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名将刘縯生平简介 东汉名将刘縯是怎么死的

东汉名将刘縯生平简介 东汉名将刘縯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55 更新时间:2023/12/31 13:27:52

刘縯(公元前16年─公元23年),字伯升,南阳蔡阳人,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新朝末年,他与刘秀等率数千人起义,号舂陵军,自称柱天都部,后加入绿林军。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大司徒,封汉信侯。后被更始帝刘玄猜忌,以杀其下属刘稷为诱饵引他前来理论。与他有隙的李轶朱鲔建议刘玄乘此时机诛杀刘縯,于是刘縯与刘稷同日遇难。刘秀建立东汉后,追谥他为齐武王。有二子:刘章、刘兴

刘縯生平简介

好侠养士

刘縯,汉光武帝刘秀同母兄,生于公元前16年。此人与刘秀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迥异。他锋芒外露,史书上记载“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平日即以汉高祖自许,而将稳健的弟弟刘秀比作高祖次兄刘仲。地皇三年(公元22年),当其宾客为“小盗”,这“小盗”就是从事打家劫舍的活动。刘縯好侠养士,他的宾客中自然也有“小盗”之人。

起兵反莽

刘秀为摆脱干系,避地新野时,刘縯就开始了起事的谋划。他秘密召集诸豪杰计议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于是分遣宾客,四处联络。正在此时,刘秀与李通等拉上关系,准备在宛城起事。正值刘縯筹划举事,兄弟二人不谋而合。于是决定刘縯在舂陵,刘秀与李通等在宛城,邓晨在新野,同时举义。他于十月合子弟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举起了反莽的大旗,自称柱天都部,即自喻为擎天之柱。

刘縯与刘秀在南阳起事以后,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因为,此时虽然绿林军民发展壮大,新市兵、平林兵两支人马已发展到南阳。但是,南阳郡的大部分还掌握在王莽官军手中,新市、平林的势力只在南阳的南部边缘活动,刘縯明白,行动稍有不慎,就有被消灭的危险。仅靠自己这支队伍单枪匹马地发展,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投到绿林军中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才有自己这支队伍的前途。他于是派遣随同自己起事的族兄刘嘉前往新市、平林军中联络。刘嘉父早殁,刘縯父视他如已出,资助他与刘縯一起到长安求学,所以他与刘縯一家有着特殊感情。刘嘉到新市、平林军中,与其领袖王凤、陈牧等联系,表示了联合对敌的愿望。新市、平林正急于向北发展,以便在南阳打开新的局面,对在南阳地区颇有影响的刘氏宗族的合作自然竭诚欢迎。双方合军一处,开始了共同对王莽官军的作战行动。他们联军进击长聚,与官军作战。义军并力西进,攻克唐子乡(今湖北枣阳北),杀死湖阳(今河南唐河南)都尉。接着全军奋力、北进,攻克棘阳(今河南南阳市南)。

大破新军

新莽南阳的最高军政长官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见义军威胁自己的老巢,率军全力迎战,双方激战于小长安(今河南邓县境)。这一天,大雾弥漫,官军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对环境熟悉的有利条件,猛力反击,使起义军遭受重大失败。刘氏数十个同宗兄弟都死于这场剧烈的混战中。起义军调整部署,退守棘阳。甄阜、梁丘赐获此大胜,决心乘胜追击,全歼义军。他们率10万精兵南渡黄淳水,前锋达沘水,在两河之间安营扎寨,同时拆掉架在黄淳水上的桥梁,示无还心,摆出要同义军决一死战的架势。新市、平林两军新败之后,已经对官军产生了很重的畏惧情绪。今见官军穷追不舍,且其军力、装备又远胜义军,因而对能否战胜敌人信心不足,打算脱离接触,迅速南逃。刘縯与刘秀计议,如果此二支友军撤走,单凭他们统帅的部队,实在难以战胜敌人。

必须设法稳住二支友军,同心协力,共同对敌,才是万全之策。恰在此时,王常、成丹、张昂所统帅的一支5000人的下江兵北抵宜秋(今河南唐河东南)。刘縯决心说服这支部队参加战斗,这可增强对官军战斗的力量,又能稳住处于动摇中的其他二支义军。刘縯兄弟二人与李通一起前往下江兵驻地,刘縯说:“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昂共推王常。刘縯对王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刘縯曰:“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王常被说的口服心服,五体投地,表示决心追随刘氏兄弟共创大业。

然而,当王常将与合作的意向告诉成丹、张昂二人时,他们极力反对,主张不应该受制于刘氏兄弟。此时王常已倾心归汉,乃劝导下江诸将:“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者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佑吾属也。”一席话说服了下江兵诸将,他们的态度又影响了新市与平林两支队伍。三支义军决心与刘氏兄弟统帅的南阳义军团结战斗,共同反击。刘縯、刘秀对此十分高兴,他们同绿林军领袖们“大飨军士,设盟约。”休息三天,同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正月甲子,刘縯将全军分为六部,借助黑夜的掩护,分进合击,一举夺取官军的后勤基地,“尽获其辎重”。第二天早晨,刘縯兄弟率兵自西南方向攻击甄阜军,下江兵自东南方向攻击梁丘赐军,双方拼死搏斗,激战早饭时,梁丘赐阵脚先乱,士卒溃逃。甄阜军见状,顿时也失去抵抗的勇气,纷纷逃窜,义军紧追不舍,逃散的官军被逼至黄淳水边,欲渡无桥,欲战无力,被杀或溺水死亡者近两万余人,甄阜、梁丘赐也被杀死。这一胜利是刘氏兄弟与绿林军联合作战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不仅消灭了王莽在南阳的精锐之师,而且夺得了大批军器粮秣,更令绿林军上下认识了刘縯兄弟的卓越的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

攻取宛城

绿林军乘战胜之威,挥师北进,兵锋直指宛城。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严尤和陈茂所指挥的官军。严尤是王莽集团中颇具才干的将领,到荆州后,招兵买马,以原地方军为基干,很快组织起一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同绿林军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绿林军在取得对甄阜、梁丘赐军的胜利后,严尤、陈茂率兵赶来,准备在宛城附近与之进行大决战。刘縯毫不畏惧,决心全力迎敌。他“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以必死的决心,必胜的勇气,伴着隆隆的战鼓,督率全军冲锋。在淯阳(今河南南阳南)城下,与官军展开激战。起义军以一当十愈战愈勇,斩首3000具。义军乘胜追击,将宛城团团包围。刘縯经此战,自称柱天大将军,从此威名远扬。王莽知道刘縯的名字与事迹后,公开悬赏:凡杀死刘縯者,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赐上公的官位。同时还下令长安的官署及天下乡亭的门侧堂上,一律画上刘縯的图像,每天令士卒射之,以发泄他的仇恨。后来,王莽还命人随便抓个百姓,就说是刘縯,游街示众后杀掉。说明刘縯已是一个让他寝食不安的人物了。

无奈让帝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绿林军在连续取得对官军的胜利后,队伍发展到了10多万人。起义军领袖们多数认为,为了便于对整个义军的统一领导,增强对广大百姓的号召力,在更大规模上推进对王莽政权的斗争,应该拥立一位刘氏宗室为皇帝。当时在起义军中的汉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后代,其中以刘縯与刘玄为代表。起义军将领们在立两者中何人为皇帝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南阳豪杰与王常等希望拥立刘縯,因为在几次对官军的战斗中刘縯已经展示了超人的谋略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但绿林军的其他将领则属意于刘玄。他们对刘縯的威名有点害怕,担心一旦被立为皇帝就不易左右,而刘玄性格怯弱,立他为皇帝较易控制。王匡、王凤、张昂、等人计议已定,然后将刘縯从前线召回,要他在刘玄为帝的问题上表态。刘縯明白这些人压他同意既定方案,实际上要他放弃自己做皇帝的意图。他虽心有不甘,但又不便明确表示反对,于是提出暂缓确立皇帝人选的建议。刘縯此一番暂缓立帝的背后尽管不乏私心,但并非没有道理,反以得到不少将领附和。张昂看到他们议决的事有可能破产,十分恼怒。他拔剑击地,声色俱厉地说:“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众人看一如此情形,也不敢提出异议了,立刘玄为帝之事就这样定了。

地皇四年二月一日,刘玄在淯水之畔称帝,改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刘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刘玄登基仪式举行完毕,刘縯就在南阳豪杰的一片不服声中率部奔赴前线。这时平林一部在围攻新野,迟迟不能攻克。守城的新野宰潘临站在城头高呼:“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

不久刘縯率军赶到城下,潘临遂心悦诚服的开城投降了。五月,刘縯又攻克南阳的政治中心宛城,刘玄将大本营迁来,该城成为汉政权的临时都城。六月刘秀又在昆阳城下大破王莽精兵40余万,是为昆阳之战。刘氏兄弟无论在起义军中还是在敌人那里,都赢得了超出其他任何人的威名。

功高震主

随着刘縯威名远扬,刘玄一伙觉得刘縯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了,不除掉他实在是难以安枕。刘玄一伙决定,借大会诸将之机,以刘玄举玉佩为号,使武士乘刘縯不备,一举将其击杀。昆阳之战结束不久,刘玄下诏命诸将会宛城。刘秀警惕性较高,认为其中可能有对他们兄弟不利的阴谋,劝兄长戒备。刘縯认为大会诸将是例行公事,一笑置之。这一天,刘玄故意对刘縯表示亲近,取来刘縯的宝剑审视、玩赏。绣衣御史申屠建立即献上玉佩。按原定的计划,只要刘玄举玉佩为号,武士会冲出来斩杀刘縯。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刘玄没有举起,击杀刘縯的阴谋也就没有在这次大会上实现。会上刘縯的舅父樊宏看出杀机,为他捏一把汗。会后对他说:“昔鸿门之会,范增举以示项羽。今建此意,得无不善乎?”刘縯一笑不置可否。此时李通的从弟曾与刘秀一同起兵的李轶,已暗中倒向刘玄,并与刘玄的心腹朱鲔特别要好,经常混在一起。刘秀对他的行动十分怀疑,多次告诫兄长,劝他不要相信此人。刘縯鉴于都是同起事的好友,与李轶也有共同战斗的经历,仍然对李轶深信不疑,没有听从刘秀的劝告。

刘縯怎么死的

不久刘縯所部的一个将领,也是他同宗的刘稷,是一个“数陷陈溃围,勇冠三军”的战将。刘玄被立为皇帝时,他正在前线指挥作战。得到这一消息后愤怒异常,直言不讳地说:“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刘稷的表现传到刘玄那里,他们当然不能容忍。为了要检验刘稷的态度,刘玄先是任命他为抗威将军,刘稷果然拒绝接受。接着刘玄就以抗命为由,率诸将和数千士卒来到他的驻地,将刘稷收系,下令斩首。刘縯看到爱将要遭此毒手,上前据理力争。李轶和朱鲔建议刘玄,乘此时机,逮捕刘縯,一并诛杀。于是刘縯与刘稷同日遇难。

标签: 刘縯东汉东汉名将

更多文章

  • 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真正打好中兴基础的天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光武帝,刘秀,刘縯,

    王莽末期,“连年灾蝗”、到处揭竿而起。但那只是一个强盗横行的年代,还不能称之为群雄逐鹿。因为那也是一个英雄匮乏的时代,造反者的心胸,只能容纳一餐饱饭、一点家当、一个容身之地,于是抢劫、杀戮、掘墓、流窜、叛卖、内讧……等等,公然上演、乐此不疲。面对这个不了的残局,大众瞩目刘縯,认为只有刘縯可以收拾。刘

  •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阴兴是谁?阴兴的结局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阴兴

    阴兴(9年—47年),字君陵。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弟弟。历任黄门侍郎、期门仆射等职,随从光武帝刘秀征伐四方,深受刘秀的信赖。建武九年(33年),任侍中,被赐爵关内侯,阴兴坚决推辞。后任卫尉,与执金吾阴识共同辅导太子刘庄。建武二十年(44年),刘秀患重病,任命阴兴为侍中,并让

  • 阴兴是谁?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人物阴兴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东汉将领,阴兴

    阴兴(9年—47年),字君陵。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弟弟。历任黄门侍郎、期门仆射等职,随从光武帝刘秀征伐四方,深受刘秀的信赖。建武九年(33年),任侍中,被赐爵关内侯,阴兴坚决推辞。后任卫尉,与执金吾阴识共同辅导太子刘庄。建武二十年(44年),刘秀患重病,任命阴兴为侍中,并让

  •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阴兴谁演的?茅子俊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是由安徽广播电视台、上海剧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四季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林心如影视文化工作室(东阳横店)联合出品的古装历史大剧,该剧由林峰、陈权执导,林心如担任制片人,林心如、袁弘、李佳航、王媛可、于波、宗峰岩、关智斌、王雨、茅子俊等人主演。光烈皇后阴丽华

  •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是谁?邓奉的结局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邓奉

    邓奉,(?~27年)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邓奉是邓晨(刘秀的二姐夫)之侄,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邓奉起兵于淯阳县,曾经保护过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及其家人,刘秀称帝后封为破虏将军。因为吴汉纵兵劫掠南阳百姓,邓奉率军将吴汉驱逐出南阳,成为汉军的叛将。公元27年(建武三年),刘秀亲征,邓奉兵败出降,被斩

  • 邓奉是谁?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人物邓奉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邓奉

    邓奉,(?~27年)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邓奉是邓晨(刘秀的二姐夫)之侄,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邓奉起兵于淯阳县,曾经保护过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及其家人,刘秀称帝后封为破虏将军。因为吴汉纵兵劫掠南阳百姓,邓奉率军将吴汉驱逐出南阳,成为汉军的叛将。公元27年(建武三年),刘秀亲征,邓奉兵败出降,被斩

  •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谁演的?秦俊杰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是由安徽广播电视台、上海剧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四季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林心如影视文化工作室(东阳横店)联合出品的古装历史大剧,该剧由林峰、陈权执导,林心如担任制片人,林心如、袁弘、李佳航、王媛可、于波、宗峰岩、关智斌、王雨、茅子俊等人主演。该剧改编自李歆

  •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刘伯姬谁演的?白卉子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刘伯姬

    新朝年间,刘秀于长安太学求学之时,结识了邓禹、刘玄、冯异等才俊,以及少年阴丽华。数年后,新莽暴政,天下大乱,刘縯与刘秀等率数千人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阴丽华亦化名阴戟,追随左右。后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其忌惮刘家兄弟功高,设计诛杀刘縯。刘秀娶阴丽华为妻,韬光养晦,使得刘玄放松警惕,放其持节北上,重振旗

  • 邓晨是谁?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人物邓晨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邓晨

    邓晨(?―公元49年),字伟卿,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初年官员、将领。汉兵兴起时,邓晨随妻弟刘秀起兵。更始帝刘玄称帝,任邓晨为偏将军、常山太守。邓晨先后与刘秀攻占颍川,参与昆阳之战,打败王寻、王邑,夺取阳翟以东地区。王郎反叛时,邓晨作为刘秀后援,为他增派士兵,输送给养。公元25年,刘秀称帝

  • 邓奉的叔叔是谁?邓奉的叔叔邓晨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邓奉,邓晨

    邓晨(?―公元49年),字伟卿,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初年官员、将领。汉兵兴起时,邓晨随妻弟刘秀起兵。更始帝刘玄称帝,任邓晨为偏将军、常山太守。邓晨先后与刘秀攻占颍川,参与昆阳之战,打败王寻、王邑,夺取阳翟以东地区。王郎反叛时,邓晨作为刘秀后援,为他增派士兵,输送给养。公元25年,刘秀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