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最后的北伐希望为什么会被陆逊阻止?

孙权最后的北伐希望为什么会被陆逊阻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48 更新时间:2024/2/10 16:39:33

孙权最后的北伐希望:冒险而实际,却被陆逊阻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孙权的统一梦想和策略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孙权,十八岁坐领江东,既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正统性,亦没有皇室宗亲身份加持的责任感,却从未甘心偏安一隅。

如何依仗父兄留下的东吴基业,去完成全国的一统呢?

从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传位孙权,到公元252年孙权病逝,东吴的“一统方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周瑜、鲁肃等人最早提出,首先攻取西蜀、汉中,与马超的西凉军联合攻魏国。《三国志·周瑜传》里,周瑜总结为:

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周瑜在进攻西蜀之前于巴丘病逝,继任者鲁肃更是在与孙权初次见面时就提出了更为系统的“两分天下”理论,又称《吴中对》,因为当时孙权、鲁肃二人正在榻上对饮,因此又称《榻上策》,即东吴版本的《隆中对》,鲁肃提出: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在这份“两分天下”的方案中,占据荆州、西蜀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后来刘备军事集团意外崛起,导致两分天下的方案很难实施。孙权曾派吕蒙夺取荆州,却险些引来曹丕趁虚而入,最终东吴不得不接受了蜀国的存在,放弃了《吴中对》的规划,开了一统天下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结盟蜀汉,瓜分魏国。

权乃参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三国志·吴主传》

孙权称帝第一年,吴蜀两国就制定盟约,规定如果魏国攻打蜀国,东吴则全力伐魏,反之若东吴受到魏国攻击,蜀国则需要全力进攻魏国。

事实上,即便魏国不去进攻任何一方,吴蜀两国亦会全力北伐。期间诸葛亮五次北伐,鞠躬尽瘁;孙权生前持续发动了四次合肥之战,攻打长江以北。

然而四次北伐,东吴皆损兵折将。史书记载,第二次合肥之战,孙权亲征,10万大军被魏大将张辽800步卒所破。

孙权不得不认识到现实:东吴可凭借水师自保,取魏则遥不可及。

蜀丞相诸葛亮病逝之后,孙权失去可靠盟友,分魏计划破产。

志在一统中国的孙权,此刻心里有了新的方案。

魏国优势难以撼动,辽东成为孙权希望

中国历史上多次形成南北朝局势,通常是北方吞并南方。很多客观因素造成了这一情况:

比如气候因素,南方士兵很难熬过北方的冬天,像1854-1855年北伐的太平军战士们,进攻保定时手都拔不出来了,冻伤成片,也就难免要败了;

比如缺乏战马,东南方虽然产马,却因矮小不适合做战马(马的身高从60 cm-200

cm),且战马多为公马、骟马,难繁殖;曹魏政权牢牢控制战马,东吴难以获取。这一情况延续千年,《辽史》载,与宋互市,马不出境。

诸多因素下,东吴北伐屡屡失败,难以撼动魏国的优势。随后发生了一件事,孙权认为机会来了。

公元233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向东吴称臣,孙权封他为燕王,并且送给公孙渊珍宝、财物。《三国志·吴主传》中,孙权开始打造运输马匹的船只,等辽东献战马,并南北夹击魏国。

当时还是上大将军的陆逊一句话道明孙权勾搭公孙渊的目的:

乃惜辽东之众与马,奈何欲捐江东万安之本业。(《三国志·陆逊传》)

233年公孙渊和孙权之间互遣使节,最少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诸葛亮病逝于公元234年,是孙权“吴蜀分魏”方案宣告破产的时候,对于灭魏和一统天下的渴望,让孙权轻信了公孙渊。

随后公孙渊做的事情,成为孙权生平最大遗憾之一。

公孙渊背盟,孙权欲发兵,从海上进攻辽东

公孙渊之所以要投靠孙权,最初是为了与其叔叔公孙恭争权。公孙渊囚禁公孙恭之后,又害怕曹魏讨伐,同时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曹睿

孙权大怒,准备从海路讨伐公孙渊,一来报仇,二来获取辽东,以作伐魏之用。孙权这个想法,被陆逊阻止了。

陆逊阻止孙权从海路讨伐公孙渊,提出了以下几个理由:

1、孙权之前为了获得人口,派遣卫温和诸葛直寻找亶州、崖州和朱崖(日本岛、台湾岛和海南岛),结果二人只找到了崖州。二人在那里待了一年时间,只带回少量土人,损失却很大,孙权怒杀二人。

2、陆逊的统一方针是:经营东吴,劝课农桑,积蓄力量后,再去对抗曹魏。实际上,这是偏安的路线。

3、跨海千余里,远征辽东凶险难测。

渊凭险恃固,拘留大使,名马不献,实可雠忿。蛮夷猾夏,未染王化,鸟窜荒裔,拒逆王师,至令陛下爰赫斯怒,欲劳万乘汎轻越海,不虑其危而涉不测。(《三国志·陆逊传》)

陆逊提出的第一个反对理由,并不能作为胸怀天下之人退缩的理由,因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失败,与第三次成与败没有必然联系。

陆逊的第二个理由,慢慢发展东吴农业和人口,对抗曹魏,这个方案则过于缓慢。东吴与曹魏之间的差距可能需要数百年弥补,孙权等得了吗?

最终阻挡孙权跨海征讨辽东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远洋的凶险。那么这个理由是否成立呢,孙权究竟是否应该攻打公孙渊,陆逊的阻止究竟对不对?

东吴水军实力强大,孙权理应尝试向海洋要希望

蜀国灭亡于公元263年,东吴则灭亡于公元280年,期间相隔17年。《三国志.孙皓传》记载,东吴灭亡时,晋朝缴获了5000只战船,水军之强可见一斑!而这也恰恰是为何蜀国灭亡之后,晋朝要筹备十数年时间才能够灭吴。

《中外历史对比年表》中记载,东吴大船的长度接近70米,高三层,可容纳5000人。

东吴的水军绝对不仅仅是长江上的水军,历史课本上学过,东吴三大造船中心侯官、临海、番禺,即今天的福建福州、浙江台州和广东广州三个沿海城市。结合东吴寻找日本、台湾岛和海南岛的行动,可以判断东吴是具备不错的航海能力的。

自然,即便是拥有了足够的跨海作战能力,风云莫测的大海上依然危机四伏。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危机是相对的,难道在陆地上作战就没有风险吗?

对于将一统天下为志向的孙权来说,这种风险以及其损失,是否会超过一次合肥之战这样的陆地冒险呢?

美国军事理论作家曾经分析了一场公元前200年的战争,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横跨欧洲,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实力强劲却最终失败。马汉在《海权论》里评价:

如果走的是海路,他出发时所率领的那60000名能征善战的士兵,就不会损失掉33000人了。(《海权论》美,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著;欧阳瑾译)

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跨越大洋甚至环球,所用的船只也不过是帆船,三国时东吴的帆船已经有了许多横渡千里大洋的经验,远征公孙渊的风险,并没有想象的大。孙权和陆逊的退缩,更多是在于对未知的畏惧,即使这种风险可能比陆地上还要低。

从军事上看,来自海上的进攻,时间、地点飘忽不定,地面难以防御。清初海霹雳施琅多次从海上发动对清军的偷袭,杀敌斩将,还能就地夺得补给。

综上,如果孙权大胆践行跨海征辽东的想法,成功的几率相对地面北伐,是要较高的,届时不仅可以获得战马,实现拒南北夹击魏国,还可以沿着曹魏海岸线对魏国直接攻击。近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称霸海洋,其原理就在于此。

《三国志》中,一个带领“三千徒众”的海贼管承,曹操亲征都难以歼灭,最后只得招安。

攻之既未易拔,虽胜,必伤吏民,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三国志·何夔传》)

如果是孙权大军从来上来,魏国恐怕根本无法抵挡了。

自然,陆逊是农业文明中的佼佼者,阻拦孙权也是好意。不过对于“亲射虎”的果敢孙郎来说,偏安难以接受,理想重于一切,远征公孙渊,当是他生涯最后能够一统中国的机会了。

标签: 陆逊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岳父不助诸葛亮反而助陆逊?黄承彦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黄承彦

    诸葛亮的岳父不助诸葛亮反而助陆逊?黄承彦是怎么想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伤亡十之八九。若非赵云前来救助,后果不堪设想。刘备即刻往白帝城,然而陆逊依然穷追不舍,这一切早在诸葛亮的预测之中。于是便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将陆逊一

  • 孙权割据一方想过统一全国吗?孙权最后的希望被陆逊阻止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孙权,陆逊

    孙权割据一方想过统一全国吗?孙权最后的希望被陆逊阻止了!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孙权,十八岁坐领江东,既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正统性,亦没有皇室宗亲身份加持的责任感,却从未甘心偏安一隅。如何依仗父兄留下的东吴基业,去完成全国的一统呢?从公元2

  • 假如诸葛亮代替刘备出征会怎么样 他能够打败陆逊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刘备

    还不知道:诸葛亮代刘备出征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中说,夷陵之战刘备一方有七十万兵马,其实被严重夸大了,刘备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人马。据专家推测,刘备东征的兵马最多七万多人,这包括他自己统帅的中军三万,张飞的兵马一万多,以及征调的沙摩柯的两

  • 陆逊辅佐孙权数十年,为什么最后被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逊,三国

    你真的了解陆逊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历史上,三国中的东吴第一名臣,既不是周瑜也不是鲁肃,而是一代白衣儒将陆逊。而是一代白衣儒将陆逊。襄樊献计收荆州、夷陵之战败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陆逊辅佐孙权数十年,出将入相,呕心沥血,撑起了东吴的半壁江山,可谓是东吴版的诸葛孔明。如此一

  • 陆逊北伐战果丰硕 为什么东吴没有趁机一举歼灭曹魏政权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逊北伐,曹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陆逊北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备阵营有着主角光环的加持,用在他们身上的笔墨自然是更为用心,但是演义小说毕竟夹杂着情感倾向与艺术加工的成分,很多人物没有进行过多赘述,而他们的光芒却并没有就此被掩盖,陆逊就是这样的能人。在历史上,诸葛亮有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他为什么要救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承彦,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黄承彦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在夷陵大败刘备,差点取其性命。后又追击至鱼腹浦,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之中。陆逊在阵中迷路,他感觉阵中好似庞大的迷宫,险些死于阵中。在快要绝望的时候,云雾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他就是黄

  • 东吴拥军20万又有陆逊坐镇 东吴为什么就是没有选择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吴,北伐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吴北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很清楚“益州疲敝”也还是坚持要北伐,利用了这“天下奇才”级别的军事才能,愣是把司马懿打的躲在营寨中不敢出来,高高挂起免战牌是动弹不得。甚至就连魏国的战士们都在嘲笑司马懿说:“害怕蜀兵就像是见了老虎似的。”尽管诸葛亮时运不济,在

  • 陆逊创造了哪些辉煌事迹?陆逊为何总以“书生相”示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陆逊

    陆逊创造了哪些辉煌事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公元183年,当22岁的热血青年刘备正与“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关羽和张飞“于乡里合徒众”,准备在乱世大干一场时,陆逊方呱呱坠地;刘备出任徐州牧后,率关张在烽烟四起的中原大地为中兴汉室浴血拼杀时,12岁的陆逊稚嫩的双肩上,也被压

  • 陆逊不得善终,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逊,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陆逊,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一、孙权晚年昏聩孙权在位将近五十年,真正称皇帝从西元229年到西元251年,这时间算是长的,他前期的积极进取,与后期的猜忌大臣,有着天差地别。他开始设立特殊检事校尉,任用吕壹这一个小人,对大臣开始大加调查与陷害,大臣潘浚、步骘、陆逊时时刻刻上

  • 陆逊是孙策的女婿又是孙权的亲戚 孙权最后为什么逼死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权,陆逊

    还不知道:孙权逼死陆逊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英雄之歌。烽烟四起的三国时代,各路枭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十年”,上演了一场场精彩大戏。放眼三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