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项羽与虞姬的纠葛生死的隐藏的重大秘密!

解密:项羽与虞姬的纠葛生死的隐藏的重大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3/12/6 6:01:37

现今我们在回首英雄,相信很多人会说是项羽,今天我们就来说他。据说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项羽到底身死何处?为何“乌江自刎”流传千年?项羽在安徽还留下什么遗迹?关于项羽之死,唐宋时期分别有三位大诗人就此写过诗句: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悬疑之一 阴陵之战究竟怎样?

项羽和灌婴的阴陵之战,保留在了当地的县志和民间传说中。如今的古阴陵遗址(古城村)旁的阴陵山上,古战场的山石上还残留有刀枪的痕迹。民间流传,项羽被灌婴骑兵围困阴陵山,项羽人马为突围从山上几次冲锋,战争场面惨烈。《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山上曾有过霸王庙和姬祠、楚泉、汉泉,现残存遗址仍在。记者走访:阴陵遗址位于定远县城西北的靠山乡。《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这是司马迁对项羽从垓下败逃到东城路线的描述。时间上应该包括后半夜到次日,地理上涵盖着垓下到东城数百里路程。这期间的败逃、追击过程本应该十分惨烈,内容也应十分丰富,但司马迁的记录仅用了118字。

不过,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细节:阴陵之后,项羽随从由100多人骤减到28人。对此,《史记》上不见原因,成了疑团。计正山却告诉记者,他的研读结果是,项羽精兵的骤减,很可能是因保护虞姬而出现了重大损失,换句话说,虞姬很可能是到了阴陵才死去。项羽随从数量的变化耐人寻味:深夜逃脱垓下,项羽带着800多人,“直夜溃围南出”时,“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成功渡过淮河后,剩下了100多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虽然汉军次日“平明”才发现项羽逃脱,因项羽在阴陵迷路而耽误了时间,汉军终于追上项羽。之前双方并没有发生战斗,项羽一行应保持为100多人。

而阴陵之战后,项羽人马和灌婴的五千骑追兵只有两次遭遇战,损失不大。但跑到东城时,项羽仅剩28人。跟随项羽南逃的理应都是精壮人马,人数突然骤减,原因何在?据计正山分析,人数骤减,应该出现在司马迁没有详细记载的阴陵之战中。项羽平生很少打败仗,以少胜多的战例也发生了多起。从对照之后东城战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善于打仗、勇于突围的项羽在阴陵战斗中显然吃了大亏。很明显有事情拖住了他的后腿,这是什么事情?项羽爱妃——虞姬的保护就成了最大嫌疑。除了在史书字缝中读出疑惑,计正山还注意参照了当地传说和遗迹来加以论证。

悬疑之二 虞姬身首异处?

在阴陵到嗟虞墩的途中,有七座小土丘。民间传说,虞姬头颅的血一滴到地上,就化为一座小土丘。这七座小土丘,民间俗称七星照月。虞姬墓呈三棱样式,传说项羽和随从搬来三土块,匆匆掩盖上虞姬的头颅,后人按此样式堆砌成高大封土。当地百姓介绍,以前,嗟虞墩上长满虞美人草,一到春天,虞美人草在风中摇曳,婀娜多姿,十分好看。在定远县二龙回族自治乡的池河北岸,古东城遗址西侧数里之外,有一座高大的封土,当地人称为“嗟虞墩”,相传虞姬头埋葬于此。《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计正山介绍,他曾陪同省文化厅副厅长、历史学家李修松前往参观,李修松告诉他,这座高30米左右的古墓,从封土和形制来看,是典型的汉墓。如今安徽省内保留的虞姬墓就有两处,此处虞姬墓即为其一。计正山告诉记者,阴陵之战时,虞姬因战争激烈,难以逃脱,很可能死在那里。但项羽对虞姬感情很深,不忍心抛下虞姬的尸首,于是割下虞姬的头,拴在腰间继续突围。不过,项羽逃到东城后,三面环水,陷入了绝境。在项羽的南逃途中,几次遇水而无桥,增加了或大或小的危机。项羽渡河耽搁了南逃时间,一直没有摆脱汉兵追堵。在东城之地,池河由西向东北绕了个弯,致使东城三面环水。

据计正山推测,秦时的池河,水面最窄处也得有六七十米,这无疑成了项羽南渡障碍。灌婴的数千骑兵因此呼啸追上,项羽的28骑再次被重重包围。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已经都不属于项羽:经过半夜、白天的连续逃跑,项羽人马已经食尽力疲;加之人数骤减到28人,如何抵挡数千的追兵?池河河宽水深,危机中成功南渡又谈何容易?计正山分析说,司马迁写到这里,无限伤感地写下了“项王自度不得脱”的话语,接下来就描写了项羽以少战多的精彩场面。

这诚然突出了项羽不甘心失败,又不得不归咎于上天亡他的性情,但在决战之前,天下无敌的项羽流露出了柔情的一面。这时,他解下了挂在腰间的虞姬头,和随从草草加以掩埋,了却了最后一丝后顾之忧。计正山说,民间传说往往有一定的依据,可以让人联想。如果虞姬自刎在垓下,从垓下到阴陵数百里地,滴血早该凝固。既然虞姬鲜血滴到了东城附近,虞姬死在阴陵一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悬疑之三 项羽最终身死何处?

《定远县志》记载:“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计正山注意到,在司马迁的记载中,灌婴以五千骑紧紧追击项羽的路线,经过东城之战,紧张连续的战争场面就戛然而止。东城之后战事怎样呢?毕竟,东城到乌江还有三百里的路途,战争的场面和伤亡人数,应该再交代一番。8月18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发现,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流逝,虞姬墓东侧的东城已化成村庄和田地,农民在耕种之时,还可以挖出秦砖汉瓦,武器残件。计正山认为,战事戛然而止,说明项羽已战死东城。

项羽乌江自刎只是乌江岸边的一个传闻,司马迁之所以采用,是出于理解民众的愿望,同时也饱含了他的情感。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景仰。

标签: 项羽虞姬

更多文章

  • 揭秘:楚霸王项羽成不了皇帝与美女虞姬有多大干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汉之争,项羽,虞姬

    项羽的妻子是谁,史无明载。《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曾对刘邦解释自己为什么弃项羽而归刘邦时说:“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据“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项羽肯定有妻子。因此,虞姬只能是项羽的妾。但经常伴随在项羽身边的女人只有这位虞姬,史称虞美人。项羽垓下被围时,虞姬还

  • 解密:美女虞姬是西楚霸王项羽身边的超级卧底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虞姬,项羽,间谍,

    《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霸王别姬”故事仅有寥寥数笔: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

  • 秦时明月剧情介绍第57集 项羽失策虞姬香消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时明月,历史剧

    刘邦解释说曹无伤因私吞财务受罚怀恨在心,所以跑到项羽营中进献的谗言,自己从无入关称王之意。范增讽刺刘邦将责任推给下属,刘邦单膝跪地对项羽称臣,愿唯其马首是瞻,项羽让刘邦入座用餐。席间,范增见项羽迟迟不肯摔杯下令,拿出随身玉玦,暗示项羽早下决心。见少羽一直饮酒不发一言,刘邦等人感到不安。盖聂与樊哙在营

  • 唱响旷古绝今“楚霸王”项羽:虞姬为其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楚霸王,项羽,虞姬

    史学家司马迁把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的传记列入“本纪”,就足见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把他看得如同帝王一样。他赞扬项羽,但并不隐瞒其缺点;他批评项羽的缺点,但并不妨碍对项羽的敬仰。项羽是个悲剧人物,但因为武勇有力,千古无二,被视为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后人赞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位中国军

  • 揭秘:楚霸王项羽一生最爱虞姬根本不是其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虞姬

    热播的古装大剧《王的女人》毁誉参半,成为近期观众和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将项羽、刘邦、虞姬、吕雉4人的故事进行重新编写。对于观众的质疑,编剧于正颇为不满,称虞姬这个人物《汉书》里面根本就没有,是京剧里虚构出来的,既然是虚构的,为什么不可以改编,为什么她就一定要和楚霸王在一起?难道史书里

  • 楚汉传奇第78集剧情 虞姬追赶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汉传奇,楚汉传奇第78集剧情

    楚汉传奇第78集剧情由于粮食的确不足,外围的楚军逐渐溃败,有的甚至难忍饥饿地向汉军投降。 汉军主力和各诸侯部队全部到达垓下。韩信亲率齐军三十万为先头部队,刘邦也率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周勃和柴将军则追随在刘邦之后。一行浩浩荡荡地直奔垓下。项羽亲率主力部队十万兵马,出城准备给汉军迎头痛击。这场会战,汉军阵

  • 楚汉传奇虞姬简介 项羽和虞姬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虞姬,楚汉传奇,项羽

    导读:楚汉传奇李依晓饰演虞姬——常随项羽四处征战,是项羽的红颜知己,后项羽在垓下被围,虞姬跳舞,项羽吟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随后,虞姬自杀。史书中对虞姬的介绍较少,甚至没有介绍她的姓名。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两种说

  • 揭秘秦二世胡亥:首位以百姓礼节下葬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二世,胡亥,皇帝,秦朝

    坐上龙椅,那真是唯我独尊的感觉,天下万物要啥有啥,没有得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光八面。当然,等皇帝驾崩,离开龙椅的那一天时,同样也是风光无限,一来大办丧礼,二来以帝王之礼节厚葬,这也是封建皇帝享有的特权,无可厚非。然而,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史中,也有不少皇帝驾崩后

  • 秦二世胡亥本是淳朴少年 却被诱惑至万劫不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胡亥

    说起秦二世胡亥,大多数人想到的一个词就是,昏君。可大家也许不知道,在他登基之前,还只是一个淳朴的少年。那一年秦始皇巡游天下,随行的有李斯、赵高还有他最喜爱的小儿子胡亥,因为一路舟车劳顿,再加上年纪也大了,秦始皇就病倒了。他隐约的感觉到,自己可能要挺不过去了,就让赵高给远在北方戍边的公子扶苏写了封信,

  • 秦二世胡亥简介:历史上第一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胡亥,秦二世

    二世胡亥:指鹿为马胡亥小档案父亲秦始皇母亲不详兄弟排位第18子任数第2任生存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07年8月24岁在位时间公元前210年7月—前207年8月3年后一任秦王子婴(去帝号)在位46天秦朝国祚15年影响力:★★★★★历史标签:历史第一败家子、指鹿为马公元前207年8月乙亥日,咸阳。好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