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杀李敢之谜 揭秘霍去病为什么杀李敢?

霍去病杀李敢之谜 揭秘霍去病为什么杀李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24 更新时间:2024/1/14 4:07:54

一:李敢卫青事件及其背景

《史记》记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敢获封为关内侯,出任郎中令,“顷之”李敢因父仇击伤卫青。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

李敢因为父仇所以不顾性命的去找卫青拼命,这符合一个刚从沙场上下来的军人的身分,也符合李家人质朴的个性。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也完全符合他一向仁善退让的个性。

二:漠北大战后武帝为何尊霍抑卫

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但经过漠南、河西、漠北3场战役匈奴之患终于基本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漠北大战后,霍部得到了极高的封赏,卫部日渐裒落,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日薄西山,照此发展下去,霍去病大有取代卫青之势。卫霍之间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对家人重情,对朋友重义。看看漠北大战时他身边的将领就可知其为人,公孙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孙贺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继子,李广是皇帝派给他的……

这就是他的个性,不管是对亲人还是朋友,从来不会说不。他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家族利益,是卫氏家族最理想的保护神。

反观霍去病,他用人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的得力手下几乎全是匈奴降将,选的将士都是能骑善射的低级军官,一切只着眼于战场,没有一个沾亲带故的亲友,没有一丝人情可讲,甚至连一向由皇帝指派的裨将都可以拒绝不要。

这种方式保障了他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但是他却失去了以卫氏为首的皇亲国戚以及世家贵戚们的支持。

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卫氏家族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可以说,霍去病虽然出自卫氏的分支,但他并不代表着卫氏的利益。

武帝为什么要暗中尊霍抑卫?就是因为霍去病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地位再高也是皇帝赐予的,他没有形成一个利益群体,跟着霍去病而获得荣华富贵的都是底层之人,大多数还是匈奴人,这些人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所以霍去病根本没有拉帮结派的可能,不构成政治威胁。

然而卫青不同,卫青虽然一直谨小慎微,但是他的身上担负着太多人的利益,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势力十分庞大,武帝必须想办法扼制他,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卫。

当霍去病作为大将军的一个部将而获封侯时,他是卫氏家族的一个锦上添花者,当他威胁到卫氏的保护神卫青的地位时,他便是整个卫氏的敌人。

如果说漠北大战后,卫青面临的是众叛,霍去病面对的则是亲离。卫氏家族的得利者是绝对不愿意看到霍去病取代卫青地位的,他们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

三:李敢之死

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听说此事以后非常的生气,所以就再一次汉武帝组织的打猎活动中把李敢给杀了

如果说霍去病杀李敢是蓄谋已久的,实在说不通,因为他采取的办法真是太笨了,对他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还会给他带来种种潜在的恶果。世上有千百种比这更好的办法,聪明绝顶的霍去病为什么想来想去偏偏挑中了这种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办法?

如果不是酝酿已久的谋杀,那这个事件便是一个突发事件。卫青受伤后对外封锁了消息,霍去病一直不知此事,他是在甘泉宫狩猎之前,或者就是在狩猎之时才刚刚得知李敢伤卫青这件事的。依他在战场上雷厉风行的个性,一箭便取了李敢的性命。

霍去病为什么会突然知道这个消息的呢?是谁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他的呢?为什么要选在狩猎场?透露信息的人目的何在?

排除偶然因素,如果是有人故意将此事透露给霍去病,那此人一定与卫青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否则不会知道卫青曾经被李敢击伤。

选择在狩猎场,一是因为这里人多嘴杂,二是因为这里有足够的空间,霍去病可以非常方便的用他手中的弓箭杀人,就像他在战场上杀人一样。

此人透露这件事的目的很明显了,借刀杀人!

霍去病如果在冲动之下亲自动手,自然最好,霍去病如果不急着动手而是把这件事告诉武帝,设计者的目标也达到了,李敢必死无疑。

如果有人蓄意要杀李敢,为什么不立即进行而要隐忍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呢?

这个问题只要联系到李蔡事件便不难解释。李蔡死于这一年的三月,正是春暖花开之时,李敢具体死于几月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他是在武帝狩猎时死的,这时应该不是冬季。那时的历法一开年便是冬季,李敢之死应该是在春季以后。

按常理推测,李敢之死很可能紧挨着李蔡之死,因为要对付李家,当然是先对付身为丞相的李蔡,杀李敢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不必急在一时。

李敢李蔡叔侄在这一年一起去世,李家势力被连根拔去,李家几乎没有了成年的男丁,再也不会有人向卫家寻仇了。

霍去病以极端的方式处死李敢,同情李家的人绝不在少数,这势必他带来很多麻烦,甚至连武帝也会对他产生一些不满,这不正是卫氏想看到的结果吗?

一石二鸟,卫氏大获全胜。

标签: 霍去病霍去病简介

更多文章

  • 揭秘祢衡究竟是因为什么敢击鼓骂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祢衡,曹操

    祢衡为什么击鼓骂曹如果大家对于祢衡这一人物有研究的话,那么就一定知道他是一个不畏权势的人。特别是在三国演义当中,祢衡击鼓大骂曹操这一片段尤为经典。那么曹操在那个时候也是位高权重,属于说话办事极其有份量的人物,那祢衡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居然敢让自己骂曹操呢。祢衡剧照说起这个事情的起因,其实是跟曹操小看

  • 三国时期因恃才傲物而很叼导致被杀的辩才祢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祢衡

    三国演义祢衡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过三国演义,对曹操、关羽、周瑜、孙权、诸葛亮等等都非常熟悉。而祢衡,大家认识吗?如果是三国爱好者,也许就知道,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祢衡的存在。一是因为他非常年轻就牺牲了,二是因为他不是三国的主要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祢衡这号人物。祢衡剧照祢衡,取字正平,在三国中和孔

  • 揭秘:曹操到底是怎样借别人的刀将祢衡除掉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国,祢衡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

  • 揭秘三国狂人祢衡:辱曹操、辱刘表、辱黄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祢衡,曹操,刘表

    东汉后期,皇帝无能,大权旁落,军阀纷纷割据混战。文人学士,谋求的是建功立业,辅佐明主,往往东奔西走,为功名富贵卖身投靠,仰人鼻息。祢衡却偏偏不理这一套,视天下英雄如粪土,也便有了三骂权臣的豪气。一、击鼓辱曹、蔑视权贵 祢衡,出生于东汉末年,从小就聪明伶俐,被誉为神童,在当地很有名气。长大后,更是博学

  • 祢衡击鼓骂曹:中国古代的一种“裸体行为艺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祢衡,曹操,行为艺术,

    中国的“穿衣文化”早在自商代就已经形成了,这一层或厚或薄的衣衫,恐怕就是我们的“铠甲”了,为我们抵御着生活里风霜雨雪十八般兵器的侵袭,也是我们最后的一层防护,等同于软体动物的硬壳。可是,抛开衣服的这层意义不说,衣服对于人类来说始终是一个问题,因为自古至今人们动不动就要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脱衣服,全身精光

  • 重视文化的曹操为何对“文学青年”祢衡下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操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够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最终脱颖而出,统一中原,纵横朝野,把持政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是曹操在用人机制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哪怕这个人曾经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陈

  • 曹操为什么残杀孔融,杨修,祢衡这些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祢衡,孔融,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够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最终脱颖而出,统一中原,纵横朝野,把持政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是曹操在用人机制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哪怕这个人曾经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陈

  • 三国时期祢衡嘴碎被杀:其实这人就只是个艺术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祢衡,曹操,孔融,

    祢衡,三国时期风流人物,曾经击鼓骂曹(操)而被唱进了京剧,曹操大人有大量不跟他一般见识,没搭理他。后来他老人家又骂刘表,骂黄祖,终于被黄祖给杀了。文人们追授了他不畏权贵的烈士称号,给他写了传,编了故事,非说他是文人傲骨的楷模。其实,祢衡明明是个艺术家。他首先是个鼓手。祢衡第一次被作为有志之士推荐给曹

  • 曹操为何不杀祢衡?祢衡击鼓骂曹操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祢衡

    祢衡是个社会愤青,在东汉末年也小有名气,整天这个看不上眼,那个也没有水准。只是敬佩两个人,一个是孔融,一个是杨修。这两个人在当时很有名气,孔融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得到过大名士朝廷重臣李膺的首肯,再加上良好的出身毕竟是孔圣人的后代,至于杨修多半是因为高贵的门第。祢衡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是没有做官,不过他很气

  • 揭秘:三国时凶悍的丹阳兵是如何帮助陶谦成事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丹阳兵,陶谦,

    东汉末年,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陶谦作为东汉末年的老牌军阀,最初为诸生,在州郡任职,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剌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后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公元188年,徐州发生黄巾起义,陶谦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军,并推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