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夷陵战役刘备惨败给陆逊的致命失误是什么

揭秘:夷陵战役刘备惨败给陆逊的致命失误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5 更新时间:2024/1/19 20:11:24

“七百里连营”背后的谜案,刘备惨败给陆逊的最大失误是什么?公元221年7月至222年8月进行的吴蜀夷陵战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有关此次战役的许多情况,已经有很多的论著。在这次战役中,刘备的“七百里连营”遭到军史界的一致批评,认为这是刘备在本次战役中犯的一个重大错误——连营七百里,分散兵力。刘备真的是犯了基本军事常识性错误而连营七百里吗?要解答此问题,首先应了解当时蜀军的实际部署情况。

形势——222年2月,刘备军推进至夷陵、夷道一线,被陆逊大军阻击,无法前进,陆逊军又坚壁不出。由于蜀军已经进入吴境600多里,沿途一些险要关口需要派兵把守,同时掩护后方的运输线,所以分兵守卫是在所难免的,也是符合基本军事规律的。刘备在近700里的整个狭长作战地区共有多少营垒呢?《三国志吴主传》比较准确地记载为:“蜀军分居险地,前后五十余营,”《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为:“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为:“汉人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由此可见,刘备的兵营总数为50余个。在前线夷陵地区有多少呢?——40余营:《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为:“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为:“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刘备在前线有40余营,在后面的600多里运输线上有10个左右的营垒。而且,根据后来双方交战的记载来看,蜀军大部分的统兵大将均在夷陵地区,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刘备并没有犯分散兵力的错误,其主力均集中在夷陵的作战一线(至少80%以上),700里的运输线上大约有10个兵营(每隔60~70里左右设兵营守备险要关口),每营估计五百到一千人守备(由于没有大将,故兵力不多,平均每营700人,合计约7000人)。

而根据本人另一文《夷陵之战实际兵力》中的估计,蜀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共计6。7万人,这些在700里沿线的军营中的防守兵力仅占10%左右。这个说刘备不知兵法的人是谁呢?只有一人——魏文帝曹丕。《三国志文帝纪》中说:“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呼!”所有对刘备这个问题的批评都起源于这句话。以曹丕的军事水平,还想评价刘备,这明显是在美化曹丕。我虽然不认为刘备的军事才能有多高,但是应当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

刘备虽然没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可他的军事行动基本是符合正常的作战规则的。如果不是兵力太弱或者对手乃军事天才,刘备的水平是完全够用的。实际上,就刘备自己的观点,在蜀军里面讲作战还没有人超过他的,大概庞统法正在战术上可以略胜他一些(所以他喜欢带此二人去作战)。而曹丕在军事方面不仅与曹操无法相比,与曹睿也有较大差距的,而且不听劝告。

其实,连与刘备直接对敌的陆逊都没有这样评价,只是认为:“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它变。”“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陆逊部将也认为:“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见陆逊传)实际上,陆逊认为蜀军的三大弱点为:1、 放弃水军,只以陆军沿长江前进;2、 进攻时间很久,人马疲劳,思想放松,偷袭容易得手;3、 营垒分布各处已经固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利于部署攻击。

而占据各地险要,实际乃蜀军的优势,只是后来,兵败如山倒,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罢了。所以结论是:刘备虽然是连营七百里,但是并没有犯七百里连营分散兵力的错误。其主力仍然集中在夷陵地区与陆逊作战。而演义中竟然安排诸葛亮也这样批评刘备,实在是为了抬高诸葛亮。(说到演义去了,赶紧回到历史中)

刘备在军事上的最大错误,我认为是:1、 没有水陆并进,将水军留在后面,而以陆军单独进军。这是刘备最大的错误。在山地,由于刘备已经在各险要扎营布寨,陆逊要想迂回切断蜀军,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由于刘备将水军留在后方,陆逊就可以发挥水军的作用,以战船沿长江把部队偷偷运送到蜀军后方登陆,而后切断蜀军。蜀军的前军就是这样被包围消灭的。由于刘备的水军估计比较弱小,而且是顺流而下不易撤退,耽心水军被陆逊消灭,所以将其留在后面。实际上,即使水军打不过吴水军,也可以迟滞敌人的行动,为陆军赢得时间。刘备的前军被消灭后,已经决定了本次战役的结果,以后的作战,只是刘备能否逃回的问题。因为这时刘备在夷陵战场是以2。5万对敌军的5万多人,而且军心大乱。

2、 思想麻痹,警惕性太低,极容易被敌人的袭击得手。由于很长时间两军没有交战,部队的警惕性已经完全松懈,才会被敌军的突击打的全线崩溃。其实陆逊开始还做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也没有引起蜀军的警惕。刘备这时没有及时命令部队提高警惕,大概与其身边缺少法正这样的优秀谋士有关。3、 深入敌国,应速战速决,拖延时日,士气低落。由于战事拖延过久,刘备应果断采取措施。或者寻求谈判和解,或者再作最后的攻击,或者直接主动撤退。这样主动权在自己手中,相信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唯一的问题是刘备的面子,这时刘备已经是大汉皇帝,不是从前四处逃命的小军阀了。以上观点,希望为刘备正名:七百里连营是真,犯分散兵力的错误是假。刘备的军事部署基本正确。唯一的部署错误是:在沿江地区作战,没有水陆并进。

标签: 三国夷陵之战刘备陆逊

更多文章

  • 书生拜将陆逊:破刘胜曹赢关羽为何被孙权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逊,关羽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诗句,表达诗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战争似乎与书生无关,但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书生也能成为一代名将。之前编者独孤雁曾介绍过大破金兵三十万的南宋名臣虞允文,本文介绍另一位三国时期的书生名将,他就是陆逊。陆逊,本名陆议,字伯

  • 三国战役简介:陆逊是怎样火烧连营破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陆逊,刘备,火烧连营

    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一时传说纷纷,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了。汉中王刘备还真的为献帝举行了丧礼。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死去,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公元221年,汉中王正式在成都即皇位,就是汉昭烈帝。因为他统治的地区在蜀(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一部分),历史上称为蜀汉或者

  • 吕蒙临死时为何荐朱然而不荐功劳更大的陆逊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蒙,朱然,陆逊

    据史记载,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观此,我心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吕蒙不推荐陆逊呢?是朱然更有潜质?是陆逊之才不及朱然?是出于朱然与孙权有发小之谊的考虑?还是另有隐情?另外,吕蒙去世前不久,荆州之战前,为什么

  • 名将陆逊:破刘胜曹赢关羽为何最终被孙权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名将,陆逊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诗句,表达诗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战争似乎与书生无关,但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书生也能成为一代名将。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出生于183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家是江东的四大士族(张朱顾陆)之一,陆逊自幼丧父,跟

  • 解析三国陆逊与孙尚香孙策及吕蒙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逊,孙尚香,孙策

    陆逊孙尚香陆逊曾不止一次的想起那个女子,她一身红衣,策马浅笑,眉目中是窥不尽的明媚张扬。宛如那年府中初见,她略一点头,抿唇笑笑,轻唤一声:公子有礼。孙尚香像陆逊有时后悔,想自己生于江东世家,小有才名,虽比不得孙仲谋那般奕奕风姿,谈吐气度倒也不输常人。怎奈自入孙权府上,便一直未立大功,好不容易挣出几分

  • 孙权手下的大功臣陆逊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权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

  • 解析三国名将陆逊其实比周瑜还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逊,周瑜

    陆逊,本名陆仪,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世代为江东望族。在吴蜀争夺荆州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吴国杰出的后起之秀。陆逊像在赤壁之战后,关羽欲功襄樊,而当时刘备拒不还所借荆州,吴蜀联盟有所破裂,而魏国趁机插入,劝说孙权抄袭关羽的后方,东吴大将认为关羽野心极大,是东吴的威胁

  • 三国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的计谋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陆逊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报吴军夺荆州还有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攻吴。当时对上的将领正是吴国的陆逊。火烧连营图刘备大军兵力强盛,陆逊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只能对峙。这一对峙,对刘备军中就是压力。因为蜀军是远征,补给方面不如陆逊来的轻松,而且又不能速战速决,再加上已经入夏,天气十分炎热,蜀军的士气逐

  • 三国密闻:诸葛亮的八卦阵如何被陆逊所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当蜀汉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的时候,陆逊进入了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阵图中,原本陆逊必定死于八阵图,可是黄承彦却出面救了陆逊。作为岳父的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死对头呢?《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文字颇耐人寻味。小说八十四回名为《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在刘备兵

  • 解读:诸葛亮八卦阵的玄妙之处 为何陆逊方能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当蜀汉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的时候,陆逊进入了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阵图中,原本陆逊必定死于八阵图,可是黄承彦却出面救了陆逊。作为岳父的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死对头呢?《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文字颇耐人寻味。小说八十四回名为《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在刘备兵