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的中行说为何要帮助匈奴对付汉朝呢?

汉朝的中行说为何要帮助匈奴对付汉朝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4/1/22 19:38:46

说起汉奸,那可是人人得而诛之,在抗日战争时期,汉奸这种行为对祖国造成了非大的伤害。早在汉代,在与边疆匈奴的摩擦中,就有汉奸诞生了。

从汉高祖登基那天起,匈奴就成了汉朝最大的敌人,先是刘邦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后来吕后执政又被冒顿(mò

dú)单于写信羞辱,在汉帝汉景帝时期,匈奴人也是不断在汉朝边境烧杀抢掠。匈奴人这么欺负汉朝,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的军事力量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这还跟一个汉朝人一直在帮助匈奴有莫大的关系,今天我就个大家讲讲这个帮助匈奴对付汉朝的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

(图)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那是在汉文帝时期,汉朝延续之前的习惯跟匈奴和亲,送了一个公主给匈奴的老上单于做阏氏(yānzhī),因为怕公主人生地不熟的,汉文帝派了一个叫中行说的宦官跟着去伺候公主。这去匈奴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中行说非常不愿意去,可朝廷哪里会顾及你一个小宦官的感受,就逼着中行说上路了。中行说临走前留下一句话,你们要是一定让我去,可以,不过我会成为汉朝的灾难。中行说是说话算话,到了匈奴以后,他就死心塌地的投靠了老上单于,竭尽全力的帮助匈奴对付汉朝。

那个时候汉朝经常送一些食物和衣服给匈奴,匈奴人之前没吃过穿过这样好吃好看的东西,渐渐的就喜欢上了汉朝的食物和衣服。中行说觉得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就很郑重的对老上单于讲:要是论人数,我们匈奴人都没有汉朝的一个郡人口多,汉人之所以会怕我们,是因为我们衣食住行和汉人都不一样,不用依赖他们。可现在都变了,匈奴人接受了汉朝的生活习惯,开始喜欢上了汉朝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不能生产,要是以后依赖上了汉朝的东西,那汉朝只需要付出十分之二的物品,我们匈奴就会归顺汉朝了。

老上单于听中行说这么一说,也是吓了一跳,可现在大家都喜欢上了汉朝的东西,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中行说微微一笑,这个简单,大单于让人穿着汉朝的衣服去草地里骑马奔跑,用不了几次那些衣服就会撕成一条一条的,这样大家就会明白汉朝的衣服没有我们的皮衣结实。至于汉朝的食物,你就强制下令,让大家把那些食物全部都扔掉,这样就表示,汉朝的食物比不上我们的乳汁和乳制品方便美味。

老上单于觉得中行说说的很有道理,就照他说的去做。得到大单于的信任以后,中行说的工作热情就高涨起来了,他开始教匈奴人一些记录和统计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计算和核查人口和牲畜的数量。

当然这些贡献还是不够的,中行说发光发热的地方还在后面。那时候汉朝和匈奴是有书信往来的,汉朝给匈奴写信的时候,一般是写在一块一尺一寸长的木片上,信的开头往往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无事,后面才会写一写实质内容。为了能压倒汉朝一头,中行说告诉大单于,以后给汉朝写信的时候,要用一尺二寸长的木片,信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要加宽加大。特别是在信的开头,要很傲慢的写到,天地所生日月所养的匈奴大单于恭敬的问候汉朝皇帝平安无事,后面再写实质内容。就这样,中行说让匈奴大单于更多的感受到了高人一头的愉快,也就对他更欣赏了。

随着付出渐渐得到了回报,这中行说也就更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是抓住一切机会抬高匈奴打击汉朝。汉朝的使者看到中行说这个样子,就很不爽的刺激他说:你们匈奴人没有规矩,不懂得尊重老年人。

中行说一撇嘴,你们汉朝有人上边疆的时候,不也是做父母的也拿出好吃好喝的给他们送行吗!匈奴人同样明白,打仗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那些年轻人要上阵打仗,所以好吃好穿的要给他们,这样当儿子的才能保护父母,怎么能说是不尊重老人哪?

汉朝使者听中行说这么解释,又抛出了新的问题,你们匈奴人父子兄弟睡在一个帐篷里,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后妈。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这些都不符合礼仪,对了,匈奴人平时穿着打扮一点都不讲究,君臣之间连点像样的礼仪都没有。

中行说听完汉朝使者的话是哈哈大笑,匈奴人的习惯就是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奶,穿牲畜的皮,一起的,你们汉人虽然讲究伦理,不娶父亲和哥哥的妻子,可是亲属关系越来越疏远,乃在危急的时候就骑马打仗,没事的时候就放牧过日子,大家一起住就是图个简单方便。他们父亲和哥哥死了,儿子和弟弟娶死者的老婆,这是为了让种族能延续下去。匈奴人虽然这方面有点乱套,可宗族之间是紧密联系在至互相仇杀,你们中原国家之所以会改朝换代,都是这些事情造成的。

还有你说的那些礼仪,就是这些玩意让你们君臣之间产生隔阂,你们为了追求宫殿的豪华而修筑城池,为了穿好衣服消耗民力,导致老百姓没时间去练习战斗,到时候还要挨我们的打,真不知道你们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什么用处,还好意思用这些来嘲笑匈奴人。

这中行说的口才确实好,汉朝使者总是被他整的一愣一愣的,时间一长,他也不愿意和汉朝使者辩论了,只要汉使一开口,中行说就说,你们不要多废话了,只要把该给我们的东西数量够质量足就行了,要是给的不够多给的不够好,就等着秋天的时候,匈奴的马蹄去践踏你们的庄稼好了。

当然了,中行说并不是吓唬汉朝使者,他利用自己对汉朝的熟悉,经常教匈奴人如侦查有利于侵略的地方,这也给汉朝边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标签: 汉朝刘邦

更多文章

  • 周昌是什么人?吕后对其下跪,敢大骂刘邦的他是何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昌,汉朝

    在众多的封建王朝中,汉朝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古往今来,大臣敢当面骂皇帝的少有人在,但在汉朝开国功臣当中,就有这么一位“放肆”的臣子,他敢指着鼻子骂皇帝,皇后曾在他面前下跪,文武百官更是敬而远之,这个人便是周昌。同朝为官的大臣赵尧曾经这样评价周

  • 连刘邦和吕后都很给面子的周昌,有多厉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周昌,汉朝

    周昌是个怎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周昌在当时非常有性格的,连刘邦和吕后都很给面子。周昌在秦朝时泗水卒史(即署吏),后与哥哥周苛一起追随刘邦,先后担任职志(掌旗官)、中尉、御史大夫。相比他不幸的哥哥,他还是比较幸运了。他哥哥周苛在荥阳被俘后大骂项羽,被愤怒的项羽下锅烹了,

  • 刘邦吕后都看重的人,周昌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昌,西汉

    刘邦晚年也曾经有过废太子的举动,但他和那些无道昏君还是有所区别的,并不是单纯因为喜欢而废立。虽然刘邦也有个人喜好的成分在起作用,但担心自己身后妻子吕雉弄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史书说吕后为人刚毅,所诛杀的异姓王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再加上她还有两个跟随刘邦为将的哥哥,刘邦的担心也不会是多余的。刘邦想废太子

  • 是城府深还是情义真?看周昌如何对待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邦,周昌

    周昌,也属于刘邦的沛县老乡圈子,虽比萧、曹、樊等稍逊些,但与刘邦的私交,也非同一般。刘邦喜欢周昌,关键是他这个人不藏不掖,为人处事亮亮堂堂。汉立国,刘邦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人太耿直了,有时也难免让主子或上级尴尬。这一天,原本是歇朝休假的时间,周昌有几句话,非得马上说给皇帝听不可,于是急如星火

  • 汉初奇人周昌:唯一一个可以跟汉高祖开玩笑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周昌,汉初,

    伴君如伴虎,常在君侧,俯首帖耳低眉顺目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但,对那些善与虎处、擅于饲虎的高人,动手揪老虎的胡子老虎都不恼;相反,老虎还跟他伸爪子晃脑袋乐颠颠玩闹呢。人与人相处,就这么奇怪,乖顺者不一定不被吃,扎刺俏皮的倒可能会受宠。汉汾阴侯周昌,就是这么一个奇人。高祖刘邦的满朝文武,包括萧、张、曹、陈

  • 揭秘:汉朝历史上的流氓皇帝刘邦为何会怕周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皇帝,刘邦,周昌

    说刘邦是流氓皇帝,一直很惭愧。始终以为他很大气,可能是某些为人方面的问题,让人感觉刘邦不那么有内涵。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其实则不然,这是刘邦的为人之道,一个小流氓最后能成为一代帝王,可见上天待刘邦不薄。刘邦也有害怕的人吗,当然有。小时候怕秦王,楚汉相争有些畏惧项羽,你看看鸿门宴,当然也是战争策略问题。

  • 古典文学名著《西汉演义》第六十五回:汉周苛枞公死节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汉演义》,第六十五回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所著小说。小说主要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项羽、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描绘了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形象。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六十五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却说季布、龙

  • 刘邦的忠实追随者高景侯周苛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景侯,粥苛

    周苛在秦朝时期,是泅水郡的小官。刘邦起义以后,周苛也开始跟随刘邦起义,一直到,攻破咸阳,推翻秦朝。后来,西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因此封周苛为御史大夫。周苛作战勇猛无敌,在韩信与魏豹的战斗中杀死了魏豹。刘邦称帝以后,跟项羽正式分裂。周苛奉命守卫阳,项羽攻破了荥阳,要俘虏周苛。周苛宁死不屈,项羽生

  • 左小娥:汉安帝刘祜的生母,她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左小娥,东汉

    左小娥,又称左姬,字小娥,清河孝王刘庆的姬妾,汉安帝刘祜的生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左姬的伯父左圣因妖言伏诛,家属没官。左小娥和姐姐左大娥进入掖庭,成年后,两姐妹都有才色。左小娥善《史书》,喜辞赋。汉和帝赐诸王宫人,入清河王刘庆府第。刘庆初闻其

  • 赵秉忠状元卷原文全文加全文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赵秉忠

    赵秉忠状元卷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该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宫廷档案中含有几份清代状元卷),价值连城。全文臣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