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为何能成为曹刘外第三级?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为何能成为曹刘外第三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934 更新时间:2024/1/10 23:18:38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在守成中进取,其性格特征是中性的——宽威并济,和谐持重

孙策在临终前对他时年19岁的弟弟孙权的评价是:“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历史证明,孙策的评价言之过早,无论是保江东也好,与天下争衡也好,孙权都不在孙策之下。孙权承父兄之业而据有江东,虽是守成之君,但他的能力素质乃至历史功业与曹操、刘备相比,并不逊色,以至于比他大27岁的曹操无限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能力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能文能武。孙权比较好学,他说自己“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他虽然没有象曹操一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句传世,但诸多言谈之中,无不显露出其深厚的文史底蕴。他喜欢用两汉历史人物类比身边诸大臣,还劝戒吕蒙、蒋饮等青年将领要抓紧时间读书,提高综合素质。孙权带兵打仗在历代君王当中,也是比较强的。《三国志》记载孙权喜欢游猎,特别喜欢与虎为敌,在38岁时,他“亲乘马射虎于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孙权骑射术非常好,史料对此没有正面描写,但《献帝春秋》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孙权征合肥的时候,被张辽袭击,险象环生,差点被俘。“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孙权被久经沙场的魏国大将称赞“善射”,可见其箭术不差。

二是能统能分。孙权主政江东时的形势是比较危急的,《三国志》介绍:“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面对复杂形势,孙权一方面尊重和信用父兄时代的老臣,“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另一方面不断培养、发现年少才俊为其所用,“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很快稳定局面。尤其是在八年之后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后,孙权在东吴一言九鼎的核心领导地位从未动摇过,甚至发展到后期的恣意妄为、果于杀戮。与此同时,孙权也能放手让将帅发挥主观能动性。赤壁之战中,他对周瑜充分授权,夷陵之战时对后起之秀陆逊更是信任有加。史载:刘备死后,吴蜀关系缓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孙权专门刻了个自己的官印放在陆逊处,“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如此信任,如此放权,确属难得。

三是能伸能屈。总体上看,孙权是一个比较强硬的人,其个性张扬的一面俯拾皆是:比如,他在欢宴时亲自给大家行酒,虞翻假醉不喝,他非常生气,“手剑欲击之”。孙权对张昭赤壁之战前主降一直耿耿于怀,不但至死没让张昭当过丞相,在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孙权甚至拔刀相向,“土塞其门”,进而“烧其门”——对张昭这样的两朝元老尚且如此,其他人等更不待言。但在历史上,孙权的忍术也很出名。陈寿评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这主要是指他“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濡须不成,“引军还”。孙权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主动“令都尉徐详诣操请降”。尤其是在“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后,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孙权“上书称臣于操,称说天命”,劝曹操称帝。夷陵之战爆发前,孙权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向曹丕“遣使称臣,卑辞奉章,并送于禁等还”;曹丕要求上贡明珠、象牙等宝物,孙权也有求必应。对于刘备,孙权先是“遣使求和于汉”,“先主盛怒不许”,之后,他任用陆逊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大胜之后,孙权又主动“遗使请和”——见好就收,给刘备一个台阶下,同时搞好与魏蜀两国的关系。

标签: 曹操孙权刘备,

更多文章

  • 刘崇鲁:唐朝宰相刘崇望之弟,以水部郎中知制诰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崇鲁,唐朝

    刘崇鲁,字郊文,滑州胙(今河南延津)人,唐朝官员,宰相刘崇望的弟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广明元年(880年)考中进士科,中和二年(882年)升任左补阙、翰林学士。景福初年,以水部郎中知制诰。后来王行瑜、崔昭纬相继被杀,刘崇鲁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死在水部员外郎任上

  • 刘崇望:晚唐时期宰相,处理科举事务清廉得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崇望,唐朝

    刘崇望(838年-899年),字希徒,其先匈奴族,先世代郡,后迁洛阳,遂为河南人 ,唐朝官员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咸通十五年(874年)考中进士科。户部侍郎裴坦管理盐铁事务,征用其任参佐。后以员外郎主管南曹,处理科举事务清廉得力。出使王重荣回来后,升任翰林学士

  •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许慈,蜀汉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论语》等。建安年间,与许靖等一道来到蜀地。刘备平定蜀地,以许慈、胡潜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后主刘禅时期逐渐升至大长秋,后卒于任上。其子

  • 刘熙祚:张献忠以侍郎诱降,他誓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熙祚,明朝

    在明朝灭亡的前一两年之中,投降农民军李自成或者张献忠的明朝官员不在少数,他们或受高官诱惑,或因生命受到威胁,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高官厚禄面前不为所动,甚至在生命威胁面前也不改初衷。湖广道御史刘熙祚就是其中一位。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熙祚,字仲缉,号劬思,常州武进人。他很小的时候

  • 武媚娘传奇中刘贤妃为什么自杀?刘贤妃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媚娘传奇,刘贤妃,历史剧

    在广大观众的期待下,《武媚娘传奇》终于上映了,本剧与以往宫斗戏大为不同的是,该剧首集便推出了后宫争斗的第一波高潮,那便是,韦贵妃逼迫刘贤妃吃滑胎药流产,并嫁祸给杨淑妃。而在第二集中,刘贤妃就自杀了,引起广大观众同情的同时,也令人好奇,刘贤妃为什么选择自杀呢?刘贤妃人物介绍:刘贤妃,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 诸吕发动叛乱后, 刘襄为什么要率先起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襄,汉朝

    诸吕发动叛乱,齐王刘襄为何率先起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以及皇太后,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又是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在吕雉专权的日子,吕氏家族的权势达到了顶峰。而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集团以及刘氏宗族都受到吕

  • 齐王刘襄立有大功,他为什么当不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襄,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边朝中以丞相陈平为首的一众大臣果然在议论,谁是下任皇帝的最佳人选? 在这帮大臣的眼里,当初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分这么几类。第一类就是刘邦的儿子,目前在世的只有两个了。第一个就是皇四子代王刘恒,另一个就是淮南王刘长。第二类

  • 身为刘邦的长孙,刘襄是怎么被活活气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襄,汉朝

    你真的了解刘襄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除掉诸吕后,就该结局谁当皇帝的问题了,人们提出了三个人选,分别是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齐王刘襄。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长是第七子,而刘襄是刘邦的长孙。在三个人当中,辈分最低的刘襄的却呼声最高,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刘襄的父亲

  • 齐王刘襄血洗吕雉的皇戚 为何还是没成功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襄,刘恒

    公元前180年7月,西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吕雉病死。9月周勃、陈平等开国元勋与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西汉皇室内外联合,将吕产、吕禄一党全部诛杀。令人诧异的是诛吕行动过后,继承皇位的确是毫无功绩可言的代王刘恒,而立有大功的齐王刘襄却在1年后郁郁而终。有人会问了这刘襄是何许人也,他具备即位的资格吗?刘襄并

  • 诛吕之后率先起兵的齐王刘襄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襄,汉朝,诛吕,刘恒

    公元前180年7月,西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吕雉病死。9月周勃、陈平等开国元勋与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西汉皇室内外联合,将吕产、吕禄一党全部诛杀。令人诧异的是诛吕行动过后,继承皇位的确是毫无功绩可言的代王刘恒,而立有大功的齐王刘襄却在1年后郁郁而终。有人会问了这刘襄是何许人也,他具备即位的资格吗?刘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