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丁·路德经典语录摘选介绍 为什么马丁·路德会是一个神话性的人物

马丁·路德经典语录摘选介绍 为什么马丁·路德会是一个神话性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47 更新时间:2023/12/12 15:20:20

人物语录

"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

"因为你污损神的真理,愿神把你毁灭在这火里!"

"我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生,经过敞开的门,进入了乐园!"

"如果今次大难不死,就会成为一名修士"(天主教)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我是粗野! 狂暴!激烈! 好战!"

"我是上帝话语的奴仆"

"我是民族的战士"

"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杀、刺杀,就象打死疯狗一样"。《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

"我是一个好修士,严守纪律,我可以宣称,若有修士能因着遵守纪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 在这屋的伙伴,只要是知道我的,都能够为此做证。

我若是拖延着礼拜,祈祷,阅读和其他这类的工作,我想我可能会痛苦而死。"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马丁路德墓志铭>>

人物分析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他已经成为一个神话性的人物,马丁·路德已经成为一切可能的善与恶的象征了。而真正的马丁路德,既不是什么妖怪也不是什么圣者,他有着充沛的精力和创新的思想,这是他性格中颇为吸引人的地方。然而,他缺少自制力,有时候到了粗俗鄙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当他发怒时,他会像失去理智的人那样讲话,他的言论中,有些真的是虚伪欺妄,有些则几乎是凶恶怪戾,而令人惊异!因此基督教界是不肯出版未经删改的路德全集的,可是学术界并不卖帐,我们才有机会看他的"纯正"及"优美"四字真言!

不过,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仅仅只凭藉他著作中的那些热烈而又过于激烈的言词来批判他的话,这也不全然是公平的。如果从它的言论中断章取义的话,当然就有不少句子呈显了他疯狂的气质。他常是想什么就说什么,毫不谨慎,他不是伪君子,也不是刁滑的外交家,但是他却会以一种鲁钝的简朴来撒谎,并且曲解真理。

谁要是与他的看法不同,他都鄙视他们有如仇人,咨意地侮谩对方,他并不是一个有系统的思想家,他自相矛盾但又不为所困。为了对抗天主教友,他做了圣经的三项驳辩,但是他却禁止他的同伙有不同的意见。马丁路德被开除教籍以后,情势对他很不利,皇帝查理五世宣布他不再受法律保障,许多大学,包括代表欧洲学术力量的巴黎大学也在内,都宣布反对他,英亨利第八也曾抨击马丁路德,当时却有日尔曼的诸侯,为了政治上的利益冲突而介入这场风波,特别是马丁路德所在地的封主,也就是萨克松尼的选侯,把路德带往伐特堡,加以保护。马丁路德就在此时此地,将圣经译成德,萨克松尼的这位选侯,准许路德的朋友放弃天主教,还准许司铎结婚。一五二五年,路德自己也和一位离开修会的修女结了婚。

当时,德国的皇帝查理五世去了西班牙,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诸侯,自动组织了一个联盟,为的是保护天主教教会,联盟领导人是查理第五的哥哥斐迪南大公爵,以及日尔曼南方的主教兼诸侯。而与路德应和的诸侯和萨克松尼选侯则组织了道却联盟。一五二六年,德国的国会为了避免引起内战,做了以下的决定和公告∶“在即将召开的大公会议,解决彼此的争端以前,各个诸侯在其所辖的地区,可以自由选择或约束他所愿意的宗教”,因此,不少的地区改变了信仰。一五二九年,国会又再公告说∶“在召开大公会议以前,不容许再有改变信仰的事发生。”公告发出后,有六位主教和十四个城市起来反对这项公告,因此他们被称为抗议教派,或者是称之为誓反教派。而在我们中国,一般翻译为基督教或新教。其实,基督教这一个名辞包括了一切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连天主教和东正教也包括在内。

皇帝查理五世一直不放弃天主教和新教之间达成协议的希望,所以在一五三零年再一次在奥格斯堡召开会议,新教徒在会议中陈述了他们的看法,他们编写了所谓的奥格斯堡信条,这是新教教义第一次汇集的正式纲要,足以表明路德的思想。所以,双方无法达成协议,隔年新教徒组成了一个名叫斯马开德的军事同盟,形成了一种政治势力,而且还拥有一支军队呢。

日尔曼境内分成了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阵营,造成了绵延不断的内战,一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一五五五年,彼此在奥格斯堡签订了和约,有了一段暂时性的和平。和约的内容可以综合成三点,第一点呢,他们根据一五三零年所定的奥格斯堡信条,路德教派在日尔曼帝国境内的地位与天主教相同。第二点,帝国境内各地区的宗教信仰应该由诸侯领主来决定,而不是由一般百姓自行决定,假如有人不愿意接受该地区诸侯所选定的教派,那么他们必须离开这地方到他想去的地方,而不必改教。第三点,凡是神职人员兼任诸侯的主教或修道院的院主,只能私自个别改信路德教派,而在改信路德教派之后,他也就丧失了他的封地,因为土地并不属于他们继承的产业。

奥格斯堡和约签订以后,至少在表面上和平降临到日尔曼境内,根据条约的内容,由封建的领主而非圣经来决定百姓的宗教仰,也就是说,一般百姓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他们信仰那一种宗教,得受封建领主的控制,而他的子孙又可随意尹动教义。领主要百姓信什么教派,百姓就得信仰什么教派。从此以后,“属谁管辖,便得信奉谁的宗教”这一句话,也就成了德国公民权的惯例。日尔曼帝国境内宗教统一的情势,也正式结束。奥格斯堡和约中,这种由封建领主决定人民信仰的原则在当时,对这股脱离罗马天主教的潮流,给一种固定的限制,也从这时候开始,日尔曼的疆土分裂成大大小小的领域,平民百姓各随自己的领主皈依不同的派别。新教徒不承认教宗和大公会议的权威,不接受教会的训导权,也不接受主教和神父的祝圣、弥撒圣祭以及对圣母玛利亚和圣人圣女的敬礼、圣事与善工的补赎价值、告解圣事、一部分圣经的解释等等,只保留了天主圣三的道理和对耶稣基督神性的信仰。

奥格斯堡和约签订时,马丁路德已经在他的故乡埃斯勒本去世九年之久,这时候,德国北部、瑞士、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和英国都已改了教,法国境内正在试图改教。本来,他对自己的改教似乎应当知足的,然而事实上,他的晚年却笼罩在愁闷的心情中。在他生前,已经看出他自己在许多点上是失败了。无数的社会动乱,虽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但是他的偏激思想,却是真正的导因,他也曾经为他所亲眼目睹的德国道德衰颓而悲伤,他蓄意想要改革教会,但是却造成了教会的分裂,这显然不是他始料所及。他愿意使在德国的教会摆脱罗马的政治权力统治,结果却把各国的教会放在世俗君王的权力之下,使他更生气的,应该是他的徒弟之间的争斗,连他所坚持的“只要信,就能得救”以及圣体圣事的道理,也被他的门徒反对,他确实不愿意看到弟子分裂,但是路德言论本身,就已经注定,非分裂成无数的派系不可。

他自以为对圣经有精确研究,他只认定他个人对圣经的看法,不容许别人也有神恩以解释圣经,他实在缺少了圣人的谦虚,他掘开了教会分裂的洪流,给信仰基督的世界造成了四百七十多年来长久分裂的遗憾。

标签: 天主教查理五世德国

更多文章

  • 有关于马丁·路德的个人贡献是什么样的 马丁·路德对教会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欧,神圣罗马帝国,路德

    改革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难更为深重;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威信明显下降,教会内部的改革派已多次发难。路德在大学时期已对当时的世事和教会景况感到苦闷。他在修院虔修和钻研神学、哲学理论时,悉心探讨释除苦闷的真谛,但自觉毫无收获。当他为解

  • FBI窃听到马丁·路德·金性丑闻后曾威逼他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丁路德金,黑人,FBI,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日前披露,196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写给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信件全文首次被公之于众。信中FBI用侮辱性语言威逼马丁·路德·金自杀,称他是“肮脏、变态的动物”。正在研究关于美国前总统胡佛传记的耶鲁大学历史学者贝弗利·盖奇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偶然发现这一信件的未删节副本。

  • 揭秘忠于爱情的罗敷女与王仁情比金坚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敷女与王仁

    秦罗敷是邯郸城的人,她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而她存在的年代是在三国时期。平时她只是依靠采桑生活,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流传的非常广泛,她是一个对于爱情十分忠贞,而且又热爱家乡的女子,因为她作出了《陌上桑》,因此被人们所熟知。在《陌上桑》中人们了解到这位名为秦罗敷的美丽女人在城南地区采桑生活,每个见

  • 普通民妇秦罗敷到底是因为什么声名远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罗敷到底是因为什么声名远扬

    秦罗敷是邯郸城的人,她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而她存在的年代是在三国时期。平时她只是依靠采桑生活,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流传的非常广泛,她是一个对于爱情十分忠贞,而且又热爱家乡的女子,因为她作出了《陌上桑》,因此被人们所熟知。在《陌上桑》中人们了解到这位名为秦罗敷的美丽女人在城南地区采桑生活,每个见

  • 秦罗敷《孔雀东南飞》是根据她的事迹创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罗敷《孔雀东南飞》是根据她的事迹创作

    秦罗敷是邯郸城的人,她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而她存在的年代是在三国时期。平时她只是依靠采桑生活,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流传的非常广泛,她是一个对于爱情十分忠贞,而且又热爱家乡的女子,因为她作出了《陌上桑》,因此被人们所熟知。在《陌上桑》中人们了解到这位名为秦罗敷的美丽女人在城南地区采桑生活,每个见

  • 普通民妇秦罗敷到底是因为什么名声大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普通民妇秦罗敷

    秦罗敷是邯郸城的人,她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而她存在的年代是在三国时期。平时她只是依靠采桑生活,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流传的非常广泛,她是一个对于爱情十分忠贞,而且又热爱家乡的女子,因为她作出了《陌上桑》,因此被人们所熟知。在《陌上桑》中人们了解到这位名为秦罗敷的美丽女人在城南地区采桑生活,每个见

  •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里的秦罗敷是同一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陌上桑,秦罗敷

    秦罗敷,是生活在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时期的人物,她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中她是以采桑女的形象出现的,诗中对她的外貌并没有详细的描写,但是通过他人的反映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秦罗敷是个貌美的姑娘。后来在《孔雀东南飞》中也出现了一个叫罗敷的姑娘,他是焦仲卿的第二任妻子,这两人之间是不是存在

  • 汉武帝之女鄂邑长公主为何诛杀大将军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

    鄂邑长公主是谁?鄂邑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汉昭帝的姐姐。根据史料,鄂邑长公主丈夫为湖北的盖侯,“鄂(今湖北一带),县名,属江夏。公主所食曰邑。”鄂邑长公主名称由此而来。史载,汉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登基,以大将军霍光辅佐。汉昭帝由唯一还活着的姐姐鄂邑公主抚养,随后,鄂邑公主被封鄂邑长公主,将蓝田

  • 汉武帝之女鄂邑长公主为何合谋诛杀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鄂邑长公主,霍光

    鄂邑长公主是谁?鄂邑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汉昭帝的姐姐。根据史料,鄂邑长公主丈夫为湖北的盖侯,“鄂(今湖北一带),县名,属江夏。公主所食曰邑。”鄂邑长公主名称由此而来。史载,汉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登基,以大将军霍光辅佐。汉昭帝由唯一还活着的姐姐鄂邑公主抚养,随后,鄂邑公主被封鄂邑长公主,将蓝田

  • 鄂邑长公主怎么死的?鄂邑长公主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鄂邑长公主,汉朝公主

    鄂邑长公主怎么死的?鄂邑长公主墓在哪鄂邑盖长公主(?―前80年),刘氏,汉武帝刘彻之女,武帝朝身份为帝女---鄂邑公主,昭帝朝封为长公主。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姐,因其封地在鄂邑,故称鄂邑公主,因嫁盖侯为妻,或其生母姓盖,又称盖主或鄂盖主。史书对其丈夫无明确记载,公主有一子名“文信”、一孙名“谭”,一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