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为什么是于禁而不是张辽?原因是什么

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为什么是于禁而不是张辽?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32 更新时间:2024/2/12 16:35:49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期,天下大乱。出身世家的曹操抓住了这次机遇,迅速将汉献帝刘协迎奉到自己的许都,从此在名义上利于不败之地。就在刘备还在四处流窜之时,曹操已经完成了统一中原的目标,成为了一代北方霸主。曹操得天时之利,能打下这样一番霸业,是非常了不起的。除了他本身很有谋略之外,还和他懂得驾驭人才为主。

纵观曹操手下的战将,大约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曹操最信任的宗亲将领,有擅长千里奔袭的夏侯渊、治军严谨的夏侯惇,第一守城大将曹仁、统领虎豹骑的曹纯等等。而另外一类,暂且称之为外姓将领,是曹魏集团中属于第二批次的武将。可尽管如此,这些外姓将领也非常的有本事。

1、外姓将领的代表人物,五子良将

在曹魏集团的众多外姓将领中,有五个人非常出色。他们分别是张辽、于禁徐晃乐进、张颌,时人皆称之为良将,后世亦称五子良将。这五员大将,其实是堪比蜀汉集团的五虎上将的。说到张辽,大家恐怕立马会想到他的成名战役——逍遥津之战。诚然,此战发生在第二次合肥之战期间,孙权十万兵马最终被张辽打了个落花流水。甚至有好几次,孙权还差点被张辽追上。从张辽的经历不难发现,正是因为这场战斗,让他在曹魏集团中彻底翻身,最终成为其中数一数二的将领。

再说到徐晃,他很早就加入了曹操麾下,是其麾下的元老人物。徐晃作战颇有胆识,甚至连关羽也都叫他大兄。在五子良将中,徐晃还是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关羽的武将,其军事水平值得肯定。而乐进便比较厉害了,他是骁勇善战的常胜将军,曾在不少战役中表现出色,多次得到过曹操的嘉奖。不过颇为可惜,乐进的知名度并不算高,这或许和他去世太早有些关系吧。

至于于禁,相信不少人会想到关羽那含金量十足的一战。后者水淹七军,生擒了于禁、斩杀了庞德,就此威震天下。由此可见,此时的于禁竟然成为了衬托关羽的存在。事实上,于禁带兵多年,还是有自己特殊的能力的,这个笔者会在后面说道。排名末位的名将,叫做张颌。张颌本是袁绍部下,官渡之战期间来到曹操麾下。不过他真正成名之时,却是在曹操死后。论战绩和威望,他的确比不上前四位;但若是论名气,张颌却丝毫不必张辽差。甚至诸葛亮、刘备,都曾对他表示出忌惮之意。

2、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将领,究竟是谁

了解了五大名将的基本事迹后,或许有读者会问,按照曹操多疑的性格,这些人究竟能不能得到他的信任呢?答案是肯定的,曹操对待这几位将领,虽然不像他信任夏侯惇那样,但也是非常信赖的。其中徐晃、于禁、乐进三人,更是曹操弱小之时便跟随其左右的。如果有读者要问,曹操最信任的外姓武将是谁?笔者会先给出一个答案——于禁备受信赖。

说到这,或许有读者感到疑惑,不妨用事实来说。首先,按照军中职务和地位,先将徐晃、乐进、张颌排除掉。因为在同一时期,于禁和张辽的职务,要远高于他们。所以不妨直接分析一下,他们两人的受宠程度。

其次,看一下两人的官职。张辽威震逍遥津之后,曹操加封他为镇东将军,兼假节。而反观平平无奇的于禁,在很早之时便已经是左将军,兼假节钺了。在三国时期,武将地位最高的,其实是四方将军,即前后左右将军。比如曹操最信任的堂弟夏侯惇、刘备最信任的二弟关羽,都是前将军一职。也就是说,左将军于禁,其实是曹魏集团中排名第二的武将。至于四方将军下面,才是四征将军、四镇将军。不仅如此,于禁假节钺的权力,还要略微比张辽高一些。在蜀汉集团中有此殊荣的,也就是关羽、张飞、诸葛亮寥寥几人。

最后,曹操表现上很信赖张辽,但实际上总会对他有所防备。比如张辽镇守合肥之时,曹操特意派了和他关系不好的李典与之一同共事,目的就是为了让两人彼此牵制。即便是张辽后来大败孙权,曹操给他拨了一支人马,却也不过二三千人。而随之而来的,是夏侯惇在距离合肥不远处的居巢率领二万多人镇守。但反观于禁,他手下一直有一支军队,乃是号称三十万的青州兵。综合可知,曹操对于禁的信赖是多么难得了。

3、于禁战绩远不如张辽,但有这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于禁表现平平无奇,战绩也比不上张辽出色,他为什么能得到曹操的如此信赖呢?其实,这和于禁的一个本领有关,那就是他善于整军、治军。对此,曹操曾经盛赞于禁,有古之名将的风范。要知道,曹操起兵之后,于禁便已经是他的部将了。在曹操创业之初,他刚进兖州之时是一穷二白的。恰好从青州来了一批号称百万的黄巾贼余党,曹操将之打败后收编,便交给了于禁管理。

这支号称有三十万之众的青州兵,帮助曹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这与于禁的付出离不开关系。要知道,黄巾贼出身的士兵,多少会有各种不良习惯,比如爱抢掠,纪律散漫等。但经过于禁的调理,这支军队完全变了一个样子。不难发现,于禁的这个本事,是很多武将无法做到的。正因如此,曹操无论走到哪,于禁都会带兵紧紧跟随,可见其在曹操心中的分量。

不过可惜的是,于禁在樊城之战中为了保命投降了关羽。后来关羽死在孙权手上,于禁又来到了江东。直到晚年,于禁才被孙权遣返归国。于禁遭受到了这番打击,在回归魏国没多久后,便抑郁去世了。

标签: 曹操汉朝

更多文章

  • 张辽差点活捉了孙权,他和徐晃相比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张辽

    曹操麾下众将中,如果论武力值,典韦和许褚居第一第二没有悬念,除了他两人外,徐晃,庞德,张辽三人各有千秋,综合能力最强的当属张辽,但是如果单纯论武力,各有各的说法,今天不说庞德,只是单纯分析和比较下张辽和徐晃谁的武力更强一点?(说明一点,以演义为依据)。我们先看徐晃的单挑记录,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和许褚

  • 关羽曾为张辽求情救了他一命,张辽之后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辽,曹魏

    张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期中,大家都知道,最傲气的武将莫属关羽,尽管年轻曾杀人逃亡,官府都对他束手无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便开始明目张胆,嚣张至极。但话又说了回来,人家确实有傲气的资本,想想在十八路诸侯会盟的时候,西凉猛将华雄来攻城,去了那么多人都

  • 张辽的生平如何?他是如何成为一员名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生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卒于曹魏黄初三年(222年),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著名战将。张辽是西权武帝时马邑豪翁聂壹之后。聂壹以献出马邑诓诱匈奴入塞,汉设伏兵企图伏击之,被匈奴发觉而退去。聂壹的后代为避怨而变姓为张。张辽少为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

  • 如果张辽没有阻止夏侯惇追杀关羽,他们之间有胜负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辽,三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辽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这个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关羽非常厉害的,关羽这么厉害的实力,当然是在三国中可以说是第1名的,在吕布死后根本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就算夏侯惇是非常厉害的,他也不过只是挤上了一流武将上的一个名单而已

  • 张辽对曹魏战功最大,他的爵位为何不如名不见经传的臧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辽,三国

    曹魏战功最大的张辽,为何爵位不如名不见经传的臧霸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三国演义中,曹操攻破吕布最后的据点下邳城,擒获吕布、陈宫、高顺、张辽、臧霸等,吕布随即被缢死,陈宫、高顺拒绝投降被杀,张辽、臧霸投降曹操。张辽归顺后,随曹操东征西讨,200年,袁绍派颜良围白马,曹操命张

  • 战绩辉煌的公孙瓒为什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被谁所灭公孙瓒年轻的时候就是英勇善战,聪明伶俐,虽然开始只是个小官,但是最终还是得到赏识。后来逐渐进入了人生的巅峰,娶了刘太守的女儿,然后在边疆和游牧民族作战,百战百胜。公孙瓒导致公孙瓒最后失败的是他和袁绍为争夺冀州而拉开的界桥之战。公元191年,公孙瓒和袁绍在界桥南二十里出交锋,公孙瓒的白马

  • 三国中刘备和公孙瓒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公孙瓒

    刘备和公孙瓒是什么关系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英雄纷争天下。当时袁绍、曹操、刘表与袁术、孙坚、公孙瓒这两伙人是主要的两大阵营。那时候的公孙瓒立足于北方,拥兵数十万,加上东北那边的地理环境的优势,所以当时的公孙瓒很是令人瞩目。刘备公孙瓒和刘备是同窗好友,曾经一起在卢植的门下求学。当时刘备因为见公孙瓒比

  • 董卓之后他是天下第一 收刘备做小弟 袁绍给公孙瓒提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董卓,刘备,袁绍,公孙瓒

    汉末三国,自从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之后,一时之间,西凉大马,横行天下。网络配图公元190年,东郡太守桥瑁矫诏,号召州郡起兵勤王,在关东兵马的逼迫下,董卓挟天子西狩长安。关东的诸侯开始了争夺地盘的大战。自董卓败退、势力消减之后,幽州公孙瓒的势力便迅速抬头,成为天下第一。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

  • 袁绍有一虎将,曾以800兵大破公孙瓒40000兵,军功显赫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袁绍

    袁绍得到冀州之后,很快又和白马将军公孙瓒交战,双方都欲称霸河北。开始双方的主战场基本上都在磐河一带,话说当时袁绍的部下,有一虎将,非常得了,如果论武力,肯定敌不过颜良和文丑,但是他在袁绍部下打的仗,基本上都能以少胜多而获胜。他最有名的一次战斗,是界桥大战,曾经以800兵大破公孙瓒40000兵。这人到

  • 易京之战:袁绍消灭公孙瓒 形成中国北方最强势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易京之战,袁绍,公孙瓒

    中国东汉末年,割据冀州等地的袁绍率军于汉献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灭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军的作战。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瓒。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背景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公孙瓒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