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第一诬告王江充:他凭什么告倒赵王刘彭祖?

西汉第一诬告王江充:他凭什么告倒赵王刘彭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93 更新时间:2024/1/8 10:31:48

汉武帝中期,赵国邯郸有一个喜欢看蓝天的少年,叫做江齐。

江齐常常躺在草地上观看蓝天,胡思乱想,想象云端之上的宫阙到底如何金碧辉煌,向往宫殿里的神仙生活。那该是怎么样的生活呢?江齐实在太喜欢蓝天了,以至于一有空就抬头看天,引得众人侧目。蓝天不是凡人上得了的,江齐只好咽下口水,琢磨怎么在地上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把天上的美好生活搬到地上来。慢慢的,江齐成长为了一个权力欲很强的“有志青年”。为了在权力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江齐进行了充分地准备。他本来就长得高大,一表人才,智商很高,看人看事头脑清晰,为人处世很得体,现在通过刻苦地读书学习,写得一手好字和漂亮文章。在汉朝,只有当官的人才去读书写字。江齐希望进入官场的心思暴露无余。遗憾的是,周围的人都劝他:“江齐,你别做梦了!你只是个平民小百姓,别痴心妄想当大官了,安安分分过日子才是正道。你再准备充分,也做不了官。”

江齐的家庭是“布衣之人,闾阎之隶”,是邯郸城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老百姓。西汉帝国的普通百姓只有两条道路进入官场。第一是荐举和征辟,官府定期会挑选品德高尚、孝行出众的子弟进入官场。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推荐的都是官场子弟,几乎没有平民百姓因为事母至孝而被提干。第二条更可行的道路是通过军功入仕。当时西汉帝国正在与北方强悍的匈奴铁骑作战,平民子弟参军,斩获一定数量的首级也可以升官封爵。江齐摸摸自己并不粗壮的胳膊,觉得一旦从军自己更可能成为匈奴人升官的筹码。这条路风险太大,也走不通了,而科举要在六百年后才出现,所以江齐入仕的道路被封死了。

江齐还是想出了一条当官的道路:巴结高官显贵,得到特别任命。邯郸最大的官就是封在此地的赵、汉武秦汉砖画里的一个杂役形象。这个小人物能够留下画像,并为千年之后的人所看到,帝刘彻的是一个奇迹。也许,他只是画家从千百个杂役形象中提炼出来的,没有具体的原型。异母哥哥刘彭祖。江齐认真研究赵王,发现赵王的太子丹是个声色犬马的好色之徒,于是将擅长鼓琴歌舞的妹妹献给太子丹作为自己前进的台阶。江齐的这一招很有效,他得到了进入赵王府的门票,成为了赵王的座上宾。只要江齐好好展示自己的能力,为赵王父子解决某个难题,就极可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委任状。

江齐的发迹之路会这么顺利吗?我们先来看看日后被追谥为赵敬肃王的刘彭祖是什么角色。史书不客气地称刘彭祖是“巧佞、卑谄足恭”,“而心深刻”的卑鄙阴险人物。政治场不像江齐想象得那么单纯,不知道江齐在研究赵王的时候有没有研究这一点。刘彭祖掌权六十多年里,朝廷派到赵国来的相国和其他官员,没有一个人得到善终,“大者死,小者刑”。为了监督分封地方的藩王,朝廷向各封国任命了许多相国、长史等官员。有新官到邯郸上任的时候,刘彭祖都穿上帛布单衣,亲自迎接,表现得恭顺尊重,暗地里却“多设疑事诈动之”,千方百计下套让新官犯错。新官往往丧失警惕,多少有违规或者犯忌的言行。刘彭祖就将之记录在案,要挟朝廷命官听命于自己,不然就向朝廷告发。刘彭祖凭这一套在邯郸作威作福,欺行霸市,还杀人越货,拼命捞钱,富可敌国。而地方官员则提心吊胆,都不敢揭发赵王的劣行。赵太子丹和父亲相比,有过之而69 不及,不仅贪财好色,还淫乱,甚至连亲妹妹和父王的嫔妃都不放过。和刘彭祖、太子丹这样的人相处,江齐的日子并不好过。

江齐满怀平步青云的梦想进入赵王府,实际是深入虎穴,危机四伏。

江齐有事没事就往赵王府跑,成了王府很活跃的宾客。他是想混个脸熟,希望王爷赏个差事,对逐渐掌握的王府里的丑闻也三缄其口。

江齐自动站到了赵王父子的战壕中,赵王父子却警惕地看着江齐这个出身卑贱的陌生人。江齐来得越多,知道的丑闻越多,太子丹就越担心,担心江齐把自己的丑事揭发出去。在太子丹看来,江齐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是可以随手捏死的蚂蚁,所以最保险的方法也最直接:杀死他。太子丹先下手为强,对江家举起屠刀,捕杀了江齐的父亲、兄长。江齐头脑灵活,跑得快,躲过了捕杀。

江齐应该感谢杀父仇人太子丹,太子丹把江齐逼入绝境,让他彻底失去了当赵国小吏的机会,反而逼他凤凰涅磐到更大的天地里搏击天下,获取了惊人的功名。

江齐比一般人强的地方是,他没有像一般跑路的人那样逃到匈奴地盘上,而是改名为江充,选择了向西南逃亡入函谷关。遭到赵王势力的追杀,被抄家逃亡后,江充在政治上博弈的筹码似乎完全丧失了。但权力欲依然没有让他放弃。江充觉得走高层路线的战略没有错,现在的失败是投靠错了高官导致的。既然赵王父子不能投靠了,那就找比赵王更厉害的角色。江充在绝境中还保持清醒的头脑,决定去京城长安告御状。

江充觉得告御状必胜。因为汉武帝是追求强权的专制君主,抑制贵戚,反击匈奴,想方设法收回藩王的权力。江充相信即使是亲兄弟,汉武帝也是猜忌赵王的。只要有真凭实据,小人物也能扳倒赵王。江充于是选择太子丹为切入口,告发他与妹妹和父王的嫔妃通奸淫乱、勾结地方豪强狼狈为奸,证据凿凿。

在汉代,平民告藩王是惊天动地的大案。旁观者都不看好,江充则信心十足。

果然,长安的官府听说有人告赵王,没有阻拦,直接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希望听到官吏汇报之外的有关赵王的内容,对赵王这个哥哥戒心满满,先入为主地接受了江充的控诉。他耐心地看完江充的长长诉状。江充的文章写得很好,把案子说得很清楚,塑造了一个罪恶滔滔的太子丹的形象。汉武帝阅完大怒,下令包围赵王宫,收捕赵太子丹,严厉处治。太子丹很快被判死罪。刘彭祖为了救儿子,上书称:“江充是个在逃小吏,以奸诈欺罔,激怒圣上,志在报复私怨,虽烹之醢之,计犹不悔。臣愿挑选赵国勇士,从军征伐匈奴,极尽死力,以赎太子丹罪。”赵王服软了,交出了军队,汉武帝的目的达到了。太子丹被免了死罪,废黜太子位。

案子结束后,汉武帝对诉状的大胆、得体和通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看原告是一介平民江充,好奇地下令召见。江充不是官,不需要穿统一的官服,理论上爱穿什么就能穿什么。接见的那一天,江充别出心裁地穿着纱袍,围着裙裾,戴着插有羽毛的步摇冠,加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汉武帝一见就称奇,对左右说:“燕、赵固多奇士。”谈话中,汉武帝发现这个出身卑微的年轻人头脑清晰、回答干脆,很欣赏。汉武帝问江充如何应对强悍的匈奴人。江充回答说:“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外交错综复杂,难以预测,最管用也最核心的原则就是见机行事、因变制宜了。江充对匈奴问题没有专门研究,但有这样的见识完全是头脑清醒的体现。见汉武帝对匈奴问题头疼不已,江充自愿要求出使匈奴。汉武帝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使者(匈奴人常常无故扣押汉朝使节,朝野大臣视之为畏途),见江充主动请缨,大为激动,当场应允。江充顷刻跃升为帝国使节,初步实现了当官的夙愿。更重要的是,汉武帝把江充的名字列在了忠臣干吏的名单里。

如果说状告赵王是一次豪赌,江充取得了彻底的、巨大的胜利。

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江充的迅速窜红,证明他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汉武帝的心理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已走上了正轨,各项制度和大臣们都循规蹈矩,在雄心壮志、作为不断的汉武帝看来,不满的就是整个朝廷浑浑噩噩、僵化不前。江充言行符合刘彻期望中的大臣形象,带来了一股清风。他这样的异类分子最容易出位了。

巨大的成功让江充感悟出了两点经验:第一就是底层百姓要想在官场上飞黄腾达就必须效忠皇帝。“效忠皇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自保和发达之道,要想皇上之所想,急皇上之所急。第二,单单和皇帝保持一致是不够的,还要发挥能力为皇帝办事。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忠诚71 下属只能是上司的应声虫,反而会拖累了上司。江充不想做那种人,决心继续揣摩汉武帝的心思,办事,办好事。

江充就把出使匈奴的差使做得很好,归来后向汉武帝提供了许多匈奴的情况。汉武帝很满意,破格提拔江充为“直指绣衣使者”。直指绣衣使者也叫作绣衣直指御史,是西汉侍御史的一种。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使者出使时持节仗,穿绣衣,以示特别和尊宠,表示这是皇帝派出的专使。绣衣使者的官位很小,又不是常设官员,看起来权小位低,但因为是汉武帝为办理专案特设的,直接向皇帝负责,很能震慑大小官员。而汉武帝交与江充的具体任务就是督察贵戚近臣们奢侈逾制的事。

江充的这个使者做得怎么样呢?后世的评价者批评江充只会“卖直邀宠”,大致是说他这个人立功心切,做事不讲情面,专找显贵大官的麻烦。他把主要精力用来纠劾驰道犯禁的贵族。驰道是按照“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修建的高等级公路,专供皇帝驰行,臣民不得使用。皇帝一个人用,驰道的利用率就很低,浪费了那么好的硬件,日常交通,贵戚大臣往往犯禁占用驰道。官府乃至历朝皇帝也睁只眼闭只眼,不闻不问。江充却奏请汉武帝,今后若有在驰道上犯禁的,便要将车马没收,把人送往征伐匈奴的军队去。汉武帝觉得这是维护帝王尊严的大好事,批准了。江充便在驰道上布下了一张黑网,大肆捕捉驾车驶入驰道的车马,逮捕了大批贵戚及其子弟,其中包括汉武帝的姑母、陈皇后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和汉武帝长子刘据。江充将许多贵戚子弟押送到由皇帝直辖的北军服役,列入出击匈奴立功赎罪的黑名单。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汉武帝同意贵戚人家以钱赎罪,一下子收入了数千万的财富。当时官军正在为军费发愁,江充既维护了皇帝的尊严又解决了军费难题。江充还严令门卫禁止达官显贵自由出入宫殿。汉武帝更喜欢江充了,认定他忠诚正直,奉法不阿,决心重用,再?破格提拔他为水衡都尉。

江充威震京师,博出了位,但到地方任职后离开了皇帝的直接保护,立即招致了仇家的陷害。不久,江充就因为亲戚的违法行为受到株连,被免官。江充一点都不在乎,因为他知道汉武帝会记起自己的。刘彻需要敢办事的江充。在明哲保身、争权夺利的宫廷中,能够找到敢办事的人相当困难。果然汉武帝很快召回了江充。经历这次挫折后,江充更坚定了先前的两点感悟,有恃无恐地沿着老路走了下去,发展到在汉武帝晚年大肆整顿巫蛊,陷害太子刘据,引发了“巫蛊之祸”,让长安城血流成河。江充最终被刘据杀死。

江充以“贼臣”、“大奸”之名遗臭万年。即便有些离经叛道的李贽也在《藏书》中把江充归入“贼臣传”中。对汉武帝来讲,江充不是奸臣也不是贼臣,而是忠臣。其他人可以背叛汉武帝,但江充的一切都是汉武帝特赐的,汉武帝是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支持者。他不可能背叛汉武帝,那样只会自毁长城。江充惩罚贵戚显贵是抓住了皇帝强化皇权的心思,借巫蛊之祸打击太子实力是因为皇帝对太子怀疑猜忌,都是在办汉武帝心里想的却不好做的事情。他的“奸”和“贼”是因为替皇帝背黑锅(大臣们不能骂皇帝就只能骂具体办事的人),跟着皇帝一起犯错误(巫蛊之祸死了数万人,汉武帝和江充都有责任)。他太紧跟皇帝,太抛头露面干事了。

可作为出身贫寒的江充,如果不紧跟皇帝,不努力办事,又怎么能飞黄腾达呢?

标签: 江充赵王汉武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有江充这个人吗?江充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江充,汉武帝,巫蛊之祸,钩弋夫人

    江充(?-公元前91年),本名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本名江齐,通晓医术,其妹善歌舞鼓琴,嫁与赵国太子刘丹。江齐成为赵敬肃王刘彭祖的上宾。太子刘丹派人追杀江齐,江齐逃入长安,更名江充,汉武帝在上林苑犬台宫召见江充。曾出使匈奴,官至水衡都尉。江充上书汉武帝刘彻举发刘丹和姐妹及后宫相奸

  • 江充是谁?江充是怎样扳倒赵太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江充,赵太子,汉武帝,

    江充本来不叫江充,叫江齐。江齐出生在邯郸。汉朝分封了好多个王国,邯郸是当时赵王国的国都。江齐出身平常,如果没有机缘,他一辈子可能就默默无闻在赵国混过去了。但江齐有个能歌蕾舞的妹妹,被赵国太子娶进门当了个小妾。这一来,江齐就成了王爷家的亲戚,虽然说是比较低贱的亲戚,但毕竟能和王府走动了。用现在的话来说

  • 平阳昭公主古今军礼下葬的女子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阳昭公主,礼下葬的女子

    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他本身并没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手段,能赢得天下,全靠的是他的几个儿子,特别是李世民。而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她的军事领导能力也完全不在她的几个兄弟之下。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并没有提及平阳公主的姓名,后人习惯称之为李秀宁。很早的时候,李渊便把李秀宁许配给了他的

  • 揭秘曹襄真的不是平阳公主亲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襄

    曹襄是中国西汉时期有名的战将,他在当时也是比较有名的世家贵族,怎么说母亲也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祖上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曹参,可以说得上是出身名门,身份高贵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在平定匈奴的时候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曹襄的画像曹襄在史书上并没有多少记载,流传下来的资料很少,只有寥寥数笔。当年平

  • 西汉曹襄的父母是谁?曹襄是什么时候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襄,平阳公主,汉武帝,卫青

    曹襄是中国西汉时期有名的战将,他在当时也是比较有名的世家贵族,怎么说母亲也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祖上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曹参,可以说得上是出身名门,身份高贵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在平定匈奴的时候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曹襄在史书上并没有多少记载,流传下来的资料很少,只有寥寥数笔。当年平阳公主嫁给

  • 曹襄是谁?曹襄的主要功绩及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襄,汉武帝,卫长公主,平阳公主

    曹襄,西汉人,先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曹参,与刘邦南征北战,而后为汉惠帝丞相,为西汉政权的稳固做了极大的贡献。曹襄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即长公主平阳公主和平阳侯曹寿所生,在其父曹寿死后袭平阳侯,尚卫长公主,生有有一子曹宗。主要功绩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漠北之战中曹襄为后将军跟随卫青出战。汉武帝

  • 馆陶公主和陈阿娇哪个先死?馆陶公主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馆陶公主,陈阿娇,汉朝

    由林峯、王璐丹领衔主演的古装电视剧《卫子夫》即将于8月20日播出,演员柳影虹在剧中饰演汉朝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刘彻的姑姑及岳母,在女儿陈阿娇幼年时被将其带入皇宫,让幼年汉武帝对她许诺了“金屋藏娇”的誓言,并在其长大后嫁给汉武帝为后。历史上的馆陶公主和陈阿娇哪个先死呢?馆陶公主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和小

  • 揭秘馆陶公主的不伦之恋:开启公主养男宠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馆陶公主,男宠,董偃,不伦之恋

    馆陶公主 历史上的馆陶公主刘嫖:汉文帝与皇后窦漪房的嫡女,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是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世袭堂邑侯(食邑1800户)陈午为妻,故又称堂邑大长公主。汉文帝时封馆陶长公主;汉武帝时,升为馆陶大长公主,尊称窦太主。馆陶公主封号由来馆陶县,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河北省南端偏东,始建于西汉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豪班昭的家庭秘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豪,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

  • 班昭简介 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一代才女班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班昭,汉代,才女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