵发动反叛,史称七国之乱。从历史的答案中我们知道最终七国之乱失败了,吴王刘濞被杀。在这里我们回过头来讨论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作乱有可能成功吗?答案是完全有可能的。史书上记载吴王刘濞这个人彪悍而果敢,和自己的农民父亲刘仲完全不

  • 汉吴王刘濞叛乱之谜:刘濞为何发动吴楚七国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谋反是因为汉景帝杀了他儿子?西汉初年,吴王刘濞领导的吴楚七国之乱,实质上是汉朝中央政权与地方诸侯政权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益尖锐的结果,但是引起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却是吴王刘濞的儿子与景帝少年时的一场游戏引起的,令人不可思议。汉景帝三年(前154),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

  • 作为一个凡人的刘伯钦 他是怎么杀死老虎精寅将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游记,唐僧

    我们知道,唐僧取经后,被寅将军抓住。第二天,唐僧被太白金星救了后继续西行,遇上了镇山太保刘伯钦。刘伯钦杀死了老虎精寅将军,还很热情的带唐僧回家吃饭。咦,刘伯钦不是个凡人吗?为啥能把老虎精给打死啊。咱们来看原著,从刘伯钦和寅将军打斗这段说起:“人虎相持,果是一场好斗。怒气纷纷,太保冲冠多膂力;狂风滚滚

  • 西游记中,刘伯钦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伯钦,明朝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捉之后,由于早就吃仙丹,成了金刚不坏之身,所以斧砍雷劈都伤他不得。后来被如来佛翻手之间,压在五指山,五六百年,动弹不得。在五指山“服刑”期间,没有一个老朋友来看他。后来观音菩萨去寻找取经人,路过五指山时,孙悟空还跟他诉苦“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尽管没有相知的去

  • 刘伯钦跟孙悟空是什么关系?他的父亲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钦,明朝

    原著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开头这样写道:“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道: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甚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

  • 刘伯钦为什么能杀掉那只老虎妖怪?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伯钦,明朝

    我们知道,唐僧开始取经还没出大唐就遇到了一群妖怪,寅将军和他手下的五六十号小妖。这一晚,唐僧的徒弟路人甲和路人乙被吃了。而且寅将军是真的想吃唐僧肉,情况万分危机!第二天太白金星来安慰唐僧,告诉他前方自有神徒助。那么寅将军和他的小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原著没说,但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首先这里是大唐境内

  • 刘伯钦的真实身份是什么?说出来你都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伯钦,明朝

    五行山镇山太保刘伯钦一直是诸多西学者探讨的话题。一个普通猎户,居然能在虎狼肆虐妖怪横行的五行山上呼风唤雨,蔑称山林之王老虎为山猫。只要他出现了,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端的牛逼。小编今天就八一八刘太保的真实身份。唐僧初见刘太保时,刘太保手执钢叉,腰悬弓箭,果然是一条好汉:头上戴一顶艾

  • 昌邑哀王刘髆为何没能子凭母贵受汉武帝喜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髆

    昌邑哀王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就是那位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李夫人。不过历史上对刘髆的记载少之又少,连他在哪年出生的都不得而知。但他有两个比较出名的舅舅,一个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个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昌邑王刘髆画像刘髆在天汉四年被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侯王生

  • 汉武帝为何不喜欢宠妃李夫人的儿子刘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宠妃李夫人

    昌邑哀王刘髆昌邑哀王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就是那位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李夫人。不过历史上对刘髆的记载少之又少,连他在哪年出生的都不得而知。但他有两个比较出名的舅舅,一个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个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刘髆在天汉四年被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侯王生涯

  • 昌邑哀王刘髆的母亲是谁?为何不受汉武帝喜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髆,汉武帝,李夫人

    昌邑哀王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就是那位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李夫人。不过历史上对刘髆的记载少之又少,连他在哪年出生的都不得而知。但他有两个比较出名的舅舅,一个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个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刘髆在天汉四年被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侯王生涯。后来,刘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