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末名将傅燮如果得到重用 历史上三国的历史就完全改写

汉末名将傅燮如果得到重用 历史上三国的历史就完全改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65 更新时间:2023/12/31 23:50:24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因为权臣当道,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害死后,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导致汉末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在东汉末年奸臣当道的朝堂上,却有一位文武兼备的战神,如果能够被朝廷重用,必能挽救朝廷于危局。然而只因此人太耿直,比较重视名节,最后以身殉国!他是谁呢?

此人就是汉末名将傅燮(xie)。傅燮是北地灵州人,西汉名将傅介子傅宽之后。傅燮从小继承了祖先优良的基因,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入洛阳求学,师从太尉刘宽。由于其为人深谋远虑,年纪轻轻就被北地太守范津推举为孝廉。傅燮刚踏入仕途没多久,听说范津去世,还弃官去为他服丧。可见其为人非常懂得知恩图报!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征召各地有领兵作战才能的人到洛阳报道,准备随军出征。傅燮进京后,被奉为军司马,随左中郎将皇莆嵩出征。在出征之前,傅燮仔细分析了一下黄巾之乱的根源,并认为皇帝身边的宦官就是祸乱之源,可惜此奏章没有引起汉灵帝的重视,反而被中常侍赵忠看到,这也为傅燮一生得不到重用埋下祸根。对于傅燮给予汉灵帝的这份奏折,我们可以看出,傅燮也具有长远的政治目光!

傅燮随皇莆嵩与黄巾军在兖州东郡仓亭作战时,傅燮大破黄巾军,并俘虏了黄巾军首领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位居首功。但是在战争结束后,由于中常侍赵忠从中作梗,傅燮不仅没有功劳,还差点被问罪。但是汉灵帝却在此战中听说了傅燮的勇猛,于是就任命他为安定都尉。不久又被征入朝廷担任议郎。

傅燮在朝廷担任议郎期间,西凉的韩遂,边章等人在凉州叛乱,而且声势越来越大。车骑将军皇莆嵩奉命出战都未能平定,朝廷一时陷入恐慌。司徒崔烈在朝廷议会上提出放弃凉州的建议。傅燮听到崔烈的建议后,站出来大声斥责道:应该将司徒崔烈斩首,天下才会安定。朝堂顿时议论纷纷,一个小小的议郎,居然敢当面提出斩首司徒,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尚书郎杨赞出来奏说,傅燮在朝堂之上公然侮辱大臣,应该重罚。但是汉灵帝却对傅燮的话非常感兴趣,他问傅燮为何这样说呢?

傅燮说:当年匈奴单于冒顿冒犯吕太后,上将军樊哙上奏说'愿领十万众,横扫匈奴军',如此忠君爱国,季布仍然说樊哙可斩。如今凉州为天下要塞,国家藩卫,高祖平定陇右地区,世宗汉武帝开拓凉州,设立四郡,当时人都认为这样好比斩断匈奴人的右臂。如今凉州才出现叛逆,天下都为此骚动,陛下也为此寝食难安。然而崔烈以宰臣地位,不仅不能为国分忧,反而要割弃一方万里疆土,此举可谓大损国威。若让叛军得到凉州,势必会对朝廷发动更大的攻击,到时候朝廷如何抵挡?如果崔烈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为,那么他就是对陛下不忠!"刘宏认为傅燮说的有道理。也非常佩服傅燮这种深谋远虑的眼光!

从这以后,傅燮成了灵帝身边的红人,每当朝廷公卿职位有空缺,大家都会推举他担任。有时候傅燮的功绩达不到,大家也推举他。这时中常侍见傅燮势大,也想着去讨好他。但是傅燮为人正直,根本就不把赵忠放在眼里,因此赵忠更加记恨傅燮。并找机会,将他调出了京城,迁到天下最乱的地方,汉阳郡为太守。

傅燮到汉阳郡上任后,由于体恤百姓,很快就平定了周边羌人的叛乱,每战必胜。为此凉州边塞的羌人都畏惧傅燮的威望,纷纷来汉阳郡归降。傅燮在汉阳郡有如此功绩,引起了他的顶头上司凉州刺史耿鄙的不满,这时恰好金城郡有凉州叛军,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出战必败,于是就竭力劝他不要出征。但是耿鄙认为傅燮想阻止他立功,坚持要带走凉州主力出征。结果部队走到一半,军队发生哗变,耿鄙被杀,军司马马腾趁机叛乱,朝廷在凉州的主力军几乎全损!

耿鄙战败后,王国率领凉州叛军开始进攻傅燮坚守的汉阳郡,当时汉阳郡城内兵少粮尽,但傅燮仍然坚守不出,这时汉阳郡外的匈奴骑兵很多都受过傅燮的恩惠,他们一同在城外叩头,请求傅燮出城投降,并保证送傅燮回家乡北地郡。但是傅燮性格刚烈,仰慕古人高风亮节,不接受匈奴人的劝降,于是率领仅有的士兵出城引战,终于战死在了沙场!

朝廷听说了傅燮兵败战死的消息后,十分痛惜,下诏追封傅燮为“壮节侯”,可惜一代名将就这样壮烈死去。假设傅燮当时收到朝廷重用,有大将军何进那样的权利,他一定会铲除朝内奸臣,并肃清外敌,还朝廷一番天平盛世。这时各地郡守也没有了作乱的理由,更别说日后的三国了。可惜在这奸臣当道的乱世,傅燮就死在了不懂变通上!

标签: 三国东汉末年

更多文章

  • 揭秘东汉忠臣傅燮:被皇帝陷害却仍为其卖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傅燮,忠臣

    在今人看来,东汉诸帝大多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国家元首带头坚持儒学,提倡仁义道德,上行而下效,这个社会显然应该成为一个国泰民安万国来朝的盛世.可惜在后世人困惑的眼中,东汉王朝与宦官外戚共始终,百年间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实在是个衰世。东汉的君子们应该

  • 西汉名将霍去病之母:卫少儿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卫少儿,汉朝

    卫少儿,生卒年不详,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霍去病之母,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二姐。原是平阳侯家侍者,后嫁与詹事陈掌为妻。卫少儿原在平阳侯府做侍者。当时平阳人霍仲孺以县吏的身份在平阳侯家供事,同卫少儿私通而生下霍去病。霍仲孺差事完成后回到家中又娶妻生子,与卫少儿断了关系不通音信。 卫少儿

  • 朱鲔的墓地在什么地方 有关于他在史籍上的记载及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刘秀

    朱鲔,字长舒,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参加绿林军起义,为首领之一,绿林军分兵之后,与王匡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称将军。墓址简介朱鲔墓,原址位于山东省金乡县城西1.5公里处小李庄东北,旧称朱鲔石屋,亦称朱鲔石室、朱鲔石庙。朱鲔的墓址记载最早见于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水经

  • 身为杀兄仇人的朱鲔 为什么刘秀最后没有杀他还给他封了侯爵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刘秀

    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有一次率军猛攻洛阳。洛阳城墙坚厚,兵精粮足,刘秀围攻数月不下,无奈之下决定招降。可为什么一开始不招降,打了一半才招降呢?原来,洛阳守将是一个叫朱鲔的人,他是刘秀的杀兄仇人。刘秀胞兄刘縯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早年趁着王莽新朝土崩瓦解的机会,率南阳刘氏宗族揭竿而起,刘秀最早就

  • 朱鲔做了什么事情让刘秀无法原谅他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刘秀

    时间:公元25年;地点:洛阳城。黄昏,西沉的斜阳将它的余晖洒向大地。此刻的洛阳城,城门紧闭,显得孤寂而荒凉,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有的只是战争带来的肃杀气氛。洛阳城中,守将朱鲔的脸上布满了愁云。几个月的坚守,他的内心已有所动摇,尤其是在东门守将献城一事之后。他也在思考,究竟应不应该献城投降。从长远的角

  • 刘秀的大司马为什么是挂名的 朱鲔是怎么让刘秀自生自灭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鲔,刘秀,邓禹

    更始帝占领长安后放松了警惕,刘秀终于逃出生天,但前途还是很凄惨。此时名义上刘秀一个大将军,实际上刘秀手里一个士兵都没有。因为刘秀的大司马是挂名,真正管军事的还是朱鲔,他想了想对刘秀还是不放心,索性一不给兵,二不给钱、三不给粮,让刘秀到河北自生自灭。其实刘秀在昆阳大战一场,有很多出生入死的亲兵。可是他

  • 西汉李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李夫人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汉李夫人,李夫人的儿子

    西汉李夫人是怎样一个人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说他最欣赏的《史记》中的女性形象是李夫人。他认为李夫人不仅仅长得漂亮,才情皆备。最重要的是她是古代中国封建历史上活得最为清醒的妃子,她最懂得皇帝的心思,对后宫的风起云涌明争暗斗看的最为透彻。李夫人是一个能歌善舞,遗世而独立的倾国倾城的佳人。她一出场便令得汉武帝

  • 惊艳!迷倒汉武帝的李夫人如何倾城倾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李夫人

    汉武帝(前156~前87年),即刘彻。汉景帝之子。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统治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将“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采用法术、刑名,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以削弱割据势力。设十三郡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营和场输平准等措施,并打击富商大贾;农业方面,实

  • 李夫人是谁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 李夫人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夫人

    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少绝代佳人的倩影,不过红颜祸水多薄命,她们在最灿烂的年华把最美好的留给一代代君王和才子,也在动荡的时局中,定格下最美的瞬间,最终香消玉殒。李夫人是这些绝代佳人中很特殊的一位,她不仅有沉鱼落雁般的容颜,还有一颗聪明的头脑。美貌与智慧兼具的李夫人,对琴艺书画也是十分精通的,才貌双全的

  • 绝代佳人李夫人 让汉武帝付出昂贵代价的艳遇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艳遇

    汉武帝的艳遇: 皇帝大都好色,究其原因是他们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随意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女人(不一定是美女),而且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用个现代词来说这叫以权谋私,不用白不用。作为西汉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汉武帝的风流倜傥绝对配得上“神童”二字,想他在青春期还未到之时,就已说出“金屋藏娇”的高级情场词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